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教學設計

    時間:2022-06-09 10:42:5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出發》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出發》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出發》教學設計

      《出發》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正確的打字姿勢和鍵盤指法。

      2、培養學生練習鍵盤指法的興趣。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課前準備

      軟件“金山打字2003”,硬件:實物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㈠復習:

      師:組織學習復習鍵盤的分布

      請學生回答鍵盤分為幾個部分

      生:功能鍵區、主鍵盤區

      編輯鍵區、小鍵盤區

      ㈡引入新課

      1、 比一比:打開“記事本”,按順序輸入26個英文字母,比一比誰最快。

      師:前3名的同學將得到老師的邀請,上臺玩游戲。

      生:比賽輸入字母

      師:找到前三名同學(注意觀察正確率)

      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看清楚他們是怎么操作的?(想)為了讓同學們能看得更清楚,今天老師專門安裝了實物投影儀,把他們的操作展示在電視屏幕上,請同學們注意觀看!”

      師:請第一名的同學上臺來玩“拯救蘋果”

      請第二名的同學上臺來玩“鼴鼠的故事”

      請第三名的同學上臺來玩“太空大戰”

      師:“真可惜,他們都沒過關。想不想看看老師能不能過關?”

      師:“同學們,在我玩游戲的時候,別忘了仔細觀察老師是怎么操作的,找一找老師的操作與他們相比有什么不同。”

      師:“為什么老師能玩得這么好呢?”

      生:討論、回答(兩只手,有分工,鍵位熟,練過,經常玩)

      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

      “同學們說的真好!你們想不想和老師玩得一樣好?(想)怎樣才能玩得像老師這樣呢?”

      指出:“讓我們從學習正確的指法開始吧!”

      板書:學擊鍵從這里出發——正確的指法

      ㈢新課的教學

      師:同學們,正確的指法究竟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啟動金山打字2003,開始學習鍵盤指法的旅程。

      1、正確的打字姿勢

      師:金山打字2003→打字教程→打字姿勢,講解。

      板書:一、打字的姿勢

      師:“剛才,老師非常高興地發現:有些同學在學習打字姿勢后,已經更改了自己的姿勢。是不是每一位同學都懂得了正確的打字姿勢呢,讓我來檢查檢查。”

      2、認識基本鍵

      師:金山打字2003→打字教程→打字指法

      師:同學們,你們看,鍵盤上有幾個鍵非常特別,它們在屏幕上被單獨羅列了出來。老師告訴大家,這幾個特別的鍵,叫基本鍵。

      板書:二、 基本鍵

      師:讓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基本鍵是哪些鍵。(帶領生一起讀基本鍵的名稱)

      板書:A S D F J K L ;

      師:你們知道嗎,人的十個手指在按基本鍵時,是各有分工的,請觀看屏幕,掌握基本鍵與手指的對應關系。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請同學們舉起雙手,當老師說某一個基本鍵的.名稱時,你就動一動相應的手指。

      師:把手指放到基本鍵上。(通過實物投影儀讓學生觀察)

      生:自已試一試。(老師巡視、檢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鍵盤有一個功能,它能讓我們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把手指準確地放到基本鍵上。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鍵盤,你能找出其中的奧秘嗎?

      生:討論

      板書: F J

      師: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舉手→閉眼→輕放手→檢查

      師:“同學們,鍵盤上除了基本鍵以外,還有許多鍵。按這些鍵,需要我們的手分工、合作。屏幕下邊的這幅圖就是給我們講手指的分工的,這個內容我們將在以后繼續學習。”

      ㈣上機練習

      師:介紹“金山打字2003”的使用方法,特別強調“速度”“正確率”兩個參數的意義。

      提出練習要求:選擇“鍵位課程一”練習,并盡量做到正確率高于90%。認真練習的同學,都可以得到玩打字游戲的機會。

      生:上機練習

      師:巡視指導

      師:練習10分鐘左右讓生玩打字游戲

      師:經過上面的認真練習,同學們的指法現在怎么樣了呢,我想給大家一次玩打字游戲的機會,希望同學們通過玩打字游戲找到自己在指法上還存的不足。

      生:玩打字游戲2分鐘

      師:“剛才,老師看到有些同學為了能在游戲中過關,上機時完全忘記了堅持正確的指法,這樣做很不好,會使你養成壞習慣,希望同學們注意改正。老師還看到,有的同學在玩“生死時速”怎么也不能過關,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能不能過關?”

      師:玩生死時速(要求生看電視屏幕)

      師:同學們,當我們剛開始練習指法時,不能過關是非常正常的。我相信,如果你按正確的指法堅持訓練,你也能過關,甚至比老師還熟練。當然,長期的訓練可能會有些單調、枯燥,但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克服困難。同學們,你們做好準備了嗎?

      《出發》教學設計2

      一、情境引入。

      課件出示幾張春天的圖片,教師用語言描述,引出淘氣和笑笑他們將準備去春游。

      二、租車問題。

      1、出示圖片,教師講解。

      他們有40人參加了春游,他們的老師咨詢了租車公司:

      中巴車:每輛120元,可以坐12人

      大巴車:每輛160元,可以坐18人

      2、提問:怎樣租車比較合理呢?

      3、小組內交流,設計方案,引導學生制作成表格的形式。

      并將數據寫在表格中,后進行比較。

      4、小組匯報,并將學生匯報的全部方案填寫在表格里。

      5、全班一起交流,哪一種租車方案最省錢?

      最省錢的策略是座位盡量可能坐滿,空位必須盡量的'少。

      三、用餐。

      1、出示快餐的價目表,讓學生觀察,有哪幾類食品,每類食品又有哪幾種?

      2、你想吃什么?共需要多少錢?

      討論:引導學生注意合理搭配,葷素的搭配、主食的搭配開展討論活動,同時也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節儉習慣。

      請你填一填、算一算。

      3、交流:先同桌交流,再集體交流。

      四、設計旅游計劃。

      討論:如果你班的同學去旅游,請你設計一個旅游計劃,并在班級進行討論。

      1、 景點和瀏覽路線。

      2、 乘車所需要的時間。

      3、 所需要的總時間、每個景點的瀏覽時間,所需要的總費用,每個同學所要交納的費用等。

      同學喜愛的食品和瀏覽時需要的物品等。

      五、教學反思:

      本課通過 “旅游中的數學”活動,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出發》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人民音樂出版社音樂教材第四冊欣賞曲《出發》

      教材分析:

      《出發》是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所作的交響組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曲。樂曲描繪了孩子們郊游出發的情景,為標題音樂作品。

      學情分析:

      本年段學生活潑可愛,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授課班級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很多有過藝術培訓的經歷,認識常用音符,認識字母譜,對音樂有一定的興趣,但是由于年齡小,學生的音樂素質存在個別差異。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和表演,體驗《出發》的音樂內容,感受表現其活潑、有趣、快樂的音樂情緒。

      2、認識圓號、小提琴、小軍鼓等樂器,并了解其音色的表現特點。

      3、能夠創編與音樂相符的情景,并用動作表示自己聽到的音樂。

      教學重點:體驗、感受樂曲《出發》活潑、歡快的音樂情緒。

      教學難點:聽辨圓號、小軍鼓等樂器的音色。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鋁片琴電子琴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聽音樂進教室。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師生交流,導入新課并介紹作者。

      師:談談出發時的心情……

      三、欣賞教學

      1、初聽樂曲。提問:聽聽,作者出發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他乘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

      2、認識小軍鼓、定音鼓。

      3、復聽樂曲。提問:還有哪些樂器參與了演奏?

      4、認識圓號、小提琴、單簧管等樂器。

      5、了解管弦樂隊、管弦樂。

      6、細聽樂曲。

      (1)聆聽引子。提問:這段旋律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這段由圓號奏出的號角性音調,充滿朝氣和力量,象征整裝待發的孩子們興高采烈的精神面貌。

      (2)聆聽第一部分。提問:這段旋律讓你想到了什么?A、邊聽音樂邊模仿開火車。(要求合著音樂的節拍)B、師生合作用聲音模仿火車聲。

      (3)聆聽第二部分。提問:這段音樂使你想到了乘坐火車時的哪些快樂情景?A、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演。B、介紹鋁片琴。C、跟著老師唱旋律。

      (4)聆聽結束部分。提問:這段音樂與前面的哪段音樂相似?給你怎樣的感受?(了解力度、速度)

      7、完整復聽樂曲。

      讓學生跟著音樂模仿演奏樂器、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

      《出發》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管弦樂合奏《出發》,聽辨和感受火車行駛的節奏,并隨音樂律動。

      2、通過欣賞管弦樂合奏《出發》,能分辨樂曲兩個不同主題在樂曲中出現的順序。

      3、在教師指導下,感受樂曲音樂形象,并能借助一定的手段表現音樂。

      教學重、難點

      在欣賞音樂過程中,教師如何啟發學生感受樂曲塑造的音樂形象,是欣賞教學的難點。

      教材分析

      《出發》

      1949年10月,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為兒童創作了一套兒童交響組曲《冬天的篝火》。這套樂曲共分八段,以蘇聯詩人馬爾夏克的詩句作為標題,在樂曲間通過朗誦來敘述少先隊員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發》《窗外的雪花》《冰上圓舞曲》《篝火》《行軍》《歸來》等。在作品中,普羅科菲耶夫將文學(朗誦)同音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馬爾夏克形象生動的詩句與音樂共同表達了作品的情節與內容,從而創造出一種全新的音樂體裁。這是普羅科菲耶夫繼《兒童音樂》和《彼得與狼》之后,為兒童和青年創作的又一優秀作品。音樂描繪更加具體,更能為兒童所喜愛。

      第一樂章《出發》描寫了一群兒童坐火車去郊外歡度假日的情景。樂曲主要利用樂隊音色的變化,表現兒童心潮起伏的心情和車窗外快速變化的景色。該樂章為單二段結構。

      引子:

      樂曲的引子描寫了火車出站的情形。聽,圓號吹響了堅定的引子,小號緊隨其后。出發的號角吹響了,定音鼓均勻地敲擊,小鼓嘩啦啦響的倚音,弦樂奏出機械、固定的音型以及加弱音器的小號等,都勾勒出一幅車輪轉動、汽笛長鳴,火車由慢到快、緩緩離開車站的畫面。

      第一部分:

      在這活躍的背景上,木管樂器(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奏出了一支興高采烈的曲調,音色明亮,引出樂曲的第一部分:

      孩子們離開城市,坐在火車上觀看遼闊的原野、欣賞祖國的山河,窗外的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鮮,幼小的心靈和列車的飛輪一起跳動。心情是多么激動啊!

      緊接著木音樂器組加入了小號,第二次奏響了該主題。

      第二部分:

      在弦樂組演奏的輕盈背景上,弦樂、木琴奏出樂曲的第二主題柔和而輕快。表現火車疾馳在祖國的曠野上,表達了孩子們快樂和喜悅的心情:

      該主題在弦樂組演奏了一遍,音色親切而甜美。

      在鋼片琴伴奏下,加弱音器的小號又演奏了該主題,加上鋼管樂器長號強有力的襯托和弦樂組急促的上行音流,音色變得豐滿而有氣魄。表現火車一往無前地疾駛和兒童憧憬向往的心情。

      尾聲:

      樂曲結尾處,木琴、長笛再現第一主題。在全奏的恢弘音響中,火車拉響了汽笛,由快到慢徐徐靠站,到達孩子們的旅行地。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復習歌曲

      隨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伴奏,學生進行演唱。

      二、初步感受《出發》

      1、聆聽樂曲《出發》引子部分,學生感受火車行進的'律動。

      樂曲的引子描寫了一群兒童坐火車的情形。聽,圓號吹響了堅定的引子,小號緊隨其后。出發的號角吹響了,定音鼓均勻地敲擊,小鼓嘩啦啦的倚音,弦樂奏出機械、固定的音型以及加弱音器的小號等,都勾出一幅車輪轉動、汽笛長鳴,火車由慢到快、緩緩離開車站的畫面。

      2、完整聆聽樂曲《出發》音頻,初步感受音樂形象。

      請學生帶著問題聆聽:

      (1)樂曲情緒是怎樣的?(樂曲情緒是歡快的。)

      (2)你聽到了什么?(樂曲中有火車出站的聲音、火車拉汽笛的聲音、火車前進的聲音以及火車進站的聲音。)

      師:同學們怎么聽出來有火車出站和火車進站的聲音呢?(火車出站時,有火車噴氣的聲音,而且音樂的速度是由慢漸快的;火車進站時,音樂的速度是由快漸慢的。)

      師:同學們的感受很準確!這首樂曲就是表現火車出發、行進、進站的,曲名就叫《出發》。

      3、教師簡介樂曲背景。

      1949年10月,樂曲《出發》是蘇聯作曲家普羅柯菲耶夫為兒童創作的一首交響套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套曲《冬日的篝火》一共由8段組成,分別是《出發》《窗外的雪花》《冰上圓舞曲》《篝火》《少先隊員的聚會》《冬日的黃昏》《行軍》《歸來》。套曲表現了一隊少先隊員冬天乘坐火車去郊外歡度假日的情景。

      三、分段欣賞

      1、再次聆聽樂曲《出發》引子部分,請學生注意欣賞。

      (1)音樂模擬火車啟動到行進的音響,速度是怎樣的?(速度漸快。)

      (2)火車拉響汽笛的音響,是由什么樂器模擬的?(由小號模擬的。)

      (3)火車前進的律動,是由什么樂器表現的?(弦樂器、定音鼓與小軍鼓。)

      2、欣賞樂曲第一部分。

      (1)跟著老師學唱主題A。

      教師出示主題A旋律譜,教師鋼琴伴奏,學生輕聲跟著老師用la模唱主題旋律。

      (2)欣賞主題A音頻,感受主題A的音樂形象。

      師:主題A是由木管樂器演奏的,音樂很歡快。請同學們注意主題A的伴奏,由定音鼓和小軍鼓擊出的節奏,模擬了火車前進時,車輪與鐵軌的“哐哐”聲;弦樂器演奏的伴奏音型,描繪了火車在祖國大地上風馳電掣般飛馳的形象。我們再聽一遍主題A。

      (3)再次欣賞主題A音頻,學生感受主題A的音樂形象,并邊聽音樂邊模仿火車行進的動作。

      3、欣賞樂曲第二部分。

      (1)跟著老師學唱主題B。

      教師出示主題B旋律譜,教師鋼琴伴奏,學生輕聲跟著老師用la模唱主題旋律。

      (2)欣賞主題B音頻,感受主題B的音樂形象。在聆聽之前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① 這段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情緒是優美、抒情的。)

      ② 聽到這段音樂,你有什么聯想?(仿佛少先隊員們坐在寬敞的列車車廂里,看著車窗外美麗的景色,心情無比歡暢。)

      (3)再次欣賞主題B音頻,感受主題B的音樂形象,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用打擊樂器為主題伴奏。

      四、完整欣賞樂曲《出發》

      教師在播放音樂之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

      (1)主題A和主題B分別在音樂中出現了幾次?(主題A出現了三次,最后一次出現時稍有變化,主題 B也出現了三次。)

      (2)主題A和主題B出現時,分別是由什么樂器主奏的(這個問題對二年級學生可能有一定難度,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可以由教師告訴學生。)

      (主題A前兩次出現時,都是由木管樂器演奏的;主題B三次出現時,分別是由弦樂器與木琴、木管樂器、弦樂與鋼片琴演奏的;主題A最后一次出現時,是由木琴主奏的。)

      五、表現音樂(《出發》表演欣賞)

      再次完整欣賞樂曲《出發》,學生隨音樂分別用模仿火車行進的動作表現主題A,用打擊樂器為主題B伴奏。(教師提供幾種打擊樂器,視各學校情況而定。可教師設計節奏,也可請學生設計節奏,請學生自己選擇樂器,教師提示樂器的音色特征。)

      六、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學習,我們一起欣賞了一首管弦樂曲《出發》,它是由前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所寫的《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這首樂曲表達了去游玩的小朋友們高興的心情,希望在課后同學們能夠欣賞到他的其它作品。

    【《出發》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欣賞《出發》教學設計12-23

    四年級語文《世界地圖引出發現》教學設計06-24

    出發的句子02-15

    出發的說說05-08

    出發的作文08-12

    出發的經典句子03-04

    出發的句子02-15

    再次出發的句子01-29

    出發的心情說說05-0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线影院 |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 | 在线观看激情五月 | 亚洲gv不卡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