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1-05-30 15:24:0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五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扎實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五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使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設計思路】

      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中有著很廣泛的應用。統計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數學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學生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

      本節課注重體現以下幾點:

      1、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實踐、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并對簡單數據進行整理,以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些初步的認識。

      2、注意學生情感的個性化、價值觀的多元化得到充分的展示。

      由于低年級兒童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化傾向,當討論如果只買一種水果,該買哪種水果時,這就形成真實的兩難問題.學生既要考慮到個體對水果的喜好,又想照顧大多數同學的喜好,真是左右為難.

      3、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根據統計結果,六種水果該各買多少的討論,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想一想我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就能知道?

      引出課題。

      二、引導探索,認識新知。

      1、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哪一種水果,記錄在統計表里。同桌討論:如果六種水果都買,哪些水果要多買,哪些水果要少買?

      2、繪制統計圖。

      (1)展示學生繪制的統計圖,相互評價.

      (2)看統計圖表提問題。

      三、應用知識。 完成書95頁的第一題。

      四、課堂總結。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什么可以統計?

      五、課后延伸。

      調查本班同學,把喜歡下面幾項活動的人數統計出來。(游泳、跳繩、拍皮球、踢足球、跑步)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學生平日分析】

      學生平日廣泛的閱讀自然科學類書籍,也時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鯨的畫面,所以學生一定會對這種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有關鯨的更多知識。

      【設計理念】

      依據教材自身的特點,采用讀書自悟,討論式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1、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培養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寫的方法。

      3、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初步感知鯨的幾方面的特點。

      3、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學習生字鯨教師告訴學生本課學習內容為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鯨魚。

      2、學生反駁教師鯨是魚類這一觀點。

      3、學生匯報交流搜集的相關資料,并說明資料來源。

      這樣設計是教師故意給出錯誤的信息,這樣可以馬上調動學生已有的常識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鯨的資料,使學生急于表現交流,充分調到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熱情。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學生出聲讀文,讀后畫出生字新詞。

      2、讀后組內交流自學字詞情況。

      3、全班交流本文介紹了關了鯨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這樣設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自學字詞。

      三、鯨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方面都有哪些特點?再讀課文了解

      這樣設計整體把握事物的特點,培養了概括能力,為學習下文打下了鋪墊。

      四、課堂練習

      1、選擇正確讀音:

      上腭(e e) 哺乳(ru lu) 捕獲(bu pu) 立即(ji ji)

      2、形近字組詞:

      鯨( ) 肢( ) 濾( ) 肺( )

      魚( ) 枝( ) 慮( ) 柿( )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⑴ 因為鯨是用 呼吸的,又因為鯨是 ,所以鯨不屬于魚類而是屬于 。

      ⑵ 文章分別以鯨的__、__、__、這幾方面具體介紹鯨的生活習性的。

      這樣設計練習讓學生掌握了生字詞,了解了鯨的幾方面特點。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感受烏鴉由找水的著急到喝著水高興的變化過程。能用漸漸說話。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3、喜歡這只遇到困難能仔細觀察、動腦筋想辦法的烏鴉

      【教學重難點】

      理解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指導學生讀出韻味,體會烏鴉的表情變化。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驗用的器具等

      【教學流程】

      一、講故事激趣導入,質疑

      1、講《狐貍和烏鴉》的故事

      2、它既然這么聰明,誰愿意很有禮貌地跟烏鴉朋友打聲招呼?

      3、故意出錯比較區分喝和渴字。

      (板書:烏鴉渴水。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

      4、再次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烏鴉嗎?

      二、初讀感知,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

      要求:第一遍,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第二遍,想辦法將課文讀通順;還有時間就讀第三遍。

      2、指明逐節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他們朗讀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哪些地方你能超過他們?)

      師(實時提問)

      三、復習生字。

      1、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

      烏鴉口渴找水喝水瓶子石頭辦法怎么辦漸漸

      2、小組開火車認讀生字

      3、指導書寫找字

      四、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一)學習第一句

      1、理解到處

      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烏鴉特別想喝水?他為什么口那么渴呢?

      2、表演、體會(怎么想、怎么說)

      3、學生體會烏鴉的心情讀。體會烏鴉口渴難耐焦急的心情。

      (二)學習第二句

      1、體會讀。小烏鴉接受森林記者的采訪,談談此時的心情。那你能帶著這種感情讀讀這句話嗎?

      2、齊讀

      (三)學習三、四句

      正當烏鴉準備張開嘴巴大口大口喝水時,這時發生了什么?

      1、你從課文中的哪句話讀出來的?(板書:水不多,瓶口小----喝不著)

      2、「出示課件(三個瓶子)找找烏鴉看見的是哪個瓶子,為什么?」

      3、練習說話:既然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著水,要是瓶子怎么樣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里邊的水多,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4、體會讀。生再次當小烏鴉,接受森林記者的采訪,談談喝不著水的心情

      5、指導朗讀怎么辦呢書上哪句話寫烏鴉心里著急?學用筆標記下來。

      (四)學習六、七句

      1、學生幫烏鴉想辦法。鼓勵學生拓寬思維、大膽想象。

      2、讀課文看看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板書:放石子---喝著了)

      烏鴉把小石子________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______升高,烏鴉就喝喝著水了。

      3、結合動畫理解一個一個。

      4、學生做實驗并講解理解漸漸。

      5、用漸漸說話。

      齊讀課文。

      6、師范讀,生評價總結

      7、學生感悟讀這兩句話。

      五、進入角色,演誦課文。

      (烏鴉很聰明;烏鴉很執著。烏鴉遇到困難能開動腦筋等。)

      1、齊讀全文

      2、配音樂做動作

      3、進入角色,結合動作背誦課文

      4、配頭飾和服裝表演

      六、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七、總結。

      板書設計

      19、烏鴉喝水

      喝不著喝著了

      動腦筋

      想辦法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以人物性格特點分類組織、安排材料的方法;細致的觀察和細膩的描寫。

      2.體會“男子漢”,逐漸成熟,自主自1立、剛強的性格特征。

      3.學習生動、風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以人物性格特點分類組織、安排材料的方法,細致地觀察和細膩地描寫和生動、風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語言。

      教學準備

      小黑板或課件。

      設計思路

      講解這篇課文時,首先要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從而抓住關鍵語句具體地復述課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深入研究文章主體部分安排材料的順序和特點,進而了解文章的主旨,有關這些問題可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完成。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

      一提“男子漢”,我們的頭腦中就會馬上聯想到。頂天立地、敢說敢為、正直無私、胸懷寬廣等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王安憶寫的《我們家的男子漢》,看一看和我們印象中的男子漢有何不同。(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

      (1)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出示幻燈片1。)

      王安憶,當代著名女作家。其小說《長恨歌》獲茅盾文學獎。

      要求:記住作者。

      二、自主學習

      下面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2。)

      1.認真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也可以輪讀,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閱讀全文。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

      3.文中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運用的描寫方法有哪些?

      4.文中的“男子漢”具有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5.文中“他向往著去少林寺當和尚。可是我告訴他,’當和尚不能吃葷。他說:“‘用肉湯拌飯可以嗎?“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嗎?’他小心地問,是問‘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加點詞“小心”體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和神態?

      6.找出自學的疑難問題。

      三、合作學習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2.在班上研究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四、反饋交流

      1.給加點字注音。(出示幻燈片3。)

      囁嚅倔強有力膽怯沮喪輪廓風靡恍惚

      要求:讓一名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其他學生進行糾正。

      2.刻畫人物性格特征采用的描寫方法有哪些?

      明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

      要求:能找出各種描寫對應的句子。

      3.文中“男子漢”具有的性格特點是什么?

      明確:(逐漸成熟、自主自立、剛強的性格特征。)

      4.“小心”一詞體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和神態?

      明確:(“小心”刻畫了“男子漢”既想到少林寺去當和尚又舍不得不吃冷飲的心態。為了去少林寺,他已經決定忍痛割愛不吃冰淇淋、雪糕了,但連棒冰都不準吃,他就不能忍受了。“小心”就表現了“他”在提問時的這種希望得到肯定答復的心態和神情。)

      5.放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和同桌進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6.重點研討“他對父親的崇拜”這部分。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幻燈片4。)

      ①本部分明寫了哪兩方面的事?

      (爹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訓他,他火了,說:“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說:“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兒?”他忽然低下了腦袋,囁嚅著說:“在安徽。”加點詞體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和神態?

      (2)小組代表發言交流。

      明確:

      (①爸媽拌嘴時總是站在媽媽一邊攻擊爸爸;又總覺得爸爸是無所不能。

      ②表現了“他”內心的沮喪、空虛和想說又吞吞吐吐不敢說的`神態。)

      五、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

      (不必只局限于一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如無時間可不進行。)

      《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閱讀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業

      《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板書設計

      我們家的男子漢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課前透視】

      本文記敘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課文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融地質知識于課文之中,字里行間充滿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

      對小學生來講,這篇課文的內容極富吸引力,同時以人物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也是課文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引導學生在對話中發現,體會,在對話的朗讀中引發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培養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有感情地讀好人物的對話。

      【信息資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關地殼變遷、化石等相關知識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依題激疑:你們讀過書嗎?你們知道最大的書是什么樣嗎?(板題)課題中的書為什么加上引號?你們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師出示化石標本或相關的圖片資料,啟發: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們究竟是怎樣得來的呢?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本書,看看這本書是怎樣介紹的!(板題)

      〖對話平臺

      一、初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識字生字。

      出示我會認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識字交流,可以采取組內交流的形式,說說自己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樣認識的?同時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換偏旁、組詞語以及學生個性化的記字方法。同時把自己不懂的詞語作一標記與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識字情況。分段合作讀文,互相檢查讀文情況。教師巡視吸收反饋。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相機引導學生交流識記重點字的方法。同時,教師強調重點字讀音、字形等相關內容。如:冊是平舌音;質讀第四聲;巖和印的聲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識字能力是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有意識地去組織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二、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巖、冊、寶、刨、痕、質。

      2、引導學生從筆劃、結構等方面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相機強調。

      如:厚字上下都無點,寶字下邊是玉不是五,印字右邊是單耳,不能寫成雙耳。

      3、挑戰難點字。啟發學生到板前書寫大家認為不好寫的字,師生評議。

      4、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同桌互相評議。展示優秀的作品。

      觀察、交流是寫好字的一個重要前提,引導學生到板前范寫難點字,激發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大膽嘗試,向困難挑戰的精神。相互交流與評議,促進了學生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質疑

      1、快速讀文,思考: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或者提出問題考考大家?

      2、組織交流,解決疑難。

      這一環節,可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讀書能力。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了解了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但要注意字詞等方面的內容可以當場解決,其他涉及課文內容的問題,可以簡略處理,為下節課作準備。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回顧

      1、聽寫(指讀)詞語:

      地質隊員 勘探 巖石 波痕 煤炭 認真

      奇怪 閃光 透明 寶藏 足跡 創根問底

      2、接讀課文,引導學生回顧課文,進一步檢查學生的讀文情況。

      二、研讀

      針對上節課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交流互動中有所得。

      問題假設:

      1、文題中的書為什么要加上引號?

      2、這本書里有什么?有字嗎?有圖畫嗎?

      3、讀了這本書,我們能知道什么?

      4、這本書有什么作用呢?

      引導學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讀書活動,看看從讀中能解決哪些問題。如:自由讀、小組交流讀等。在此基礎上組織全班進行交流,互相補充,教師相機點撥。在交流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深入理解。如:寶藏、刨根問底等。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引導學生讀中思考,讀中探究,讀中感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演讀

      1、小組合作演讀課文。

      角色選定。

      熟讀對話。

      分角色朗讀,熟悉人物的語言特點。

      創編動作。

      2、朗讀展示,師生共同評議,加強對話的朗讀指導。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后想干什么嗎?說說你的根據。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嗎?你有什么樣的感想?

      結合文章以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而深入體會當時的場景和人物的心理,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通過演、創、猜活動,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理解能力。激發了學生們探索自然的興趣,發奮學習的熱情。

      四、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埋、陸、鐵、底、趴。組織學生觀察其筆劃、結構等方面的特點。

      2、教師范寫學生認為的難點字。邊寫邊強調注意的問題。

      3、學生練寫,師生評議。

      五、拓展

      1、通過課外的閱讀和收集,你還知道其他相關的資料嗎?組織學生交流展示。

      2、布置課外收集活動,準備一次規模適當的的自然界的奧秘展。

      課內外結合,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興趣地培養和良好個性的發展。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勘探:查明礦藏分布情況,測定礦床的位置、形狀、大小以及地質構造等情況。

      寶藏:儲藏的珍寶或財富,多指礦產。

      刨根問底:追究事情的底細。

      1、中國化石網

      2、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是地質歷史時期中曾生活于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將全新世以前的生物稱為古生物,全新世以后的生物稱今生物或現生物。大部分古生物已經滅絕,僅有少數古生物仍延續至今,稱為活化石。古生物死亡之后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遺體或遺跡稱為化石。

      3、化石與地層

      構成地球表層成層的巖石,叫做地層。地層本來是一層一層地沉積而成的,一般來說,先沉積的地層在下面,后沉積的地層在上面,所以下層地層的年代比上層的古老。但是,由于地球表面不斷運動,地層也會隨著上升、下降、扭曲等,使地層順序發生某些變化。

      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現和地層的形成,有著平行的關系。也就是說,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分類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分類地位越高等。

      地層一層層地重疊,像書頁一樣,保存著地球上生命世界的歷史記錄,化石就像這巨大歷史書中的文字。人們根據地層中的巖石,可以分析出地層形成的年代,而其中的化石,就是推斷當時生命世界的根據。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五篇】相關文章: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7篇02-2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10篇02-16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10篇02-14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四篇02-09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四篇01-28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9篇01-11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8篇01-10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六篇01-07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九篇01-19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七篇01-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播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电影欧美 | 亚洲黄金精品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