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10 09:53:18 美云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64~65頁。

      教學目標

      1. 能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表示。能用分數描述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能通過實際操作表示相應的分數。

      2. 在積極參與具體的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經歷與他人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過程

      一、 喚醒經驗,引入新課

      1. 回想已經認識的數。

      提問:同學們已經認識了哪些數?

      再問:你對分數有哪些了解?你能舉例說明已經認識的分數嗎?

      2. 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知道:把一個物體(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幾份就是幾分之幾。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會用到分數呢?從今天起,我們就來繼續認識分數。(板書課題:認識分數)

      二、 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 教學例題。

      課件出示第64頁的例題。

      提問:看到這幅圖,你知道了什么?

      再問:把4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你會分嗎?分得的結果怎樣?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把4個桃圈起來,用虛線把4個桃平均分成4份。

      討論:你認為可以怎樣用數來表示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呢?和小組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學生討論后,組織交流,并引導學生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提問:這里的1/4是怎樣得到的?它表示什么意思?(課件再次演示:把4個桃先圈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突出其中的1份)

      通過交流明確:把4個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個桃,這1個桃是4個桃的1/4。

      小結:把4個桃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ò鍟4個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1/4)

      2. 教學“想一想”。

      談話:如果把4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如果有困難,可以用學具擺一擺,并將結果填在答題紙上。

      全班交流,匯報結果。(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

      小結:把4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每份(2個桃)是這個整體(4個桃)的1/2。

     。ò鍟4個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1/2)

      3. 總結:我們把4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如果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1/4;如果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1/2。也就是說,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三、 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題。

      課件出示:分步出示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問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每道題是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的?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了幾份,怎樣表示其中的一份?再填一填。

      2. “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弄清題目后,獨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

      3. “想想做做”第3題。

      先讓學生根據分數的含義分一分,然后把每份涂上顏色,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4. “想想做做”第4題。

     。1) 電腦出示12根小棒。

      談話:這堆小棒一共有12根,你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嗎?自己先用12根小棒拿一拿,再想一想有不同的拿法嗎?

      反饋:怎樣分別拿出12根小棒的.1/2和1/3?(學生演示并交流拿小棒的過程)

      再問:還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

      5. 談話:你能用幾分之一這樣的分數來描述我們班級學生的人數嗎?如:把我們班的同學平均分成8組,每個小組的人數就是全班人數的1/8。

      提問:你能再說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嗎?

      四、 談話總結,溝通聯系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幾分之一。(板書:幾分之一)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總結:我們以前認識的分數,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今天認識的幾分之一,是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對實物和直觀圖形的探討和研究,讓學生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2、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并能借助圖形認識比較幾分之一分數的大小。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體會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導入,揭示課題。

      1、老師今天上午遇到了一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著解決,愿不愿意?(老師談起生活中分餅遇到的問題。)

      2、“半塊”不夠一塊,不能用整數1來表示,那可以用什么數來表示?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并且探索幾分之一所表示的含義,你還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說)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自主探索,體驗分數。

      1、體會二分之一的含義。

      ①根據圖形,體會一塊餅的二分之一的`含義。

     、趧邮终垡徽,找到長方形紙的二分之一。

     、鄹鶕䦂D形判斷,加深體會二分之一的含義。

      2、自主體會三分之一的含義。

      根據課件演示,學生試著說一說圓的三分之一所表示的含義。

      3、動手操作,探索四分之一。

     、 學生動手探索,找到正方形紙的四分之一。

     、谛〗M交流,匯報折法,體會四分之一的含義。

     、鄹鶕䦂D形判斷,正確體會四分之一的含義。

      4、自主探索,認識、。

      根據線段圖,學生自己說出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含義。

      5、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體會分數的讀寫。

     、 像我們剛剛學過的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 體會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③ 練習分數寫法。

     、 分數讀法的練習。

      6、結合圖形,比較分數的大小。

      根據圖形,學生直觀比較,體會發現并進行練習。

      三、鞏固運用,拓展思維。(課件演示)

      四、課堂總結。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3

      教學內容:

      P64-65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一個物體(圖形)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基礎上學習的,又是認識一些物體的幾分之幾的直接基礎。學生掌握這部分內容,可以對分數的產生和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分數的含義。

      2、使學生體會到分數的產生是現實生活的需要,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使學生自主探索知道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正方形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老師請你們來分水果,我們來看看要分哪些水果。

     。ǘ嗝襟w出示:一個西瓜、一盤桃子、一串香蕉)

      2、師:請你們把這些水果分給4只猴子,你覺得怎樣分比較公平?

      生:平均分

      板書:平均分

      3、那你們來平均分一下,和你的同桌說說你是怎樣分的?每只猴子分到多少呢?

      板書:一個西瓜、一盤桃子、一串香蕉、每只猴子分到

      二、主動探索,內化新知

      1、師:誰來交流一下你是怎樣分的?

      指名回答。

      2、師:你想分什么?

     。▽W生分水果的順序是隨機的、不定的,因此老師的課件也必須是隨機的)

      生:我分西瓜,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子分到這個西瓜的1/4。

      板書:4份,這個西瓜的1/4

      師:那為什么要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呢?

      (多媒體出示: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

      生:因為有4只猴子,所以要平均分成4份。

      師:同樣地,一盤桃子、一串香蕉也要平均分成4份。

     。◣熯呏钢诎迳弦槐P桃子、一串香蕉的板書,邊重新板書:4份)

      師:接下來誰來分?

      生:把一盤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子分到1個桃子。

      板書:1個桃子

      師:那香蕉呢?

      生:把一串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子分到2只香蕉。

      板書:2只香蕉

      3、師:同學們剛剛把一盤桃子平均分成4份,得到每只猴子分到一個桃子,那現在老師請你們來看,如果老師把這一盤桃子看成一個整體,(多媒體出示:把4個桃子圈起來)把它平均分成4份,(多媒體出示:用虛線來表示平均分)每只猴子分到了這樣的一份,也就是我們剛才說的.一個桃子外,還可以怎么說?

      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回答。

      生:還可以說每只猴子分到了這盤桃子的1/4。

      板書:這盤桃子的1/4。

      師:你是怎樣想的?

      生:我把一盤桃子看成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子分到一份,就是這盤桃子的1/4。

      板書:把一盤桃子圈出來

      師:誰還想來交流你的想法?

      指名幾生交流。

      師: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同樣地,把一串香蕉平均分成4份,除了可以說每只猴子分到2只香蕉以外,你還可以怎么說?(多媒體出示:一串香蕉)

      師:先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誰想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小朋友們聽?

      指名說。

      生:把一串香蕉看成一個整體,(多媒體出示:把一串香蕉圈出來)把它平均分成4份,(多媒體出示:用虛線表示平均分)每只猴子分到一份,就是這串香蕉的1/4。

      板書:這串香蕉的1/4

      師:誰還想來說說?

      指名幾生說一說。師板書:把一串香蕉圈出來

      4、師:剛才同學們分別把這些水果平均分成了4份,知道了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來表示。(師邊說邊多媒體出示:三種水果圖)那為什么同樣平均分成4份,西瓜的一份、桃子的一份和香蕉的一份個數不一樣呢?

      師: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匯報。

      師:可見,這一份有可能比1小,有可能正好是1,還有可能比1大,而到底有多少,我們就得看總數有多少才能確定。

      5、師:那為什么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來表示?

      生:因為都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它們的1/4。

      師:不管總數有多少,只要根據平均分成了4份,就知道每份是它們的1/4。

      三、鞏固練習,綜合運用。

      師:認識了1/4,你還認識其它的分數嗎?

      (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第一行的兩幅圖)

      請生獨立完成在書上,填完和你的同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指名交流:每個球是這一盒的幾分之幾?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多媒體出示)

      每個蘑菇是這一盤的幾分之幾?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多媒體出示)

      提問:同樣是一個球,一個蘑菇,為什么一個是這一盒的1/6,而另一個卻是這一盤的1/5)

      因為分母不一樣表示平均分的份數不同。

      (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第二行左邊一幅圖)

      師:請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指名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要分什么?

      把6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

      虛線表示平均分的份數。

      如果是2/6的話該怎么分?

     。ǘ嗝襟w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第二行右邊一幅圖)

      生獨立完成,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把多少個什么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4

      教材分析

      1.本單元主要教學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的認識,簡單的分數加減法。從整數到分數是數學概念的一次擴展,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因此,本單元主要是創設一些學生所熟悉并感興趣的現實情境,并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這一節認識幾分之一是放在本單元的第一課時,這也是為認識幾分之幾做鋪墊。

      2.通過這一章節的學習,讓學生建立起分數的概念,知道并了解生活當中的一些事物分不到整數時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并且為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

      學情分析

      從整數到分數,對學生來說是一個認知上的突破,接受起來不算容易,為了能使他們更容易的接受本節課,教材提供了豐富的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姿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數的含義。并讓學生有自己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含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明確分數產生的實際意義。

      (2) 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會寫幾分之一。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

      (2)通過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增進學生間的合作意識。

      3.情感目標:

      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

      難點:初步理解分數幾分之一的意義,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直接拿出4瓶沒有開過的礦泉水,讓同學們說說把它分給2個人的時候一人幾瓶?當有2瓶和1瓶時又是怎么分給兩個人?(讓學生動手分一分)

      2.為了公平起見,我要求平均分。(強調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3.揭示課題,當一瓶水平均分給兩個人后,每人得到半瓶,那半瓶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來表示嗎?這就需要我們用一個新的數——分數來表示。(板書:分數的初步認識)

      學生思考后會有可能得出:1、兩瓶 2、一瓶 3、半瓶…….

      思維始于疑問,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點利用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例子,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分數的含義,同時,也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理念。

      二、探究體驗

      1、認識1/2

     、俳M織學生借助感知認識1/2

      出示兩個半瓶礦泉水的圖片.把一瓶礦泉水平均分成兩半,每一半瓶就是整瓶礦泉水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寫作:1/2.讓學生用一個圓表示二分之一。板書一個圓的1/2(用途色部分區分來表示學生認真觀察看分礦泉水的情境,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學生讀二分之一

      通過自己動手分一瓶礦泉水,使學生直觀的知道一個人喝掉一半的礦泉水后,剩下的一半就是整瓶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平均分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教師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使學生理解分數是以平均分為基礎的。

      板書:1/2

      ②指導學生讀1/2

      A、教師范寫二分之一

      在寫二分之一時,先寫橫線,表示平均分,然后在橫線下寫數字2,最后在橫線上寫數字1,這個分數就讀作:二分之一。邊示范邊解讀:“——”表示平均分,叫分數線,“2”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總份數,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所以這個數讀作:二分之一。

      B、組織學生寫1/2

      C、組織學生讀1/2

      2、教師再提問,如果我要把一瓶水平均分給四個人又該怎么辦?

      讓學生自己動手分出四分之一的水,并寫和讀出1/4。

      3、動手操作。

      自己拿出不同的紙張折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并用斜線畫出來。

      (小組交流討論:你拿的是什么圖形?你是怎樣得到這個圖形的1/2或1/4?哪部分是這個圖形的 1/2或1/4?)

      4、讓學生發現分數:說說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那些分數?或者,你們利用你們自己手上的紙張折處你們自己想要的分數并寫出來。

     。ò褜W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來,并讓學生把發現的分數寫下來)

      師:同學們發現了這么多分數,都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幾分之一

      學生看教師書1/2。

      學生進行書寫練習。

      學生有可能回答:

      直接把一瓶水平均分成四份……

      學生有可能得出四分之一、八分之一…….

      1/2是分數認識的重點,由實物到圖形并讓學生動手操作,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又強化就平均分的理解。通過動手折1/2,說出自己的折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直觀的體驗理解了1/2的意義。動手操作是學生必須具備的數學能力。在這個環節設計“折一折”,就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 的意義,為后面讓學生動手操作,發現新的分數作了鋪墊。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創新動力,在動手實踐、交流討論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識。

      三. 鞏固練習,拓展深化

     。. P93做一做:

     。ǎ保┨钜惶睢#ǎ玻┙M內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 P96 2:

      (1)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對嗎?為什么?

     。ǎ玻┠阍诓僮鬟^程中想到了什么?

      既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共同分享學習成果。

      四. 總結

      這節課你們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幫學生把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形成知識網絡,為進一步學習分數打下基礎。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認識幾分之一

      讀作:二分之一 讀作:四分之一

      1 1

      寫作: — 寫作: —

      2 4

      教學反思

      分數是學生在學習整數之后,又一關于數的新的領域!斗謹档某醪秸J識》這節課是今后學習分數的起始點,為下一階段較全面的認識分數,同分母分數加減,分數大小比較,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等學習奠定基礎。我執教的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一. 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的教學,我是本著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為出發點,以關注學生的發展為主導思想進行設計的。在引入新課時,通過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分礦泉水”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強烈欲望。在新課學習完后,又鼓勵學生找一找身邊的分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鼓勵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學會用數學思想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二. 小組合作,交流思考。

      本節課中,我注意激勵學生動手思考,把思考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將操作與思考相結合,手腦并用,讓學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獲取新知。

      三. 動手操作,勇于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在現實情境中“做”數學。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交流、動腦思考,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容量較大、難度較高。

      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包涵了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和簡單分數的比較。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容量比較大。這幾部分內容,我是這樣定位的:幾分之一是重點內容,幾分之幾是拓展延伸,簡單分數的比較是拔高檢驗。三部分內容圍繞分數的意義進行開展。在教授的過程中,對語言也提出了要求,培養學生能夠用比較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分數的意義。本節課我最大的體驗是:學習內容貼近了學生生活,學習材料便于學生操作,學習活動過程始終關注著學生的情感和態度,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活。

      五、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與遺憾。

      1、內容偏多,有些冗長。教學幾分之一中,由1/2到1/4中,是否顯得有些拖沓?

      2、細節之處,有些粗糙。語言不夠準確,有點啰嗦。講述幾分之幾所設計的長方形,也沒有能物盡其用。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能進行簡單分數的大小比較。

     。ǘ┻^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借助實物模型、面積模型和數線模型,通過折一折、畫一畫等多元表征的操作活動,建立幾分之一的分數模型。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

      感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發展學生的數感,實現數概念的擴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建立幾分之一的分數模型。

      三、教學過程

     。ㄒ唬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分物品(動態演示關于主題圖內容的多媒體課件)

     。1)有4塊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幾塊?(拍手表示)

     。2)有2塊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幾塊?(拍手表示)

     。3)有1塊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幾塊?你還能拍手表示嗎?

      2.引發矛盾沖突,導入新課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平均分1塊月餅的結果。

     。2)教師導入新課并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月餅的分配問題引發矛盾沖突,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用拍手不能表示出結果時,就自然地引出了分數。這一學習過程自然又流暢,學生不知不覺經歷了分數的產生過程,并積極地創造分數,體會了分數的優越性。

     。ǘ﹦邮植僮鳎剿鹘涣

      1.認識

     。1)課件演示例1分月餅的情境圖。

      平均分1塊月餅,讓學生觀察分的過程。

     。2)教師指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塊月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3)指導學生讀、寫。

     。4)你還能把什么物體平均分,表示出它的?

      2.認識幾分之一

      (1)要得到一塊月餅的應該怎樣分?這個怎么表示出來?怎么寫?

      (2)課件演示:下面哪些圖形的陰影部分是原圖的,哪些不是?說出理由。

     。3)啟發:剛才,我們一起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個物體平均分成3份、5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又應該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呢?你會在作業紙上涂出長方形紙的嗎?

     。4)小結:像……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5)教學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3.用“形”表“數”,深入認識

     。1)想一想:拿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表示出它的。

     。2)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獨立折紙、涂色,然后在小組里交流。

     。3)全班集中匯報,學生在投影儀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說一說各自的方法。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學習,初步理解了分數各部分的含義,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認識是理解其他分數的一個基礎,以的認識為突破口,采用聯系生活、多重感知的方法,最后通過學生折紙創造分數,將

      “數”與“形”結合起來,使學生對于分數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體會,培養了學生在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中,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新知。

      4.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1)課件出示例3第一組圖和,學生觀察。

     、俨孪耄耗膫分數大一些?

      ②引導學生討論并交流討論信息。

     、壅n件演示和比較重疊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

      (2)獨立探究,完成例3第二組圖和的比較,再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是怎樣比較的。

     。3)學生合作討論:通過上面兩組數的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4)師生共同小結幾分之一的分數比較大小的基本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涂色-判斷-比大小這三個環節,再次鞏固理解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題中的圖形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新知的能力。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第91頁“做一做”第1、2題。

     。2)完成練習二十第1、2、4題。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理解分數和幾分之一的意義。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你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會讀寫幾分之一,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2、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究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難點: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圓紙片、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若干,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圓形紙片、彩筆、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帶你去看看,是什么?

      生:西游記

      師:八戒想干什么?

      生:吃桃子。

      師傅決定考考八戒。

      師說:“4個桃子,平均分給悟空和八戒,每人分幾個?”

      生:2個

      師說:“2個桃子,平均分給悟空和八戒,每人又分幾個?”

      生:1個

      師傅說:“1個桃子,平均分給悟空和八戒,每人又分的多少?”

      生:半個(強調平均分)

      師:半個怎么表示?能用學過的數表示嗎?

      生:不能

      師:在人們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人類在測量和計算的時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就需要用一種新的數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新的數—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動手創作,探究新知

      1.認識1/2

      師:生活中經常說半個,你能用老師給準備的小圓片折出一半的餅,是什么形狀?剪一剪。

      師:你折得是什么形狀?大小怎么樣?是怎么分的?

      師:貼出學生的作品,并板書:一半 、平均分。

      師:誰能用一個數來表示一半嗎?

      師:同學們,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圓的一半,說明你們很有辦法。

      師:出示課件,平均分月餅。當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時,可以用這個數1/2來表示。(強調平均分)

      師:出示課件,不平均分月餅,表示這樣的一份時,還可以用這個數1/2來表示嗎?

      生:不能,因為沒有平均分。

      2、認識分數的名稱

      師:已經認識了1/2,明白1/2的由來,你肯定還想對它有更深的了解吧。

      它有幾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分別叫什么?

      板書:分數線;分母;分子。

      3、分數的意義

      師:這里的“2”和“1”、分數線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呢?用上面的分數引出分數的各部分名稱(看書P94)與表示的意義: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數,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數,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母,是把圖形或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的數。(板書:總份數)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或是幾份。(板書:其中的份數)

      4、判斷練習,

      下面陰影是否可以用1/2來表示,加深理解

      5、分數的寫法:

      就是由分數線、分母和分子三部分組成的,在寫分數的時候是有一定的順序的,應該先寫分數線,接著寫分母,再寫分子。舉起你們的右手,和老師一起寫一遍。難道分數只有1/2嗎?當然不是,讓我們自己來創造幾個吧!

      6、認識1/4

      1、拿出老師給你的正方形圖形,平均折成四份,用彩筆表示出來,再用陰影表示出其中的一份。

      2、學生創作后交流。你創作了什么分數?你把它平均分成了幾份?圖色部分就是這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3、觀察分數1/4;1/3;,你發現什么規律?為什么分子會相同呢?分母卻又不一樣呢?

      三、綜合實踐,鞏固運用

      1、書做一做

      2、讓學生找出生活中的分數

      3、聽分數,說意義。

      四、觀察比較,感知大小

      1、從圖中你發現這三個分數誰最大,誰最小呢?為什么?

      2、這倒底有什么奧秘呢?小組討論一下。

      3、根據交流,板書: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板書設計

      分數——幾分之一

      一半 寫作:1/2 讀作:二分之一

      取1份-------- 1 -------- 分子

      平均分 -------- -------- 分數線

      平均分成3份 -------- 3 -------- 分母

      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時,用1/2來表示。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抽象出分數的過程,認識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2.經歷應用分數來描述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能通過實際操作表示相應的分數。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抽象思維。

      3.使學生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了解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4.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

      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學難點:

      把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后,每份的物體用分數表示時,避免整數表示的干擾

      課前準備:

      老師:課件。

      學生:桃片8個、紅豆20粒、12根小棒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活躍氣氛

      今天,吳老師能和大家一起學習,感到非常高興。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用你們的耳朵認真傾聽,用你們的眼睛仔細觀察,用你們的大腦積極思考,用你們的小手靈活操作,同時用你們豐富、完整的語言把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表述出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老師堅信我們一定能成為好朋友。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復習一個物體的

      同學們,數學王國里有很多有趣的數,大家還記得分數這位老朋友嗎?

      瞧!這個圓被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你能用我們學過的分數來表示嗎?

      誰知道表示的意義。(板書: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一份。)

      還能表示什么,你們想知道嗎?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認識幾分之一。(板書課題:認識幾分之一)

      2、教學一個整體的

      (1)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今天給你們講個猴子下山的故事。

      一天,猴媽媽帶著猴寶寶們下山去玩。到了山下,猴寶寶們高興極了,它們歡呼著,跳躍著,有的竟然在草地上打起滾來。不一會兒,他們就累得氣喘吁吁,口干舌燥。猴媽媽看著很心疼,給孩子們端來一盤可口的水果,你們猜猜是什么?[課件1]:出示第64頁的例題圖。

     。2)你們猜猜猴媽媽會怎么分這4個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候分到1個桃)

      [課件2]演示分桃的過程

      (1)、先把這4個桃子看成什么?怎么才能表示一個整體?(把4個桃圈起來)

     。2)、要把這4個桃子組成的整體平均分成幾份?(4份,出示分隔線)

      (3)、每只小猴子分到幾個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到1個桃子,這1個桃子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出示:每只小猴分到這盤桃的)

      提問:誰再來說說,這里的是怎樣得到的?(個人說,同桌互說)

     。3)問:如果猴媽媽把8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得到這些桃的幾分之幾?

      指名說分的過程,教師與學生配合用[課件3]演示

     。ㄖ赋觯涸趫D上用畫虛線的方法表示平均分。)

      3、比較,突出分數的意義

      討論:

     、 請同學們想一想:剛才把4個桃子平均分,是用表示的,現在把8個桃平均分,為什么還用表示呢?

     、茝倪@里可以看出,用分數表示與桃子的總個數有沒有關系?(沒有關系)

     、悄阒琅c什么有關系嗎?(與平均分的份數有關系)

      小結:用分數表示一個整體的一部分,與這個整體里桃子的總個數沒有關系,只與平均分成的份數有關系,所以我們在用分數表示時只看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用表示

      4、對比,突出單位“1”不同

      比較:今天認識的幾分之一和以前學的幾分之一有什么區別?

      (板書:一些看成一個整體)

      5、遷移到一個整體的.1/2

     。1)如果猴媽媽把這盤桃平均分給兩只小猴,會怎樣分呢?

      [課件4]圖:2只小猴、猴媽媽、一盤桃(4個桃)

      文字:猴媽媽把4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到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先用信封里的桃子分一分,再與同桌交流想法。

      同桌討論后,指名匯報想法、教師演示,集體交流。

      追問:如果猴媽媽把8個桃平均分給兩只猴,每只小猴會得到這些桃的幾分之幾?20個桃平均分呢?(估計學生已能搶答。)小結:看來同學們已經理解和掌握了幾分之一表示的意義,齊讀板書: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三、闖關游戲(每關順利通過,就可贏得一張可愛的笑臉)

      猴媽媽看見大家表現的這么出色,非常高興,為大家設計了一個闖關游戲,你們愿意參加嗎?

      1、[課件]出示第一關:想想做做1

     。1)先讓學生填一填,再說一說每道題是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的?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了幾份,怎樣表示其中的一份?

     。2)集體交流時,教師小結: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時,先

      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分母就寫幾,再看取了一份,分子就寫1。

      2、[課件]出示第二關:圖下面的分數寫的對嗎?為什么?

      同桌先討論,然后指名匯報討論結果。

      重點說說第二個分數寫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課件]出示第三關:(想想做做3)

      (1)生獨立完成,要求先分再涂。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8

      學情與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有一些困難。因此,在教學時要創設一些學生所熟悉并感興趣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分數的含義,并提供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含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理解并體驗幾分之一的意義。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動手操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初步建立幾分之一分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圓片一張,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紙,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分月餅,再現“平均分”。

      師:同學們,每年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時候,我們都習慣吃什么?(月餅)

      中秋節的時候,小紅買了4個月餅,如果把這四個月餅分給兩個小朋友吃,可以怎樣分?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同樣多,每人2個;一種不是同樣多,這種情況有多種分法。

      師:有不同的分法。請選一種分法,并說明理由。

      學情預設:學生都會選擇同樣多的分法。

      師:分得“同樣多”的方法,大家還記得是什么方法嗎?

      師:對,是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設計意圖:創設分月餅的問題情境,一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二是強化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三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四是滲透平等待人、關心別人的做人道理;五是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平均分,引出問題。

      師:如果把2個月餅平均分給這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1個)。

      師:如果把1個月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

      你們的生活經驗真豐富,一下就知道:每人分得半個。(板書:半個)

      3、 交流感知,揭示課題

      讓學生想一想、猜一猜,用圓形紙片代替月餅進行操作。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引入并板書課題:分數。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認識1/2。

      1.多媒體課件演示例1分月餅的情境圖。指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塊,每塊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學生活動:用圓片試著找出它的1/2,想一想,哪個是哪個的二分之一。學生自主活動,小組交流

      3、交流匯報,師小結: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就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

      設計意圖:本活動不說“折”更不說“對折”,而說成“找”。能不能找到這個圓片的二分之一,用什么方法找到,需學生自己探索。這樣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給學生留有更大的思考空間、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經歷“找”的過程中,辨明“1/2”的含義。

      4.指導學生寫1/2(邊寫邊說寫法),讀作:二分之一

      剛才我們把一個圓通過平均分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分數來表示,這個分數就是“ ”。那“ ”怎么來書寫呢?跟著老師一起寫(學生舉起手指一起寫),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再寫1表示其中的一份,讀作二分之一(齊讀“ ”兩遍,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邊演示邊說: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5、利用長方形紙,通過折,涂,說,寫出它的二分之一。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進一步明確“1/2”各部分的意義,強化對1/2意義的理解,為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打下基礎。

      師:老師也忍不住想來折一折了(拿起一個長方形的折紙,隨便一折,將它剪下,舉起一塊說是“ ”。)(學生反對,強調沒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數來表示。)

     。ǘ┱J識1/4。

      1.要得到一張長方形紙的1/4應該怎樣分?這個1/4怎么表示出來?怎么寫?

     。1)組織學生活動。拿出長方形紙通過折、涂、看、說等活動感知1/4。

     。2)電腦課件動態演示,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折,再對折,發現:把這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3)小結:像1/2、1/4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2.教學例2。

     。1)想一想:如何折出一個正方形的1/4?

      (2)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獨立折紙,然后在小組里交流。

     。3)全班集中匯報。學生自愿將小組成果展示在實物投影儀上(或貼在黑板上),說一說各自的折法。

     。ㄈ┍容^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師:小猴子和小豬在一次吃西瓜的時候,也想用我們今天學習的分數,它們都想吃的多.小猴子想:“我要吃這個西瓜的1/2 !毙∝i想:“我肚皮大,吃的多,要吃這個西瓜的1/4 。它們倆誰吃的多?為什么?

      師:這其中到底有什么奧秘?看誰能從這些圓中發現什么規律?

      (小組討論,匯報交流)

      生:我們發現平均分的份數不同,其中的一份就不一樣大。

      生:我們發現平均分的份數越多,那一份就越小。

      三、綜合實踐,鞏固運用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2、使學生在學習分數以及相關數量關系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增強用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將幾個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與區分把一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與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教具學具:

      ppt、打印花盆的紙張60份、撲克牌、磁鐵扣、白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獼猴桃,ppt出示獼猴桃圖片,我打算把它獎勵給今天上課表現最優秀的兩位同學,你知道我是怎樣分給他們倆的,你能用一個分數表示其中的任意一份嗎?ppt出示分配過程。

      學生回答,相機板書:

      教師找其中一個讓學生說一說,二分之一是怎樣來的?強調:將一個物體、圖形……平均分成幾分,其中的一份表示就表示幾分之一。

      大家說說,要求:

      1、說出分數的各部分名稱意及各部分名稱所表示的'意義。

      2、如何書寫分數。

      學生回答,相機出示ppt上的內容。

      你能用以前所學的知識來表示,以及你能想到的幾分之一嗎?說出你的思想與方法。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說出自己的認識與想法。

      今天我們繼續探討像這類的幾分之一的分數,揭示課題。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1:紫陽中心小學開展愛心傳遞活動,三(1)班,兩位同學領養了學校六盆花(負責澆水,除草等,讓花兒茁壯長。),如果分開領養,那么怎樣分配花兒最合適?此時每人分的這些花兒的幾分之幾?

      你是怎樣分的?每人分的幾分之幾?小組討論

      學生走到講臺回答,展示教師預先發下去的六盆花圖片,并說出自己分法,每人分到這些花的幾分之幾。教師征詢其他同學意見:你同意他觀點嗎?最后教師ppt出示老師的分法,在此分法下,每人分得這些花的。

      小結:之前把一個獼猴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獼猴桃的,現在把六盆花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些花的。

      你會把下圖中的組花用表示出來了嗎?

      同學們在發下去印有四盆、八盆花的紙上分一分,分完以后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你是怎樣分的?

      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追問:觀察上下兩組花,每組花的數量相同嗎?每份花的數量相同嗎?為什么?為什么都用表示?

      小結:不管每組花有幾盆,也不管每種分法下,每份有幾盆,只要將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這組花的。

      2、認識整體的

      出示例2受兩位同學事跡的影響,班里很多同學都主動加入愛心活動,其中張怡軒同學加入了他們養花隊伍中去,你能幫他們重新平均分配嗎?此時每人領養這組花的幾份之幾?

      你是怎樣想的?在發下去的紙上分一分。指名回答后教師課件演示分法。

      疑問:例1、例2都是平均6盆花,為什么例1、例2用不同的分數表示?

      學生思考回答。

      總結:把有幾個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份之一。不管這個整體有多少個物體組成的,也不管平均分成的每份有幾個物體。

      你還想研究幾分之一?

      學生回答:……

      用你喜歡的方式研究它們,第一組研究,第二組研究,第三組研究,第四組研究。

      學生四人一組研究,集體匯報。

      像這樣的幾分之一還有很多,我們無法一一研究,但其規律是一致的。這在數學研究上叫先簡單后復雜,先具體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并相機板書。

      3、鞏固練習

      大家表現的很好,現在帶大家做個闖關游戲。

      ppt出示第一關:填一填、說一說

     。1)先讓學生填一填,再說一說每道題是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的?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了幾份,怎樣表示其中的一份?

      (2)集體交流時,教師小結: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時,先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分母就寫幾,再看取了一份,分子就寫1。

      ppt出示第二關:分一分、涂一涂

      同桌先討論,然后指名匯報討論結果。重點說說你為什么分成這些份?總結出分成的份數與分數的分母有關,分母是幾,就分成幾份。選擇其中的任意一份。(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ppt出示第三關:想一想、擺一擺

      學生開展活動:由一人提出要求,說出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另一人按要求操作,其余同學判斷操作結果是否正確。

      最后比較每次拿出的小棒根數,說說它們為什么不一樣,以進一步體會相關分數的聯系和區別。

      4、小結

     。1)與上冊《認識幾分幾一》相比較,同是研究幾分之一,有什么異同?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5、作業

      課本78頁第四題

      板書設計

      認識幾分之一

      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

      先簡單后復雜,先具體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10

      一、創設情境

      1、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有2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學生用手勢回答,電腦出示答案。

      3、有1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一半。

      二、操作活動,探索新知

      1、揭示課題:一半在數學上用什么數來表示呢?(板書:1/2)師:在數的大家族中又多了一個朋友,叫分數。(板書課題:認識分數)

      2、教寫1/2

      演示1/2的寫法

      1------這樣的一份

      2------平均分成2份

      讀作:二分之一。分數各部分都有名字,自學書本第98頁內容,找找看。

      3、教學1/2的意義

      A、表示把一個大蘋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蘋果的1/2。

      教師帶說、齊說、個別說、互說

      B、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4、操作:學生動手折出手中學具的1/2,并用自己喜歡的顏色表示出來。

      A、展示學生作品,并讓學生說一說(實物投影儀展示)

      B、同位互說

      師:他們的折法不同,有的橫,有的豎有的斜,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為什么說他們都是1/2。浚ǘ际且话耄际前验L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的正好是其中的一份。)

      小結:只要把一個東西平均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三、大膽猜想,自主探索,認識其它分數

      1、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拿學具折一折,并用斜線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教師巡視)

      小組同學之間說說你折的分數。匯報:你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

      2、比較:為什么這些分數的`分母都不一樣呢?為什么它們的分子都是1呢?

      3、再請學生展示折出的分數,并與前面的分數進行大小比較。

      你有什么發現?(讓學生體會:分得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四、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你能用分數表示下面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嗎?你是怎樣想的?

      2、判斷,下面哪個圖里的涂色部分是1/4?說說理由。

      七、生活中的分數

      1、在生活中,我們經?梢砸姷椒謹怠N覀円黄饋砜纯慈话嘟淌依锏暮诎鍒髨D,“科學天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藝術園地”呢?哪一部分大一些?

      2、小結:請學生用分數說一句話。

      3、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分數,你還想進一步了解關于分數的哪些知識呢?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認識分數并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寫幾分之一并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激發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體驗分數的產生過程

      動態出示三排月餅,分別是4、2、1個,問:你發現它是怎樣擺的?根據規律問:第四排應該擺多少月餅?引出半個,半個是怎么樣的?落實"平均分"。"半個"可以用什么數表示?二分之一,揭示課題:認識分數。

      『從月餅的排列規律到數字的排列規律,再順勢質疑1的一半或者說把1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一個數如何表示?這樣的安排從形式上與眾不同,也體現了一定的思維含量』

      二、認識幾分之一、操作深化。

      1、理解1/2的意義

      老師演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這半個用1/2表示,那另外半個呢?

      小結:把一個月餅平均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貼)

      2、老師這里有一張長方形紙,你能折一折,并涂出這張紙的1/2嗎?

      學生活動。這些折法都不同,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師:雖然折法不同,但他們都把這張長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3、判斷:下面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也可以用1/2來表示?

      看來無論是一個物體還是一個圖形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4、認識并理解其他幾分之一

      認識了1/2,同樣是這張長方形紙,你能表示出它的1/4嗎?簡單折一折。你還能表示出它的其他幾分之一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并說一下每個分數的意義)得出:不管是物體還是圖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

      三、教學分數各部分名稱及寫法。

      四、直觀比較分數大小并感受幾分之一與"1"的關系

      1、出示四張長方形紙條,先估再填分數,觀察比較涂色部分問:你發現了什么?初步引出:同樣一張長方形紙條,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2、練習,并出示兩個都表示1/2的圖形,其中一個被一塊布遮住,猜一猜它們的大小,了解:要比較分數的大小,必須在大小相同的圖形下進行比較。

      五、練習鞏固、應用生活

      1、基本練習

      2、找分數:其實分數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在熟悉的教室中尋找分數。Code

      3、小結:生活中的分數還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善于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4、介紹分數產生的歷史。

      [舉例生活中幾分之一的例子]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1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第89-91頁的主題圖、例1、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正確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讀出幾分之一這樣的分數并且能掌握分數各部分之間的名稱。

      2、通過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4、根據主題圖對學生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法制教育,教育學生學會愛護保護環境。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 圓形紙片、長方形、正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關于主題圖內容課件。讓學生觀察同學們在做什么? 指名幾名學生說說自己得到的信息。

      教師總結得出:同學們在野外進行野炊活動。

      滲透環境保護法:

      同學們,既然他們是在野外進行野炊活動,所以就會帶著一些食品。看看圖上,他們的前面不是放有很多的包裝食品嗎?可是,同學們想想,這些包裝食品吃了后,包裝袋怎么處理呢?

      學生:丟放在垃圾桶或垃圾箱里。

      同學們說得真好。如果亂丟,就會影響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就有明確的規定:

      第一章第六條第一款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第二款也規定: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采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因此,我們再除外野游時,如果隨手隨意亂扔垃圾,對環境造成污染,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同學們,我們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小公民,我們從小就要養成愛護、保護環境的好習慣,做一個懂得愛護和保護我們生存環境的合格的小學生。同學們,一起努力吧!

      2、叫2個學生上來把圓形紙片當做月餅來分,把一個月餅分給兩同學可以怎樣分?如果分得比較公平,每人分幾塊?

      學生說出想法后,教師板書:平均分。

      3、同學們,為了公平,我們再分物品時,盡量的分平均?墒侨绻蠋熯@里有一塊月餅,要分給兩個同學,并用一個數來表示每個同學

      分得幾塊?你會表示嗎?

      學生回答。

      師:好的,那接下來的15分鐘的時間就交給同學們了。

      要求:小組合作完成教材第93頁的內容。用手中的圖形來折一折,幫助理解。

      二、匯報交流、學習新知。

      1、師生共同交流學習

      師:同學們學習得怎么樣呢?現在來一起解決剛才老師提出的問題好嗎?

      一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得幾塊?(半塊)

      師:這半塊用一個數來表示,怎樣表示呢?(1/2)

      舉反例說明要平均分,教師演示,讓學生判斷。體會1/2是怎么得來的,又是怎么表示的。

      引導學生:

      這半個月餅是幾份中的幾份?我們就說它是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用1/2表示。師:另外半個月餅是多少呢?學生:也是這塊月餅的1/2。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2

      2、學習怎樣寫1/2

      師:這個數怎么寫呢?

      讓學生先說怎么寫,教師再指導學生正確的寫法。并指導寫法: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最后寫“1”,表示其中的1份,課件出示:寫作1/2 。

      3、學生匯報教材第90頁的自主學到的1/3、1/5

      (1)、師:根據剛才的學習,如果把月餅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塊餅的幾分之幾呢?

      (2)、讓學生說說教材上平均分成5份的長方形,要表示它的五分之一,應該把幾份涂上顏色。(學生回答:1份)。

      三、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認識1/4

     。ㄒ唬⒔涣魉

      師:同學們剛才也學習了,再來說說:

      如果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塊是它的幾分之一?(學生回答:每塊是它的四分之一)如果不是平均分,每塊是月餅的1/4嗎?(課件出示)

      強調:只有平均分,每塊才是月餅的1/4.1/4怎么寫?學生回答后,師生共同訂正。

     。ǘ、體驗1/4

      1、師:你是怎么得到1/4的?說一說1/4表示什么?

      2、學生回答:不論一個圖形的形狀、大小怎樣,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3、引導學生說說什么是分數?學生回答后,師生共同小結:像 1/2、 1/3、1/4 、1/5 ......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課件出示)。

     。ㄈ⒄J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讀寫:

      師引導學生總結匯報: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引導學生學會寫分數

      和讀寫分數。

      教師用課件出示分數的讀法:先讀分母,加“之”字后再讀分子。 分數的寫法:先寫分數線,再寫分母, 最后寫分子。

      老師再舉一些例子讓學生深入體會分數的讀寫:例如:二十分之

      一、三十五分之一等。

     。ㄋ模W習例2

      師:請學生拿出同樣大的正方形紙,小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顏色貼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時間里看哪組折出的方法最多。 1分子

      匯報怎樣折的。(選擇學生作品展示,指名說一說各自的折法,表揚有創意的學生。)

      四、現學現用

      課件出示練習題,先讓學生判斷,然后師生共同完成,并引導學生說說原因。(題目:見課件)

      五、課后練習。

      1、教材第91頁“做一做”第1題。

      2、練習二十第1題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你們今天有什么收獲?談一談。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9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觀演示、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產生過程,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的擴展,體驗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圓紙片、正方形紙、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討論揭題

      1、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多少?

      結合學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樣多,數學上叫做“平均分”。

      2、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學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數來表示“一半”?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揭示課題: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

      二、引導探究,認識二分之一

     。ㄒ唬┲庇^感知,初步認識

      1、課件演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

      談話:這一半月餅是整個月餅的1/2,那么,另一半月餅又是這個月餅的幾分之幾呢?為什么也用1/2來表示?大家想的和他一樣嗎?(課件演示)

      2、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到手操作,深化認識

      1、請同學們拿出桌上的圖形,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狀的?

      2、誰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

      3、把桌上的圖形平均分成2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4、交流、展示各種不同的折法。

      5、討論:涂色部分是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ㄈ┮龑W生認識1/2的讀、寫方法,教師板書。

     。ㄋ模┯^察判斷,拓展認識。

      下面圖形中,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三、動手操作,認識四分之一

      1、認識1/4

      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

      2、小組合作,創造1/4

      3、各小組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折出它的1/4,并涂上喜歡的顏色,看哪組的折法多。

      4、展示學生成果。

      5、探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1/4表示?

      6、教師小結:雖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但它們都是把這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4。

      四、嘗試遷移,創造其它分數

      1、剛才,我們認識了1/2、1/4這樣的分數,推想一下,還可能會有哪些分數?

      2、的確有這些分數,請同學們來看一看吧。

      五、鞏固練習,生活應用。

      六、課堂小結。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認識幾分之一;會正確讀寫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

      2.技能目標: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學生主動探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重點]

      為什么必須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是本節教學重點。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

      [創意說明]

      創新點:靈性發現、興趣探究

      新課標要求尊重學生,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本節以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深化問題——延伸問題的思路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層層推進教學,把靜態的文本資源轉化為動態的生命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民主切磋、親和協商,教師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導向,教師充分利用實物教具和學具,穿插多媒體課件,使“學習主題”的引出源于學生基于生活經驗的“小熊分餅故事”和“分月餅”活動,“知識策略”的生成源于學生的動手操作、交流合作過程,“數學應用”的落實源于學生基于主體的剖析探討活動。形成一種知識的呼喚、智慧的啟迪、人格的尊重、情感的激發和心靈的'關愛融為一體的新的課堂模式。

      [教學過程]

      板塊一:問題的引出

      1.多媒體課件講述《小熊分餅》的故事,引出矛盾。

      2.學生自己發現解決矛盾的辦法——認識平均分。

      板塊二:解決問題

      1.教師點撥:如果讓你分,你應該怎樣分?這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深化平均分的概念,發展操作能力。

      2.1/2的認識:必要的知識應該由教師講解,當然引導學生說出更好:

      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月餅的1/2。

      板塊三:問題的深化

      1.更多分數的發現:小組討論決定還可以把月餅平均分成幾份?為什么分成這些份?

      這個操作過程是學生知識學習、自我表現意識、分配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綜合素質共同提高的一個過程。

      2.體現對學生的關愛:學生操作不好是可能的,如何處理這種“意外”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也關系到學生的再學習興趣。教師對于學生的失敗操作不能挖苦,而應多鼓勵引導他(她)再次嘗試的信心。

      板塊四:知識延伸

      1.聯想生活中的分數。

      2.引發對分數更多的思考。由一名學生占全班人數的1/48與占全國人口的1/1300000000進行比較,引發學生對于分數更多的思考,為以后的分數學習埋下很好的伏筆。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語言簡潔親切,具有明確的導向作用但不牽制學生思維,運用多種創新手法使課堂充滿活力而活而有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欲望,這就是我們的追求。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中,復習了平均分,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比較大小。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并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會讀寫分數并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圣誕節就要到了,小明準備好多點心,準備和他的好朋友冬冬分享,怎么分呢?(像這樣每份一樣多的分法在數學上叫平均分。)

      2、可是披薩只有一個,怎么分呢?

      3、一半?怎樣才是一半?你能用一個數來嗎?

      揭題: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分數。(板書:分數)

      二、感悟新知,建構模型。

      1、教學例

     。1)認識1/2。

      ①首先披薩每人一半,怎么分?我們用圓形小紙片表示一個披薩,請你折一折,用畫斜線的方式表示出一半。

      小結:像這樣把圓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就是一半。我們用分數1/2表示,一半可以用這樣“1/2”的數表示。(邊說邊板書)

      ②“1/2”意義及讀寫法。

      那么1/2怎么寫呢?請看黑板,先寫一橫,在寫橫線下面的'2,最后寫橫線上面的1,這個分數讀作:1/2。(全班齊讀)

      過渡語:原來1/2是這樣寫的,你會了嗎?現在你能看著黑板說一說1/2表示什么嗎?不看黑板試著說給同桌聽?

     。2)“1/2”的各部分名稱:

      中間的橫線,它表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

      下面的數字表示什么呢?表示平均分成幾份,叫做“分母”;

      上面的數字表示?其中的一份,它的名稱是——“分子”,

     。3)創造出1/2。

      過渡:剛才我們找到了像披薩這樣圓形物品的1/2,那么你能在這些圖形中找到1/2嗎?請你用畫斜線的方式表示出1/2。

      小結:無論哪種圖形,哪種折法,1/2都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其中的一份。

     。4)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像這樣的分數還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嗎?那么你能用正方形的紙折一折,并說一說你折出了這個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僬故緦W生作品,并說一說你的分數是什么,理由呢?

     、诒容^分數大小

      1/31/41/8

      你能比較他們的大小嗎?為什么?

      觀察這些圖形和分數,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三、鞏固練習

      1.下面的分數能表示各圖中的涂色部分嗎?能表示的畫“√”,不能表示的畫“×”并說一說為什么。

      2、看圖寫分數,比大小。

      3、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02-23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12-27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02-23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12-27

    《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設計10-27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04-27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8篇01-30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15篇02-23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通用15篇)11-14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通用10篇)06-2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二区视频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图片区 | 中文字幕第2页 |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13 |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