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1-10-17 13:11:0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7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識“字”“代”等7個生字。

      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2、正確地朗讀詞語,積累詞語,背誦小詩《小鳥》。

      3、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并樂于與別人交流。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課件出示“王國畫面”)

      小朋友,漢字王國里有許多秘密需要我們去探索,去發現。今天我們就到漢字王國中走一趟,瞧瞧誰的收獲最多。

      二、我發現

      (一)我會認1

      1、請生自由讀書上的生字,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老師或同學解決。(四人小組自由讀生字)

      2、指名認讀卡片上的字。

      3、讀著讀著你有什么發現?(指名)

      4、小結,像這樣的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5、拓展,你用“減減”這種方法記住的字還有哪些……

      (二)我會認2

      1、出示課件,指名讀。

      2、你又發現什么?像這樣的字我們會怎么說?

      課件出示: 秋 燈

      禾 火 火 丁

      3、出示,秒——妙 指名讀

      4、改變順序

      秋——秒 燈——炒

      像這樣排你有什么新發現?(偏旁相同)可用什么辦法記?

      (三)拓展,加一加

      漢字中有許多聯系,在這些聯系中我們可以通過比較發現漢字的秘密,這樣我們就可以總結出很多的記字方法,會認識更多的漢字。

      三、展示臺

      1、老師知識小朋友們在生活中早就用上我們今天的識字方法,認識了很多字買東西時,還收集了不少商標呢?你用什么辦法認識了哪些商標啊?

      2、四人小組互相展示識字,不認識的可以相互詢問。

      3、生上臺展示自己認識的商標,教師鼓勵學生用識字方法記字。

      4、將自己的商標貼在本組的識字報中。

      5、各組互相交換“商標服”認讀(交流識字)

      漢字每時每刻都圍著你,只要你能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只探取漢字秘密最多的人!

      四、“識字王國”獎勵

      第 二 課 時

      一、導入:小朋友,真能干,上節課用上自己的發現又認識了很多字,這節課我們要做個識字的游戲,看誰能認得多又讀得好。

      二、“日月積累”

      1、出示課件(一棵蘋果樹,寫著詞語)

      我們來開展一個游戲,看看哪個小組中的成員能在最短的時候內將蘋果上的詞讀正確。

      2、四人小組自由練——四人小組開火車讀——指名

      3、各小組間相互檢查讀,“我考××同學”,各小組指一名,以會讀了為標準。

      4、選擇一個詞說句子。

      5、像“紅紅綠綠”“高高興興”這樣AABB式的詞你還知道哪些。

      三、讀讀背背

      1、課件出示:一棵小樹慢慢長高,一只小鳥在樹上跳來跳去?你看到了什么?

      2、有人將你們看到的寫成了一首小詩,你們讀讀看,他寫了什么?生自由讀。

      3、到指名分節讀。同桌讀。

      4、你讀懂了什么?隨機交流,為什么要小鳥輕輕地跳?

      “小樹還太小,太小”“它還在睡覺”

      并隨機指導朗讀

      5、帶著理解有感情讀小詩,并背誦。

      6、配樂誦詩。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課程說明:

      本課為自編教材,是教科版五上年級《運動和力》單元“測量力的大小”的拓展課。本課在運用力學知識的基礎上,依托“彈簧秤”,應用STEM理念,引導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想的實踐過程中實現個性化發展。就本課設計意圖來說,表面上是引導學生應用力學知識,制作完成一個“彈簧秤”;而深層次的意圖是通過“彈簧秤”的制作,引導學生了解到產品制作的基本過程是:設計→制作→評價→改進,并且這個過程是不斷循環往復的,最終指向新課標中“技術與工程”領域的相關理念。

      教學目標:

      1、運用力學相關知識,親歷“彈簧秤”的設計、制作、評價、改進等環節,了解產品制作的基本過程。

      2、能對他人的設計提出改善意見,并能對作品進行一定的評價。

      3、激發對自制實驗工具進一步研究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設計并制作“彈簧秤”。

      材料準備:彈簧秤、ppt、 6套材料板貼(教師);9組貼有白紙的小木板、彈簧、回形針、60枚一元硬幣、紅色不干膠、剪刀、直尺、鉛筆、香蕉、36份學習單(學生)。

      教學流程:

      · 揭示主題:

      1、出示香蕉實物,用什么工具可以測出香蕉的重量,引出課題。

      2、在實物投影上展示相關材料的實物圖(貼有白紙的小木板、彈簧、回形針、60枚一元硬幣、紅色不干膠、剪刀、直尺、鉛筆)。并提問每一件材料的作用。

      3、出示項目主題:自制彈簧秤。

      · 項目設計:

      1、自主設計:在學習單上,畫出 “彈簧秤”設計圖。

      2、交流設計:投影展示部分學生的設計圖,進行全班交流討論。

      3、完善設計:對設計上的明顯缺陷提出修改意見,并明確下階段制作時的要求與注意事項。

      · 項目制作:

      1、4人小組討論,選出最優設計方案進行制作。

      2、領取材料,合作完成“彈簧秤”的制作。

      · 項目評價:

      1、用“彈簧秤”稱出香蕉的重量。

      2、展示部分“彈簧秤”進行對比,發現其中的技巧與問題。

      · 項目改進:

      展示部分“彈簧秤”的進行優缺點分析,得出改進方案。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能結合課文理解生字新詞。

      2、通過有感情地品讀,引導學生認識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以及對自然科學研究的志向。

      3、通過對重點段的品讀感知,掌握金蟬脫殼的過程和特點。

      4、理清表達順序,感知課文的表達方法,能準確地背誦4、5兩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脫殼的過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主要目標:

      1、正確、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劃出陌生字詞,能結合課文自學。

      3、初步感知文本的結構,理解課文的內容。

      4、指導學生寫字,完成習字作業。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生活情境,整體感知文本

      1、夏天剛剛過去,在夏日中蟬給我們增添了不少生趣,我們是農村的孩子們,恐怕都捉過蟬,能把當時捉蟬的情境給大家講一講,讓我們分享一下當時的快樂嗎。

      2、師生進行簡要交流,激發學生再現當時的捕蟬場面。

      3、你們知道它是怎樣脫殼的?(如果生知道,讓其簡要說)

      4、那這節課我們就來具體地了解一下蟬是怎樣脫殼的。

      5、板書:

      6、金蟬脫殼

      讀題,正音。(除在這個成語中讀qiao其它都讀ke。)

      理解這個成語的大體意思。

      7、激發自讀,整體感知課文

      A、我們課文中描寫的這個蟬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樣脫殼的呢?請大家默默地朗讀,邊讀邊感知。

      B、學生帶著問題默讀一至兩遍感知。

      二、正確流利朗讀文本

      1、剛剛大家通過自己的默讀,相信對蟬是什么樣子,以及是怎樣脫殼的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了,現在我們主要的任務就是能把書讀得正確流利,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完成以下任務:

      A、劃出自己感覺陌生的字詞,讀準,并結合課文理解。

      B、一句一句朗讀,讀準每一句,達到流利通順。

      2、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節節過關,讓學生實實在在地讀書,并能讓絕大多數人讀得正確流利。

      三、理清文本結構,感知文本內容

      1、我們的課文題目是金蟬脫殼,課文的哪些小節是寫金蟬脫殼的,再讀默讀課文,標出。

      2、與生簡要交流,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內容結構。

      四、指導寫字,完成習字作業

      1、引領學生仔細讀字,體會字的間架結構。

      2、有重點地指導一些字。

      3、學生完成習字作業,教師再有針對性地指導。

      〖自我點評

      我認為第一課時的教學更需要有務實的精神,這一課時要解決最基本的語文,書需要正確流利地讀,文本內容需要整體地把握與理解,字需要留給大量的時間讓其工整地寫。想在40分鐘內完成這些基本任務,自己的每個教學環節必須干凈、利索、有效。在設計這一課時時,我盡力地這樣做了。

      第二課時教學(詳案)

      完成目標:

      1、通過有感情地品讀,引導學生認識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以及對自然科學研究的志向。

      2、通過對重點段的品讀感知,掌握金蟬脫殼的過程和特點。

      3、感知課文的表達方法、理清表達順序,能準確地背誦4、5兩個自然段。

      主要目標:

      通過品讀脫殼的過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模塊一:直接引入,(并感知脫殼前樣子)

      1、板書課題,讀題,讀出形象來。

      2、指題設疑:

      A、指板書金蟬,剛爬上樹的蟬是什么樣子的?――肥肥的,通身發著金黃色的亮光

      B、這金蟬是怎樣從堅硬的殼里慢慢爬出來的,快速找到課文描寫這情景的小節,讀一下感受一下。

      (學生可以先通過瀏覽方式找到那個小節,再細細地讀,如果不是這樣,給予指導,教給讀書方法。)

      模塊二:感受怎樣脫殼

      1、大家剛讀了一遍,腦中對蟬蟲的脫殼過程是不是很清晰呢?再默默地把這節讀一遍。

      2、蟬蟲在脫殼時,肯定不是一下子就從殼兒里跳出來的,他身體的各部位得一樣一樣地出來,哪個部位先出來,哪個后出來,即它脫殼的順序你們知道呢。再讀一下這部分,感受它的脫殼順序。

      3、交流,讓學生說一下或按書讀一下。

      4、板書:背→頭→腳→尾

      5、再把這部分好好讀一下,把這個脫殼的順序與過程清晰地映在自己的腦中。

      6、現在是不是感覺親眼看到這脫殼的情景了?請你們把腦中的這個清晰畫面讀出來。

      (讓學生注意,要想把頭腦中的這清晰的場面表達出來,必須得控制好語速及要把一些重要的詞語說給慢一點,飽滿一點,如頭鉆出來了,頭后雖然沒有停頓,但必須得停一下,把這個頭說飽滿一點,這樣才能更清晰地表達。)

      7、你們感覺在這個脫殼的過程中,哪個部位的出來最有趣,你能不能很形象地把這個部位脫殼過程敘述出來。

      (引領學生重點地感受蟬尾脫殼這一奇特過程,能較形象地表達出來。)

      8、現在我們應該很清晰蟬是怎樣露出背,鉆出頭,伸出腳,以及最后又脫出尾的。

      這是一個復雜的蛻變過程,你們說它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會很痛苦或很困難呀?-(不會,敏捷配合得自然協調)

      至此,你感覺這個脫殼的場面怎樣?――(強調這一過程是奇特的,揭示大自然的無限奧妙)

      9、感知寫法

      整個脫殼的過程這么復雜,可作者寫得卻十分的清晰,作者的文字就如同攝像頭一樣,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假如讓我們來寫,我們能寫出來嗎?

      小討論:為什么不能寫出這樣呢?

      A、觀察不夠仔細。

      B、表達不一定能清晰,要有一個好的寫作順序。

      模塊三:脫殼后的蟬

      1、就這樣,過了一會兒,蟬還是依依不舍離開了自己的殼,這時它是白白的,并且翅膀非常小,它又是怎樣變成能展翅高飛的成蟬的呢?自讀下一小節感知。

      2、剛出殼的蟬是白色的,翅膀也很小,它是怎樣變成能飛的蟬的呢?

      找出有關語句再讀(再用齊讀讓學生深記在腦中)。

      3、它的顏色變化也是非常的多與快。自由再讀,體會顏色的變化之快。

      4、總結,突出這是一個魔術的過程。然后過渡到最后一節。

      同學們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充滿神奇色彩的,奇特無比的蟬吧,它是那樣――(讓學生齊說幾遍) 而留在一旁的蟬殼,――(同上)

      模塊四:拓展深化延伸

      1、剛剛我們一起看了蟬的整脫殼的過程,我們感覺這個過程如何――奇特。

      是的,脫殼的過程敏捷,自然協調這很是奇特,翅膀的變化如此之快也是很奇特,脫殼后的蟬和殼像藝術品,這也很奇特。其實蟬還有很多奇特的地方――

      2、蟬還有很奇特的地方

      A、幼蟲很長壽。(簡要敘述資料)

      B、蟬的鳴叫靠的不是嘴,也不是喉,而是肌肉。(簡要敘述資料)

      3、到了這兒,你們喜歡蟬嗎?

      告訴學生蟬其實是害蟲,可能放心地去捕捉。

      但它也給夏天增添了不少生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生趣,正如意欲捕鳴蟬一樣,更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快樂,另外,它的營養豐富,是綠色的食品。

      4、總結這一單元的主題特色,闡明大自然的無窮奧秘,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勇于探索自然。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角色的主要對話,知道春天的一些季節特征。

      2、感知故事中電話號碼的排列順序,初步找出其中的規律。

      (二、)活動準備《春天的電話》課件,數字卡片:1-5一份;小松鼠、小白兔、小花蛇、小狐貍貼絨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談話,激發興趣。

      T:小朋友,如果你有一個好消息,你會用什么辦法去告訴你的好朋友呢?

      C1:打電話 C2:發短信 C3:寫信給他

      (評析:孩子們的經驗比較豐富,回答時氛圍很熱烈,在這里多留了一些時間給孩子們充分表達的空間。)

      T:小熊也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它的好朋友,它會用什么辦法呢?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吧。

      2、分段講述,依次出示課件。

      ⒈出示PPT1、2、老師講述故事第一段。

      T:小熊用什么辦法告訴它的好朋友?C:打電話

      T:他先給誰打了電話?打電話先要按什么?那小松鼠的電話號碼是多少?(教師出示電話號碼)聽小熊在電話里對小松鼠說了什么?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吧!C:喂,小松鼠嗎?春天來了,樹上的雪融化了,快出來玩玩吧!

      2.T:小松鼠聽完電話后,又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誰啊?C:小白兔

      T:小白兔的電話號碼是多少?(教師將前面一個數字移到最后,出示電話號碼)小松鼠對小白兔說了什么呢?C:喂,小白兔嗎?春天來了,山坡上的草綠了,快出來吃青草吧!(幼兒練習小動物的對話)

      T:為什么要請小白兔出來吃青草呢? C:因為小兔子本來就喜歡吃

      ⒊(出示PPT3)T:小白兔聽完電話后心里會怎么樣?(很開心)他也想到了給好朋友打電話,它的好朋友是誰啊?(教師出示小花蛇)小白兔就給小花蛇打電話,你們猜一猜他的號碼是多少呢?(34512)

      T:你是怎么知道他家的電話號碼是這個的?C:把前面一個放到后面去

      (評析:通過前兩個號碼,老師用移數字的方法呈現出來,給了孩子一定的暗示,孩子們已經能夠自己總結出小動物的電話號碼規律來了。但這時是需要老師做一個精簡的總結提升的,才能夠讓所有的孩子都理解,老師在這里缺乏了這樣一個總結。)

      T:小白兔對小花蛇了說什么呢?幼兒學說對話。C:喂,小花蛇嗎?春天來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來游泳吧!

      T:為什么會讓小花蛇出來游泳呀? C:他平時就游泳的

      (評析:形式可以再多樣化一些,集體的,個別的、表演形式的,總是重復一種方式會讓孩子講的興趣度下降。)

      ⒋(出示PPT4、5)T:小花蛇聽完電話后也好開心,他想到了給好朋友小狐貍打電話,小狐貍的電話是多少呢?請小朋友猜一猜,并上來排出來(幼兒排電話號碼并集體驗證)。

      T:小花蛇會對小狐貍說什么呢?幼兒先說,然后聽一聽、學一學。(喂,小狐貍嗎?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快出抓蟲子吧!)

      T:小狐貍聽完電話后想到了好朋友小熊,就給小熊打電話,號碼是多少呢,請小朋友再來猜一猜、排一排。

      T:小狐貍對小胖熊會說什么呢?幼兒學說對話。(喂,小熊嗎?春天來了,山上的花兒開了,快出來采花吧!)老師邊貼上相應的圖片。

      T:你們發現小動物家電話號碼的秘密了嗎?原來只要把號碼最前面的數字寶寶排到隊伍后面去,就成了另一個小動物的號碼了。

      (評析:這樣的小結在孩子們發現的時候就應該予以肯定和總結,放在最后有些置后了。)

      4、講述故事最后一段。

      T:小動物接到電話會怎么做呢?C1:出來玩 C2:會唱歌跳舞 C3:會很開心

      (看PPT6)T:小動物們接到電話,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外邊,他們一起開心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T:你喜歡這些小動物嗎?為什么? C:因為他們是好朋友

      T:因為這些小動物們,你關心我,我關心你,都知道把好消息帶給別人,讓大家都感到很開心。

      (五)活動延伸:

      T:春天來了,真是一個好消息,小動物們都知道了,可是你的好朋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不知道呢,你們想告訴他們嗎?請你們把這個消息也用你的辦法告訴他們吧!

      (評析:在活動最后為孩子們準備了一份調查表,讓孩子們填上想告訴的這個人的電話號碼,再在下面畫上自己想告訴他們的春天的特色。進一步地進行延伸,讓孩子們繼續思考春天里的一些特征。)

      二、活動評價

      ⒈活動中孩子們敢說、想說、愿意說,老師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比較輕松地氛圍,給孩子充分的機會盡量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有機會說,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十分愿意思考,反應都是很熱烈的。

      ⒉孩子們通過老師的暗示發現了電話號碼的規律,也因為這個電話號碼,讓孩子們的情緒達到了整個活動的高潮。

      ⒊對于這個教材老師沒有繼續深挖,像小狐貍吃蟲子這樣的常識是可以在這個活動中體現的,老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⒋一遍零碎的欣賞、學說下來,老師沒有給孩子們一個完整欣賞的機會,孩子們沒有整體的來欣賞這個故事,這樣的語言活動中還讓孩子完整欣賞一遍會更好一些。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復習生字詞,導入新課

      聽寫生字,生詞

      二、講解新課

      (一)走進畫面,品讀感悟

      (1)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過渡:鄉下人家,如詩如畫。最獨特迷人的地方在哪兒?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1、2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要求:

      默讀1、2自然段,先自學再同桌交流:

      令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處獨特、迷人的鄉村風景?

      (2)精讀風景之一——“屋前小瓜”

      1、學生匯報。

      2、感悟對比寫法。

      3、小組內競賽讀。

      (3)精讀風景之二——“門前鮮花”

      1、學生匯報。

      2、積累描寫花開景象的詞語。

      (4)精讀風景之三——“屋后竹筍”

      1、學生匯報。

      2、讀中想象:抓住“探”字,想象“雨后春筍”的.畫面。

      3、激趣引讀:

      a:你看,一個,兩個,五個,十個……筍芽兒的小腦袋探出來了!讀——

      b:啊,鮮嫩的筍爭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了!讀——

      c:成群的春筍迫不及待地要和竹子媽媽比高呢!咱們一起為它們加油吧——

      總結,這一部分,描寫的全是春天的植物,那么,那些小動物呢?我們一起往下讀吧!

      (二)、精讀課文,品讀感悟

      1、小組學習,精讀3-6自然段。

      2、集體交流。

      3、緊扣第7自然段,回顧全文,升華情感。

      4、小結作者的寫作方法和寫作順序。

      三、指導背誦

      1、閉目養神,拋棄雜念

      在老師的帶領下,心游百花園。吐納呼吸,氣沉丹田。

      2、學生自讀,

      3、教師出示課件(一)

      4、教師出示課件(二)

      四、總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虛心求教的科學態度。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調、覺、難、別、結”的讀音,理解有關詞語。

      3、能找出“發現、孤獨、確實”的進義詞。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繼續練習用正確的方法讀懂日記;懂得獲得知識的科學態度。

      教學難點 從課文內容理解什么是獲得知識的科學態度。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大意。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理解有關詞語。

      3、能找出“發現、孤獨、確實”的近義詞。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談話揭題、解題,導入 新課

      (1)春天到了,大地復蘇,百花爭艷。小蝌蚪也耐不住性子也出來了游玩了。在這美好的春光里,小朋友去踏青,找春天,卻發現了一只不合群的小蝌蚪。

      (2)讀課題:理解“不和群”是什么意思?

      (2)導入 :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和群”?學了課文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2、默讀課文,初知大意,討論:

      (1)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

      (2)它不合群的原因是什么?

      3、學生自學后檢查

      (1)讓學生說說這些字該怎么記?字型分析:孤、扭(筆順)略。

      (2)指名接讀課文,正音。(成群接隊、鬧別扭、調皮、覺得、難道、請教、略微)

      (3)作業 本第一題。

      (4)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發現( ) 孤獨( ) 確實( )

      (4)解釋詞語并造句:別扭、悠閑

      4、講讀第1段

      (1)這一段交代了哪些情況?(人、地、時、事)

      (2)我看見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3)看圖,說說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樣游的?(理解“孤零零”)其他蝌蚪是怎樣游的?(理解“成群結隊”)

      (4)“鬧別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像鬧別扭似的?

      (5)齊讀

      作業 :抄寫生字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虛心求教的科學態度。

      2.讀懂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和群的原因。并能為青蛙媽媽寫一則尋兒啟示.

      3.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二、講讀第2段

      討論:

      (1)為了讓它回到大伙兒中間,我們想了個什么辦法?(看插圖聯系課文說一說。)

      (2)用“----”劃出寫我把這只小蝌蚪撥進蝌蚪群的句子,想一想我撥了幾次。

      (3)我們兩次撥蝌蚪,結果怎樣?用“﹏﹏”劃出有關句子。

      (4)兩次撥蝌蚪,結果是否一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第一次:“從隊伍中鉆出來”、“單獨”;第2句:“仍舊”“從隊伍中鉆出來”,“自個兒”)

      三、齊讀第3段。

      ①比較句子,說說有什么不同。

      難道它們不是一家人?

      它們一定不是一家人!

      ②“不是一家人”指什么?(不同類)課文用第1句而不用第2句說明什么?(能有根據地大膽地設想,但不輕易下結論。)

      四、學習第4段

      (1)他們的假設對嗎?從哪能個詞可以看出?(確實)為什么說它們不是“一家人”?

      (2)我和永明是怎樣獲得可靠的結論的?(請教老師)

      (3)創設情景:永明和我怎么問老師?

      (4)討論:青蛙的蝌蚪和癩蛤蟆的蝌蚪到底有什么不一樣?讀后表達:可以畫圖、可以填表,可以用語言表述。

      五、第5學習段

      “這樣”指什么?我和永明終于弄清了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的原因,心情一定會怎樣?以這種心情讀這段課文。

      六、總結全文

      (1)這篇課文主要寫一件什么事?這件事跟時間有什么關系?(春天是蝌蚪活動的季節)

      (2)我和永明能弄清不合群的小蝌蚪獨游的原因靠的是什么?

      七、綜合提高:

      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這樣離家在外面,請你為青蛙媽媽寫一則尋兒啟示;(討論在啟示中要寫清什么?)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國語》的相關知識。

      2、讀準瞽、瞍、矇、耆、隰等偏僻字的讀音。

      3、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和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借助注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感受召公諫辭明白透徹、深入淺出的特點。

      (三)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虛心聽取批評的情操。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及省略句式。

      教學難點

      感受召公諫辭明白透徹、深入淺出的特點。

      體會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幻燈片。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語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

      二、結合注解,了解《國語》的相關知識。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史,時代大約在戰國初年共二十一卷,分《周語》《魯語》《齊語》《晉語》《鄭語》《楚語》《吳語》《越語》八部分,記敘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東周貞定五十六年共538年各國內政外交等事件。司馬遷說: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從此一般都認為《國語》乃左丘明所作。由于《國語》在內容上比較接近《左傳》,又具有同樣的史料價值,所以《國語》又有《春秋外傳》之稱。

      三、教師范讀。

      四、學生初讀課文,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召公(shào)弭謗(mǐ)瞽獻曲(gǔ)瞍賦(sǒu)矇誦(méng)耆(qí)隰(xí)阜(fù)

      五、學生結合注釋再讀課文、理解掌握文言實詞和文言句式。

      1、召公諫厲王弭謗

      諫:動詞,勸說,勸告。(鄒忌諷齊王納諫,)

      弭:消除,阻止

      謗:公開批評指責別人的過失

      譯文:

      2、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目:用眼睛看看,名詞用作動詞。表示敢怒不敢言。

      譯文:

      3、是障之也

      障:防水堤壩,名詞用作動詞,堵住、阻隔。

      4、近臣盡規,親戚補察

      親戚:古今異義。古:族內外的親屬;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譯文:

      5、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為:治

      譯文:

      (省略句,例子如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衛醫,使監謗者。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六、結合講解和譯文,學生三讀課文,分析內容。

      (一)解析第一段內容

      1、請找出能體現厲王性格特征的詞語,說說厲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虐、怒、殺暴虐兇殘、殘忍昏庸

      2、正由于厲王的行動,導致國人怎樣?(從文中找出原句)

      謗王道路以目

      3、國人莫敢言,是國人真的沉默無語,俯首聽命了嗎?

      沒有,而是即將在沉默中爆發,人民在沉默中孕育著反抗,這是高壓下的沉默,是火山噴發前的死寂。

      (二)瀏覽第二段

      本段主要是召公的諫辭。

      1、召公對厲王弭謗的方法有何批評?(原文)

      明確:是障之也。(隨后用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來說明堵塞言論的危害性。并指出為水的最有效的辦法是導,為民的最有效的辦法是宣。)

      2、古代天子聽政如何廣開言路?

      明確:直接的:①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②瞽獻曲,③史獻書,④師箴,⑤瞍賦,⑥曚誦,⑦百工諫。

      間接的:①庶人傳語,②近臣盡規,③親戚補察,④瞽、史教誨,⑤耆、艾修之

      3、結合本段,說說天子聽政為什么要廣開言路?

      明確: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即民之口能說出國家政事的善敗好壞,推行人民認為好的,防范人民認為壞的,才是豐富財用衣食的關鍵,這是國家生死存亡,治亂興衰的大事。

      (三)瀏覽第三段

      召公如此精辟的論斷,收到了應有的效果嗎?

      明確:王不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十、討論題。

      結合現實生活,談談課文對你的啟示。(假如你是一個領導者,面對群眾的意見你該怎么做?我們每一個面對別人對你的批評和意見,該怎么做?)

      十一、小結全文。

      《召公諫厲王》是先秦散文中的現實主義名篇。文章描寫了周厲王得知人民不滿后,不僅不加悔改,而且變本加厲地對人民進行鎮壓,致使人民敢怒不敢言,終于流王于彘,也從側面反映出人民力量的偉大,從而揭示出壓迫愈重,反抗愈烈的歷史規律。更向領導者提出一個真理理:要廣開言路,多聽群眾的意見,聽不同的意見,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促進我們學習、工作、事業的順利健康發展。

      十二、作業布置

      下課后,請同學給我們提提意見,聽聽他們對我們都有什么樣的意見;回家后,請爸爸媽媽給我們提提意見,聽聽他們對我們又有什么樣的意見。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7篇】相關文章: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9篇01-11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8篇01-10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六篇01-07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5篇01-05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9篇01-04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8篇12-15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10篇12-15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4篇01-10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10篇01-03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五篇01-1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福利97野狼第一精品 | 亚洲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你懂的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国产蜜 | 乱色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区自拍偷拍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