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1-06-28 10:10:2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七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那么什么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回憶洋蔥頭的基本特征,初步探索并認識洋蔥的種子。

      2、學習挖,拔洋蔥的基本技能,體驗勞動的快樂。

      3、會正確使用簡單的種植工具:鏟子。

      【活動準備】

      1、洋蔥頭種子圖片。

      2、鏟子若干,籃子。

      3、認識洋蔥頭的已有經驗。

      【活動重難點】

      初步學會拔,挖洋蔥頭,萌發愛勞動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回憶洋蔥頭的基本特征。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蔬菜寶寶,想知道它是誰嗎?

      幼:想。(教師出示洋蔥)

      師:看看它是誰呀?

      幼:洋蔥

      師:那我們一起來跟洋蔥寶寶打個招呼吧!

      幼:洋蔥寶寶,你好!

      師:前幾天呀,我們已經認識過洋蔥寶寶了,現在請你想想洋蔥頭是什么樣子的呀?

      幼:圓圓的,紫色的,燈籠一樣……

      師:那他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呢?

      幼:白色的,紫色的,一層一層的……

      師:小朋友們真棒,那洋蔥摸上去有什么感覺呢?聞起來又有什么樣的味道呢?

      幼:摸起來滑滑的,硬硬的,涼涼的,聞起來臭臭的,刺鼻的……

      師:雖然洋蔥頭有著特殊的味道,但是他的營養可豐富了,他不僅可以幫我們把身體里的細菌都殺死了,而且還能幫助我們預防感冒呢!

      師:上課的時候老師還將洋蔥頭切了開來,那橫切是什么樣的?豎切又是什么樣子的呢?

      幼:橫切圓圓的,豎切像花朵一樣……

      二、找洋蔥的方種子。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洋蔥的什么呀?

      幼:花。

      師:這個花是樣什么顏色的?像什么呀?

      幼:白色,球……

      師:那花里面會藏著什么秘密呢?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找的時候你可以跟你的好朋友一起找,但千萬記得要小心,不能去傷害花寶寶。

      師:你剛才在花里發現了什么呀?

      幼:種子。

      師:是不是所有的洋蔥都會開花呢?

      幼:不是的,有的開花,有的不開花。

      教師小結:其實呀,在花里面還藏著許多的洋蔥種子,只不過這些種子還沒有長老,那長老的種子是什么樣子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什么樣子的呀?

      幼:黑色的,一粒一粒的,小小的……

      師:那今天食堂里的爺爺奶奶想讓我們中二班的小朋友一起幫忙挖洋蔥,你們愿意嗎?

      幼:愿意。

      三、挖洋蔥。

      師:那我們挖洋蔥需要什么工具呢?

      幼:鏟子、

      師:那我們怎么挖呢?

      幼:我們呀,用兩只手抓緊洋蔥的葉子,抓的時候不能太上,往下抓一些,用力拔,如果拔不動,就用鏟子把土挖松,挖掉,這樣就可以把洋蔥挖出來了。一會呀,小朋友們就把開花的和不開花的洋蔥都拔出來。

      幼兒挖洋蔥,教師指導

      師:今天我們的小朋友都挖看這么多洋蔥,真能干,現在讓我們一起把洋蔥送到食堂的爺爺奶奶那里去吧!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要求:

     1、歸類復習,鞏固學過的漢字,正確書寫,辨別形近字,能正確書寫、使用。 2、認讀學過的生字詞語,并用詞語組成完整、同通順的句子。 3、閱讀欣賞。 4、說說語文課,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同時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重難點、關鍵:

     1、鞏固學國的漢字,正確書寫,辨別形近字,能正確組詞。 2、會用詞語組成完整、通順的句子。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認識過的生字,辨別形近字,能正確書寫。 2、誦讀古詩。教學過程:

      一、有趣的漢字

     1、教師:你們知道嗎?這一組我們又交了不少長得像的漢字朋友,你們能正確區分嗎? 2、學生自由讀。 3、引導學生觀察加點字間的異同。 4、教師強調在認讀和書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5、學生再讀詞語,鞏固認識。

      二、寫字

     1、教師以組出示生字,讓學生認一認,讀一讀。 2、引導學生觀察他們的異同。 3、學生說一說書寫這些字的注意點。 4、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三、組句子

     1、出示文中的詞語,大家一起讀一讀。 2、教師說明練習的要求。 3、學生按要求妄稱練習。四、閱讀欣賞 1、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一讀。 2、教師播放音樂,配樂讀,學生聽,感受美。 3、教師示范讀。 4、學生再自由讀一讀這兩首古詩。 5、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讀這兩手古詩。 6、學生閉目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意境。 7、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說說我們的語文課,說對語文的看法,提出建議和希望。教學過程:

      一、教師讀題,明確要求

     1、教師讀題目,學生認真聽,說說這次語文生活安排我們干什么? 2、指名反饋。 3、學生認讀詞語:語文課 喜歡 有趣 印象 最深 建議 希望

      二、指名個別說,進行說的輔導

     1、指名說一說。 內容選擇(1)對語文課的看法。(2)最喜歡的一篇課文。(3)印象最深的一次語文課。(4)最有趣的一次語文活動。(5)你還有什么建議和希望。 2、說話指導,引導學生注意幾個問題。(1)選一個主題,不要什么都說。(2)想清楚再說,意思表達清楚、明白。(3)聲音響亮。(4)注意傾聽他人說。

      三、學生說,集體評價

     1、小組說,互評。 2、指名說,集體評。 3、小組討論同學提出的問題、建議、希望,想對策。 4、反饋對策。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操作、驗證、交流和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并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初步學會應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并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概念、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進行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

      教學準備:

      1、用于演示把圓柱體積轉化成長方體體積的教具。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談話:前幾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柱體,學會了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和表面積,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圓柱的體積。同學們回憶一下,什么叫體積?(指名回答,生: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我們學會計算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呢?(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演示課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1、呈現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直觀圖。

      2、揭題:老師為大家準備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其中我們學過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大家想不想知道圓柱體的體積計算方法?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3、教師:在研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下,圓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呢?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學生:把一個圓,平均分成若干個扇形,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圓的半徑。)根據學生的敘述,教師課件演示。

      二、自主探究,精講點撥

      1、教師:那么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圓柱的體積,能不能也像剛才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一樣,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推導出計算圓柱體積的公式呢?

      2、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同學們自己先在小組里討論一下

      (1)你準備把圓柱體轉化成什么立體圖形?

      (2)你是怎樣轉化成這個立體圖形的?

      (3)轉化以后的立體圖形和圓柱體之間有什么關系?

      3、推導圓柱體積公式。

      學生交流,教師動畫演示。

      (1)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

      (2)怎樣轉化成長方體呢?(指名敘述:把圓柱體底面分成平均分成若干個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后把圓柱切開,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你會操作嗎?(學生演示教具)

      (3)教師說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長方體。

      (4)教師:這個長方體與圓柱體比較一下,什么變了?什么沒變?(生:形狀變了,體積大小沒變。)

      (5)推導圓柱體積公式。

      討論:切拼成的長方體與圓柱體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切拼成的長方體的體積相當于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相當于圓柱體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相當于圓柱體的高。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教師: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用字母公式,怎樣表示?板書: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高

      V = S h

      三、運用公示,解決問題

      教師:根據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如果要求圓柱的體積,你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就可以求?

      ①知道圓柱的底面積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練習七的第1題:填表。

      ②知道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試一試。

      ③知道圓柱的底面積直徑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練一練的第1題: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④知道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一根圓柱形零件,底面周長是12.56厘米,長是10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四、遷移應用,質疑反饋。

      1、判斷正誤,對的畫“√”,錯誤的畫“×”。

      2、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3、智慧屋:已知一個圓柱的側面積為37.68平方厘米,底面半徑為3厘米,求這個圓柱的體積。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并且能夠運用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今后的學習中,特別提醒大家一定正確計算出圓柱的體積,并且能靈活運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六、作業布置:

      完成作業紙上的習題

      教學反思

      本節可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圓柱的體積》,以前教學此內容時,直接告訴學生: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公式:V=Sh,讓學生套公式練習;我教此內容時,不按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采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從而獲得知識。對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學生學到了有價值的知識。

      學生通過實踐、探索、發現,得到的知識是“活”的,這樣的知識對學生自身智力和創造力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師告訴的,而是、學生在自己艱苦的學習中發現并從學生的口里說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具有個人意義,理解更深刻。

      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方法。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強調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學生動手實踐、觀察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

      三、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傳統的教學只關注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記憶、模仿,往往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維根本得不到發展。

      而這里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情景,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經歷了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過程,發現了教學問題的存在,經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不足之處是:

      1、

      2、 留給學生自由討論、實踐和思考的時間較少。 教學時教師語言過于平緩,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設計初稿及課件要求

      作業題目:

      您在“個人研修計劃”已經選定了一節課,作為本次研修的教學實踐內容。

      請您針對這一節課,完成教學設計方案初稿和教學課件初稿,將這一節課的初步成果作為培訓成果資源包初稿提交。培訓成果資源包初稿包括一份這堂課的“聚焦教學重難點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初稿和一份與之對應的教學課件初稿。

      作業要求:

      1.該教學設計初稿和課件應體現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2.教學設計請參照模板要求填寫;教學課件需保證能正常播放查看;

      3.所有作品必須原創,做真實的自己,如出現雷同,視為無效;

      4.教學設計和課件作為培訓成果資源包,請以附件形式統一提交。(注:由

      于資源包上傳需要一定時間,請確保其上傳成功后,再點擊“提交”按鈕);

      5. 請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訓成果資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

      給出您的合理評價和建議。您的同伴會綜合考慮這些評價和建議,后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進一步修訂。

      溫馨提醒:此項不作為考核內容,旨在與同伴分享交流培訓成果。

      附件: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

      1.通過觀察畫面,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初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2.會讀生字字音,會寫落、藏、爬、躲,重點理解藏、躲等動詞意思;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動詞練習說話。

      教學重點:

      掌握藏、躲、爬的字型特點和意思。

      教學難點 :

      按秋天到了,樹葉落在(哪里),(誰怎么樣),把它當(什么)。的句式說話。

      教學準備:

      1.課前請學生收集樹葉;

      2.做好相應的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啟發談話

      1.小朋友,你們樹葉找到了嗎?(出示課件樹葉)請你拿出來,高高舉起來。

      2.請小朋友轉動一下小腦袋看看四周,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3.反饋(突出秋天的時令特點,突出樹葉多、美)。

      4.這么多的樹葉,你們是怎么找到的?

      二.揭示課題,教學落字

      1.秋天到了,許多樹葉從樹枝上落下來,我們把這樣的黃葉叫落葉。(出示課件,將樹改成落)

      2.全班齊讀課題。

      3.指名讀生字落。

      4.你能給落字找個朋友嗎?(組詞練習)

      5.這個字你有好辦法記住它嗎?

      6.反饋:①(部件分析法)

      ②(加偏旁法)

      ③(換偏旁,加偏旁法)

      ④(其他)

      方法有很多,但是小朋友們應該選擇你喜歡的,比較簡單的方法。

      三.教學第一段

      1.剛才有很多同學談到了秋天,那我們來看看秋天是怎樣的?(出示課件,觀看錄像)待會兒,請你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剛才你看到的美嗎?那你能用美的句子來說說嗎?(反饋評價突出秋天的美,引導過渡到課文的學習。)

      3.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贊美秋天,現在我們來看看課文里又是怎么描寫的?(出示課件:課文第一自然段)

      4.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要求讀出秋天的美。

      5.指名讀課文,請其他小朋友邊聽邊想,這段話中,你有不懂的地方嗎?

      反饋重點:

      ①(出示課件:樹葉黃了,一片一片地從樹枝上落下來。)一片一片能換個詞嗎?(一張一張、一張張、一片片等)

      ②(出示課件:樹葉黃了,一片一片地從樹枝上落下來。樹葉黃了,一片片地從樹枝上落下來。問:一片一片和一片片又有什么不同呢?學生試說。

      ③教師當樹爺爺,學生口吹氣,(當秋風姐姐),分別演示樹葉一片一片和一片片的情景。

      ④現在你發現了什么?(一片一片是指落葉時有時無,隨風飄落的樣子;一片片是寫落葉接二連三、紛紛飄落的樣子。)

      6.你們理解得不錯,那你們能讀好這段話嗎?指名讀學生評價再指名讀小組讀全班讀

      四.朗讀課文(2-5自然段),學習生字

      1.過渡:你們讀得很好,那么樹葉會落在哪里呢?后來又怎么樣呢?

      2.請小朋友自由讀讀課文2-5自然段,注意帶有音節的字多讀幾遍,把生字讀正確。(出示課件:課文內容,教師巡回檢查。)

      3.反饋:會讀了嗎?現在我們請幾位小朋友來讀讀課文,其他小朋友認真聽,聽聽他們有沒有讀正確,待會兒請你來評價。

      4.再指名讀生字全班指讀生字。

      5.藏字教學。

      ①看樣子課文中的生字你們都會讀了。不過現在又有難題擺在了我們面前,你們有信心去解決嗎?請小朋友們仔細看看,這些生字中哪個特別難寫?(藏)難在哪里(字很復雜,筆畫很多。)

      ②我們先來看看藏字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課件演示)。

      ③原來是由4個部分組成的。現在我們來看看:藏字又是怎么寫的。教師范寫。

      ④學生試寫一個出示2名學生作業 ,學生評價;請學生說說寫這個字的時候,你們覺得哪個部件最難寫。學生再寫一個,要求寫得比前一個更好。

      ⑤字寫得不錯,不知這個字的意思是否理解,讓我們先來看看課文吧!(出示課件: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做船。)請你自由讀讀這句話,想想藏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

      ⑥反饋。(課件演示小魚藏在樹葉底下的動畫)你還有自己的理解嗎?

      ⑦誰能用藏來說一句話。

      ⑧小結:從剛才的說話中,老師知道你們對藏字的意思完全理解了。

      6.躲字教學

      ①其實與藏字的意思相近的在課文里還有一個字,你們知道是誰嗎?(躲出示課件)

      ②關于這個字,你已經學會了什么,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嗎?

      ③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引導。(重點要學生交流對躲字的記憶;身字旁和身字的區別;躲字的意思等。

      ④你能用躲字來說句話嗎?

      ⑤朗讀句子: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做船。指名讀全班讀。

      7.爬字教學

      ①小蟲是怎么過來,躲在里面的呢?(爬)

      ②指名讀。這個字中有一個新的偏旁:爪字旁。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要注意一捺)

      ③你能讀好這句話嗎?(出示句子:樹葉落在地上,甲蟲爬過來,躲在里面,把它當做屋子。)

      8.小結:到現在我們學了哪些生字?(出示課件:落、藏、躲、爬),全班齊讀,書寫練習。)

      五.拓展延伸,積累動詞

      1.出示剛書寫練習的生字:落、藏、躲、爬。問:請你仔細看看這四個生字,你發現了什么?(都是動詞;都有偏旁)

      2.像這樣表示動作的詞你還知道哪些?(學生各抒己見)

      3.這類詞的確很多,老師也摘錄了一些:

      A:爬、游、飛、跳、跑、走

      B:躲、藏、坐、披、包、頂、拿、舉、戴

      請小朋友自由讀讀。

      4.你能從上面的動詞中選擇幾個,用秋天到了,樹葉落在(哪里),(誰怎么樣),把它當(什么)。的句式來說說話嗎?(課件出示)

      5.學生自由準備同桌互說四人小組交流,評出說得最好的。

      6.全班交流,要求聽者聽出說者說了幾個動詞,是哪幾個?

      六.課堂小結

      1.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你還想學習什么?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深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細節和關鍵詞語,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重點

      配樂朗讀、默讀課文,品味細節和關鍵詞句。

      課前準備

      學生

      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搜集古今中外表達游子思鄉之情的文學作品,準備與同學交流。想一想自己過年的故事和體會,講給同學聽。查閱有關琦君的生平,課外閱讀她的作品《琦君說童年》。

      教師

      準備思鄉的音樂。準備古今中外表達游子思鄉之情的文學作品。

      教學內容

      《春酒》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作者對童年、對故鄉、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課文中的細節寫得很有情趣,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體會文中的人情民風之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1.導入建議

      學生談自己過年的故事、感受,或說一說當地有哪些民風民俗;或教師談自己小時候在家鄉過年的故事

      2.導語示例

      青島的啤酒不僅是青島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每年的青島啤酒節都迎來許多國內外的客人,這在當地已經成為一種民風民俗。每逢過節,人們也都要喝啤酒以示慶祝。好多離鄉在外的青島人總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這是為什么?今天學習《春酒》一文可能會給你帶來一些啟迪。

      3.教師投影學習目標和字詞

      學生自查讀一讀,寫一寫,根據查找的資料交流琦君的事跡。教師或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思考問題。

      4.教師投影出示思考題

      a.本文記敘了作者童年的哪幾件事?表達怎樣的感情?

      b.課文題目是春酒,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5.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本文記敘了作者兒時在故鄉過新年、吃春酒、吃會酒的幾件事,表達作者對故鄉民風、人情的贊美。就像琦君曾說過的一樣: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作者對故鄉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滲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間。

      6.設計此教學環節的目的

      通過朗讀,感知課文內容,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旨。

      研讀賞析

      1.教師引導學生精讀課文

      優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構思的結果。本文圍繞思鄉的主旨,穿插了許多有家鄉味道的細節、關鍵詞語,使文中幾個人物生動形象,尤其是對母親的描寫極為傳神。

      2.教師投影出示思考題

      請同學們朗讀或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最有情趣的細節或詞語,與同學們合作交流,以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學生閱讀,小組討論交流)

      3.教師小結

      精讀文章,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對童年、對故鄉的無限眷戀,才能提升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情趣。

      4.設計此教學環節的目的

      通過對細節和詞語的品味,加深對文中作者情感和課文主旨的理解。讓學生自主閱讀,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閱讀的質量。

      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

      古往今來,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寫過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故鄉明,露從今夜白。你讀過這些作品嗎?把課前準備的文學作品與同學們交流一下,看誰積累的`資料多,交流得好。

      (學生小組交流,推舉1~2名班級交流。學生可以吟頌詩歌,也可以以唱詩的形式)

      2.設計此教學環節的目的

      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積累知識,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3.延伸練習

      把與同學交流的作品摘抄到練筆本上,并試著仿寫一首表達思鄉之情的詩歌。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課前:教師為學生講述兩個真實的故事,其中一個是自己小時侯失去父親的故事。

      一、引入。

      1、觀看央視國際4套上播放的伊拉克專題,加上教師錄制的音樂和旁白。

      2、抽學生說說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

      3、教師小結:戰爭是無情的,戰爭是殘酷的……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聆聽一個中國孩子的吶喊吧!

      學生齊讀課題,再讀。

      效果很好,哀婉的音樂與悲慘的景象呼應,很快就為本課的學習定下了“基調”,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做了一些鋪墊。

      二、按要求自讀課文。

      多媒體出示自讀要求:

      思考并勾畫句子:

      1、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用橫線勾出)

      2、當今的和平環境怎樣?(用波浪線勾出)

      3、作者為誰呼吁?(用著重符號標出)

      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相應句子。

      這幾個問題提得比較好,有利于進一步理解課文,把握了課文的重點。只是從實際操作來看,學生受前面“哀婉”基調的影響,雖是讓自由朗讀,學生卻都是默默地朗讀,不管怎樣,只要學生是在“讀”,就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出聲。

      三、交流問題,學習課文。

      1、教師:爸爸是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學生:爸爸是個出色的人。我們能夠從“我的爸爸精通四國語言……”看出來。

      教師:請你再讀一讀,讀出自豪的感情。

      學生:我的爸爸是個熱愛和平的人。我們可以從“兩年以前,我親愛的爸爸作為……”看出來。

      教師:還有什么地方能夠看出爸爸是個熱愛和平的人。

      學生:“爸爸的嘴張著……”

      教師:還有要補充的嗎?

      ……(略)

      教師:羅老師找到一個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你能看出爸爸是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是個愛妻子,愛孩子的人。

      教師: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教師:“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你體會到什么?

      學生:我能從這里體會到爸爸的盡職盡責。

      教師:請同學們互讀互評。(學生讀,較有感情。)

      教師用學生“找”和自己“引”的辦法初步讓學生掌握了課文的部分內容,“拉”得比較快。目的顯然是為后面“突出重點”——感情朗讀做一些準備。

      2、教師:下面我請三個同學分段朗讀課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要讀得好象在和父親面對面地交流。

      學生讀,比較好,全體學生自發鼓掌。

      教師:我們把第三自然段讀一讀,體會低沉、堅定的思想。(學生讀)

      教師:可是當作者看到爸爸的靈柩時,心情怎樣?(由激動到悲傷),請大家再讀“現在……浸滿了凝固的血。”(齊讀)

      教師:嘴張著,在呼喚什么?我們該怎樣讀?誰來給大家示范一下。

      抽讀,一學生讀得很到位。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讀出心底的呼喚。

      全班再讀。

      教師:“我”的爸爸本來還可以作出更大的貢獻,因為他是精通四國語言的……(學生回答:經濟學碩士)。請大家讀四自然段。

      教師:自豪的“味兒”不夠,請大家再讀一遍。

      學生再讀,很有感情。

      展示“萬人送英雄,鮮花贈英模”的畫面。加上背景音樂和一個孩子對爸爸緬懷的旁白,課堂上的氣氛變得更加凝重。

      羅老師對于這個環節的處理是很精彩的,重點指導了學生的朗讀,以讀悟情。我覺得也可以從爸爸和我們“相約”,到我們“如約”前往,再到爸爸的“失約”,這樣可以更清楚地理清文章的線索,后面探討爸爸“失約”的原因。這和重點指導朗讀并無矛盾。

      教師:爸爸為和平獻出自己的生命,卻“死不瞑目”,原因是什么?

      多媒體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學生齊讀。

      教師:這些話是什么意思?你通過什么方式來理解?(學生發言,略)你知道哪些地方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

      學生列舉自己收集的資料。

      教師: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組數據。(主要是一些戰爭中帶來災難的數據統計。)

      教師:同學們,如此嬌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經得起戰爭的摧殘?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地球的呻吟》。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給了我們,

      它從來不懂得自私和吝嗇,

      總是傾其所有。

      可是人類,

      曾經和正在做著多少慚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園里廝殺,

      為野心和貪欲去爭斗,

      用刀槍去撕裂土地,讓馬蹄去踐踏豐收,

      硝煙窒息兒童的歌聲,

      鮮血染紅清澈的河流……

      教師:地球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了我們,可罪惡的戰爭卻……(引用上面詩句中的話)。所以,這個中國孩子會向國際社會呼吁。想想,他為什么呼吁?呼吁什么?(學生回答)

      抽讀課文七自然段。

      教師:讓我們和小作者一同吶喊、呼吁!(學生再讀七自然段)讓我們和地球一同呼吁!出示詩歌——

      地球的呼聲

      隔海相望的陸地,

      都伸出友誼之手,

      相視一笑,

      泯滅舊日的怨仇。

      沒有掠奪者的咆哮,

      也沒有反抗者的怒吼。

      人們彼此贈送的禮物,

      是平等、自由。

      齊讀。

      教師:孩子們,為了制止戰爭,讓世界充滿愛,我們能夠做點什么呢?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孩子們有的說,我想給布什寫一封信,想質問他究竟是想制止災難還是制造災難?(很精彩,全體自發鼓掌),還有的說現在說什么都沒有用,我們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建設強大的祖國去制止戰爭……

      多媒體出示:讓和平駐人間,讓世界充滿愛!(音樂響起,《讓世界充滿愛》)

      教師:讓我們一起呼吁,一起疾呼!連讀兩遍。

      羅老師的這節課上得非常精彩,也非常感人。許多聽課的老師也不禁落淚。我覺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情景的創設,還有感情朗讀的導引。另外,拓展閱讀也做得不錯。只是我覺得教師的“導引”多了一些,學生“自主”的空間相對被壓縮了,如果從倡導互動學習的角度,本課可以嘗試另外一種強調互動學習的方案。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七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七篇01-03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七篇01-07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8篇02-01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10篇01-27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10篇02-16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七篇02-11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七篇02-06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7篇02-04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5篇01-14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八篇01-0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人伊香蕉久久精品 | 在线视频东京熟 | 久久丝袜国产精品视频 | 激情六月激情网久久 | 亚洲日韩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免费h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