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時間:2023-04-10 02:41:1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美術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通用12篇)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刮蠟版畫的學習,感受刮蠟版畫產生的多彩效果。

      2、掌握刮蠟版畫的制作方法。

      3、培養學生的巧于設計和創作的能力。

      4、表現多彩的生活,激發對生活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刮蠟畫的制作方法。

      點、線、面的運用。

      教學難點:

      刮蠟效果的'預想與實際效果的吻合。

      作業要求:

      創作一幅刮蠟畫,表現你多彩的生活。

      教學用具:

      蠟筆(油畫棒)、卡紙、牙簽(或圓珠筆)、范畫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欣賞課本P24-25頁的刮蠟畫作品,進入課題《蠟和筆的游戲》。

      二、研究探索:

      1、你知道這些色彩繽紛的版畫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嗎?

      用牙簽(或圓珠筆)刮蠟或油畫棒的顏色。

      2、制作時步驟是怎樣呢?

      A在畫紙上用油畫棒(或蠟筆)分格涂上不同色顏色;

      B再用深色油畫棒(或蠟筆)覆蓋一次;

      C用牙簽(或圓珠筆)刮出圖形。

      三、嘗試練習:

      1、練習刮出點、線、面,想怎樣運用點、線、面構成一幅好看的刮蠟畫?怎樣能刮出你需要的線條?

      2、刮簡單的幾個圖形,進行訓練,掌握方法,總結經驗。

      四、創作表現:

      用刮蠟畫表現你多彩的生活。

      五、展示評價。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知:學習色彩知識,了解鄰近色的畫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養學生對色彩的審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帶來的美感,激發色彩創作的愿望。

      教學重點:

      了解鄰近色的知識。

      教學難點:

      運用鄰近色組織創作色彩和諧的美術作品。

      教學準備:

      色相環、水粉用具、學生優秀作品。

      教學過程:

      一、分析色彩。

      介紹鄰近色:鄰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顏色。如紅與橙、橙與黃、黃與綠、綠與青、青與紫、紫與紅。

      二、研究體會。

      欣賞課本中的作品《紅土地》、《顧盼》。

      1、小組研究。

      數一數,《紅土地》用了幾種顏色?

      《顧盼》用了哪些鄰近色?

      不同的鄰近色帶給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結:以鄰近色為主的繪畫作品,給人色彩和諧統一的感覺。要想畫一幅色彩和諧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鄰近色,不用或少用對比色。

      三、欣賞感受。

      1、欣賞優秀的學生色彩作品。

      2、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3、說說自己的創作思路。

      四、藝術實踐。

      選取一組自己喜歡的鄰近色,創作一幅色彩和諧的作品。

      五、展示評價。

      1、組織小組展示作業。給自己的作品起個名字。

      2、組織評價作業。介紹自己的畫中最得意之處。

      六、課后拓展。

      和諧色彩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請同學們說一說,在什么地方,什么場合可以應用。

      課后記:

      選取一組自己喜歡的鄰近色,創作一幅色彩和諧的作品。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學習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制作能力。

      教學重點:

      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

      設計動物的形狀

      教學準備:

      白卡紙、彩色水筆、剪刀、膠水、沙子,瓶子或罐子等圓柱體。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進行。

      二、引入新課

      1、出示范作進行滾動游戲,激發學生興趣。

      2、說一說這些玩具是怎樣制成的。(讓學生自學書上的制作示意圖)

      三、指導學生制作滾動玩具

      1、設計一只熊貓形象,并注意要突出其前肢的畫法。

      2、把熊貓的.形象剪下。

      3、把熊貓的形象貼在圓柱上。(腿部貼住,頭部豎起)

      四、指導學生游戲

      往盒子里灌進一些沙子,滾動時可以聽到"沙沙"的響聲。(注意沙子不要灌滿,否則聽不到響聲。

      五、啟發學生制作其它滾動玩具

      1、回顧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

      2、學生設計其它形象(人物或動物)制作滾動玩具。

      六、作業評析。

      評析標準: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正確,形象設計生動。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黑與白圖形,激發他們的靈感。

      2、使學生掌握黑與白圖形的創作方法。

      3、指導學生用學過的圖形來表現不同的正負形。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黑與白圖形,使學生掌握黑與白圖形的創作方法。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用學過的圖形來表現不同的正負形。

      欣賞導入:

      1、引導學生欣賞有關黑與白的圖形,感受黑與白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課件展示)。

      (1)生活中常見的黑與白:足球、太極、連續紋樣、水墨畫等;

      (2)心理學上產生錯覺的黑白圖片:人與杯子、房間、會亮的燈;

      (3)美學上漸變的黑白圖片:埃舍爾的一組魚鳥漸變圖。

      2、引導學生小組交流,談談各自的看法。

      探究新知:

      1、學生按照《人像與杯》的制作過程,嘗試制作人像與杯的黑白正負形。

      (1)展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人像與杯》的`制作過程。

      (2)練習制作人像與杯圖。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課本中的插圖。小組討論:這些作品可以分為幾類?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3、歸納總結黑白圖形的表現方法(出示課件):

      (1)不規則圖形組成的正負形:圖形簡潔,線條流暢,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現。如變化的臉、一家三口等。

      (2)對稱法組成的正負形:黑與白都是一個完整的圖形。如人像與杯、皇后與衛士、女人與狗等。

      (3)重復法組成的正負形:每個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簡潔。如象與羊、埃舍爾的變換等。

      (4)二方連續法組成的正負形:由一個基本形可以重復,改變方向組成正負形。如中國漢代裝飾紋樣等。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欣賞夏加爾的作品感受他帶給我們童話般的奇妙世界。

      2、學習夏加爾的表現方法,將生活中看似沒有關系的物象組合在一起,變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改變思維方式,利用提供的圖形組成新的形象。

      教學重點:

      任選一組課本提供的圖形組成新的形象。

      教學難點:

      改變思維方式,培養創新思想。

      教學準備:

      范畫若干、若干圖片、彩色筆、記號筆。

      教學過程:

      一、名作欣賞

      1、《我和我的村莊》(油畫)夏加爾(俄國)你們看,今天的繪畫有什么特點呢?

      2、你能總結它的表現方法嗎?

      顛倒的人物、房屋,動物眼中映射出的藍天,像花草一樣握在人手中的果樹……畫家對故鄉的種種美好回憶疊映在一起,仿佛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童話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學們,你有沒有想過,把生活中看似沒有關系的物象組合在一起,也能變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揭題:圖形的魔術組合板書

      二、新授

      1、出示圖形

      2、小組合作討論:這些圖形進行組合排列可以組成哪些新的圖案?

      3、圖形的組合方法

      根據需要重復圖形、放大圖形、縮小圖形、重組圖形。

      4、總結:看,在同學們的`筆下,不同類別的圖形變成一幅幅神奇的圖畫。他們能夠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改變思維方式,來了個“腦筋急轉彎”。

      學生作品欣賞

      5、練習

      (1)任選一組課本提供的圖形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創作一組圖形進行創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動物、植物、花卉、照片、風景、人物都可以是繪畫的主題。看誰畫的形象最有創造性!

      (2)注意

      根據需要重復圖形、放大圖形、縮小圖形、重組圖形。最后上顏色時注意色彩的對比。

      (3)說一說,你將用哪一組圖形來表現什么?

      (4)練習、輔導。

      6、作品展覽和評述

      (1)學生活動:你覺得教室里同學們的線描作品哪張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優缺點,為同學提點建議或者幫他修改一下作品。

      (3)教師點評。

      (4)修改、評優。

      7、布置下節課的準備工作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師提供的材料,讓學生感覺肌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豐富學生的美術語言,提高學生的藝術敏感度和審美能力。

      2、能夠使用生活中物品的肌理效果或自行設計創造肌理效果來美化作品。

      教學重、難點:

      1、營造肌理“實踐場”,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利用和掌握不同的`肌理效果來創造畫面。

      2、如何引導學生利用肌理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表現作品,使之達到和諧和完善。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各種材料、范作等。

      2、學生準備作畫工具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游戲導入

      觸摸實物有幾件東西在沒有讓它們亮相之前我想讓幾位小朋友來用手觸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覺呢?這幾件實物分別是----海螺、貝殼、麻袋、樹葉、陶瓷等。

      2、觀察

      教師分發小組不同的肌理效果物品讓學生仔細觀察,通過比較,初步了解物體的粗糙和細膩、規則和不規則的肌理效果。

      二、發展

      1、欣賞作品,教師出示多件不同肌理效果的物品,讓學生感受肌理效果所帶來的視覺沖擊。

      2、研究討論

      如何利用自然、生活中物體的肌理效果來制作繪畫。

      3、學生制作,大膽表現,運用在室外收集的肌理物體進行簡單的創造。

      三、指導評析

      1、教師巡回指導,

      2、學生自評、互評。

      3、作品展示。

      四、總結

      課后搜集還可以運用哪些物品進行肌理的創作。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變廢為寶,美化生活的能力。

      2、通過欣賞和表現使學生感受彩繪藝術的獨特魅力,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3、掌握基本的立體彩繪技巧。

      教學重難點:

      1、提高學生欣賞能力。

      2、掌握基本的立體彩繪技巧。

      3、光滑的塑料瓶、玻璃瓶,水粉色往往畫不上去,可以先涂一層薄薄的肥皂,干后即可畫上顏色。

      教學準備:

      1、師:多媒體課件、瓶子實物若干

      2、生:水粉顏料、工具、一個空瓶。

      教學過程:

      一、欣賞陶瓷藝術品

      (1)欣賞中國的陶瓷藝術品

      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到藝術博物館欣賞我國的陶瓷藝術品。

      我國的陶瓷藝術可以說是中國的國寶。目前,我國發現的半坡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它的制作年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有人稱它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請小朋友帶著以下問題去欣賞。

      1、這些陶瓷藝術品上畫了什么?

      2、這些藝術品美在什么地方?[顯示畫面,教師解說]

      (2)欣賞藝術大師畢加索的藝術作品

      這些藝術品上面畫了些什么形象?

      ---人物、動物、景物、抽象圖案......

      這些藝術品美在什么地方?

      -----色彩漂亮、造型有趣、獨特、想象力豐富等。

      二、揭示主題

      老師帶來了幾個瓶子,漂亮嗎?[出示瓶子實物]老師也受到藝術大師的啟發,畫了幾個瓶子。看一看,用的是什么瓶子畫的?

      今天我們就用自己的雙手,也學著這些藝術大師,自己畫一個漂亮的瓶子。

      [板書:漂亮的瓶子]

      三、分析講解

      (1)出示幾個不同形式的空瓶

      師:想一想,這些瓶子上面可以畫些什么?

      生:人物、動物、景物、抽象圖形......

      師:只要你認為美的、有意義的事物都可以畫上去。

      (2)怎么畫呢?

      師:用什么畫呢?

      生:水粉顏料、水彩筆、油畫棒......

      師:水粉顏料具有很強的覆蓋能力。今天,我們就用水粉顏料作畫。

      (3)該怎樣搭配顏色呢?

      師:深淺對比、冷暖對比效果強烈;同類色柔和。畫的時候最好選效果強烈的對比色。

      (4)師示范[師講邊示]

      師:要求色彩濃厚、用筆果斷、動作快。如果你用的是光滑的瓶子,可以先上一層薄薄的`肥皂。

      四、學生作業

      師:今天我們就根據自己的瓶子,展開豐富的想象,畫一個漂亮的瓶子。

      作業要求:膽子大、想象力豐富、作品要美觀大方,有創意。

      五、課堂小結

      1、展示作品,大家一起評價。哪一個最漂亮,為什么?

      2、今天我們用普通的瓶子,創作了許多美觀的工藝品。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普通的東西,只要用我們的智慧和所學的美術知識,把它美化一下,就可以創作出許多有趣的漂亮藝術品來。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想象一下獨特的蝦和蟹的形象,編一個小童話并把它畫出來。

      2、可以畫得可愛,也可以畫得可怕、富有想象力才是最重要的。

      教學重點與難點

      畫出來的作品應該有故事情節畫面有背景。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范作等繪畫工具。

      2、學生準備彩筆、蠟筆等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在上一節課中你是怎樣畫和做蝦和蟹的。

      2、你有沒有嘗試想象一下形象獨特的蝦和蟹的形象。

      3、試試看編一個關于蝦和蟹的故事,它們的形象會是怎樣的'。

      二、欣賞范作

      1、科幻電影中的龍蝦和螃蟹顯得那么可笑又可怕。

      2、螃蟹理發師利用了它的什么特點?利用螃蟹殼做成酒店屋頂的外形,多么吸引人啊。

      3、一些利用蝦或螃蟹的外形做成的小裝飾品。

      4、這些蝦兵蟹將多滑稽:古怪的身體、穿著堅硬的盔甲、瞪著突出的眼睛、揮舞著嚇人的大鉗子,好象來自《西游記》。你用想象力和畫筆編出了什么離奇的故事。

      三、大家一起來想象

      1、先來編個故事故事里的蝦和螃蟹是什么樣兒的。

      2、你可以把他們畫得很可愛也可以畫得有點可怕。

      3、構圖新穎想象力豐富。

      四、總結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識,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2、能抓住十二生肖的外形特征,運用剪紙的方法完成作品

      3、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自悟生肖動物外形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抓住生肖動物的外形特征,剪紙作品生動美觀

      三、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十二生肖的圖片、玩具、剪紙、郵票、故事等、彩色、紙剪、刀膠棒范作、生肖樂園的背景圖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聽十二生肖的歌曲,十二生肖,作為中國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間世代相傳。(學生交流收集的各種有關物品)這十二種動物你更喜歡那一個,說說理由吧!(學生討論)

      (二)自悟生肖動物外形特征的重要性

      1、試著畫一畫:選幾位學生在黑板上繪畫,其他學生在作業上試畫

      2、講評:你認識他們畫的生肖動物嗎,他們畫的怎樣?

      3、教師修改:擦去內輪廓線,如五官,身上的花紋,再觀察還像嗎?為什么有的動物仍然能看出而有的卻面目全非了呢?(學生討論)

      4、總結:剪紙生肖動物的繪畫要領:畫動物關鍵不是五官,而是要抓住他們的外形特征,類似剪紙的效果,更要突出、夸張,大的更大,長的更長,才能使動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不需要老師再歸納和提醒,他們一下子就理解了本節課的繪畫要領。)

      5、修改作品,威風的虎,勤勉的牛,溫和的羊,靈敏的猴……你的生肖圖案能與總不同嗎?運用寫實、夸張、擬人等方法將生肖動物畫在彩紙的背面,特別注意動物的外形。

      (三)剪紙造型

      1、喜歡剪紙的法國畫家馬蒂斯說:剪刀比鉛筆更敏捷,一剪刀在手就可輕松隨意地表現自己心中的想法……

      2、學生實踐、體會

      (四)評價展示

      布置生肖樂園將學生的剪紙作品張貼展示

      (五)拓展延伸

      欣賞和十二生肖的資料。如山西繡品、生肖鞋、民間剪紙、生肖郵票、生肖玩具拓展學生的視野,將剪紙作品與廣泛的`文化背景與十二生肖聯系在一起,學生就能獲得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五、教學隨筆

      剪紙因其材料(紙)和所用工具(剪刀、和刻刀)決定了它自己的藝術特色,它的造型全憑淳樸的感情與直覺的印象基礎,因此形成單純、簡潔、明快的特殊風格,表現出人們的審美愛好,并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成為中國最具特色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然而,多數的教師、家長鼓勵學生追求現代、時尚、新穎的藝術表現形式,如兒童油彩、漫畫、卡通畫、電腦繪畫等,對于民間藝術的熱愛,筆者利用美術教學的契機,對剪紙藝術的課程及教學進行了一些嘗試。

      建議及做法:

      1、走進生活大課堂,我先學后教

      2、課堂上我怎樣教,使學生被動接受變成主動探究剪紙藝術的要領

      六、教學反思:

      教學相長,剪紙《十二生肖》這節課收獲大的不僅僅是學生,還有我這個老師,我深深的體會到:

      首先,作為教師自己應該學而不厭,利用各種機會、途徑深入生活,走進了解傳統的民間藝術,要以高度的熱忱擔負起傳承我國優秀傳統藝術的使命,用自身的熱情激發孩子們對傳統民間藝術的關注,并在學習中感受她的魅力,逐漸提升對傳統民間藝術的興趣。其次,教學中教師要將博大精深的傳統藝術深入淺出的呈現給學生,就要在教學方法上靈活多變,積極地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學習的情境,就應該讓學生多些思考,自己去發現問題的關鍵,這個過程遠比結果更有意義。當然挖掘古老的民間藝術時,還要結合當今孩子們的特點,不斷創新,才能有所發展,如今,剪紙的天地更為廣闊了,它早已走出了莊戶人的小院,走入現代設計的廣闊天地,在產品包裝設計、商標廣告、室內裝演、服裝設計、書籍裝幀、郵票設計、報刊題花、連環畫、舞臺美術、動畫、影視等各個方面都有她的清影;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讓我們的下一代也能傳承這一優秀的民族藝術,愿剪紙這棵古老的藝術之樹常綠常新。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線描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線條的多種變化,理解不同的線條變化產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藝術美。

      2.操作目標:嘗試畫出不同形狀的線,運用線條來表現一個完整的形象,體會線條豐富的變化,體驗藝術的創作的快樂。

      3.情感目標:欣賞繪畫的線條造型作品,感受線條美及其賦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對圖片、畫面的分析,體會線條的'美感,了解各種線條的形態和線條組成的紋理。

      教學難點:

      嘗試畫出具有不同變化特點的線,畫面中線條黑白灰層次的組織。

      教學準備:

      繪畫筆、紙、感受題紙、學生老師畫家范作。

      教學過程:

      一、認識線條

      1.課件出示一張充滿線條的風景照,讓學生找找風景照中看到了哪些線條。

      師:線條是美術中最基本的造型語言,變化多端的線條可以產生非常有魅力的畫面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感受下“線條的魅力”(課件出示課題)。

      2.師:除了剛才圖中看到的線條,你還說的出其它的線條嗎?學生說說自己認識的線條。

      師:世上的線條有很多種,為了便于認識,我們可以把線條簡單地分為直線和曲線兩種。

      3.點擊課件,一起與學生初步認識直線、曲線。

      4.學生嘗試表達對不同線條的感覺,初步感受線條的美感特征。學生拿出教師發予的線條感受題紙,經過自己感受,小組討論,把對不同線條的感受書寫下來。

      反饋學生填寫的感受,師也出示自己填寫的感受。

      5.師:其實,在我們身邊,線條無處不在,我們來一起去找找大自然中的線條。課件附和音樂欣賞自然界中的線條,師生一起感受其中不同線條所具有的不同的情感表現。部分欣賞自然物:

      花地——(平靜、寬闊)——直線、水平線

      梯田——(柔和、舒暢)——曲線

      波光——(飄逸流暢)——網狀曲線

      海浪——(翻騰)——粗細結合的波浪線條

      爆炸——(危險)——放射線

      ……

      二、嘗試畫線

      1、合作學習,同學間取長補短:通過討論分析,讓學生對線條這種造型語言有進一步的認識與提升。線條不但可以塑造生動的形象,而且還可以傳達畫家的思想。

      2、嘗試練習任選美術作品的一個局部進行臨摹。通過臨摹嘗試線條表現力。

      3、反饋一些學生嘗試品,簡單評價。

      4、談學習感受,請同學說說畫線條的感受。互相說說自己對畫中線條的不同感受。進一步了解、體會,使學生對用線造型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欣賞學習

      1.師引導學生欣賞不同的老師范作、畫家作品以及其他學生的線條作品,交流感受,注意線條的長短、粗細、疏密等的變化。

      2.小結如何畫好一張漂亮的線條畫:

      一張好的線條畫,不但要畫面完整,主體分明,而且畫面上總會出現黑灰白的層次變化,黑灰白的層次需要做到線條的粗細變化、深淺變化、長短變化以及有疏有密的變化等等。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感受,也都需要用不同的線條去表現,這樣才會產生好看的畫面效果。

      四、學生創作

      1.學生創作,師巡視指導。

      2.欣賞部分學生作品。在欣賞中評價學生作業中的優劣之處,對他們作業中的線條安排和畫面完整性,作出評價。

      五、總結許多同學剛才都有用線條表達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希望你們平時多留意觀察身邊的線條,畫出一些更好看的線條畫作品。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強調眼、手、腦的結合,嘗試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種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現出來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興趣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從觀察、觸摸到動手表現充分感受不同質地材料的肌理美。

      2、用不同的方法表現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創造漂亮的肌理美。

      課前準備:

      1、教師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畫面。

      2、學生搜集各類凹凸不平的、不同質地的'材料,用于表現肌理的繪畫工具。教學過程:

      一、回憶

      1、導入新課(展示圖片)

      如:服裝、日用品、食品等。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悟,對肌理的作用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發展

      1、教師出示不同肌理效果的圖片。

      (平面壓印、磨印、拼貼等)

      2、學生在欣賞和觸摸的過程中了解肌理效果的制作方法。

      3、啟發學生。

      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在這些凹凸不平的物體中物體本身就有一種漂亮的紋理。

      三、創作指導

      1、鼓勵學生,用顏料拓印,用彩色鉛筆、蠟筆磨印或選擇自己的方法,選擇一些物體把它們的肌理表現出來。

      2、教師巡回指導。

      3、學生自評、互評。

      4、展示作品,制作展示墻,選出優秀作品。

      四、總結

      課后可以嘗試出用剪、貼、添畫的方法完成更有意思的畫面。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掌握對小飾品的裝飾過程和裝飾的技巧。

      2、提高學生的欣賞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在小掛件的制作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驗畫畫、貼貼、剪剪接接、掛掛玩玩的美術制作活動的.樂趣。

      2、在學習的基礎上,創造自己所設計的新形象,并充分展示出來。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好物體展示。

      2、學生準備剪刀、膠水、卡紙等制作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會有一些掛件。

      2、這些掛件是什么樣子的。

      3、掛件有哪些他點。

      二、發展

      1、掛件可以是單個的,也可以是一串串的,你打算做什么樣的?

      2、在小掛件上可以進行各種裝飾。

      三、指導評析

      1、教師巡回指導。

      2、學生展示作品。

      3、自評、互評。

      4、選出最佳設計獎和最佳創意獎進行鼓勵。

      四、總結

      課后可以回家制作小的掛件掛在窗戶上、門上,進行美觀創作。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9-11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3-08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6-29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7-26

    人教版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5-08

    小學美術優秀教學設計03-25

    小學美術《團扇》教學設計08-12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范文03-08

    小學美術教學活動設計11-30

    小學美術優秀教學設計08-2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日韩中文自拍 | 日韩一级欧美动漫国产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在线欧美激情a∨ | 一区二图三区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电影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