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29 17:59:3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下冊)第1~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及余數的含義;能根據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寫出相應的算式,能正確讀、寫有余數除法的算式。

      2.使學生在認識有余數除法的活動中,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大膽嘗試,小組交流,全班討論等形式經歷知識產生過程,體驗思維過程。

      教學過程

      一、突破思維定勢,引出有余數除法

      1.基于經驗,動手操作。

      談話:這兒有10枝鉛筆,如果要把這些鉛筆分給幾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么分?請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和同學交流。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中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擺法:

      (1)每份2根,分成5根;每份5枝,分成2份;每份1根,分成10份……

      組織反饋,并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相應的直觀圖:

      [說明:前面學習中學生對于平均分的認識都局限于把物體正好分完。這是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也是本課學習的起點。本環節教師精準地調用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展開教學,為有剩余現象的學習孕造了學習氛圍。]

      2.突破定勢,感受新知。

      談話:把10枝鉛筆平均分,可以每人分2枝,分給5個小朋友,也可以每人分5枝,分給2個小朋友……可為什么不每人分3枝呢?(因為每人分3枝,還有剩余的,分不完。)

      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3枝,結果會怎樣呢?請大家動手分一分,看會出現怎樣的現象。

      完成操作后,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分法。

      對于學生中出現的不同分法,分別進行如下引導:

      第一種:

      提問:說一說你是怎么樣分的?(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3個人,還剩下1枝。)

      第二種:

      提問:你是這樣分的?

      再問:其他小朋友對這種分法有什么想法?(剩下的4枝還可以再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再分出3根的1份。

      3.比較交流,感受不同。

      比較:請同學們把這種分法和前面的兩種分法比一比,你有什么發現?(課件出示三種分法的直觀圖)

      小結: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時,都是正好分完,也就是沒有剩余;而今天在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時,遇到了分不完的情況,也就是有剩余。怎樣用數學的方法來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說明:很多時候,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往往是由于認知水平的局限性而導致思維斷層。本課中從正好分完到有剩余就是學生的思維斷層。要觸摸真實的學情,就要站在學生思維的斷層處想問題,“為什么不每人分3枝鉛筆呢?”如果“每人分3枝,結果會怎樣呢?”看似簡單的問題問出的是學生的困惑,同時也問出了研究的起點。]

      二、操作比較,認識有余數除法

      1.體驗不同情況的平均分現象。

      談話:10枝鉛筆,每份分得同樣多,除了我們剛才分的這三種情況,你還能怎么分?請同學們先想一想,再動手分一分并完成練習紙的填空。

      2.嘗試書寫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談話:(指表格)像這樣正好分完沒有剩余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算式。(揭示相應的算式,并板書“除法”。)像這樣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結果有剩余的情況,也可以用除法來表示。比如,“10枝鉛筆,每人分3枝”這一情況,可以怎樣表示呢?自己先試一試。

      指名回答并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

      板書:10÷3=3(人)……1(枝)。

      提問:上面的算式中,等號后面的“3人”表示什么?省略號后面的“1枝”表示?

      指出:像這樣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結果有剩余時,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這樣的除法算式叫做有余數的除法。上面算式中的“1枝”叫做余數,表示分剩下的“1枝”。

      老師帶著學生讀一讀算式,并讓學生指著算式說一說各部分的名稱。

      [說明:放手讓學生嘗試用算式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結果有剩余的過程,為學生提供了開放的學習空間,使他們有機會經歷“再創造”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進一步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4.再次體悟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提問:10÷3=3(人)……1(枝)表示什么意思?(表示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3人,還剩1枝。)

      談話:剛才我們發現在把10枝鉛筆平均分時,每人分4枝和每人分6枝……結果也有剩余,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請你任選一種分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并說一說算式的意義,以及除法算式中的商和余數。

      三、借助事理,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

      1.擺一擺、填一填。

      談話:(出示11個三角形圖)如果要把這11個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個,還剩幾個?請同學們先用學具擺一擺,再完成下面的填空。

      11個△平均分成2個,每份()個,還剩()個。

      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

      設計主要理論依據:

      《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主要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表內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況。而有余數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況,它也是今后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必須切實學好。這個單元中共有 4 個例題,例 1 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回憶起以前學過的表內除法的相關知識,學會用豎式計算除法,這也是進一步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例 2 是對有余數除法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讓學生著重理解余數的含義,學會用豎式計算有余數除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生動有趣的適合學生的學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我根據中年級學生的直觀動作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的.思維規律,充分運用直觀手段分為四個層次進行教學。

      學情分析: 我們知道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是新課標所倡導的。而表內除法應是學生們已熟練掌握的,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抓住除法豎式計算和“余數的認識及其含義”這個知識點來進行教學,這對學生們來說是不會有太大的困難的。

      教學目標:

      1 )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表內除法的橫式、豎式寫法和試商的方法。

      2 )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口算和筆算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

      3 )會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4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

      1 )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弄懂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 )讓學生學會筆算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

      教學準備: 準備小棒 卡片 火車頭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 、發小棒,用小棒擺喜歡的圖形。

      2 、引導用小棒擺一個一個獨立的三角形。

      二探討新知

      1 、小組交流擺的情況:最多擺幾個,怎樣列式,為什么?

      2 、匯報:用 12 根小棒擺 4 個, 12 3 = 4 。用 11 根小棒擺, 11 3

      3 、講解豎式寫法。思考:余數表示什么?

      4 、觀察比較:觀察這兩題,你發現了什么?

      5 、小結: 有余數的的除法(板書課題)

      三鞏固新知

      1 用 13 、 47 根小棒擺三角形,怎么擺?列式計算(做一做)

      2 坐車去旅游 。 看你桌上的題卡,請你認真做對題,可別上錯車。(貼火車圖)

      生做題按余數多少上前站好。

      3 咱班共有多少人?下火車需要租車,如果一輛車可以坐 8 人,需要租幾輛車?剩下幾個人怎么辦?(列式計算)

      4 老師還要再考考你們,看誰最快,最先到達目的地。(卡片)這個大紅蘋果就送給你。

      四全課小結:這節課上有哪些收獲?

      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把若干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余數,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一.激情導課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那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吧?請看屏幕,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們可以任意說出其中一個五角星的號碼?老師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顏色?不信,誰來試試?

      生:………

      師:神奇吧?你們想不想學到這個本領?

      (生齊答:想。)

      師:學了今天的新知識,你們就學到這個本領了。

      好,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數學課堂-------《有余數的除法》。

      我們先從分東西開始吧……

      二、新授:

      師:請看這里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幾盤?

      生:可以擺3盤。

      1.質疑: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6÷2=3(盤)

      2.質疑: 結合草莓圖誰來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3盤。)在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你們還記得嗎?

      看來大家對之前學過的知識掌握的非常不錯,我來出一道稍難一點的:(出示課件)

      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生:比剛才多了1個草莓,是7個草莓。

      (1)如果有7個草莓,還是每2個擺一盤,你還會擺嗎?

      帶著問題請看今天的第一個學習任務:

      1. 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你發現了什么?

      2. 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過程。

      3. 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

      (2)接下來,咱們就小組討論一下,用你們的學具按要求來擺一擺,看哪個組的同學擺得快又對。

      我們請一個組的同學上臺展示一下你們組是怎樣擺的?

      用老師的草莓擺 (課件出示7個草莓,擺好的圖)

      (3)質疑:請同學們仔細看一看,兩次擺的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6個草莓正好擺完,7個的草莓沒有擺完,有剩余。)

      師:我們把這種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數的除法,那剩余的這個數就是----余數。

      師:剩下的這1個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算式的?

      課件出示------7÷2=3(盤)……1(個)我們通常把商和余數之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

      1. 結合草莓圖誰來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還剩1個。

      2. 你知道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

      3. 誰來讀一讀這個算式。

      擺正方形:

      過度:其實,有余數的除法里邊蘊藏著許多數學知識,同學們請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9÷4=2(個)……1(根)

      8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余1根小棒,

      如果是10根、11 根、12、13、14……根小棒又會出現什么情況?

      請看今天的第二個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二:

      1.小組合作接著邊擺邊列出算式。

      2.觀察每道題的除數和余數,你發現了什么?

      接下來,咱們就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看看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一人擺小棒,一人把擺的結果及所列的算式寫在記錄單上。

      2.觀察對比,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1)現在,王老師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2)質疑:為什么余數總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數?

      (3)猜想并驗證:余數可能是4或5嗎?為什么?

      生2:余數按照1、2、3出現,它們都比除數4小。

      師:你真善于觀察。余數總比除數小,誰能說說這是為什么?

      生:如果余數等于除數,那就又可以擺一個正方形了。

      教師板書:

      余數<除數

      (4)歸納小結:

      余數既不能比除數大,也不能和除數相等,也就是余數必須比除數怎么樣?

      余數<除數

      (我們已經認識了有余數的除法,你會用它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我來考考你們,請同學們翻到課本60頁,完成做一做第1題圈一圈,填一填。)

      6.隨例練習。圈一圈,填一填。

      (1)17個☆,2個2個地圈。…………

      四.猜想運用,加深理解

      1. 猜一猜:

      (1)下面老師用一堆小棒擺五邊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會剩幾根?誰來猜一猜?

      (2)質疑:為什么只有這幾種可能性?說說你的理由?

      (3)如果擺三角形,可能會剩幾根?

      五、前后照應,釋疑解惑:

      師:現在可以揭開猜彩星星的秘密了。老師就是根據這些星星的顏色和余數多少的規律猜的,任意選一個球的號碼數,除以3,如果余數是1,就是紅色。如果余數是2,就是黃色。如果沒有余數,就是藍色。

      孩子們,今天的數學課堂你的收獲是什么?

      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課標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材p5 2(例3)~~p53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余數,知道余數的含義;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基礎上,掌握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3、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綜合的能力;

      4、通 過探究過程,使 學 生 感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培養探究性學習能力;

      5、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

      2、探究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教具準備:課件、多媒體設備

      學具準備:水果卡片(不同的水果),鮮花卡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請同學們運用已經學過的找規律的知識,用學具設計一個規律,然后告訴老師,你是怎么擺的,接下來你想讓老師猜幾號學具,老師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誰來考考老師?

      2、學生擺、問老師、老師答。

      二、探究新知

      1、觀察圖意,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下面的校園情景,認真想一想哪些使可以用除法來解決問題的?(課件展示)

      學生提出問題

      2、實際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學例題1。

      a.利用課件演示例1:國慶節到了,同學們打算將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

      b.動手操作:

      c.提問思考:

      d.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e.你能說說列豎式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嗎?

      (2).教學例題2。

      a.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b.仿照例一的方法進行探究,發現有什么不同?

      c.認識余數:23里面最多有幾個5?這余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這個數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板書課題:余數)

      d.嘗試列式:23÷5=4(組)……3(盆)

      e.適時小結: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要在余數和商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接著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f.小組討論:如何列豎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組的小朋友說一說。

      g.列出豎式:

      (3).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么?

      三、觀察比較

      觀察一組列式,你能發現什么?

      a.課件展示

      b.小組討論

      c.全班交流

      d.小結: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數叫余數;

      2、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四、鞏固拓展

      1、猜猜看 : 課件展示,學生猜

      2、拓展題:

      現在你們能想出老師為什么會很快猜出你們前面所擺的學具是什么了嗎?

      你們也能運用今天學的“有余數的除法”知識,很快地猜出第24個、第30個圖形是什么嗎?

      五、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小朋友,這節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你體驗最深的是什么?

      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 “有余數的除法”例1,例2。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教學豎式計算表內除法,掌握除法豎式中的各部分含義。

      2、認識余數,知道余數的含義。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4、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將表內除法列成豎式來計算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學具:

      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

      1。老師說算式,學生搶答。

      54÷6 = 42÷6 = 72÷9=

      2。最大能填幾?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教學例題1

      (1)利用課件演示例1:提出問題,引出筆算。

      學校運動會開幕式即將就要舉行了,需要布置會場。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

      (2)動手操作:請同學上講臺進行分一分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里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15÷5=3(組)

      (5)加法和減法中,我們都能用豎式來計算,那么除法如何列豎式來計算呢?

      (6)(課件出示:豎式)仔細閱讀課本P50頁,看看這個豎式中的每一個數和符號表示什么意思?同時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7)練習:豎式計算(并說出各部位的名稱)

      27÷3=

      2、教學例題2。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

      4)嘗試列式:23÷5=4(組)……3(盆)

      (5)認識余數:余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余數,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接著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么?(發現了當余數是0,也就是沒有余數,剛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結余數的含義

      余數就是不夠再分而剩余下來的數,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為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余下來的,所以余數要比除數小(板書: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完成51頁做一做。

      2、現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余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四、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1、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數要比除數小

    【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相關文章:

    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05-06

    二年級下冊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說課稿11-12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設計(通用15篇)01-05

    《有幾瓶牛奶》教學設計02-23

    《表內除法二》教學反思(通用7篇)12-23

    人教版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學設計模板(通用6篇)12-22

    二年級教案教學設計02-23

    二年級《家》教學設計12-30

    《雷雨》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31

    《元日》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2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特级黄免费网站 | 先锋天堂AV在线网 | 香蕉国产成版视频在线 | 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 | 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