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25 14:19:5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范文

      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及三者之間的關系;理解機械效率的定義和公式,能夠利用公式進行有關計算。

      2、通過觀察和實驗認識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通過參與探究斜面機械效率的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3、本節課注重與生活的聯系;關注生產、生活中各種機械的機械效率,具有用機械效率來評價機械的意識,從而增強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意義及三者之間的關系;機械效率的概念。

      2、影響機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提出問題:生活中聽過關于效率的詞語,學生能夠回答出:工作效率,學習效率等。根據學生回答引出課題《機械效率》。

      環節二:新課講授

      【生成概念】

      組織學生完成書中“使用動滑輪是否省功”這一實驗。

      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定滑輪和動滑輪拉同一物體到同一高度做的功是否相同。

      實驗:

      (1)讓一位同學到講臺上,一位同學用彈簧測力計將鉤碼緩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并計算拉力所做的功。

      (2)再讓另一位同學到講臺上,用彈簧測力計并借助一個動滑輪將同樣的鉤碼緩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在做這個演示實驗之前,提問兩次拉力做的功是否相同,然后開始實驗,再次計算拉力所做的功。

      提問,兩次實驗中拉力做的功為什么不同?提問后總結:盡管使用動滑輪會省力,但由于滑輪本身所受的重力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響,所以通過動滑輪拉動鉤碼,拉力做的功要多一些。

      環節三:鞏固提高

      【深化理解】

      學完本節課的新內容之后,讓學生小組討論,機械效率是否能夠達到100%。

      通過總結學生回答得到機械效率不能達到100%。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進行總結,梳理本節課知識點。

      作業:如何提高生活中常見機械的工作效率。

      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組裝滑輪組,掌握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方法。

      2、能進行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計算。

      3、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觀察、思維等能力,增強團結合作精神。

      重點難點

      1、滑輪組的繞線組裝,

      2、重物上升的距離和繩子自由端所通過距離的測定。理解S與h的關系。

      3、會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

      實驗器材

      1個定滑輪和1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2個定滑輪和2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刻度尺,鉤碼(或重物),彈簧測力計,鐵架臺,鐵夾,細繩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什么叫機械效率?計算公式?

      為得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總功,為此需要測出哪些物理量?每個量怎樣測量?

      二、預習提問

      1、實驗目的;

      2、實驗原理;

      3、實驗步驟。

      三、實驗指導

      1、在實驗中,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測量應該在工作過程中進行。在測量中,彈簧測力計應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必須在拉動中讀數。為了避免實驗時顧此失彼,同一實驗組的同學要分工合作。

      2、鉤碼上升高度的測量,可先量出鉤碼到

      桌面(或鐵架座面)的距離h1,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后,再量出鉤碼到桌面(或鐵架面)的距離h2那么h2-h1就是鉤碼升高的高度h 。為了測量和計算方便,鉤碼前后的高度h1、h2最好是整數。

      3、彈簧測力計通過距離的測量,可以仿照測量鉤碼提升高度h的方法進行,或者事先在細繩與動滑輪(或定滑輪)相切處做個帶色的記號,再拉彈簧測力計,量出記號到細繩與動滑輪(或定滑輪)相切處的距離,這就是彈簧測力計通過的距離s 。

      4、在實驗中要求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地記錄測得的數據,不能湊數。實驗結束,要整理儀器,并放回原處。

      通過提問,檢查學生復習和預習情況,導入新課。

      啟發實驗

      回顧已學知識,明確實驗內容,了解實驗器材、實驗目的、實驗步驟以及實驗中的注意事項,為動手實驗做準備。

      四、強調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安排實驗分工

      四人小組成員好分工:一人負責操作,一人負責測量,一人負責記錄,一人負責觀察、指揮。

      安排實驗

      學生“各盡其職”,相互合作,學會合作學習。

      五、學生分組實驗,完成實驗記錄并分析數據

      1、分組實驗:要實事求是地記錄所測得的數據。不能湊數,更不允許自己不動手實驗,不記數據而抄襲他人實驗數據和結果。

      2、數據分析:

      ①由于W總總是大于W有用,所以η<1;

      ②從實驗可見,不同的滑輪組,η的值一般不同;

      ③在實驗中,對于已經組合好的滑輪組,只要用尺測出了鉤碼上升的高度h,數出承擔重物的繩子的段數n,彈簧測力計上升的高度就可以算出來,即s=nh。

      學生分組實驗,完成實驗記錄;教師巡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在全班講解。

      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觀察、動手、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和尊重科學的態度,掌握實驗方法。

      能通過實驗數據做簡單的分析。

      六、學生實驗情況小結

      總結實驗中的優缺點,及時糾正。

      七、習題和實驗探究(內容見《實驗報告》)

      1、習題講解:(略)

      2、實驗探索:

      ①即使沒有刻度尺,h和s可以不測出具體的數值,因為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與重物上升的高度h的比值為:s:h=n,n是承擔重物的繩子的段數,再結合測得的重力G、拉力F就可以計算出η。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表示為:

      ②同一滑輪組,機械效率并非是固定的,η的值隨滑輪組所提升的重物的質量的增大而增大。

      ③用不同的滑輪組來提升同一重物,越省力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

      ④為了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一般采用的主要方法是:A.減小動滑輪的質量;B.減小整個裝置的摩擦。

      分析、討論,對知識再探索。

      提高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拓廣學生的視野和實驗內容。體會“發展與創造”的樂趣。實驗創新

      八、實驗設計或改進建議

      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發現實驗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點,根據實際,提出實驗設計的方案或實驗改進建議。

    【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機械效率說課稿11-10

    教學設計范文03-03

    觀潮的教學設計范文11-04

    《離騷》的教學設計范文12-25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13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04

    《離騷》教學設計范文12-25

    離騷教學設計范文10-29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范文12-21

    《故鄉》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12-2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真实片中文字幕 | 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 一级a一片免费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aⅴ专区 三级网站免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