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級公開課《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

    時間:2021-09-30 14:41:0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校級公開課《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校級公開課《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級公開課《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通用5篇)

      校級公開課《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1

      一、導入: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那里誕生過許多哲學大師,蘇格拉底便是其中一位。今天,讓我們感受兩千多年前他的哲理。讓我們一起走進——《最大的麥穗》

      二、初讀:自由朗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壟:投影在田里用土堆起的一趟土線,寬30公分左右,把植物種在上面。

      三、精讀:

      1、蘇格拉底不愧是一位大學者、大教育家。生活中隨處可見他的課堂。今天這個故事,蘇格拉底的課堂就設在一塊麥地里。那是一塊怎樣的麥地呢?讀出麥穗的“沉甸甸

      2、多誘人的景象啊!這不,蘇格拉底帶著弟子摘麥穗來了。不過他是有要求的。

      投影: “你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大教育家這句話中的要點是什么?意味著什么?由此你還想到哪些事情只能進不能退呢?

      做一次蘇格拉底吧!把要點清楚地讀出來。

      3、他們摘到最大的麥穗了嗎?從哪兒知道的? 投影:突然,大家聽到了蘇格拉底蒼老的如同洪鐘般的聲音:“你們已經到頭了。”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株小麥搖晃著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哪那些詞讓你感受最深?

      4、他們醒悟到了什么,讓我們從他們追求最大麥穗過程中去探知。讓我們讀一讀課文3-4自然段。投影:自讀第三、四自然段,畫出描寫弟子們摘麥穗時的動作、心理活動的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從這些語句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5、我們看看蘇格拉底是怎么說的?投影:這塊麥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見到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1)討論:前后兩個一穗的區別。

      (2)師小結:真正最大的麥穗是很難得到的,在麥地里尋尋覓覓,最終一無所獲,還不如抓住顆粒飽滿的那一穗。

      (3)想一想,蘇格拉底此時說話時的語氣?(語重心長意味深長)

      集體語重心長地朗讀蘇格拉底的話?

      6、蘇格拉底只是在教弟子們摘麥穗嗎?

      投影: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地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人生”與“麥地”有什么相似之處呢?“最大的一穗”指什么?(板書:遠大的理想,追求)“眼前的一穗”指什么?(板書:眼前的機會,實實在在 抓住機遇)

      這段說了兩種人不同的生活態度,生活中有這樣的事嗎?抓住機會和錯失機會的都行。

      讓我們朗讀這段話,一生記住這個道理。

      7、很多人送給我們珍惜機會的名言警句投影

      8、教師小結:一個人需要樹立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只有把握住身邊的每一次機會,踏踏實實地干好每一件事,我們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記住: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業:小練筆選擇一題練習。

      1、寫一句珍惜機會的凡人名言在書上。

      2、寫一段“與機會失之交臂”,令自己遺憾深深的往事,注意細致刻畫自己的心理活動。

      板書:(遠大的理想) 最大的麥穗(追求) (眼前的機會) 眼前的一穗 (實實在在)

      校級公開課《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通過語言文字,領悟必須善于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夠聯系實際,說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這才是 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問:有誰知道天與地之間有多高?有人回答:“三尺。”

      人都有有四尺,那不是要把天都頂破嗎?

      這是二千多年前古希臘人們公認的最聰明的人――蘇格拉底的回答。他這樣解釋:“是啊,所以凡是超過三尺的人要立足于天地之間,必須低頭。做人要懂得謙虛。”

      平淡的話語中折射著智慧,許多人想成為他的學生。我們今天也來做一回蘇格拉底的學生好嗎?

      現在就讓我們走進——板書課題:最大的麥穗,看看這次蘇格拉底給學生上了一堂怎樣的課呢?

      二、講讀課文

      1、出示思考題:蘇格拉底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上課的?內容是什么?

      請大家輕輕讀課文并畫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組織討論。(“大熟的季節”“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說明什么?)

      2、這節課蘇格拉底給弟子們提了一個什么要求?速讀第一自然段

      出示:“你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等你們。”

      誰當蘇格拉底?其他同學當弟子,你們要聽明白老師的話。

      問:聽明白了嗎?你們認為抓住老師要求中的哪些關鍵詞才算聽明白了呢?(“最大的麥穗”指什么?從“只許進,不許退”中體會到什么?)

      再讀,用適當的語氣、語調把關鍵讀清楚,讓大家聽得更明白。

      3、“弟子們聽懂了老師的要求后,就走進了麥地。”最終怎樣?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 “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嘲笑他們。”突出“兩手空空”)

      4、為什么地里“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而弟子們卻“兩手空空”呢?讓我們看看他們在摘麥穗時的表現。

      默讀第3、4自然段,用不同記號標出描寫弟子們摘麥穗過程中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語句。

      交流討論。

      可見,弟子們摘得很認真。誰能把弟子們的專注、用心讀出來,讓大家再來體會。

      他們為什么沒有摘到呢?(“總認為……總以為……)

      原來他們還很猶豫。誰還想再來讀讀這兩個自然段?

      你能用“雖然……但是……”來評價一下蘇格拉底的弟子們嗎?

      5、認真地尋找,到頭來卻是兩手空空,大家能想象弟子們的心情嗎?(羞愧、后悔、遺憾)

      誰來讀讀,讓大家感受這種心情。

      6、蘇格拉底面對兩手空空的弟子們也很遺憾,他又是怎樣開導他們的呢?

      指名讀,出示:“這塊麥地里肯定……你們剛剛摘下的。”

      討論:“有一顆是最大的”與“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為什么?

      (師:是呀,真正最大的麥穗是很難得到的,在麥地里尋尋覓覓,最終一無所獲,還不如抓住顆粒飽滿的那一穗。有總比沒有好,只有把眼前的抓在手里,才是我們需要的最大的。)

      蘇格拉底僅僅是在講摘麥穗這件事嗎?這時蘇格拉底說話時是怎樣的語氣?讀一讀體會一下,“說”字前面可加一個什么詞?交流讀。

      追問:(1)如果你是麥地邊的一個過路人,當你看到這些學生挑挑揀揀,猶豫不決的時候,你替他們著急嗎?你會給他們提醒嗎?提什么醒?(注意麥地盡頭要到了;你眼前的一穗夠大了:手中的一穗怎能扔掉呢;不要猶豫不決……)

      (2)如果你就是蘇格拉底的學生,蘇格拉底打算給他的弟子們第二次選麥穗的機會,你準備怎樣選最大的麥穗?

      7、兩手空空的弟子們真的兩手空空嗎?其實他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是什么道理?

      出示:“人的一生仿佛……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引讀

      重點理解:“最大的追求”指的是什么?“眼前的一穗”又指的是什么?

      (師:蘇格拉底不只是讓弟子們摘麥穗,他是在用麥地模擬人生,用麥穗模擬機會,告訴弟子們人生應該有遠大的理想,但更應該抓住機遇,把握當前。)

      聯系實際: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做生意、炒股票、找工作……)

      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社會上,每個人都希望成功,每個人都希望做出一番事業,可為什么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卻一輩子都沒有出息呢?原來,“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的摘下了它,于是就功成名就;“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的錯失良機,于是只能獨自吞咽失敗的苦水。人的生活態度決定了他的人生。

      三、總結延伸

      1、關于抓住機遇,把握機會。很多人都有體會。出示名人名言。

      你能用上“猶豫、珍惜、把握、果斷、秘訣”等詞語自創一兩條“名言”嗎?

      拿出紙和筆寫寫,再交流。

      2、師:同學們,這節課,咱們一同走進了《最大的麥穗》的“精神殿堂”。人人都收獲了一株“最大的麥穗”,咱們不虛此行。

      板書:

      24、最大的麥穗 不失時機 眼前的一穗

      遠大目標 抓住機遇 把握當前

      校級公開課《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3

      一、教學理念分析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個人體驗,自主閱讀文本,在合作探究中領悟課文所蘊含的人生道理,與此同時,教師緊扣文本,創設開放性的,挑戰性的和富有體驗價值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入課文與閱讀材料展開對話,從而觸摸作者的心靈,獲得思想啟迪,獲取情感體驗。

      二、教學內容分析

      (一)文本內容分析

      《最大的麥穗》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的一篇課文,本文主要敘述古希臘學者蘇格垃底讓弟子們摘一個最大麥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二)文本重難點分析

      (1)課文第3自然段中“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此句雖短,卻是想象的豐富點,以次為生成點啟發學生推想;弟子會想什么?學生就會把自己當成文中弟子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調動豐富的想象,揣摩弟子的心理,感悟出弟子摘麥穗時猶豫不決,不但是猶豫不決,從而錯失良機的同時為突破全文的難點,作好鋪墊。

      (2)課文的第7自然段寫弟子們悟出的人生道理,比較抽象,特別是結尾“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一句文本的重點與難點,更是學生感興趣的疑點,教學時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方法引導學生,提不懂的問題,自主釋疑,小組交流,集體匯報時,教師要“以學定教”關注課堂的動態生成。

      (3)“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你喜歡嗎?請發表你獨到的見解”“弟子怎樣學習的?對你有什么啟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可能是多元的,因為學生深入與課文對話時,可能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受等。學生通過多覺度地與文本對話,從而觸摸作者的心靈,獲得思想啟迪;a真理來自實踐b深奧的道理要靠自己生活中感悟,社會是神秘的大課堂,生活是本無字之書,那里有廣闊的天地,有豐富的知識。

      三、教學步驟和策略

      (一)選準切入點

      (1)配樂故事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2)弟子們用心地挑挑揀揀,怎么最后卻兩手空空?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一找文中的答案。

      (策略:以故事形式講述課文的1、2、3、4、5自然段,既整體感知了課文的內容,又為精讀第3、7自然段創造了條件)

      (二)抓住空白點

      (1)學生讀文中的有關句子回答問題。

      (2)“重點指導;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搖了頭”

      (a)指名讀、齊讀

      (b)就是這句話,如果老師再給你們讀一遍,同學們能聽出些什么嗎?(讀第一遍,突出強調詞語“搖了搖頭”,讀第二遍突出強調詞語“又”)

      (3)弟子會想些什么?預設沒有學生可能答案:弟子會想a前面還有更大的麥穗,這一株不要了。B后面有的是機會,何必現在就摘。C最大的還在前面,沒有必要過早定奪………

      (策略:啟發學生運用想象來填補課文空白處,突出弟子猶豫不決以至錯失良機,到底弟子怎么想,學生的感悟基本合理既可這就給閱讀活動留下個性化解讀的空間)

      (4)學生揣摩弟子的想法,練習有滋有味地朗讀(個別讀、指導讀、齊讀)

      (5)小結:把自己當成文章中的弟子,揣摩他的想法,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讀,有滋有味地朗讀,就這么簡單。

      (策略1.學生在角色互換中自然地結合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進行閱讀,使得閱讀出現“同閱一卷書,各自領其奧”的生動局面。2.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魚。閱讀教學既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又要學生自悟自創,各自的理解方法。因為知識點的掌握是單薄的,易逝的,只有方法才是后重的,久遠的。)

      (三)聚焦疑惑(困惑)點

      1.過渡:弟子們真的無所獲嗎?

      2.學生讀第7的自然段,教師相機映示。

      3.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映示的內容。

      4.學生默讀發現并提出問題。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為什么說人一生仿佛也在麥地中行走?

      (2)“最大的麥穗”指什么?

      (3)顆粒飽滿的“麥穗”中雙引號表示什么意思?

      (4)不失良機的摘下它“摘下”是什么意思?

      (5)“追求最大的”在文中指什么?在生活中指什么?“眼前的一穗”在文中指什么?在生活中指什么?“拿”是什么意思?…….

      5.根據學生的問題,教師隨即點撥;哪些問題,書上沒有答案?哪些問題有聯系,哪些問題需要重點思考。

      6.引導學生自主釋疑。

      (1)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并拿出筆圈圈、畫畫、寫寫。

      (2)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3)各組代表匯報。(此時的教學無法再按預設的進行,而應依學定教,順學而導。既學生匯報哪一個問題,教師就相機引導,這時課堂上呈現更多的是動態生成。)

      (4)在隨機匯報中重點引導理解。

      “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是在在的。”

      a 學生理解句中不懂的詞語,哪些如何理解。

      b 你能聯系實際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c 學生介紹(引導學生大范圍,多角度地介紹;可在電視上、網絡里、報紙上看到或聽到的,也可以是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

      (策略:朱熹云:“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才是長進!”采用“問題”探究法嚴讀重點段,不但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推動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7 “良言一句三冬暖”元旦既將來臨,現在我們班召開“送祝福”活動,請大家互相曾送關于機會的名言或寫一些自己的獨到見解,語句要精煉得像格言。(可列舉格言)

      (策略:學生贈名言或格言,實際上是一種精神的提升,一種激勵,喚醒和鼓舞!一種自己對人生道理詮釋。)

      四、抓住創新點

      1.讀文如看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欣賞《最大的麥穗》一課,比如“大學者蘇格垃低的教學你喜歡嗎?為什么?”弟子是這樣學習的?對你有什么啟發?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再次與課文對話、老師相信你們肯定回有許多發現的。

      2.學生的潛心會文后發表看法。

      3.補充蘇格拉底的名言:“教育是師生共同尋求真理,這樣師生可以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師生在似是而非的自我理解中尋找難題,在錯綜復雜的困惑中被迫去自我思考。

      ——蘇格拉低

      (策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面多角度,領悟文本,從而實現對文本的超越,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才會頻頻閃現。)

      板書:

      最大的麥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實實在在)

      (要抓住機遇)

      校級公開課《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嘗試運用“主題教學”的語文教學理念,圍繞本課的主題,開發語文教學資源,補充相關閱讀材料,并與課文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在教學過程中,努力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預設性目標和生成性目標的統一,重視在閱讀、體驗和感悟基礎上的師生間和生生間的合作與對話,構建充滿活力和智慧的語文課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2、學會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雖然……但……”、“即使……也……”造句。

      3、能聯系實際,說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感受。

      4、憑借課文語言材料,領悟必須善于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5、補充關于蘇格拉底的小故事,讓學生對古代西方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蘇格拉底有初步的了解,并激發學生對古代名人和文化的崇敬。

      【教學重難點】

      從弟子們在麥地里尋找最大麥穗的動作中去感受弟子們的內心,從弟子們最后一無所獲和蘇格拉底的教導中分析弟子行為的失誤原因。最后去領悟出其中的做人道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1)讀幾遍課文,盡量做到正確通順。

      (2)對不理解的詞語可通過查字典等辦法解決,對不理解的句子做個記號。

      (3)通過網絡、圖書和請教別人,盡量多了解一些關于蘇格拉底的情況,并概括的寫下來。同時了解一下世界的文明古國有哪些。

      2、教師準備

      多媒體中設計蘇格拉底的圖片和課文中的相關文字。文字詳見備課中有底紋底句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同學們,在公元前四五百年的時候,也就是離現在約2400多年的時候,在古希臘,則出現了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蘇格拉底。他被譽為是“人類的導師”。

      多媒體出示:蘇格拉底圖片 師:同學們,請仔細觀察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蘇格拉底,說說他留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叫——(板書)最大的麥穗,就是講關于蘇格拉底的一個故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課文,走近蘇格拉底。

      二、初讀課文,淺談體會,引導質疑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生字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提高一些朗讀的速度。

      2、把自己最喜歡的或感覺自己讀得最好的一段讀給大家聽聽,要求讀得正確通順,其他同學仔細聽,然后發表評價。

      3、引導學生談談初讀后的想法:同學們,這是一個發生在兩千四百多年前的古老的故事,值得慶幸的是,兩千多年以后,王老師和大家又讀到了這個故事。王老師很想先聽聽你讀了這個古老的故事以后有什么想法。(暢所欲言,師生對話,了解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

      4、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要想深入地理解課文,要想談出自己深刻的感受,必須要能夠提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問題可以將我們的思維引向深入。下面再仔細讀讀課文,看誰能提出真實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不要提假問題,也不要提過于簡單的問題)

      5、引導學生提問,因時間關系,限提4個問題,并將問題歸類提要式地寫在黑板上。

      學生可能會提的問題:(1)弟子們尋找最大麥穗時的所作所為到底有沒有可取之處?(2)周圍到處都是大麥穗,弟子們為什么到頭來兩手空空?(3)為什么說最大的一穗就是剛剛摘下的?(4)這個故事,到底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6、師:同學們,這些問題可以運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讀書、思考、討論,教師的指導等。)其實,真正把課文讀懂,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的'。

      三、教師引導,體驗感悟

      1、蘇格拉底給弟子們提出了什么要求,請讀一讀。其中的要點是什么?(師:我們讀書聽話都要抓住要點)板書:一個、最大、只許……不許……

      指導朗讀蘇格拉底說的話(多媒體出示:“你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要清楚地表達出其中的要點來。

      2、同學們,如果你就是蘇格拉底的弟子,請你仔細讀讀第一段,然后體會一下,當時的你心里會想些什么?(弟子會有什么難處?)你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的?從第一段中找出理由來。(多媒體出示:“那正式大熟的季節,地里滿是沉甸甸的麥穗”)指導朗讀好這句話,指名朗讀,評價哪里讀得好,為什么要這樣讀。

      教師指著板書問:同學們,假如你就是蘇格拉底的弟子,你覺得怎樣才能圓滿完成蘇格拉底交給你的任務。(讓學生暢所欲言)

      3、仔細讀讀課文的有關內容,看看蘇格拉底的弟子們是怎樣去尋找那個最大的麥穗的。

      (1)自讀,并劃出描寫弟子們動作的句子。

      (2)指名讀一讀,教師多媒體出示:

      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并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

      弟子們一邊低著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3)請你邊讀邊想象,要學會抓住重點的詞語圈圈劃劃,并從這些圈劃的詞語中說說自己讀懂了些什么。(板書:挑挑揀揀)

      (4)指導朗讀,要讀出這些感受來。(指名讀——評價——自由練讀——在指名讀)

      (5)比較一下多媒體出示的這段話和原文有什么不同,哪一種表達好,好在哪里?(書本上的表達不僅寫出了弟子們是怎么做到,而且還寫出了弟子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即弟子們的心理活動。這樣寫更加真實具體。)

      (6)完整朗讀4、5自然段,仔細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師:同學們,到最后,弟子們有沒有完成蘇格拉底提出的要求。請你讀讀第5自然段,再用一個詞語來表達摘麥穗的結果。(板書:兩手空空)

      師:這樣的結果是誰都不愿意發生的,但卻真的發生了。這段話該怎樣讀,才能把蘇格拉底和弟子們的感情讀書來。

      自讀——指名讀——相互評價(在評價中體會感情)——再指名讀

      師:此時,弟子們好像感到小麥在嘲笑他們些什么?

      四、小節

      1、同學們,能夠用上黑板上的這些詞語來說一說這節課主要學習的內容?

      自己練說——指名說

      2、同學們,上課時大家提出的問題那幾個可以解決了?請剛才提問的同學來回答一下。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我們留到下一節課再研究。

      五、課外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最大的麥穗》這篇課文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上一節課,我們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二、繼續學習課文,探究感悟

      1、質疑激趣:同學們,假如弟子們摘到了一株麥穗但不是最大的一株,你可以原諒他們嗎?但弟子們現在是兩手空空地去見蘇格拉底的,你覺得可以原諒嗎?請你分析一下,弟子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弟子們應該怎樣做才是明智的?為什么只有這樣做才是明智的呢?(教師要通過追問、引導,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來理解消化第六自然段中蘇格拉底的話,尤其是最后一句。)

      多媒體出示第6自然段,指導朗讀:“這塊麥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2、同學們,學到這兒,你覺得在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的過程中,弟子們的想法和蘇格拉底的想法有什么本質的不同?

      多媒體出示弟子摘麥穗時的心理活動的句子:“他們總認為最大的一穗還在前面哪。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

      不同的想法出現的結果有什么不同?

      引導討論,得出:

      弟子們認為手中的麥穗不是最大的。(結果:一無所獲)

      蘇格拉底認為手中的麥穗就是最大的。(結果:手中總會保留一株麥穗)

      3、同學們,蘇格拉底是個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帶領弟子到麥地里,僅僅是為了讓弟子們去摘到那個最大的麥穗嗎?你覺得蘇格拉底讓弟子摘麥穗的目的是什么?

      (1)不看書,自己默默思考一下。

      (2)四人小組討論,每人都要發言,即使和同學觀點相似,也要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小組長匯總一下觀點。

      (3)代表發言。

      教師引導:誰會用關聯詞“既要……又要……”來說?

      引導板書:既要追求最大,又要把握機會

      4、同學們說得很有道理,我們看課文是怎么表達其中的道理的。

      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麥地中行走……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指導朗讀:個別讀(反復)——找出一對反義詞(不失時機、錯失良機)——師引讀:在人的一生中,我們會碰到兩種人,一種人是:……(生讀),另一種人是:……(生讀)。

      師:為什么有些人會一再地錯失良機?你能夠給這樣的人一點忠告嗎?

      5、出示最后一句話: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請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1)四人小組交流,每人都要發言。

      (2)請各四人小組推薦一名同學談談感受。

      教師隨機舉例:

      ①比如以我們學校為例,我們的目標是十年內讓朱棣文小學變成江蘇省乃至于全國的名校,但現在首先要保證在太倉市有一定的影響。

      ②比如某同學目標是考上全國的名牌大學,那么現在就要將基礎打扎實,開發自己的才能。

      6、看看剛上課時同學們提出的幾個問題是否都解決了?(如果有的問題超出了課文的范圍,那就帶著它到課后去尋找答案。)

      二、提供閱讀材料,拓展延伸

      1、快速閱讀補充閱讀材料,劃出留給你印象深刻地詞句,從中說說你對蘇格拉底有哪些新的認識?

      2、同學們,一個兩千多年前一個古老的故事,在我們現在似乎不可能在發生,但這個故事中蘊涵的道理,在我們現在卻仍然能留下很深的啟迪。蘇格拉底的思想,在兩千多年以后,仍然對我們的后人有很大的教育意義。他真不愧為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四、課外作業

      1、完成課本聯系4的兩個造句(盡量在課中指導一下)

      雖然……但是……

      即使……也……

      師:這兩個關聯詞,在前后意思上都有一種相似的關系,請在讀中發現,并具體說明。(都有轉折的意思)然后仿造句子。

      2、去找幾句蘇格拉底或孔子的名言,看看他們還有哪些話給你很大的啟發。

      【板書設計】

      最大的麥穗

      一個 最大

      只許…… 不許……

      挑挑揀揀 兩手空空

      既要…… 又要……

      (追求最大 把握現在)

      校級公開課《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古希臘堪稱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那里曾誕生過許多世界級的哲學大師,蘇格拉底便是其中的一位。這節課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到2500年前的古希臘去,走近大師,領略他的風采,共享他的智慧,一同分享《最大的麥穗》帶給我們的愉快的精神之旅。

      2、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1、有一天,蘇格拉底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麥地邊,那時麥子正是收獲的季節,他讓弟子們到麥地里去摘一個最大的麥穗,接下來的故事中,你想知道什么?

      2、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三、檢查自學情況

      1、交流剛才的問題。

      2、檢查生字詞。

      沉甸甸 麥壟 定奪 如夢初醒

      蒼老 嘲笑 挑挑揀揀 錯失良機

      ⑴指名讀,齊讀。強調:“壟”部首可以是“龍”,也可以是“土”。

      ⑵有哪些詞語你不理解。

      ⑶“如夢初醒”近義詞是什么?到文中找出“錯失良機”的反義詞。

      四、理清課文脈絡

      1、把生詞放到課文中去,再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保證每個同學讀準每個字詞。

      2、把你們小組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讀幾遍,想想這部分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試著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5、小組合作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五、自主閱讀,提出問題。

      1、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中去,與文本對話,與蘇格拉底對話,看看你又有了怎樣的新收獲,又產生了哪些問題。要求學生邊讀邊圈畫,動筆寫一寫批注。

      2、在小組中交流你的收獲,并將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寫到小白板上。

      3、展示小白板。小白板上這么多問題,我們怎樣才能更有效地去解決這么多問題呢?

      4、梳理歸納,整理出有價值的問題。

    【校級公開課《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通用5篇)】相關文章:

    最大的麥穗說課稿12-07

    《最大的麥穗》原文12-15

    《最大的麥穗》教學反思匯總3篇12-16

    《最大的麥穗》教學反思(集錦15篇)12-19

    最大的麥穗閱讀答案08-23

    《最大的麥穗》閱讀答案06-02

    最大的麥穗教案六篇12-23

    最大的麥穗教案四篇12-23

    【必備】最大的麥穗教案四篇01-16

    關于最大的麥穗教案四篇01-1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播放 | 色综合久久五月97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直播 | 新91精品中综合久久久久 | 日韩中文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