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區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24 16:12:0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青藏地區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青藏地區教學設計模板,歡迎閱讀與收藏。

    青藏地區教學設計模板

      青藏地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青藏地區的位置、范圍、面積、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況。

      2、了解青藏地區的山脈、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區的公路和青藏鐵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區的農牧業生產特點及主要農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區交通條件的變化及青藏鐵路的修建。

      6、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讀圖填圖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教育學生保護珍稀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發展的影響。

      教學難點: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對立統一關系。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由歌曲《青藏高原》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指導學法]

      1、學生朗讀學習目標。

      2、指導學生結合教材解析學習目標,即知識要點:青藏地區的范圍,地形、氣候、河流、植被、自然資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人口、民族,農業情況、能源礦產、交通等知識點,要求以記憶為主,理解為輔;技能與能力要求:了解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驟。

      3、教師進行學法指導:

      ①結合課本第87頁圖4-21“青藏地區”圖,完成第87頁活動題1-6,了解本區的基本情況。

      ②先通讀課本相關內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種圖表,對一些重要的知識劃起來;再結合教材完成學習資料中的導學練習。

      ③要求:思考青藏地區地形、氣候、河流、植被、工農業、交通等各種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們之間有無聯系?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13分鐘左右)

      學生按要求進行自學,完成導學練習。

      教師巡視,督促個別學生進行自學,指導有困難的學生,了解學生在預習情況,為下一環節的精講做好準備。對一些速度快的學生,特別是對一些有進步的學生進行必要的表揚與鼓勵,催促一些較慢的學生抓緊時間。

      布置一些已完成任務的學生思考:青藏地區地形、氣候、河流、植被、工農業、交通等各種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們之間有無聯系?

      [教師精講](18分鐘左右)

      1、結合板圖,讓學生指出本區的位置和范圍,特別是本區重要的界山。

      2、面積、人口、民族與宗教的內容,由幾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從面積、人口占全國的比例,得出本區特點:地廣人稀。多媒體展示本區的一些宗教圖片,如雄偉的布達拉宮、信徒朝圣的景象等。

      3、對于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和工農交等生產、生活情況,主要通過學生說出特征,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其內在關系,教師用知識網絡圖的形式逐一展現;并在板圖中由學生指出相關地理事物,如: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指的是哪三條江,青海湖、察爾汗鹽湖、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青藏鐵路、中尼公路等。同時,也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資料,如青稞、藏民生產、生活的場景、牦牛、青藏鐵路沿線風光等。

      課后小結

      結合學習目標,將板書中的劃線部分內容刪除,讓學生一起再填一遍,進行總結。青藏地區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是適應當高寒的自然環境特征,也就是說人類的生產、生活不能離開當地的自然條件,而且要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真的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板書

      青藏地區

      1、位置: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南,橫斷山以西

      2、范圍: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的西部

      3、面積和人口

      4、民族和宗教

      5、自然環境特征和工農業生產、生活情況

      青藏地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①青藏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范圍;高寒氣候;農牧業生產特點及成因;能源和礦產資源及其開發利用。

      ②學會區域空間定位方法以及從圖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學會利用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分析和歸納區域地理特征。培養學生綜合思考、綜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語言的概括、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學生通過看圖,析圖,討論等方式識記相關結論。

      ②教師采用圖導圖講圖練的教法及聯系現實熱點,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培養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使學生認識到青藏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培養環保意識及滲透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②以“人地關系”作為教學的線索,讓學生了解、認識和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特征和人類關系。

      六、教學重點:“高”“寒”自然地理特征對自然景觀、農牧業及自然資源的影響。

      七、教學難點:“高”“寒”環境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八、教學用具:多媒體電腦

      九、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圖導圖講圖練法

      十、課時安排:一課時

      十一、教學過程:

      課前知識準備:(課前讓學生自行復習本課可能用到的高中地理必修3的第一章知識,完成教學案上會做的基礎題。)

      導入新課:播放李娜的《青藏高原》,營造上課的氛圍,鈴響后點鼠標引入課題,再點鼠標呈現本課的三個復習目標,繼續點鼠標呈現:復習目標1。

      1、位置和范圍(5分鐘)

      (屏幕顯示)一級階梯圖(標明青藏地區面積)、青藏地區周邊省區圖,主要山脈圖

      要求:學生看圖,識別區域及討論,并回答:

      ①青藏地區方位,在哪一階梯,面積?

      ②周邊有哪些省份?

      ③提問青藏地區的范圍是什么?

      學生討論的結論:

      然后讓學生自畫草圖,標明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昆侖山、祁連山、阿爾金山、喜馬拉雅山、橫斷山,雅魯藏布江等地理事物,進行鞏固。

      (承轉:區域都有明顯的區域特征,那青藏地區的區域特征是什么呢?)

      2、區域地理特征(1分鐘)

      處理本目標,對中上等學生來說,教師提問學生直接回答就可以了。對落后生則仍需要:點鼠標呈現青藏地區的三級階梯圖,青藏地區與長江中下游地區氣溫差異圖,青藏地區降水圖

      提問:

      ①青藏地區地形的最大特點是什么?-學生回答

      ②青藏地區氣溫與降水的最大特點是什么?-學生回答

      (承轉:高與寒是青藏地區的明顯的區域特征,這一特征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3﹑區域地理特征影響(25分鐘)

      播放韓紅的《天路》視頻,學生觀看,教師以該視頻為主線,不斷點停畫面,進而引出目標講解。

      呈現本目標的知識結構圖并板書,然后依據此結構展開講解。(見課件)

      點鼠標呈現青藏地區地形圖,冰川景觀圖,學生看圖。

      提問:①地勢的高低與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有何關系?

      (學生討論后回答,最后老師三江源頭、黃河,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及流向等,講清三江源與三江并流的差異。)

      ②高寒的特征對植被有何影響呢?

      點鼠標呈現青藏地區2幅植被景觀圖,學生看圖回答:植被類型有哪些?

      ③對農業地影響?

      點鼠標呈現農作物景觀圖,分布圖,農作物種類圖,我國四大牧區圖和短片青藏牧區簡介,學生看圖討論。

      讓學生自己設問:農作物的分布特點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

      農作物的特性有哪些?-學生討論回答

      畜牧業的分布特點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

      主要牲畜的特性有哪些?-學生討論回答

      ④對居民風俗習慣影響?

      點鼠標呈現藏民的服飾圖,舞蹈圖,學生看圖討論其特點及原因

      ⑤對聚落影響?

      點鼠標呈現一住宅景觀圖,一聚落分布圖,學生看圖討論其特點及分析原因。

      ⑥地形地勢對交通建設有何影響?(交通不便)

      (屏幕顯示鏈接青藏鐵路建設的相關視頻、圖等資料)

      為什么選擇青藏鐵路線?有那三大難題?為什么現在才建?建設鐵路有何意義?

      (學生討論后回答)(后老師并歸納分析:山區自然條件對陸路建設的'影響,如何分析鐵路線建設的意義及區位,

      教會學生回答此類問題一般性方法

      ⑦對資源的影響?

      (屏幕顯示)太陽能灶、地熱發電站、雅魯藏布江拐彎處森林、察爾汗鹽湖等圖、

      旅游風光等圖片和介紹。

      提問:青藏地區蘊藏著哪些自然資源?為什么這里水能、太陽能、地熱能資源豐富?

      (生看圖回答,并分析原因,提示學生用某些知識)

      最后呈現資源分布圖,讓學生找出以上主要資源的位置。

      高寒畜牧業

      十二、課堂:(4分鐘)

      青藏地區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三節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對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域、民族、地形、氣候、河流以及中國的自然資源、經濟發展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礎上,學習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第一課時后進一步的研究學習,通過本節的學習,加深了學生對地理區域差異性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掌握了不同的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還將學習省內區域,為學習自治區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并使學生進一步學會分析和認識一個地區區域特征的方法,提高了學生比較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2、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結構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了解青藏地區獨特的高寒氣候及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②明確青藏地區太陽能、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并使學生進一步學會分析和認識一個地區區域特征的方法,提高學生比較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通過閱讀圖表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兩地區的地理特征,再充分利用以前學過的有關地形、氣候、植被等方面的知識,綜合分析兩地區的差異,提高綜合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從而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邊疆的情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體現人地關系協調的觀念。

      3、重點、難點的確立:

      本節課的核心是讓學生掌握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的關系。因此,青藏地區獨特的自然景觀為本課的重點。

      針對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但思維的深度不夠,邏輯推導、分析、鑒別能力的水平需要提高的情況下,確定了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和高寒的自然環境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作為本課的難點。

      二、教法分析和學法指導

      本著提供給學生有用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一目標,以學生情況為依據,

      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培養能力為目的來選擇,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學中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設置問題,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去思考,廣泛交流,通過分析進行總結。使學生樂于思維,同時用多媒體為師生的交流和討論提供了平臺。

      學習是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我采取讓學生自主探索與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相對寬松的活動空間,邊討論,邊解決疑難,獲取新知,掌握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

      1、教學結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四)總結

      (五)板書設計

      2、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利用投影展示雪山連綿的青藏高原景觀圖片,同時展示中國地理區域圖,設問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生好學上進的動力,幾副圖片將復雜的地理事物用形象的語言調動學生去感知,學生完成了具體形象的觀察分析、比較和概括的認識過程,學生通過活躍的思維活動,好學情緒也達到了最佳狀態,這樣,通過形象的圖片,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和興趣,在輕松中導入了新課。]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一、高寒的青藏地區

      1、青藏地區的地形和氣候特征

      通過學生讀圖和分析這幾個問題后,明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在學生已有的隨著海拔升高,氣溫下降的地理知識的基礎上,以舊帶新,實現前后知識的銜接,進而分析地形、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使地理知識系統化,知識得到了遷移。通過學生對拉薩和成都兩地年平均氣溫的比較,進一步驗證海拔高導致氣溫低的結論,進而帶出高原的地理環境,通過揭示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的思維更富有邏輯性和敏捷性。又引出拉薩被稱為“日光城”的原因。

      [設計思路:高寒的青藏地區是本節的第二個重點,如何突出重點,我采用的是層層遞進法。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實現感性與理性認識的整合。]

      二、以牧業為主的地區

      1、投影展示西北、青藏地區主要農牧業分布圖,圖像開路,感知優先,四幅優美的圖片,不僅讓學生有視覺的享受,而且培養了學生觀察圖和語言表達的能力。通過對幾個問題的探究和圖表練習,引導出氣候特征對牧業的影響,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掌握更深刻,思路更明朗。

      用“兩地區是以牧業為主,有沒有別的農業?”進行過渡,轉到下一環節教學.

      2、投影展示“兩地區的地形圖和主要農牧業的分布圖”基于學生對兩地區地理環境的了解就問題展開討論,通過已知探求未知,結合圖創設問題,以此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尋求答案,讓學生“樂而知之”激發了學生的求知,培養了分析和記憶能力。

      [設計思路:讓學生自己通過討論和團結協作完成表格,掌握知識點,使學生在有“事”做的狀態中生動有趣地學習。在探究中,學生的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中成長。使課堂充滿探究,發現的樂趣。學生明確了自然環境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突出了難點。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通過幾個問題的設置,使學生對所學新知識及時進行遷移訓練,舉一反三,強化了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達成。]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學會了對比分析問題,列表記憶地理事物的能力。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總結深化,總結學習的得與失,通過兩個題引導學生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

      (五)板書設計

      第三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一、高寒的青藏地區

      1、青藏地區的地形

      2、青藏地區的氣候特征

      3、以牧業為主的地區

      [設計意圖:板書這樣設計反映了教學要點,知識前后連貫和系統層次清晰。學生看起來思路清晰,條理分明。突出了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布置作業:

      作業既是對本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檢驗,同時又是下一節內容及其相關知識的解決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四、設計說明:

      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為目標,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采用學生獨立探索,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通過“創設情境---合作交流---解讀探究-----應用拓展”完成本課教學。在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習困難的學生有所收獲,不愛動腦的學生樂于思考,學有所長的學生進一步提高.

      本節說課到此結束,在此,讓我對各位的傾聽表示衷心地感謝,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

    【青藏地區教學設計模板】相關文章:

    青藏之旅隨筆07-06

    人教版8年級地理下冊說課稿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第二課時說課稿11-02

    《野草》教學設計模板12-23

    《心聲》教學設計模板12-23

    《鹿柴》教學設計模板12-23

    《故宮》教學設計模板12-24

    《離騷》教學設計模板12-25

    離騷教學設計模板10-27

    《定風波》教學設計模板12-23

    《墨梅》優秀教學設計模板12-2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综合AⅤ精品视频 | 在线观看每日更新AV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北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