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時間:2023-02-17 05:57:3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精選14篇)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學習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制作能力。

      教學重點:

      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

      設計動物的形狀

      教學準備:

      白卡紙、彩色水筆、剪刀、膠水、沙子,瓶子或罐子等圓柱體。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guī)進行。

      二、引入新課

      1、出示范作進行滾動游戲,激發(fā)學生興趣。

      2、說一說這些玩具是怎樣制成的`。(讓學生自學書上的制作示意圖)

      三、指導學生制作滾動玩具

      1、設計一只熊貓形象,并注意要突出其前肢的畫法。

      2、把熊貓的形象剪下。

      3、把熊貓的形象貼在圓柱上。(腿部貼住,頭部豎起)

      四、指導學生游戲

      往盒子里灌進一些沙子,滾動時可以聽到"沙沙"的響聲。(注意沙子不要灌滿,否則聽不到響聲)。

      五、啟發(fā)學生制作其它滾動玩具

      1、回顧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

      2、學生設計其它形象(人物或動物)制作滾動玩具。

      六、作業(yè)評析。

      評析標準:滾動玩具的制作方法正確,形象設計生動。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2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xiàn)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蠟筆版畫的學習,感受蠟筆版畫產(chǎn)生的斑駁的特殊美感。

      2、了解水和蠟的特性,學會利用兩者互相排斥的'特性,掌握蠟筆版畫的工藝知識及技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巧于設計和創(chuàng)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水和蠟的特性。

      壓印時的力度和速度。

      教學難點:

      轉印時水和蠟筆分離效果的掌握。

      作業(yè)要求:

      自由命題創(chuàng)作一幅有趣的蠟筆版畫。

      教學用具:

      水粉顏料、蠟筆(油畫棒)、畫紙、筆刷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二、觀察·發(fā)現(xiàn):

      1、在紙上涂上蠟筆或油畫棒,再涂上水粉顏料,會有什么效果?為什么?

      2、蠟有很強的排水性,涂上去的水粉顏料無法覆蓋,反而產(chǎn)生了斑斑駁駁的特殊效果。

      三、步驟:

      1、用蠟筆畫出畫稿;

      2、用水粉顏料快速涂滿畫面;

      3、蓋上印紙,用手掌均勻壓印;

      4、還可以多次著色,反復印制至完成。

      四、練習·創(chuàng)作

      自由命題創(chuàng)作一幅有趣的蠟筆版畫。

      五、評價。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nèi)容與目標

      1、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題材的剪紙,了解剪紙的歷史及發(fā)展,了解剪紙的造型特點及藝術特色。

      2、了解抓髻娃娃剪紙,并結合自己喜歡的形象設計制作。感受到剪紙中蘊含的`民間文化。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題材的剪紙,了解剪紙的歷史及發(fā)展,了解剪紙的造型特點及藝術色。

      教學難點:對抓髻娃娃特點的把握及對文化背景的了解。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的資料、剪刀、彩紙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二、導入:

      播放陜北民歌。你聽到了什么聲音?猜一猜這是哪里?

      資料反饋

      三、講授新課

      1、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2、小組研究:

      民間藝人為什么喜歡將抓髻娃娃作為剪紙的表現(xiàn)題材?

      抓髻娃娃是男孩還是女孩?

      有哪些變化和寓意?

      在制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需要注意什么?

      四、藝術嘗試:

      引導學生進行藝術嘗試

      五、課后拓展:

      祖國幅員遼闊,各地都有代表自己獨特地域風格的古老藝術,有很多藝術形式與剪紙是姊妹藝術。

      學生學習時會出現(xiàn)對一些歷史時期和民族文化不了解的情況,要通過對歷史文化的了解、民族風俗的了解以及直觀圖片等,加強學生對剪紙的觀察、分析與對比。要注意學生欣賞時所表現(xiàn)出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刮蠟版畫的學習,感受刮蠟版畫產(chǎn)生的多彩效果。

      2、掌握刮蠟版畫的制作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巧于設計和創(chuàng)作的能力。

      4、表現(xiàn)多彩的`生活,激發(fā)對生活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刮蠟畫的制作方法。

      點、線、面的運用。

      教學難點:

      刮蠟效果的預想與實際效果的吻合。

      作業(yè)要求:

      創(chuàng)作一幅刮蠟畫,表現(xiàn)你多彩的生活。

      教學用具:

      蠟筆(油畫棒)、卡紙、牙簽(或圓珠筆)、范畫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欣賞課本P24-25頁的刮蠟畫作品,進入課題《蠟和筆的游戲》。

      二、研究探索:

      1、你知道這些色彩繽紛的版畫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嗎?

      用牙簽(或圓珠筆)刮蠟或油畫棒的顏色。

      2、制作時步驟是怎樣呢?

      A在畫紙上用油畫棒(或蠟筆)分格涂上不同色顏色;

      B再用深色油畫棒(或蠟筆)覆蓋一次;

      C用牙簽(或圓珠筆)刮出圖形。

      三、嘗試練習:

      1、練習刮出點、線、面,想怎樣運用點、線、面構成一幅好看的刮蠟畫?怎樣能刮出你需要的線條?

      2、刮簡單的幾個圖形,進行訓練,掌握方法,總結經(jīng)驗。

      四、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用刮蠟畫表現(xiàn)你多彩的生活。

      五、展示評價。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黑與白圖形,激發(fā)他們的靈感。

      2.使學生掌握黑與白圖形的創(chuàng)作方法。

      3.指導學生用學過的圖形來表現(xiàn)不同的正負形。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黑與白圖形,使學生掌握黑與白圖形的創(chuàng)作方法。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用學過的圖形來表現(xiàn)不同的正負形。

      欣賞導入:

      1.引導學生欣賞有關黑與白的圖形,感受黑與白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課件展示)。

      (1)生活中常見的黑與白:足球、太極、連續(xù)紋樣、水墨畫等;

      (2)心理學上產(chǎn)生錯覺的黑白圖片:人與杯子、房間、會亮的燈;

      (3)美學上漸變的黑白圖片:埃舍爾的一組魚鳥漸變圖。

      2.引導學生小組交流,談談各自的看法。

      探究新知:

      1.學生按照《人像與杯》的`制作過程,嘗試制作人像與杯的黑白正負形。

      (1)展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人像與杯》的制作過程。

      (2)練習制作人像與杯圖。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課本中的插圖。小組討論:這些作品可以分為幾類?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3.歸納總結黑白圖形的表現(xiàn)方法(出示課件):

      (1)不規(guī)則圖形組成的正負形:圖形簡潔,線條流暢,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現(xiàn)。如變化的臉、一家三口等。

      (2)對稱法組成的正負形:黑與白都是一個完整的圖形。如人像與杯、皇后與衛(wèi)士、女人與狗等。

      (3)重復法組成的正負形:每個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簡潔。如象與羊、埃舍爾的變換等。

      (4)二方連續(xù)法組成的正負形:由一個基本形可以重復,改變方向組成正負形。如中國漢代裝飾紋樣等。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欣賞夏加爾的作品感受他帶給我們童話般的奇妙世界。

      2、學習夏加爾的表現(xiàn)方法,將生活中看似沒有關系的物象組合在一起,變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改變思維方式,利用提供的圖形組成新的形象。

      教學重點:

      任選一組課本提供的圖形組成新的形象。

      教學難點:

      改變思維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想。

      教學準備:

      范畫若干、若干圖片、彩色筆、記號筆。

      教學過程:

      一、名作欣賞

      1、《我和我的村莊》(油畫)夏加爾(俄國)你們看,今天的.繪畫有什么特點呢?

      2、你能總結它的表現(xiàn)方法嗎?

      顛倒的人物、房屋,動物眼中映射出的藍天,像花草一樣握在人手中的果樹……畫家對故鄉(xiāng)的種種美好回憶疊映在一起,仿佛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童話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學們,你有沒有想過,把生活中看似沒有關系的物象組合在一起,也能變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揭題:圖形的魔術組合板書

      二、新授

      1、出示圖形

      2、小組合作討論:這些圖形進行組合排列可以組成哪些新的圖案?

      3、圖形的組合方法

      根據(jù)需要重復圖形、放大圖形、縮小圖形、重組圖形。

      4、總結:看,在同學們的筆下,不同類別的圖形變成一幅幅神奇的圖畫。他們能夠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改變思維方式,來了個“腦筋急轉彎”。

      學生作品欣賞

      5、練習

      (1)任選一組課本提供的圖形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創(chuàng)作一組圖形進行創(chuàng)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動物、植物、花卉、照片、風景、人物都可以是繪畫的主題。看誰畫的形象最有創(chuàng)造性!

      (2)注意

      根據(jù)需要重復圖形、放大圖形、縮小圖形、重組圖形。最后上顏色時注意色彩的對比。

      (3)說一說,你將用哪一組圖形來表現(xiàn)什么?

      (4)練習、輔導。

      6、作品展覽和評述

      (1)學生活動:你覺得教室里同學們的線描作品哪張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優(yōu)缺點,為同學提點建議或者幫他修改一下作品。

      (3)教師點評。

      (4)修改、評優(yōu)。

      7、布置下節(jié)課的準備工作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師提供的材料,讓學生感覺肌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豐富學生的美術語言,提高學生的藝術敏感度和審美能力。

      2、能夠使用生活中物品的肌理效果或自行設計創(chuàng)造肌理效果來美化作品。

      教學重、難點:

      1、營造肌理“實踐場”,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利用和掌握不同的肌理效果來創(chuàng)造畫面。

      2、如何引導學生利用肌理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表現(xiàn)作品,使之達到和諧和完善。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各種材料、范作等。

      2、學生準備作畫工具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游戲導入

      觸摸實物有幾件東西在沒有讓它們亮相之前我想讓幾位小朋友來用手觸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覺呢?這幾件實物分別是----海螺、貝殼、麻袋、樹葉、陶瓷等。

      2、觀察

      教師分發(fā)小組不同的肌理效果物品讓學生仔細觀察,通過比較,初步了解物體的`粗糙和細膩、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的肌理效果。

      二、發(fā)展

      1、欣賞作品,教師出示多件不同肌理效果的物品,讓學生感受肌理效果所帶來的視覺沖擊。

      2、研究討論

      如何利用自然、生活中物體的肌理效果來制作繪畫。

      3、學生制作,大膽表現(xiàn),運用在室外收集的肌理物體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造。

      三、指導評析

      1、教師巡回指導,

      2、學生自評、互評。

      3、作品展示。

      四、總結

      課后搜集還可以運用哪些物品進行肌理的創(chuàng)作。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變廢為寶,美化生活的能力。

      2、通過欣賞和表現(xiàn)使學生感受彩繪藝術的獨特魅力,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3、掌握基本的立體彩繪技巧。

      教學重難點:

      1、提高學生欣賞能力。

      2、掌握基本的立體彩繪技巧。

      3、光滑的塑料瓶、玻璃瓶,水粉色往往畫不上去,可以先涂一層薄薄的肥皂,干后即可畫上顏色。

      教學準備:

      1、師:多媒體課件、瓶子實物若干

      2、生:水粉顏料、工具、一個空瓶。

      教學過程:

      一、欣賞陶瓷藝術品

      (1)欣賞中國的陶瓷藝術品

      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到藝術博物館欣賞我國的.陶瓷藝術品。

      我國的陶瓷藝術可以說是中國的國寶。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的半坡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它的制作年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有人稱它是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請小朋友帶著以下問題去欣賞。

      1、這些陶瓷藝術品上畫了什么?

      2、這些藝術品美在什么地方?[顯示畫面,教師解說]

      (2)欣賞藝術大師畢加索的藝術作品

      這些藝術品上面畫了些什么形象?

      ---人物、動物、景物、抽象圖案……

      這些藝術品美在什么地方?

      -----色彩漂亮、造型有趣、獨特、想象力豐富等。

      二、揭示主題

      老師帶來了幾個瓶子,漂亮嗎?[出示瓶子實物]老師也受到藝術大師的啟發(fā),畫了幾個瓶子。看一看,用的是什么瓶子畫的?

      今天我們就用自己的雙手,也學著這些藝術大師,自己畫一個漂亮的瓶子。

      [板書:漂亮的瓶子]

      三、分析講解

      (1)出示幾個不同形式的空瓶

      師:想一想,這些瓶子上面可以畫些什么?

      生:人物、動物、景物、抽象圖形……

      師:只要你認為美的、有意義的事物都可以畫上去。

      (2)怎么畫呢?

      師:用什么畫呢?

      生:水粉顏料、水彩筆、油畫棒……

      師:水粉顏料具有很強的覆蓋能力。今天,我們就用水粉顏料作畫。

      (3)該怎樣搭配顏色呢?

      師:深淺對比、冷暖對比效果強烈;同類色柔和。畫的時候最好選效果強烈的對比色。

      (4)師示范[師講邊示]

      師:要求色彩濃厚、用筆果斷、動作快。如果你用的是光滑的瓶子,可以先上一層薄薄的肥皂。

      四、學生作業(yè)

      師:今天我們就根據(jù)自己的瓶子,展開豐富的想象,畫一個漂亮的瓶子。

      作業(yè)要求:膽子大、想象力豐富、作品要美觀大方,有創(chuàng)意。

      五、課堂小結

      1、展示作品,大家一起評價。哪一個最漂亮,為什么?

      2、今天我們用普通的瓶子,創(chuàng)作了許多美觀的工藝品。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普通的東西,只要用我們的智慧和所學的美術知識,把它美化一下,就可以創(chuàng)作出許多有趣的漂亮藝術品來。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想象一下獨特的蝦和蟹的形象,編一個小童話并把它畫出來。

      2、可以畫得可愛,也可以畫得可怕、富有想象力才是最重要的。

      教學重點與難點

      畫出來的作品應該有故事情節(jié)畫面有背景。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范作等繪畫工具。

      2、學生準備彩筆、蠟筆等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在上一節(jié)課中你是怎樣畫和做蝦和蟹的。

      2、你有沒有嘗試想象一下形象獨特的蝦和蟹的形象。

      3、試試看編一個關于蝦和蟹的故事,它們的形象會是怎樣的。

      二、欣賞范作

      1、科幻電影中的'龍蝦和螃蟹顯得那么可笑又可怕。

      2、螃蟹理發(fā)師利用了它的什么特點?利用螃蟹殼做成酒店屋頂?shù)耐庑危嗝次税 ?/p>

      3、一些利用蝦或螃蟹的外形做成的小裝飾品。

      4、這些蝦兵蟹將多滑稽:古怪的身體、穿著堅硬的盔甲、瞪著突出的眼睛、揮舞著嚇人的大鉗子,好象來自《西游記》。你用想象力和畫筆編出了什么離奇的故事。

      三、大家一起來想象

      1、先來編個故事故事里的蝦和螃蟹是什么樣兒的。

      2、你可以把他們畫得很可愛也可以畫得有點可怕。

      3、構圖新穎想象力豐富。

      四、總結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nèi)容:

      線描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線條的多種變化,理解不同的線條變化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藝術美。

      2.操作目標:嘗試畫出不同形狀的線,運用線條來表現(xiàn)一個完整的形象,體會線條豐富的變化,體驗藝術的創(chuàng)作的快樂。

      3.情感目標:欣賞繪畫的線條造型作品,感受線條美及其賦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對圖片、畫面的分析,體會線條的美感,了解各種線條的形態(tài)和線條組成的紋理。

      教學難點:

      嘗試畫出具有不同變化特點的線,畫面中線條黑白灰層次的組織。

      教學準備:

      繪畫筆、紙、感受題紙、學生老師畫家范作。

      教學過程:

      一、認識線條

      1.課件出示一張充滿線條的風景照,讓學生找找風景照中看到了哪些線條。

      師:線條是美術中最基本的造型語言,變化多端的線條可以產(chǎn)生非常有魅力的畫面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感受下“線條的魅力”(課件出示課題)。

      2.師:除了剛才圖中看到的線條,你還說的出其它的線條嗎?學生說說自己認識的線條。

      師:世上的線條有很多種,為了便于認識,我們可以把線條簡單地分為直線和曲線兩種。

      3.點擊課件,一起與學生初步認識直線、曲線。

      4.學生嘗試表達對不同線條的感覺,初步感受線條的美感特征。學生拿出教師發(fā)予的`線條感受題紙,經(jīng)過自己感受,小組討論,把對不同線條的感受書寫下來。

      反饋學生填寫的感受,師也出示自己填寫的感受。

      5.師:其實,在我們身邊,線條無處不在,我們來一起去找找大自然中的線條。課件附和音樂欣賞自然界中的線條,師生一起感受其中不同線條所具有的不同的情感表現(xiàn)。部分欣賞自然物:

      花地——(平靜、寬闊)——直線、水平線

      梯田——(柔和、舒暢)——曲線

      波光——(飄逸流暢)——網(wǎng)狀曲線

      海浪——(翻騰)——粗細結合的波浪線條

      爆炸——(危險)——放射線

      ……

      二、嘗試畫線

      1.合作學習,同學間取長補短:通過討論分析,讓學生對線條這種造型語言有進一步的認識與提升。線條不但可以塑造生動的形象,而且還可以傳達畫家的思想。

      2.嘗試練習任選美術作品的一個局部進行臨摹。通過臨摹嘗試線條表現(xiàn)力。

      3.反饋一些學生嘗試品,簡單評價。

      4.談學習感受,請同學說說畫線條的感受。互相說說自己對畫中線條的不同感受。進一步了解、體會,使學生對用線造型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三、欣賞學習

      1.師引導學生欣賞不同的老師范作、畫家作品以及其他學生的線條作品,交流感受,注意線條的長短、粗細、疏密等的變化。

      2.小結如何畫好一張漂亮的線條畫:

      一張好的線條畫,不但要畫面完整,主體分明,而且畫面上總會出現(xiàn)黑灰白的層次變化,黑灰白的層次需要做到線條的粗細變化、深淺變化、長短變化以及有疏有密的變化等等。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感受,也都需要用不同的線條去表現(xiàn),這樣才會產(chǎn)生好看的畫面效果。

      四、學生創(chuàng)作

      1.學生創(chuàng)作,師巡視指導。

      2.欣賞部分學生作品。在欣賞中評價學生作業(yè)中的優(yōu)劣之處,對他們作業(yè)中的線條安排和畫面完整性,作出評價。

      五、總結

      許多同學剛才都有用線條表達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希望你們平時多留意觀察身邊的線條,畫出一些更好看的線條畫作品。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圖案、單獨紋樣、二方連續(xù)紋樣的基本概念和特點,掌握二方連續(xù)圖案的一些知識。

      2、技能目標:掌握二方連續(xù)紋樣的描繪技能,能描繪出有裝飾效果、色彩美麗的二方連續(xù)圖案。

      3、情感目標:在二方連續(xù)圖案的構思、組合、創(chuàng)意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認真細心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二、學習內(nèi)容:

      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二方連續(xù)圖案的基本特點,在秩序中體會整體美,學習色彩的分布,提高認識與動手能力。初步形成平面構成的概念,鍛煉動手能力,培養(yǎng)動腦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二方連續(xù)圖案的描繪技能,描繪出美觀大方的圖案,提高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教學難點:掌握二方連續(xù)圖案創(chuàng)作的`特點與規(guī)律,嘗試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完成二方連續(xù)圖案。

      三、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準備:有關房間擺設的圖片(包括手工制作圖片和實物欣賞圖片)若干,制作范例數(shù)個;卡紙、雙面膠等。活動流程圖:

      1.激發(fā)興趣。

      教師用刷上顏色的樹葉在黑板的白紙上重復壓印,激起學生的興趣,并讓學生說說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初步嘗試。

      讓學生將彩紙反復折疊幾次,然后剪出一個簡單的形狀,打開后看看有什么特點。用所帶的工具材料在桌子上擺一擺,感受排排隊的樂趣。

      3.展開活動。

      思考這樣的排隊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可以看到,這樣的排隊有什么特點和規(guī)律。和學生一起走進校園或走上街頭(也可以看自制錄象片段),親身接觸和體驗一下二方連續(xù)圖案。

      4.分享活動。

      自主構思(活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用各種材料邊做邊想,邊想邊做,選定自己的嘗試目標,大膽進行嘗試活動,體驗活動樂趣,并進行合作活動,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和探討,在愉悅和歡快的氛圍中構建和創(chuàng)新。

      5.延伸活動。

      評價、展覽。說說自己的作品和創(chuàng)意,欣賞和體會別人的表達和構想。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強調眼、手、腦的結合,嘗試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種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現(xiàn)出來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興趣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從觀察、觸摸到動手表現(xiàn)充分感受不同質地材料的肌理美。

      2、用不同的方法表現(xiàn)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創(chuàng)造漂亮的肌理美。

      課前準備:

      1、教師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畫面。

      2、學生搜集各類凹凸不平的、不同質地的材料,用于表現(xiàn)肌理的繪畫工具。教學過程:

      一、回憶

      1、導入新課(展示圖片)

      如:服裝、日用品、食品等。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悟,對肌理的作用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發(fā)展

      1、教師出示不同肌理效果的圖片。

      (平面壓印、磨印、拼貼等)

      2、學生在欣賞和觸摸的過程中了解肌理效果的制作方法。

      3、啟發(fā)學生。

      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在這些凹凸不平的物體中物體本身就有一種漂亮的紋理。

      三、創(chuàng)作指導

      1、鼓勵學生,用顏料拓印,用彩色鉛筆、蠟筆磨印或選擇自己的方法,選擇一些物體把它們的肌理表現(xiàn)出來。

      2、教師巡回指導。

      3、學生自評、互評。

      4、展示作品,制作展示墻,選出優(yōu)秀作品。

      四、總結

      課后可以嘗試出用剪、貼、添畫的方法完成更有意思的畫面。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掌握對小飾品的裝飾過程和裝飾的技巧。

      2、提高學生的欣賞美感受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在小掛件的制作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驗畫畫、貼貼、剪剪接接、掛掛玩玩的美術制作活動的樂趣。

      2、在學習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自己所設計的新形象,并充分展示出來。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好物體展示。

      2、學生準備剪刀、膠水、卡紙等制作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會有一些掛件。

      2、這些掛件是什么樣子的。

      3、掛件有哪些他點。

      二、發(fā)展

      1、掛件可以是單個的.,也可以是一串串的,你打算做什么樣的?

      2、在小掛件上可以進行各種裝飾。

      三、指導評析

      1、教師巡回指導。

      2、學生展示作品。

      3、自評、互評。

      4、選出最佳設計獎和最佳創(chuàng)意獎進行鼓勵。

      四、總結

      課后可以回家制作小的掛件掛在窗戶上、門上,進行美觀創(chuàng)作。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嘗試使用撕、剪、拼、貼等方法和紙張、廢布片等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材料進行平面造型練習。

      2、通過看看、畫畫、拼拼、貼貼大膽自由地表現(xiàn)生活中觀察到的事物或想象的事物。

      3、幫助學生體驗生活,增強環(huán)保意識,享受創(chuàng)造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合理選用自己喜歡的材料和表現(xiàn)方法,做出有創(chuàng)意的平面造型練習。

      2、如何巧妙利用自己準備的材料和工具,大膽自由的表現(xiàn)自己的想象,生動有趣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拼貼的作品和圖片。

      2、學生:剪貼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新課

      1.出示一個“百寶箱”,讓學生猜猜里面有什么?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幫助學生認識:什物指的是生活中的各種零碎廢料。

      2.認識什物后,告訴學生:百寶箱里有神奇!神奇在哪兒呢?這時演示課件:從百寶箱里變出了各種各樣的什物拼貼畫,一下子就能抓住學生的眼球,并拿出一幅作品。展示作品,用手摸摸看感受

      把一些雜物、零碎的物品進行拼貼成一幅美麗的作品。

      二、欣賞學生作品,進一步感受肌理與質感

      老師想帶大家到材料世界去游玩,去感受同學們用不同的物質拼貼而成的畫。注意觀察畫面上的內(nèi)容是什么?它用什么什物材料拼貼的?你喜歡這幅作品的原因是什么?

      1.春:這幅用色紙、麻布制作的小鳥,表現(xiàn)了春天的'美好,絢麗的色彩非常吸引學生。

      2.城市:利用花生、葵花籽、白瓜子、黑瓜子和豆殼拼出的城市,有一種特殊的肌理。

      3.小羊:綠綠的天空,悠閑的云朵,白白的小羊,快樂的小鳥。廢舊的絨線、繩子、鈕扣竟能表現(xiàn)這么美麗的大自然。

      4.松樹:平時刨鉛筆剩下的鉛筆屑,也能拼出美麗的圖片。

      三、欣賞大師作品,領略藝術家的風采

      這一幅是法國當代畫家卡薩寧的作品《花》,畫家先用各花的枝物拼貼,再畫上顏色,風格與眾不同,朦朧而又亮麗的黃色,給人以清純和夢幻般的享受。

      四、小組協(xié)作,自主探究,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

      1.剛剛我們看了一些同學和大師的作品,大家應該知道我們今天的任務是什么了吧?什物拼貼(師指課題)

      2.畫面上的內(nèi)容是什么?準備用什么什物材料來拼貼?為什么用這些材料?

      3.拼貼畫的步驟是什么呢?

      先選擇紙張,畫輪廊,再選擇材料,拼貼

      4.分組動手做,互相幫助?

      5.學生創(chuàng)作,師行間巡視,及時指導。

      五、作品展示,評價學生作品

      1.展示作品

      2.教師評價,學生自評。

      六、課堂小結與延伸

      課后我還可以多做其它作品,來美化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所以我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學們能隨時隨地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9-11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3-08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6-29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7-26

    人教版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5-08

    小學美術優(yōu)秀教學設計03-25

    小學美術《團扇》教學設計08-12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范文03-08

    小學美術教學活動設計11-30

    小學美術優(yōu)秀教學設計08-2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精品久久精品老人网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不卡 | 婷婷精品人人爱视频 | 色综合中文字幕色综合激情 | 欧美成αⅴ人在线观看 | 茄子国产成版人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