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時間:2022-06-15 11:30:2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通用12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亡羊補牢》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注意多音字“圈、鉆”的讀法和“窟窿”、“街坊”的輕聲讀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復述課文內容。

      3、體會寓意,懂得應該聽從別人的勸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自學能力。

      4、了解這則寓言,初步感悟寓言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讀一讀詞語。

      亡羊補牢 悔恨海浪接連不斷鉆研窟窿

      鉆牛角尖堵車羊圈結結實實狼狗街坊

      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寓言故事《亡羊補牢》。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學習(1—4)自然段。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一)羊圈破了個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二)街坊勸告,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4)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指名讀,評議。

      (7)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3)齊讀第4節。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1.教師出示重點語句: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

      師:在這句話中,你能提什么問題,引起大家的思考呢?

      學生①:他后悔什么?

      學生②:街坊勸告他什么?

      學生③:他修了什么?……

      師:此時,養羊人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這里有一道判斷題,大家來判斷養羊人是哪種意思。

      ①他很后悔,覺得不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②他很后悔,覺得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2、教師簡要介紹雙重否定表示肯定的句式。板書:接受師:

      ⑴他接受了街坊的勸告,他做了什么,結果怎樣?

      ⑵你覺得哪個詞語要提醒養羊人注意的,晚了就會重蹈覆轍。找一找,畫一畫。板書:趕快.“從此”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說一句話。

      3.教師手指著“后悔”、“接受”、“趕快”提問:想一想,從這三個詞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你想對養羊人說些什么?把自己的感想跟小組成員說一說,議一議。(對有困難的小組,教師適時地點撥、引導,讓學生悟出寓意。)

      4.小結:教師揭示寓意:像養羊人這樣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在我們的生活或學習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你能舉個例子嗎?(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

      5.師: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未為遲也”。自己讀一讀,理解它的意思。板書: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6、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五、板書設計:亡羊補牢

      第一天:滿不在乎————→亡羊

      養羊人{↓

      第二天:后悔→接受→趕快→補牢

      ↓

      未為遲也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讀、會寫本課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寓言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

      2、復述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聽語言故事嗎?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呢?(生說)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寓言《亡羊補牢》(板書課題,齊讀)

      二、理解題目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通過預習,你知道這個成語中的“亡”和“牢”分別是什么意思嗎?(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課文中指羊圈)

      2、能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

      三、初讀課文

      1、這則寓言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羊圈后悔勸告

      窟窿街坊寓言

      (1)自由讀詞

      (2)第一行誰來讀?(指名讀)

      請同學們看第一行的詞,有一個字的讀音比較特殊,找到了嗎?(圈:多音字)

      (3)第二行誰來帶讀?(指名讀)

      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哪幾個字的讀音需要我們注意?(坊和窿讀輕聲)

      (4)一起把這幾個要注意的詞再讀一讀。

      (5)齊讀這些詞。

      3、指導書寫

      過渡:窟窿這個詞不僅讀音特殊,字形也比較復雜。這兩個字是同偏旁同結構的字,它們的偏旁都是“穴”,“窟”的下面是“屈服”的“屈”,“窿”的下面是“隆重”的“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窿”字在書寫時需要注意什么?

      (1)生觀察。

      (2)師范寫,

      (3)生練寫并展示。

      四、再讀課文

      1、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5個)請5位同學站起來讀一讀,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們讀的怎么樣,并且邊聽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讀課文。

      (2)生評價。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的內容。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呢?(2次)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4自然段,找出養羊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可以動筆在書上劃一劃。

      匯報: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齊讀這句話。板書:圈破丟羊

      (2)養羊人第一次2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丟羊又是因為什么呢?(不聽街坊的勸告)

      (3)街坊知道了這件事,對養羊人說了什么呢?誰來讀?

      指導朗讀:想一想街坊會用什么語氣對養羊人說這些話呢?(勸告)誰再來勸一勸養羊人。同學們學著他的樣子在下面練一練。請女同學一起來勸一勸養羊人。

      (4)養羊人有沒有聽從街坊的勸告呢?(板書:不聽勸告)他是怎么說的呢?誰來讀?

      指導朗讀:羊丟了,養羊人有沒有在乎這件事?(沒有)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養羊人的話呢?(滿不在乎)誰再來讀一讀?(1-3)

      (5)句式練習

      (6)由此可見,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救過失,不好的結果就會重演。

      4、學習第5自然段

      (1)二次丟羊后養羊人是怎樣想的呢?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5自然段,劃出有關的句子。指導朗讀:第二次丟羊,使養羊人感到(非常后悔),誰能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2)他是怎樣做的呢?一起讀(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結實實的。)(板書:修補羊圈)從這里能夠看出養羊人(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及時的改正了錯誤)(板書:知錯就改)

      5、拓展

      請同學們發揮你的想象,這個人在修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街坊又會怎么說呢?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呢?

      五、體會寓意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這件事中,養羊人做錯了什么,又做對了什么呢?

      2、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你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說一說嗎?

      3、從亡羊補牢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總結: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一則寓言,并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今天回去把這則寓言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這句話是一個什么句?(反問句)你能不改變句子的意思,把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嗎?(羊已經丟了,不用修羊圈了。)

      (6)同桌練讀。

      (7)演一演。

      4、鄰居的好心勸告,養羊人當作了耳邊風,讓我們來看看不聽勸告的結果吧!

      請1位同學讀一讀第4自然段,其他人找一找養羊人不聽勸告的后果是什么?(羊又少了一只)(板書:再次丟羊)這里的“又”說明了什么?(這次丟羊的過程跟上次一樣)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3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一)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二)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則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

      (三)指名讀,齊讀。

      (四)釋題: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亡羊補牢——羊丟失后修理羊圈。

      (五)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六)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導入新課時我盡量用激情的話語去帶動學生,創設一個活潑、輕松、互動的情景。繼而通過對課題的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一)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二)檢查讀書情況

      (三)出示詞語

      叼走街坊修補堵上后悔窟窿丟羊

      1、指名讀

      2、小老師領讀

      3、開火車讀

      4、齊讀

      (四)出示生字

      亡丟則叼補

      2、同位間合作:組詞或說一句話

      3、全班交流

      (本過程遵循了從“文——詞——字——文”的識字過程,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并且在分析字體結構的同時進行寫字教學,讓學生達到了會用會寫。)

      (五)寫字

      板書亡丟則叼補

      1、自己觀察,怎樣寫才漂亮?(全班交流)

      2、師小結:“叼”字第五筆提不要寫成撇;“補”要寫衣字旁。

      3、學生描紅,練習寫

      三、回文再讀,讀好

      (一)整體感知

      1、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2、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低年級學生概括力、語言組織能力稍弱,所以我將課文內容總成兩個小問題讓學生簡潔明了的說出課文大體意思,不浪費時間。)

      (二)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看錄象,思考問題,理解大意。

      那個養羊人丟失第一只羊后,聽了街坊的勸告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當養羊人第二次丟失羊后,他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2、細讀課文,歸納寓意。

      幻燈出示:“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1):把這個反問句換成肯定句:

      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

      (2):問:修羊圈有沒有用?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會再丟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3):比較句子:“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

      (反問句語氣更強,突出了養羊人根本沒有想到后果,執迷不悟。指導朗讀,用毫不在意的語氣讀出。范讀,個別讀,齊讀。)

      (4):討論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樣做?

      過渡:由于養羊人沒有你們正確的想法,所以就出現了又丟了一只羊的結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1、理解填空:養羊人現在感到很---------,明白了應該------街坊的勸告。

      2、比較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前一句兩個“不----不”雙重否定,突出表明了養羊人知錯改錯的決心。)指導學生讀出“后悔、知錯”的語氣。個別讀,范讀,齊讀。

      3、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劃出有關的詞語。(“趕快、結結實實”可看出他的行動上改過了)指導讀出重音。

      4、討論:養羊人現在才后悔,現在才動手修羊圈晚了嗎?

      (三)朗讀全文,思考: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四人小組討論:個別答,然后老師小結。

      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人做錯了事,及時改正還不遲,改正得越快,錯誤造成得惡果就越小。現在我們通常用“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比喻發生錯誤后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算晚。

      (講解、理解課文時,我通過句式轉換、比較句子來幫助學生理解內容,不但讓學生練習了反問句和肯定句的轉換,而且培養了語感,更讓學生明白了養羊人的后悔與改正。)

      四、總結全文。

      (一)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二)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三)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五、指導復述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感想。

      四人小組討論,指名談談。

      六、作業:

      (一)背誦這則寓言。

      (二)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板書設計:

      想法已經丟后悔

      亡羊補牢做法不補趕快堵(未為遲也)

      結果又少再沒丟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3、讓學生懂得做錯了事要認真改正,什么時候都不算晚。

      【教學重難點】

      1、認讀漢字、扣住重點詞理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寓意。

      課前活動:生比賽說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掩耳盜鈴刻舟求劍亡羊補牢南轅北轍葉公好龍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濫竽充數畫蛇添足…)

      一、板書課題,釋題。

      1、板書《寓言兩則》,齊讀課題。

      2、簡介寓言,解釋“寓言”、“則”的意思。

      二、授新。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詞。

      (1)板書《亡羊補牢》,齊讀。

      (2)理解“亡”和“牢”的含義,并分別組詞。

      (3)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感情。

      (4)理解詞語:羊圈窟窿街坊后悔。

      (5)點學生說說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品讀課文,理解內容。

      (1)生質疑。

      (養羊人為什么丟了羊?丟了幾次?他的羊圈修好了嗎?結果怎樣?)

      (2)劃分段落。師點撥:亡羊∥補牢

      亡羊(1—4)補牢(5)

      (3)釋疑。

      A、養羊人為什么丟了羊?讀第一自然段,緊扣“羊圈”“窟窿”這兩個詞,抓住三個動詞:破鉆叼從這五個詞中悟出丟羊的原因。

      B、丟了羊,對于養羊人來說那是一個損失啊,可不能再丟第二次了,故事是按照我們的愿望發展下去的嗎?你是從文中哪一小節看出來的?(第4小節)師范讀,故意重讀兩個“又”字,讓學生理解其含義(羊丟了,養羊人沒有聽街坊的勸告,看來不及時改正錯誤的結果是一錯再錯啊。)生齊讀這一小節,讀出惋惜的語氣。

      C、養羊人沒有聽街坊的勸告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理解3、4小節。問:養羊人是怎樣想的?(痛恨狼惋惜滿不在乎僥幸)板書:滿不在乎分解色朗讀3、4小節。

      D、分析丟羊原因。出示小黑板:a羊圈破了窟窿,狼鉆了進去,叼走了小羊。b不聽街坊勸告,不及時修補羊圈,,狼再次鉆進羊圈,再次叼走了小羊。

      E、養羊人的羊丟光了嗎?第二次丟羊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生默讀課文,用筆畫出有關的句子。分組朗讀養羊人所想和所做的句子)。

      F、自從養羊人把羊圈修補結實以后,出現了什么結果?(齊讀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從此”一詞,并用它說一句話)。

      三、悟理。

      1、養羊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恰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如果養羊人再不修補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3、同桌交流,現實生活中“亡羊補牢”的故事。

      板書: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4、學了《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一個人做了錯事,只要及時改正就不算晚。)

      5、總結學習寓言的方法。

      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板書設計】

      亡(羊)

      補(牢)——為時未晚

      丟失

      羊圈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簡析

      《亡羊補牢》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戰國策》。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勸告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后悔沒有聽從街坊的勸告,于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二、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學寫8個字。正確讀寫“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了解故事內容,體會寓意,引導學生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課時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看圖片猜故事的游戲,好不好?(坐井觀天、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

      2、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點呢?對,這些都是寓言故事,這些短小的故事都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3、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師就和大家走進寓言兩則。齊讀課題,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第一則寓言,伸出手跟老師板書課題《亡羊補牢》。(注意補是衣補旁,左邊最后兩筆是撇點)(齊讀。)

      4、理解題目。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這里指羊圈。

      你是怎么知道這兩個字的意思的?(查字典和聯系課文都是理解詞語的好方法。)

      這兩字個的意思都清楚了,誰能完整的解釋一下亡羊補牢的意思?

      養羊人丟失了羊,把羊圈補好了。這也是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大家讀寓言故事,知道了題目就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板書:讀題目知內容)

      (二)檢查字詞

      咱們在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相信字詞你一定能讀準確。

      1、字詞學習

      (1)第一行,誰來試一試?

      叼走勸告后悔羊圈

      注意圈的讀音。齊讀這一行。

      (2)第二行,可是有點難了。誰想試試?

      街坊窟窿結結實實(實在這里讀作二聲的)

      理解“街坊”意思?什么叫街坊?住在一條街上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鄰居。

      (4)指導“窟窿”大家看這個詞,你發現了什么?(穴寶蓋)出示:這就是古代的穴字,多像兩塊石頭拱在一起形成的一個洞啊,穴也是洞的意思,所以跟洞有關的字大多帶有穴字頭。

      這兩個字在書寫的時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字形特點:蓋得住漏的出,注意隆中間的小短橫不能漏了)

      下面把窟窿這個詞在你的本子上工工整整的寫一遍。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結合預習卡: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到了養羊人丟羊的呢?幾次丟失羊?

      2、作者為什么會兩次丟羊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

      師:有些同學的習慣非常好,讀完了課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

      (一)學習第一次丟羊

      過渡:“窟窿”這個詞不但難寫,它還給養羊人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呢。誰來說說它帶來了哪些麻煩?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課件展示: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此時,這個人丟失羊,心情是什么樣的?誰來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

      (二)研讀第二次丟羊

      養羊人為什么又第二次丟羊呢?請大家默讀3-5段,畫出有關句子。

      1、指名讀。此時,街坊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來勸他,從哪里知道的?

      師:哪個詞看出他著急?(趕快)

      師:街坊應該用什么語氣勸說呢?現在我就是養羊人,你來勸勸我。(二個孩子)

      一起來勸勸我吧。(齊讀)

      (出示PPT: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2、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養羊人怎樣想的呢?誰來做養羊人?

      (出示PPT: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此時,養羊人是一種怎樣的態度或語氣來說的呢?(誰能試著填一填)出示: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無所謂,毫不在乎)

      3、分角色朗讀。街坊著急,他無所謂。下面同位倆合作練習讀一讀。師:哪位同桌來展示一下呢?

      總結方法:大家看體會這人物的心情和語氣。就能讀好人物的對話。

      4、所以,結果是:所以,第二天早上(出示: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

      5、這是養羊人第幾次丟羊?你是從那個句子中讀出來的?兩個又

      6、師: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這句話中有兩個“又”字,我覺得有點啰嗦,去掉可以嗎?

      自己讀讀看。

      指名說。(兩個又字看出因為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再次丟失了羊,為他很惋惜。)

      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惋惜再來讀。

      (三)理解寓意。養羊人有沒有改正自己的錯誤呢?他是怎么做的?我們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指名讀。(PPT)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結實實的。

      (抓住,后悔,趕快體會他及時改正錯誤的做法)

      (1)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對比句子,體會原句的好處。(原句更能體會他決心徹底改掉自己的錯誤。帶著這樣的體會再來讀。從趕快一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要及時改正錯誤。)

      再讀這段話。

      2、理解寓意。Ppt出示課文插圖:

      同學們想一想: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師總結:是啊,有了錯誤及時改正,就不算晚。正如這個故事的出處《三國志,戰國策》中記錄的出示:亡羊補牢,未為遲也。請大家記錄在書上。這就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板書:明寓意。

      (四)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寓言

      師:其實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類似亡羊補牢的事,你能舉個例子嗎,可以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

      生:看書姿勢,寫字姿勢,學習不認真等。

      師:犯錯不怕,只要我們能像亡羊補牢中的養羊人一樣知錯就改,就還不晚,所以,人們經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你看,我們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更深入地理解了寓言。板書:聯系生活師總結:和學生一起理順學習寓言的方法:

      (五)復述故事:

      1、同學們,寓言故事讀明白內容,明白寓意還不行,我們還要能講述下來。你試著根據老師的提示為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嗎?自己先練一練。看著提示能講下來,可以是我們的講故事小能手。

      2、沒有了提示,如果能講出來,那就可以稱為“故事大王了”你們能行嗎?

      3、同位互相試一試。

      誰能來講。

      為什么沒有了提示,你們也這么快就講下來嗎?因為你們抓住故事的的一些重點詞句,按照故事發生的過程就很快講述下來這也是我們學習講故事的好方法。

      (六)布置作業

      1、把這則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閱讀其他寓言故事,班會上與大家交流。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⑴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本課重點詞語。

      ⑵理解寓言的寓意。

      ⑶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

      ⑷通過網絡了解更多有關寓言的知識。

      2、能力目標:繼續培養學生敢于提問,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同時培養學生運用網絡獲求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⑴從寓意中得到教育。

      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2、對“牢”、“亡”、“亡羊補牢”意思的理解。

      【教學分析】

      1、突破難點,解決問題:

      在學生解決字意時,利用課件出示“牢”字的字義演變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學生生動清晰的了解“牢”字古今意義的轉變。

      2、出示名言,突出重點:

      學生揭示寓意時,用課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簡練地概括出寓言分身體(故事本身)和靈魂(道理)兩部分。通過名言進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補牢》的故事內容和寓意。

      3、開闊視野,擴展課外:

      在學完本課內容后,學生又產生有關寓言知識的許多問題。于是我就把知識延伸課外,通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獲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的學習。

      將計算機多媒體融入語文課堂,以學說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地智能地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引導質疑

      今天來了許多聽課的老師,他們不知道咱們三一班同學有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用心讀書,愿意思考,敢于提出問題。是嗎?今天,我們就把這一優點充分展示出來好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小寓言(板書:亡羊補牢)誰能讀?誰再來試試?齊讀一下吧!“亡”是本課的生字,看來你們都認識了。看到這個題你有問題嗎?學生自由提問。看到題目你們就提出這么多問題,可真棒。能解決嗎?你們想怎么解決?好,舊請同學們用你們自己的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在讀書過程中又遇到了新的問題請你和平時一樣做個小記號,試著解決一下,如果實在解決不了,呆會兒提出來,大家共同研究。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解決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牢”字字意也有變化。請看大屏。課件出示:“牢”字字義演變。突破難點使學生一目了然。)

      二、體會、理解文中寓意

      (說到寓意)在這兒,老師有一句名言送給同學們:課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學生更清楚了解寓言分身體(故事本身)和靈魂(寓意)兩部分。對《亡羊補牢》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

      寓言的身體就是故事本身,誰能把寓言的身體再展示給大家,來讀讀課文?透過寓言的身體可以看到寓言的靈魂,誰能再說一說《亡羊補牢》這則寓言的靈魂是什么?

      你還解決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這么一個小故事,你們卻知道這么多,真了不起!其實,每一個問題的提出和每一個問題的解決對于我們來說都是一個收獲。你的問題越多,收獲也就越多。

      寓言的世界豐富多彩,透過這則小寓言,你們的小腦瓜里也一定又會想到很多很多,會產生許多的疑問。你想問什么嗎?

      啊!同學們產生了這么多的疑問,想找到答案嗎?好,就讓我們走進寓言的廣闊世界。

      【評析】

      利用計算機網絡:讓學生進入校制網頁《寓言之家》,這里有寓言知識、動畫寓言、連環畫寓言、連接相關網站(《伊索寓言》、拉封丹、中國古典寓言網等)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上網了解更多的寓言知識。同時讓孩子領悟到網絡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板書設計】

      有思必有疑有疑必有得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理解寓言內容,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懂得要聽取別人的勸告,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教學重難點:

      理解寓言內容,體會寓意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引導,合作探究

      教學流程

      一、猜成語導入,感知寓言

      A、同學們喜歡猜成語嗎?生答。現在請大家看屏幕圖片猜成語。Ppt先后出示圖片“狐假虎威”,“刻舟求劍”,“拔苗助長”,“鷸蚌相爭”,“亡羊補牢”。生猜,師評。

      B、請問學生這些成語屬于哪一類?

      C、那寓言有什么特點呢?生答。師總結:通過一個簡單的故事,讓我們懂得一個道理。

      D、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板書課題。請生齊讀課題。

      二、聽課文朗讀,自由讀文,初步了解課文

      A、請同學們聽課文朗讀,邊聽邊標自然段序號。

      B、讓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并找出故事起因,經過,結果分別在哪些自然段。

      C、請生說。引導生:起因“羊圈破了,丟了羊,在第一段”,經過“沒有聽勸告,沒修羊圈,又丟羊,在2,3,4段”,結果“重新修補羊圈,再也沒有丟羊,在最后一段”。適時板書起因,經過,結果。

      D、過度語:大家通過聽,了解了故事內容,真的很棒,相信在接下來的“自主學習”中,也能很出色的完成導學案。現在請各組組長帶領本組成員,討論導學案里的題目并做好記錄。

      三、自主學習,完成導學案

      (1)說說“亡羊補牢”這個成語中“亡”和“牢”的意思(XX)

      (2)養羊人一共丟了(XX)次羊。每次丟羊的原因是什么,他分別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結果如何?完成表格

      (3)養羊人在修補羊圈時,他的鄰居恰好經過,想想他們會說些什么?請動起你的金手指,寫下他們可能說的話。

      鄰居說

      養羊人說

      (4)生活中,我們有很多類似養羊人的例子,請舉出一個事例。

      過渡語:孩子們,看你們的導學案完成的不錯,現在來交流匯報,碰出咱們的“智慧之花”吧!

      四、交流匯報

      A、請小組代表來說說“亡羊補牢”這個成語中“亡”和“牢”的意思。后Ppt出示答案,生齊讀,加深印象。

      B、那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啊?第一次為什么會丟呢?引導生看書中第一段,齊讀相應語句。在起因處板書:圈破羊丟。師:他是怎么想的,如何做的呢?生答。引導生找

      由于他不修羊圈,結果怎么樣?生答。板書經過:不聽勸告,再次丟羊

      C、那第二次丟羊是因為他沒有及時修羊圈,此時他很難過,他有什么想法呢?根據生的回答,引導生找到課文最后一段相應的語句品讀,引導生想象他后悔嘆氣的樣子。后悔之余,他是怎么做的呢?結果如何?根據生的回答,出示Ppt相應的答案,板書結果:修羊圈,不丟羊。

      D、揭示寓意。師指著板書,養羊人雖然丟了羊,但他后來聽取(XX),及時(XX),所以沒有再(XX)。可見他是個(XX)的人。生活中,我們犯了錯誤,也要(XX),也不算晚。板書寓意:知錯就改,為時不晚。

      五、拓展延伸

      A、無巧不成書,養羊人在修補羊圈時,他的鄰居恰好經過,把你們想象到他們會說的話語說出來吧。請一學生說,師評。老師也寫了幾句話,ppt出示,請男女生分別讀鄰居和養羊人的話。

      B、生活中,我們有很多類似養羊人的例子,師先舉出一例子,再請一位學生來說說類似的例子。生說,師引導。師評。

      六、課堂小結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后悔”等詞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復述故事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理解題意

      1、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那么現在我們回憶一下我們聽過的故事:童話故事《小紅帽》、《狼外婆》神話故事《女媧補天》《開天辟地》還有成語故事《聞雞起舞》《胸有成竹》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外一類故事-----寓言故事《亡羊補牢》。

      2、請給“亡”“牢”組詞。

      死亡(板書:死亡)監牢

      3、、“亡羊補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

      師:平時,我們學習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認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認為“牢”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請你們到課文中找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教師范讀課文,注意聽準生字的發音

      2、自由讀課文,讀后把本課的生字帶詞讀一遍。

      3、檢查自學效果: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

      討論:

      (1)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呢?

      (2)小組討論、交流。

      A、羊圈破了個窟窿。

      B、街坊是咋樣勸告他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C、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乎。

      D、想一想:養羊人這這時會咋樣想呢?

      E、同桌分角色朗讀。

      (3)街坊真心勸告,可養羊人卻不當回事。看一看,會有咋樣的后果呢?

      A、又丟了一只羊。想一想,這個“又”字應該咋樣讀?

      B、指明學生讀,教師指導。

      (4)指名讀課文第1—4自然段,說說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字來概括,這部分講了什么?(亡羊)

      2、養羊人第二次丟羊后,他又是咋樣想、咋樣做的?

      A、學生讀課文中相關的部分。

      B、出示課文插圖,看圖說一說:這個人在干什么?

      (補羊圈)

      C、“趕快”咋樣理解,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D、養羊人的行動這次為什么這么快呢?

      E、想一想,他的做法對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F、指名讀第五自然段,這部分又可以用那兩字概括?

      (補牢)

      四、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1、如果這個人不修好羊圈,還會出現咋樣的后果?

      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咋樣的道理?

      (事情出了錯,要及時補救,以避免再錯)

      3、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4、同學們,我們祖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像這樣的故事很多,我們來看圖說出寓言故事的題目吧,這是畫蛇添足、坐井觀天、掩耳盜鈴,課后希望你們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節課,我們要舉行一個寓言故事交流會。

      五、巧設作業深化情感

      1.背誦這則寓言。

      2.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讀“窟窿,叼、勸”4個生字,會寫“寓、則、窟窿、狼、叼”等9個生字。

      2.聯系課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窟窿、街坊、勸說”和課題“亡羊補牢”的意思。

      3.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講述故事大意。

      4.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寓言”,學生齊讀,說一說什么是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2、讀課題《寓言兩則》,怎么理解“則”(篇,兩則就是兩篇的意思)

      3、齊讀第一則寓言題目:亡羊補牢

      二、自讀課文,生字過關

      1、自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

      2、生詞過關:羊圈窟窿叼走勸說街坊后悔

      (1)小老師領讀,重點關注:窿、坊讀輕聲,多音字“圈”

      (2)去掉拼音,小組開火車過關

      (3)全班齊讀

      三、概括大意,總結寓意

      能力遷移,運用學習《燕子專列》的方法,根據起因、經過、結果給課文分段,再圈一圈關鍵詞,加上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大意

      1、起因:

      (1)指生讀第1自然段

      板書關鍵詞:“窟窿”(指導書寫,注意“窿”中間有“一”,什么是窟窿?根據“穴”理解,破洞)

      (2)用因為......所以.......說話。板書關鍵詞2:“叼走”

      (3)概括:一個人的羊圈破了窟窿,羊被叼走了。

      2、經過:

      (1)羊叼走了,誰來幫助他了?(街坊,指導朗讀,提醒輕聲)怎么幫助的?(勸說)

      板書關鍵詞::“勸說”是怎樣勸說的?

      PPT出示:“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哪個窟窿吧。”指生朗讀(有一點點著急,你比她更著急)齊讀。

      PPT出示:“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他的意思是什么?你贊同他的說法嗎?(羊已經丟了,不用修羊圈了)補充板書“不聽”

      (2)PPT出示第3、4自然段,關鍵字:“又叼走”

      (3)用上因為所以把經過說清楚(因為不聽勸說,所以羊又被叼走了)

      3、結果:

      (1)結果是什么?關鍵詞1:“后悔”

      PPT出示“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你能給他換個說法嗎?

      出示: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男女生讀,提問:這兩句話意思一樣嗎?

      PPT出示紅字提醒“雙重否定句”“肯定句”。

      師:把不字去掉,雙重否定句就變成了肯定句,句子的意思是一樣的

      男女合作讀這兩句話,相同句型練習。

      (2)填空:他很后悔,是因為。

      接受勸告,他堵上了窟窿,羊也。

      (3)關鍵詞:“堵上”關鍵詞:“沒丟”

      (4)概括全文大意

      4、理解“亡”、“牢”的意思

      本來“亡”“牢”的意思是什么?那聯系課文,你知道他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嗎?連起來說一說。

      5、讀了這個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揭示寓意

      PPT出示:一個人有錯并不要緊,只要能及時糾正,就不算晚。

      四、課后延伸

      用同樣的方法讀寓言,再講給大人聽。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正確理解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重點難點

      了解語言的主要內容,體會寓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寓言,誰能說說什么叫寓言?(寓,寄托;言,講道理。寓言就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寓言《亡羊補牢》。(板書課文題目)

      二、解題,引出主要內容

      1、請同學們查字典,說一說題目中的“亡”“牢”分別是什么意思。【“亡”在古代指丟失。“牢”在文中指羊圈。】

      2、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養羊人丟失了羊才去修補羊圈。)

      三、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亡羊補牢羊圈窟窿

      叼走街坊勸告后悔

      2、交流討論,記憶字形。

      窟:上面是“穴寶蓋”,下面是“屈”。

      街:中間最后一筆是“提”。

      窿:上面是“穴寶蓋”,下面的“折文旁”下面有一橫,不要丟掉。

      3、口頭組詞。

      四、深入學習,理解寓意

      1、默讀課文。思考:養羊人丟了幾次羊?(丟了兩次羊,因為羊圈破了。)

      2、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里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2)請你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丟羊的事。(因為羊圈破了個窟窿,狼從窟窿里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

      (3)句式訓練。

      投影出示填空:

      我今天特別高興,原來_______。

      因為小麗生病了,所以_______。

      (4)養羊人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丟羊是因為什么呢?(不聽街坊的勸告。)

      指名讀街坊和養羊人的對話。

      (5)養羊人的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養羊人的想法不對。因為他不修羊圈,羊還會再丟。他只想到已經丟的羊回不來了,卻沒有想到還會再丟羊。)

      同學們分析得對,養羊人沒有認真分析丟羊的原因,考慮問題不全面。

      (6)養羊人不聽勸告的結果是什么?齊讀第四自然段。

      “又”是什么意思?(這一次丟養的過程跟第一次一樣。)

      由此可見,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救過失,不好的結果就會重演。同學們,這樣的道理適用于學習嗎?(比如做作業,如果錯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時改正錯誤,下次不再錯。)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出示投影:

      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后悔”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感到自己以前的行為是錯誤的。說明養羊人認識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3)養羊人現在修羊圈晚不晚?為什么?(現在修羊圈不晚,這樣以后就不會再丟養了。)

      這次,養羊人思考問題比第一次有了進步,想問題想得全面了。

      (4)課文中哪一句說明現在修羊圈不晚?(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5)投影出示插圖。

      請你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說圖上的內容。(因為養羊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趕快修補好了羊圈。)

      (6)養羊人這樣做的結果怎樣?(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再也”一詞說明什么?(強調從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沒有丟過。)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這些事中,養羊人做錯了什么,又做對了什么?(做錯了:不聽別人的勸告,考慮問題不全面。做對了:吸取自己不聽勸告的教訓,及時改正錯誤修補羊圈。)

      2、你讀完了這個故事后懂得了什么?(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總結:這節課我們不但學習了一則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訴我們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讀書要邊讀邊想,這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越讀越聰明。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運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正確理解詞語,積累運用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能在閱讀中質疑、解疑,發表見解,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做錯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寓言故事的寓意;

      2、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激發學生閱讀寓言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課: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守株待兔》和《拔苗助長》的故事嗎?誰能講一講?

      2、它們都叫什么故事?你認為什么是寓言?(師板書:小故事大道理)

      3、出示課題,生齊讀。誰知道“亡”、“牢”分別是什么意思?(指名解釋題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

      2、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師指名復述課文內容。

      三、讀中感悟,理解寓意:

      1、聽了你們的復述,放羊人丟了幾次羊?

      a、誰愿意讀放羊人第一次丟羊的句子?你認為放羊人第一次丟羊是什么原因?

      b、教師指導“發現、原來、叼走了”的正確讀法;

      c、生齊讀第二自然段,加深感悟。

      2、第二次丟羊又是什么原因呢?

      a、指名讀這部分,強調放羊人的滿不在乎、不耐煩的態度,和街坊態度的誠懇;

      b、讀到這兒,你想對放羊人說什么?

      3、生齊讀第五自然段,思考:

      a、他是怎么做的?你認為他做得對嗎?他身上有什么精神?

      b、你們對放羊人很了解,以后的生活中他身上發生下列事,他會怎么處理?

      1)有天早晨起床,他發現自己的衣服破了一個洞;

      2)他的兒子很調皮,總是一再的犯錯;

      3)一天,他家的墻因為年久失修倒了。

      c、生聯系生活實際,加以分析。

      四、課外延伸:

      生活中,你有和放羊人類似的經歷嗎?你是如何做得?說一說。

      五、作業布置:

      把這個故事講給他人聽。

      【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

      小故事大道理

      亡羊補牢知錯就改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學安排,首先從問答入手。通過介紹學習方法和組詞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查字典得知“亡”和“牢”的意思,追究“亡”、“牢”這個詞到底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接著讓學生初讀課文,深入找證據,抓住文章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理解,緊接著,精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之后,教師創設生活情境,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本課的寓意。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想象能力。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體會寓意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過程:

      一、問答導入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9課,請齊讀課題。(寓言兩則《亡羊補牢》)

      師:今天學習第一則《亡羊補牢》

      師:你們知道什么是寓言嗎?(很有道理的故事)

      師:蘊涵著道理的故事。

      (它的特點就是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則:相當于篇

      師:那我們要怎樣學好寓言?(學習道理)板書:道理

      師:除了學習道理,還要學習什么?(要知道故事)板書:故事)

      師:今天我們掌握好這兩點就能學習好課文。

      師:誰能給《亡羊補牢》的“亡”組詞?(亡羊補牢滅亡死亡)(板書:死亡)

      師:請給“牢”組詞。(坐牢牢記牢固監牢)(板書:監牢)

      師:“亡羊補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請把你們查下的情況告訴老師?

      (字典中“亡”有3種解釋1.逃跑2.死3.丟失)

      (字典中“牢”也有三種解釋1.養牲畜的圈2.監牢3.結實、堅固)

      師:那你們覺得“亡”“牢”是什么意思?讓學生猜想。

      (“牢”是牢房的意思“牢”是羊圈的意思“亡”是失去的意思)

      師:平時,我們學習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認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認為“牢”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請你們到課文中找找答案。

      二、找證據,初讀課文

      師:找證據必須先讀課文,下面請同桌一起讀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聽到誰讀不準,熱心幫幫他。

      師:小黑板出示三句話:(目的在于鞏固字音)

      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

      師:老師這里有三句話,分別請三個小朋友來,比比誰讀得準。

      師:抽生讀這三句話

      師:分小組朗讀這三句話,然后全班再齊讀。

      三、研讀,弄清“亡”和“牢”

      師:課文讀熟了,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請默讀課文,想想“亡”、“牢”是什么意思?你得找出證據,看看從哪個句子找到的,用橫線把它劃下來。

      師:提醒大家,證據可能不止一處。師巡視學習,作適當的點撥。

      生:匯報:

      (“亡”是丟失的意思:我是從“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找到證據的。)

      師:剛才讀的句子有幾個字沒有讀好。(指名幫助再讀這句話。)

      師:要讀準“圈”、“叼”等字。

      師:“亡”不是“死亡”嗎?

      匯報:

      (是羊被叼走,他丟失了羊。)

      (“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齊讀句子

      (“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羊再也沒有丟過。”)

      (一直都是說羊丟了,沒有說羊死了,可能羊還沒有死呢。)

      師:(齊讀)“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羊再也沒有丟過。”)

      師:小結:現在大家認為“亡”是什么意思?(齊回答:丟失板書在題目“亡”下面)

      師:“牢”是什么意思?

      (“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牢”是“羊圈”意思。)

      師:“補牢”就是“修羊圈”。

      (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師:街坊說修羊圈就是“補牢”。

      師;(解說)“牢”的構字意義:寶蓋頭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給牛羊住的地方。

      師:請把剛才找出丟羊和補窟窿的句子再自由練讀。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師:在讀這則寓言的時候,老師始終有一個問題不明白,想請你們幫忙解答一下:

      師: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師:請默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

      (生默讀課文,思考)

      匯報:

      (我知道羊圈破了個窟窿。“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師:請齊讀這句話。(看黑板)

      (我還知道街坊勸告,他不聽。)

      (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師:“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師:街坊是怎么勸的?

      (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師:他讀得怎么樣?

      (還應該讀出勸告的語氣。)

      (應該讀出街坊對養羊人的關心。)

      師:街坊對養羊人這樣關心,可養羊人呢?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這句話意思就是說—羊已經丟了,不用修羊圈了。

      (指名讀,評議。)

      師:可以看出養羊人的什么態度?

      (可以看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滿不在乎,漫不經心,不放在心上。)

      師: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板書想法已經丟)

      (養羊人心里想:羊丟了,就算了,羊圈也不用管了。)

      (養羊人想:一只羊也不算什么,丟了就丟了唄。)

      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板書做法不補)

      師:請同桌分角色朗讀。

      (指名讀,評議。)

      師: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他不聽勸告的結果是:第二天早上,他去放養,發現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養羊人又少了一只羊。)板書(結果又少)

      師: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師:兩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同桌討論交流)

      師:養羊人是怎么做的?(請看圖說說。)

      (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師: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

      (不能,因為他要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加上趕快說明他不想再丟羊了。)

      師:養羊人這么做,她在想什么?師: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

      師:讀出他的后悔之情。(板書后悔)

      (指名讀)

      師: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用上“要是……就”……或者“如果…就”……)

      (他很后悔,要是我接受街坊的勸告,就不會丟羊了。)

      (他很后悔,如果我接受街坊的勸告,就不會丟羊了。)

      師: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因為修好了羊圈,就不會再丟羊了。)

      (因為已經丟了兩只羊,不能再丟羊了,不然羊會丟光的。)

      師: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

      (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板書再沒丟)

      師:咱們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讀出養羊人的后悔心情。

      (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五:明理

      師:我們說過,學習寓言除了讀懂故事,還要讀懂道理,剛才知道“亡羊補牢”的意思就是丟羊補羊圈,那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丟失了東西要找出原因。)

      師:僅僅是丟失東西嗎?

      (如果……)

      師:養羊人因為自己的一些疏忽而損失了羊。

      (要樂于聽別人的意見)

      師:光聽意見就行了嗎?小組交流交流。

      (不要等東西丟失了才懂得珍惜。)

      師:怎樣能使珍貴的東西不再丟失?

      (做錯事要及時補救,以后就不再錯。)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情,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我的作業本散了,但為了不讓作業本再繼續散,我就用訂書機把作業本訂好了,作業本也就沒有散了。)

      (這幾天我感冒了,媽媽讓我去看病,我以為是小病,就沒有去醫院看病,昨天就發起燒來,為了減少病痛,我早上去看醫生,買了藥,吃過后,現在好多了。)

      師:幸虧去看病了,不然會引起大病的。

      師:是呀,這些都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齊讀)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板書為時不晚)

      六:復述故事

      1.師:養羊人因為接受街坊的勸告,羊再也沒有丟過,這天,他遇到街坊,突然想起街坊的勸告幫助,如果你是養羊人,會對街坊做什么?

      (謝謝、道謝)

      2.師:把你的同桌視作街坊,你向他道謝。

      (生相互視作街坊,道歉)

      七:作業

      (出示生字詞)

      1.單獨出示生字詞能把它讀準確嗎?自由讀、齊讀。

      2.老師再教大家一種學習的方法,除了通過道謝基本把故事講一遍,現在還可以把生字串起來講故事。

      3.回家向家長講《亡羊補牢》的故事。

      板書設計:想法已經丟后悔

      亡羊補牢做法不補趕快堵(為時不晚)

      結果又少再沒丟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亡羊補牢的教學設計02-08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05-26

    《亡羊補牢》的教學設計11-11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01-03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07-24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11-16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11-26

    關于《亡羊補牢》的教學設計06-28

    《亡羊補牢》《南轅北轍》教學設計12-29

    《亡羊補牢》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0-2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v二区 |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1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蜜桃 | 夜夜38亚洲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