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

    時間:2021-09-30 18:59:4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北師大版《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師大版《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北師大版《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

      《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究學習

      1.(展示吉普車和公共汽車)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輛汽車,瞧……我們來猜一猜,哪輛車開得快一些?(學生先獨立思考)

      生:我認為是公共汽車開的快,因為平時我觀察到它的速度比較快

      …….

      生:我認為是吉普車快,它上面坐人少一些,沒有那么重,所以吉普車快些。

      ……

      師: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誰更快一些。(逐步出示其它條件)

      師:根據這些信息,來證明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確。

      生:吉普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公共汽車每小時行駛70千米,所以公共汽車快一些。

      算式:120÷2=60210÷3=70

      師:你們剛才所比較的其實就是它們的速度。

      吉普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也就是說吉普車的速度是60千米∕時。

      公共汽車每小時行駛70千米,也就是說公共汽車的速度是70千米∕時。

      千米∕時是表示的是速度的單位,它和我們以前所學的單位表示方式有所不同,我們來讀讀看。(千米每小時)

      師:我們來認識一下其它物體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約為4千米時飛機飛行的速度大約為12千米時

      聲音傳播的速度大約為340米秒光傳播的速度大約為30萬千米秒

      師:那根據剛才我們所比較的是兩輛車的速度,那根據剛才你所列出的算式,你能說一說速度是與什么有關的嗎?

      生:(議論紛紛)有可能是長度和時間,有可能是時間,有可能是路程和時間……

      師:這位同學說得對,在數學上說,是與路程和時間有關系(板書:路程、時間與速度)

      師:你來說一說,剛才的數學信息中,哪個是路程,哪個是時間呢?

      生:120千米就是吉普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

      210千米就是公共汽車3小時行駛的路程

      2時是吉普車行駛120千米所用的時間

      3時就是公共汽車行駛120千米所用的時間

      師:你能從下面的一些信息中找出那些是路程,那些是時間,那些是速度嗎?

      出示一些資料,讓學生口答

      師:看來同學的知識還真不少,那么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算式,你能得出什么關系式呢?

      生:速度=路程÷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師:板書關系式:速度=路程÷時間

      2.合作探究,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其他關系式。

      師:猜猜看,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還有哪些聯系呢?你從“我發現了”這張探究紙上來進行推理論證吧。

      3.反饋:路程=速度×時間時間=路程÷速度

      二.鞏固新知,學以致用

      同學們真愛思考,能通過自己的推理獲得新的知識,我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一些我們生活中的問題吧!

      1.秋游:學校要去秋游,我們來算算從我們學校出發到東莞需要多長時間?

      2.火車時刻表:接著我們到火車站去走一走吧!

      三.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理解“速度”以及“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對“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內容:

      一.情境引入,根據生活經驗比快慢。

      1、看比賽,引入比快慢。(視頻插入)

      2、路程相同,比時間。

      3、時間相同,比路程。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引出速度概念。

      師:同學們剛才比快慢比得都不錯。如果路程、時間都不相同我們又怎么比呢?吉普車和大巴車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出示信息)

      請一生說信息。

      師:我們能根據剛才的方法比嗎?為什么?

      師: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辦法比出它們的快慢的。在你的本子上試者算算吧!

      2.生獨立算,師巡視。

      3.匯報交流。

      師提問:你為什么要這樣列式?每個算式算的是什么?這里算出來的60千米和70千米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師根據生的回答板書:每時行駛60千米

      每時行駛70千米

      4.介紹借助線段圖來分析數量關系,比出他們的快慢來。

      師:無論通過計算還是畫線段圖,都是比較這兩輛車多長時間行駛的路程?(1時。)

      師揭示吉普車、大巴車的速度。(板書:速度)

      5.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什么是速度。(板書課題:速度)

      師:那你們想想,吉普車PK大巴車的時候,我們比快慢是比的它們的什么?

      請生回答。(速度)

      6.再算算下面2個速度。(大屏幕出示)

      (1)“神七”飛船在太空中5秒飛行了約40千米。“神七”飛船的速度是()。

      (2)一架飛機2分鐘飛行了16千米。飛機的速度是()。

      生列式:40÷5=8(千米)

      16÷2=8(千米)

      師:咦?速度都是8千米,難道他們的速度是一樣的?

      生不同意。

      請生發表自己的觀點。說說兩個“8千米”各表示什么意思。(根據生的回答板書:每秒飛行8千米,每分飛行8千米)

      7.(1)介紹速度單位的讀寫方法及意義。

      (2)補充完整上面兩個速度單位。

      8.學到這兒,你對速度是怎樣理解的?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什么是速度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多請幾生說。

      師小結:一個物體每秒、每分、每時所行駛的路程就是它的速度。

      9.我們再來了解生活中的一些速度。(大屏幕出示)

      (1)人步行的速度大約為4千米/時

      讓生讀,說意義。

      (2)獵豹和蝸牛的速度

      讓生體會速度的快慢。

      (3)電閃雷鳴圖

      師:夏天雷雨天氣的時候同學是先看到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呢?

      介紹:聲音的傳播的速度大約為340米/秒。(讓生體會一秒鐘的長短,340米大約有跑道圈半。)光傳播的速度大約為30萬千米/秒。(我們的地球大不大。就剛才一眨眼的工夫,光已經圍繞地球走了7圈半了。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快的速度了。)

      師:現在知道是先看到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了嗎?

      10.通過剛才的活動,同學們了解了什么是速度,我們又是怎樣求速度的呢?你能根據上面的這4個算式總結出求速度的關系式嗎?

      生總結:路程÷時間=速度(師板書)

      師:原來路程、時間與速度有這么密切的關系。(補充板書課題:路程、時間)要求速度就要知道相應的路程和時間。

      11.路程又該怎么求?時間呢?(出示大屏幕)

      生根據具體題總結出求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式。

      路程÷速度=時間速度×時間=路程

      三.應用關系,解決問題。

      1.填表格。(大屏幕出示題)

      請生說算式,求得數。

      2.請你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從我家到學校的路程是400米,我步行的速度是40米/分,我從家出發步行8分鐘能否到達學校?(你有不同方法嗎?)

      小組合作后全班交流。

      四.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的表示法以及“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新知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獨立思考空間;用教具直觀演示,增強感染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品味成功的喜悅;貼近生活,讓學生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學生喜歡的教學情境,喚起學生思考、探究的欲望;

      教學重點: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

      對“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由形象到抽象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電閃雷鳴”嗎?

      2、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關于速度的一些問題。(板書“速度”)

      二、聯系生活實際,豐富已有感知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關于速度的信息。你們看,這是老師收集到的一些有關速度的信息。(教具出示信息:圖片)

      1、出示課本45面彩圖掛圖:從這些關于速度的信息中,你發現了什么?

      2、“單位時間”的介紹

      (1)教師肯定學生對課本45面彩圖交通工具的速度的敘述。并說明各種交通工具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方便,使學生感受人類創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速度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2)繼續探究:以上列舉的速度中,都是以“每小時”為單位時間,如果出現其它的“單位時間”呢?(板書:時間)

      (3)小結:比較速度的大小,就要有相同的單位時間才能比較,單位時間可以是“每天”“每小時”“每分鐘”“每秒”等。

      3、“路程”的含義:路程就是指兩點間的長度,可以是曲線的長,也可以是直線的距離。

      4、速度的表示

      (1)描述:像以上這樣“每小時行多少千米”“每分鐘行多少米”“每秒行多少米”等等,都是速度。

      速度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

      (2)統一的速度表示法。

      人們為了更簡明、清楚地表示速度,采用統一的速度表示法。

      如:每小時行160千米,可以寫成:160千米/小時

      1(3)把課本45面的掛圖中的速度改寫成統一速度表示法。

      三、提供思維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出示例3:一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1)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知道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很密切,那么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我們繼續來學習。

      (2)學生小組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3)學生反饋情況,教師板演。80×2=160(千米)

      (邊板演邊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就要行兩個80千米,兩個80千米的和可以列式為80×2)

      2、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1)引導學生獨自找出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想一想:算式中每一個數量表示什么?你能說出它們的關系式來嗎?

      80×2=160(千米)

      (2)請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寫出關系式教師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3)引導學生繼續探討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板書:160÷2=80(千米/時)

      160÷80=2(小時)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3、出示例3: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鐘可行多少千米?

      (1)學生解答,教師巡視指導

      (2)指出各個數量表示什么

      四、課堂練習:大家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數學問題。

      (1)卡車2小時可行120千米,卡車的速度是多少?

      (2)小麗乘一輛速度為70千米/時的車回家,要走210千米,幾小時她能到達?

      五、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速度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所走過的路程,并用統一的方法來表示速度,還學習了關于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六、布置作業

      1、課內作業:完成練習八第5-6題。

      2、課外作業:

      (1)完成練習八第7-9題。

      (2)熟記三個關系式及速度表示法。

      板書設計:

      例3(1)一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80×2=160(千米)答:2小時可行160千米。速度×時間=路程

      60÷2=80(千米/時)

      160÷80=2(小時)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例3(2)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鐘可行多少千米?

      225×10=2250(千米)

      答:10分鐘可行2250千米。

      《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路程、時間與速度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3、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主題圖。

      教學方法:談話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1、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2、電腦出示兩輛汽車進行拉力賽的情境,學生猜哪輛車會取勝呢?

      接著出示條件:

      第一輛2時行駛了120千米,第二輛3時行駛了210千米。

      到底哪輛車跑得快呢?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1、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要比較什么?你有什么辦法?

      2、小組交流,明確:

      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這個同一時間在這里就是1小時,那么拖拉機1小時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車1小時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車跑得快。

      3、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

      1時、1分、1秒。在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題中,拖拉機的速度是60千米/時,而面包車的速度為70千米/時。因此,面包車的速度快。

      4、讓學生根據這一情境學生試著表述速度、路程、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

      速度=路程÷時間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拓展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認識,也可以把學生課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交流。引導學生關注速度。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試一試”第一題。

      讓學生看圖,根據情境解答。

      2、完成“試一試”第2題。

      三個算式結合具體情境去體會、思考、交流、匯報。

      3、完成“練一練”

      第3題:在運算過程中讓學生獨立發現規律,并讓學生記住一些特例。可以適當擴充。

      第5題:先讓學生說說根據條件,可以提出并能解決什么問題,幫助學生搞清楚三者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用“△”在圖上做標記時,要學生討論,說說你為什么畫在這個位置上?

      學生小結

      四、總結談話

    【北師大版《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北師大版數學教學設計12-29

    北師大版數學教學設計15篇12-29

    天上的街市 教學設計(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12-06

    北師版《郵票的張數》教學設計12-24

    部編版《搭石》教學設計12-21

    語文A版《ai ei ui》教學設計12-18

    《冷熱與溫度》教學設計12-16

    《心愿》教學設計與反思12-16

    趙州橋教學設計與反思12-16

    長春版六上《豆腐頌》教學設計12-1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五月综合 | 伊人精品青青草原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 |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