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教學設計

    時間:2021-07-21 12:31:1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贊美》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贊美》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贊美》教學設計

    《贊美》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一、使學生理解該詩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痛苦和希望交織的感情。

      二、了解該詩中運用的反復手法及夢一般的詩境。

      [教學重點難點]

      情感基調和思想內容。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尹德說:文學創作都是藝術家的白日夢。詩人尤其是“醒著做夢的人”。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有這種特點。

      二、簡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錚,浙江海寧人。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華大學,抗戰爆發以后隨清華、北大、南開大學共同遷往云南昆明。一九四二年,毅然隨軍遠征緬甸。他走了很遠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難,這為他以后的詩歌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引導初讀:作者在詩中寫了什么?(他夢到了什么?)亦即詩人在詩中寫了哪些意象?

      四、閱讀第一小節:

      1、作者在這首詩中,交織著痛苦和希望兩種情感,請閱讀第一小節,你認為在這一節中,哪些意象是痛苦的,哪些意象是充滿希望的?

      2、明確:作者描繪了干燥的風,單調的水,憂郁的森林三種哀景,描繪了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愛情和鷹群、干枯的眼睛期待著泉涌的熱淚三種哀事,展示了大地的苦難,又通過“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到處看見的人民、一個民族已經起來,三個意象,展示了大地的希望。

      3、 小結:這一小節是作者對大地的宏闊展示,雖荒涼貧瘠,但行列、人民使大地充滿亮色,全詩籠罩了“贊美”的基調。

      五、閱讀第二小節:

      第二小節詩人由地到人,寫了一個農夫。這個農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閱讀,思考。提示:這個農夫原來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但時代的變遷打破了他家鄉的寧靜,他聽從時代的召喚,踏上征途。(引導學生理解:“翻起同樣的泥土溶解過他祖先的”,即“翻起溶解過他祖先的的同樣的泥土”;“他看著自己融進死亡里”,即走上可能讓他死亡的征途。)

      六、這個農夫走了以后怎樣呢?閱讀第三小節,從詩中找出問題的答案。

      提示: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難,家人無望地等待,忍受著饑餓的煎熬,他的家鄉還是像原來一樣的貧困荒涼。但是他走了,從不回頭詛咒。

      這說明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們對這個農夫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提示:舍家保國,義無反顧。

      面對這個崇高的人,作者有什么樣的感情?

      提示:面對的個人,作者激動(要擁抱每一個人)、悲傷(為了他失去了擁抱的安慰)。

      小結:這一小節中作者寫了農夫走了以后的悲哀。

      七、1、閱讀第四小節前六行,思考:這幾句寫的是什么?

      提示:注意作者反復強調的東西。這幾句寫的是人民的痛苦、大地的荒涼依舊。

      2、面對這種現象,作者有什么感受?

      提示:閱讀以下三句,體會作者的感情。作者為了民族仍將有可能面臨恥辱的歷史而痛苦,徘徊――――

      3、但最后的兩句,一個民族已經起來,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這里,作者既有對未來的憂郁,又有對前途的展示。大地依舊,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一個希望正在升起。

      八、課堂總結:這首詩運用了反復的手法,構成了詩歌的主旋律,表明了贊美的內容,這首詩像一個夢境,通過一些意象的描繪,表達了痛苦的希望交織的`情感。

      九、布置作業:熟讀。找出自己仍不理解的句子。思考其中的道理。

    《贊美》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在朗讀中,整體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賞析象征手法。

      2、初步總結現代詩鑒賞的常規方法。

      教學重點:初步總結現代詩鑒賞的常規方法。

      教學難點:整體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設計說明:這是一個現代詩鑒賞教學設計,針對中等水平學生,目的是進行現代詩鑒賞常規方法的示范與總結。需要1課時。

      準備與預習

      1、 查閱資料,了解穆旦和“九葉派”。

      2、 大聲朗讀全詩,說說和朗讀《再別康橋》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整合與建構

      一、初讀感悟。

      學生自由朗讀全詩,說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或理解的困難。(盡可能多找一些學生發言)

      二、研讀賞析。

      1、梳理詩歌的象與意。

      板書:

      一節:中國大地(美麗而瘡痍、開闊又壓抑)——愛與傷的交織

      二、三節:農夫(勤勞善良、忍辱負重、堅忍不拔)——贊美

      四節:我(深味災難、痛苦)——不屈的心靈

      2、討論:詩歌的二、三節為什么集中刻畫“農夫”的形象?

      聯系時代背景,引導學生理解象征手法。

      3、討論:怎樣理解每節都以“一個民族已經起來”作結?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即贊美的對象是苦難深重,但已逐漸覺醒的中華民族。

      4、說說這首詩的形式特點。

      宏大的構思,整體的鋪陳,是一部沉雄壯闊的多聲部合唱。《再別康橋》是一首寧靜、優美的小夜曲。

      詩句的錯位與變形。現代派詩歌在語言運用上打破了常規,閱讀時應予以注意。如“走不盡的山巒的起伏”、“在野草的茫茫中”、“多少朝代在他的身邊升起又降落了”等。

      5、學法歸納。

      梳理意象——知人論世——注意語言形式(不要首先“知人論世”)

      三、誦讀內化。

      自由朗讀全詩,悉心體會“悲愴而又深愛”的感情基調。

      應用與拓展

      課外朗讀陳敬容的《窗》,說說自己喜歡現代派詩歌嗎,為什么?

    【《贊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咕咚教學設計12-20

    《質量》教學設計12-18

    《目送》教學設計12-18

    蚯蚓教學設計12-16

    《出塞》教學設計02-09

    鹿柴 教學設計02-09

    iuv教學設計02-07

    長征教學設計01-15

    夏教學設計12-3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无遮挡 | 亚洲sss整片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 | 亚洲偷精品国产五月丁香麻豆 | 无遮挡粉嫩小泬久久久久久久 | 有码日韩激情中文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