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教學設計

    時間:2021-12-16 10:07:0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木笛》教學設計5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木笛》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木笛》教學設計5篇

    《木笛》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抓朱丹語言、動作、神態等反復揣摩,感悟他用“笛聲”如泣如訴內心的情懷。

      2、領悟人物精神與事物品格喻指的高度統一。

      3、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對南京大屠殺刻骨銘心的痛楚,提升不忘歷史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過程

      一、聆聽生命心曲

      師:這節語文課,我們繼續隨著作者趙愷先生的思緒,再次走進手握木笛的青年朱丹,走進朱丹的內心世界。通過初讀課文,我們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絕吹奏歡快的樂曲揮淚離開考場,而當他面對一片瑩瑩燭光時,他卻佇立雪中,盡情地吹奏起來,那么課文是用怎樣的語句來描寫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聲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畫一畫,品一品。

      (指向如泣如訴的樂聲,直達人物心靈)

      回答范圍:“笛聲悲涼凄切,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著這聲音,火焰溫暖著這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間翩然回旋”

      孩子們在靜靜地傾聽,他們似乎聽懂了這如泣如訴的笛聲。

      師:評價,應對學生發言,從內容的準確,朗讀的流利,情感的傳遞等角度予以引領。

      師:真是慧眼識珠,如果我們繼續將句子讀薄,將描寫笛聲的語句讀成幾個詞,你認為哪些詞最能代表這首木笛曲?

      生:(回答)

      師:看來,我們擁有高度的共識。請看屏幕

      (悲涼凄切、脈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訴)

      師:誰來字正腔圓,字字入心地讀讀這四個詞。

      生:(回答)

      師:詞語是能夠傳遞情緒的,它還帶有母體語句所特有的情感色彩,請你用心的聽,靜靜地想,你一定會聽到許多意想不到的聲音。請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想象。(師讀)

      師:你好象聽到了怎樣的木笛聲?

      生:匯報同時請他們把感情帶入句子中。

      師:最后落在“如泣如訴”

      泣::(板書“訴”)

      師:是的,這流著淚的,款款傾訴的笛聲在南京城飄雪的夜空中回旋,你們聽到了,我們大家都聽到了,讓我們一起很有感覺的把我們的情緒、感覺遞進這些詞語中,再來讀一讀這四個詞語。

      生:(回答)

      師:保留著這種感覺,讀著這些詞語,如果朱丹此時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想問問朱丹?(意在指向那段痛楚的歷史)

      生:(回答)

      生:(回答)

      二、揭開慘痛歷史

      師:朱丹,你為什么要吹奏如此悲涼凄切的笛聲?你為何而泣?你又向誰傾訴?讓我們一起叩問朱丹。顯而易見,朱丹由“一絲悲戚”到“苦澀淚涌”再到“一曲悲音”,是因為______

      生: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師:是因為__________

      生:(回答)

      師: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那是一段我們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不堪回首又絕對不能泯滅必須銘記的血淚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片:呈現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佐證:教師解說詞: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軍的鐵蹄下淪陷。喪心病狂的侵略者悍然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30萬以上的無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遭到屠殺,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慘痛的一頁,也是人類歷史上慘絕人寰的章節。

      師:屠殺持續了40多天,近1000個小時,大約60000分鐘。遇難同胞超過300000人,大約每12秒鐘就有一個生命消失。來,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一組數字。

      (屏幕打出:屠殺持續了/40多天/近1000小時/大約60000分鐘/屠殺300000人/大約每12秒鐘消失一個生命)

      生:(回答)

      師:這是什么?這難道僅僅是幾個鮮紅的數字嗎?這是什么?(國恥)

      師:以朱丹的藝術才華,演奏歡快的曲目并不難,但他是那么的熱愛他的木笛,已達人、笛合一,樂曲即心曲的境界。所以當朱丹想到今天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他又怎么能讓自己心愛的木笛流淌出歡快的樂曲呢?來,現在你就是考場上的朱丹,醞釀一下情緒,誰愿意和我一起對讀考場上朱丹與大師的對話,體驗朱丹內心的痛楚與決絕。

      就在這段話中,朱丹放棄了什么?他在堅守什么?為了祖國的尊嚴,別說是藝術前途,即便是自己的生命,他也會無所畏懼的放棄,所以話語中即便不忍,但卻萬分的堅決,沒有絲毫的回旋,沒有絲毫的卑微。來,誰還愿意再做一次朱丹。

      (對讀)

      三、燭照一片心靈

      師:孩子們,不要從朱丹的苦澀中走出來,就這樣融進去吧,從考場走出來的朱丹淚流滿面,他能向誰傾訴呢?他披著雪花,徑直走向坐落在雞鳴寺下的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臨近石碑,他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瑩瑩光亮,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

      師: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瑩瑩光亮,

      生:接讀

      師:請大家把眼睛閉上,讓我們一起用心去看,這段話在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師:讀

      生:聽

      師:睜開眼睛,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萌動的,初綻的,暈染的,自發的,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的,幼松林。

      師:侍機板書(幼松)

      師:敲打“顯然”

      師:“顯然”這個詞在語段中想強調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感覺到了什么?

      師:為了幫助大家理解,我將這句話作了修改:走近一看,竟是一個由孩子組成的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整齊的排列在那里。他們的頭上、肩上......”

      師:請談談你對這兩組語句的理解

      (自己的意志與他人的意志的反差)

      師:源于自發的摯誠,祖國自在心中。那萌動的曙色,那初綻的蓓蕾,那無聲暈染的墨滴,以其內在的神圣,悼念上世紀遇難國人的亡靈,自發的他們才是真正的幼松林,將來_________

      生:接答

      師: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諾貝爾詩人伊利·威塞爾(美國作家,198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多年前就曾提出警告:忘記大屠殺,就是第二次屠殺。列寧也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一刻,朱丹并不孤獨。

      師:他看到了這一片瑩瑩燭光(板書:瑩燭)看到了這片幼松林,他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生:吹木笛

      生:吹木笛

      師:是啊!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吟唱。(樂聲起)

      師:笛聲化作了這樣的文字“笛聲悲涼凄切……這如泣如訴的笛聲”請你用心地帶著音樂給你的感覺,帶著音樂給你的情緒,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現在請你一邊默默的靜靜地讀這笛聲,一邊用心去思考,就在這段文字中,似乎有一個聲音在向你哭泣,有一個聲音在向你嘆息,有一個聲音在向你吶喊,然后拿起筆,把你感覺到的哭泣、感覺到的嘆息、感覺到的吶喊,感覺到的笛聲以外的聲音,用一兩句文字傾訴出來。

      生:伴音樂寫

      師:你感覺到了什么聲音?

      生:(對歷史的關照,應對中提煉“慰亡靈”)

      生:(回答)

      師:幽幽笛聲(板書:幽笛)在雪花中盤旋,佇立雪中的朱丹與那一片瑩燭共同傾訴告慰亡靈的`心曲(板書:心曲)此時此刻,朱丹以其內心的圣潔讓我們不覺想起了一種花?你們想到了嗎?

      生:梅花

      生:梅花

      師:理由

      生:照應朱丹出場

      師:作者在這里為什么刻意安排這樣一段文字呢?

      (自古以來,梅花以其不畏嚴寒,不懼雪壓,卓然綻放的品格,贏得了中國文士的青睞,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也成為高貴品格的代言,朱丹愛國之情的堅守與梅花的風骨達成了高度的統一,朱丹就是一株奇崛偉岸的梅(板書:臘梅))

      師:指板書,在這里,臘梅與幼竹達成珠聯璧合之態延續我們不朽的國魂(板書:鑄國魂)這感人的場景也深深地打動了那位果斷拒絕他同時又深感惋惜的藝術大師,因為,在他們心中,共同擁有著對自己祖國的至誠。

      師:讓我們以著名詩人王久辛在紀念南京大屠殺70周年所作的長詩《致大海》的幾句結束我們今天的心旅,讓我們永鑄愛國之魂:面對列強,國破了/但精神的山河在___只要/精神不滅阿____/祖國,就永遠____有尊嚴!

      板書設計:

      木笛

      幽笛瑩燭訴心曲

      鑄國魂

      臘梅幼松慰亡靈 設計意圖

      1. 以重點語段的自讀、感悟為憑證,感受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內涵,在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和言語實踐的過程中,追求語言和精神的同構共生。

      2. 通過文本的互參、比照,加深對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及其表達效果的理解,主動構建語言文字和形象意義的關聯。

      3.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強化言語實踐,并體現分層原則,關注個體,注重學習過程,倡導合作交流讓每個孩子學有所得。

      教學目標

      借助重點詞句,感受人物形象,領會人物不忘國恥的愛國情操以及為了民族大義不顧個人利益的高尚氣節;在閱讀中嘗試文本的互文、參照,主動構建語言文字和形象意義的關聯。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用三分鐘時間自由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二.反饋,聚焦全文重點內容

      在讀課文的時候,讀到哪個地方,你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聚焦課文第9自然段。

      三.品讀文字,感受音樂形象。

      1. 朱丹究竟演奏了怎樣一首樂曲呢?找出寫朱丹吹奏木笛的一段,好好讀讀。(課文27自然段)

      2. 指名朗讀第27段。

      3. 抓重點詞,感受音樂形象和文字表現力。

      自己讀一讀,哪幾個詞最有表現力?畫下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聯系本組第五組課文《我愛你,中國的文字》,再用心讀讀這幾個詞語,你能體會到什么?

      4. 假如你就是那些孩子中的一員,聽著聽著,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問朱丹?在音樂聲中默讀語句,邊想問題。

      四.了解歷史背景,自讀、寫話,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1. 由學生發言,引出屈辱歷史。

      2. 投影文字介紹。默讀,了解那段屈辱的歷史,牢記民族血淚和恥辱。

      3. 閱讀考場上的對話,讀后填寫:他放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沒有放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結,寫話。

      從兩個話題中任選一個寫幾句話:

      朱丹一邊演奏木笛,一邊心里默默地想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們靜靜地聽著,他們會有怎樣的表現,心里會想些什么。

      五.感受人物形象,領悟精神內涵

      1. 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描寫朱丹的形象的語句。

      2. 指名朗讀,讀著這個片段,你想起了本學期哪篇課文?

      3. 聯系舊文《梅花魂》,重讀重點語句。

      4. 讀了這些,你理解了課文為什么這樣描寫朱丹的形象吧?

      六、小結,學了本文,你有哪些收獲。

    《木笛》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朱丹在考場上為什么放棄考試,后來又為什么被破格錄取。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能夠結合上下文理解難句的意思。

      3.教導學生體會朱丹的愛國之情,知道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祖國歷史。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木笛手朱丹的愛國之情。

      教學難點:能夠結合上下文理解難句的意思。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電教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一個叫朱丹的木笛手到樂團去參加最后一輪考試,這是經過幾輪激烈的競爭之后的終試。但是在考場上,朱丹卻放棄了考試。而當晚又被破格錄取,(板書:終試放棄錄取)這是怎么回事?讓我們一起回到12月13日這一天,來看看當時的情景吧!

      二、新授:

      1.認認真真地讀課文。想想朱丹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默讀課文,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出朱丹的愛國之情的?請邊讀邊劃細細品味。

      出示幻燈:“看過卡片……不演奏歡樂的曲目嗎?”請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詞句,走進朱丹的內心世界。

      體會出在這個悲傷的日子里抽到這個題目而難過;他知道拒絕后意味著失去這寶貴的機會,甚至永遠與機會失之交臂;他可能會想到,在這不該忘卻的日子里有人竟出這樣的題,這是我們民族的悲哀。

      3.指導朗讀

      4.就是這輕輕的一句話,卻猶如悶雷在會場里爆炸。這是為什么?

      (1)出示幻燈:這輕輕的一句話,卻猶如悶雷在會場里爆炸,竊竊私語起來。”

      體會這一段的意思,先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象悶雷突然爆炸的情景。然后可以聯系課文第一部分——機會來之不易。

      (2)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來說,教師適時引導,“也許有人認為愛國和比賽是兩碼事。

      (3)多么難得的機會卻被他卻放棄了,你認為這樣做值得嗎?”

      5.他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名士,但他的做法卻令我們肅然起敬,此時,我們再讀他與大師的對話,

      該怎樣讀呢?同桌互讀——指名讀

      師:一邊是自己的前途,一顆有良知的心,讓朱丹選擇了放棄。

      6.還從哪能夠看出朱丹強烈的愛國之情?

      (1)(出幻燈“朱丹佇立雪中……天地間翩然回旋”)

      (2)此時朱丹又在想些什么?(體會朱丹對自己的做法無怨無悔和對遇難同胞的深深緬懷。)

      (3)同學們你們聽,(放音樂)這是怎樣的笛聲啊,你從中聽出了什么?(對亡靈深切哀思。)

      (4)這一天,朱丹內心很痛苦,他的裝束表示出對亡靈的哀悼;一身黑色,衣衫上的梅花,也表示

      了中國人的不屈不撓。

      師:通過學習,我們認識了朱丹這樣一位熱血青年,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和對環境的描寫,使朱丹的形象深深扎根于我們心中。

      7.故事的結尾讓我們大家如釋重負,朱丹被破格錄取,如果你是那位主考官,你會對朱丹說什么?

      寫下來,同桌交流,推薦。

      三、鞏固:

      師:其實在12月13日這個沉痛的日子里,還有很多人和朱丹一樣懷著沉痛的心情。文中有沒有提到?

      1.出示幻燈:臨近石碑……紅寶石般的淚。

      抓住三個“像……”四個“有”兩個“他們”還有“流出紅寶石般的淚”體會想象

      2.讓學生介紹自己知道的其他紀念活動。

      3.教師幻燈片簡單介紹,學生默讀。

    《木笛》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抓朱丹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反復揣摩,感悟他用“笛聲”在如泣如訴內心的情懷。

      2、做好課前準備,多方面收集資料,適時在課中使用資料。

      3、通過“讀寫拓展”等生動傾情的言語實踐活動,發展歷練語言。

      4、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對南京大屠殺刻骨銘心的痛楚,體會木笛手朱丹的愛國之情。

      教學難點:

      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結合資料體會朱丹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能夠結合上下文理解難句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整體入手,導入課文。

      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復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精度感悟。

      1、課文到底是用怎樣的語句來描寫朱丹演奏的那一曲木笛聲的呢?

      2、能不能用文中的四字詞語來形容他的笛聲?(悲涼凄切、脈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訴)

      3、指導朗讀,想象笛聲。

      4、聽著這樣的笛聲,你有什么話想問問朱丹?

      5、引出:南京大屠殺

      A、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

      B、師適當補充資料,增強學生的感受。

      6、過渡:孩子們,這是國恥啊,七十多年前的那一幕幕仿佛又浮現在我們的面前,日本帝國主義任意踐踏我們中國人的生命。朱丹想到今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悲痛之日,他又怎么能演奏出歡快的樂曲呢?

      7、引入拒絕演奏:“看過卡片……私語起來。”

      問:只是一個什么句子?用什么來比喻什么?這個比喻恰當嗎?為什么?

      8、朗讀大師和朱丹之間的對話:你怎樣理解朱丹的做法,你感受到了什么?

      角色轉換:(如果你是朱丹)

      問:朱丹,此時此刻,你就不為你的前途但用嗎?

      你經過了初試、復試,今天終于到了終試,你就這么放棄了嗎?

      方法總結:你是通過什么把朱丹的內心世界了解得這么深刻的?

      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對于了解一個人的情感的重要性。

      9、 僅僅是朱丹一個人在哀痛嗎?還有誰?

      讀“臨近石碑……紅燭般的淚。”

      自學欣賞這個自然段,說一說,你感受到了什么?

      總結方法:批注的作用

      10、此時此刻,朱丹最想做的是什么?

      欣賞木笛聲,配樂朗讀“笛聲凄涼悲切”一部分。

      11、小練筆:笛聲在向人傾訴,他在傾訴什么?用你手中的筆寫下你聽到的傾訴聲。

      交流匯報,升華情感。

      12、朱丹沒有在大師的面前屈服,這使我們想起了一種花——?(梅花)

      引出衣著描寫的鋪墊作用。

      13、這個故事遠遠沒有結束,朱丹的笛聲還有一個人聽到了,他是——大師。大師為什么破格錄取的朱丹?

      引出朱丹的愛國情懷及高超的演奏水平。

      三、總結

      1、根據板書總結。

      2、以王久辛在紀念南京大屠殺xx周年所做的長詩《致大海》的片斷結束。

    《木笛》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正襟危坐”、“不茍言笑”等詞語的意思。

      2.品讀朱丹的外貌、動作、語言等細節描寫的語句,適當引用資料,體會他真摯的愛國情懷。

      3.初步了解小說是如何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的。

      教學重點難點:在人物、語言、外貌、動作細節的描寫中感受朱丹熾熱的愛國之情。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目標。

      上節課,我們已學習了趙愷的小說《木笛》,本文的主人公是誰?小說主要是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本文到底寫了一個怎樣的朱丹呢?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木笛》,走近朱丹。

      二、品讀考試,

      1、《木笛》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哪幾個場景?

      2、這是一場怎樣的考試,快速瀏覽課文第1-6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來說說。

      理解“正襟危坐”、“不茍言笑”的意思,學習抓關鍵字義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3、在這么重要的考試中,朱丹卻選擇了放棄,大師能接受嗎?為什么?你體會到大師怎樣的心情?

      4、朱丹為什么放棄考試,他的內心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補充材料,理解背景。

      理解朱丹不愿吹奏歡樂曲目的原因,感受朱丹熾熱的民族情懷和愛國熱情。

      指導朗讀,讀中體會朱丹的情感。

      了解語言描寫的特點,在表達內心情感上的作用。

      你還能從朱丹的穿著打扮上讀懂朱丹的情懷嗎?

      朱丹取出木笛,又放入木笛,從一取一放中,你又能體會他怎樣的心情呢?

      小結:語言、動作、外貌描寫是小說表現人物的重要手段,反復品讀這些關鍵語句,你就能讀活人物,讀懂人物。

      三、感動悼念

      1、引讀課文,說說朱丹看到的是怎樣的情景,為什么說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

      2、配樂范讀,理解是什么讓朱丹感到寒冷,又是什么讓朱丹感到溫暖。

      3、配樂誦讀,升華情感。

      4、小練筆:笛聲中有什么?內化情感。

      四、感動結局

      朱丹被破格錄取的原因是什么?大師被什么打動了?這個故事打動你的是什么?

      朱丹的手中僅僅握住木笛嗎?

      五、升華情感,點化主題

      對本文寫作特點總結,對朱丹性格特點的總結。

    《木笛》教學設計5

      1、抓朱丹語言、動作、神態等反復揣摩,感悟他用“笛聲”如泣如訴內心的情懷,體會人物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責任感。

      2、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對南京大屠殺刻骨銘心的痛楚,提升不忘歷史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過程:

      一、如泣如訴,于詞語擴散中傾聽笛聲

      1、談話導入新課:同學們,上一堂課我們初讀感知了《木笛》這篇課文,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絕吹奏歡快的樂曲,揮淚悄然離開考場,那么朱丹是不是不會吹奏歡快的樂曲呢?(生答)夜晚他又來到了哪里?(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前)

      是的,當他來到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前,面對一片瑩瑩燭光,他卻佇立雪中,盡情吹奏起來。那么,課文是用怎樣的語句來描寫朱丹吹奏的那一首木笛曲的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

      2、生讀,生答,隨機課件演示這段文字

      朱丹佇立雪中,小心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來。笛聲悲涼凄切,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著這聲音,火焰溫暖著這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間翩然回旋。

      孩子們在靜靜地傾聽,他們似乎聽懂了這如泣如訴的笛聲。

      3、你認為哪些詞語是描寫這段木笛聲的呢?

      4、生答,相機出現課件

      悲涼凄切、如泣如訴。

      生讀,師糾正“脈管滴血(xiě)”。

      5、師放音樂《江河水》深情范讀,引導想象:聽老師讀這兩詞,你想像好像聽到了怎樣的木笛聲?

      6、由上一環節自然引到“如泣如訴”這一詞語,相機板書:如泣如訴

      7、這流著淚的、款款傾訴的笛聲我們都聽到了。(音樂關閉)

      8、跟著這種感覺,耳畔聽著這曲木笛聲,想像一下,假如青年朱丹就站在你面前。他就對著你吹奏著這一悲涼凄切、如泣如訴的木笛曲。那你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想問問他?

      生自由回答可能會問:

      A、朱丹,你在考官面前不肯吹奏歡快的樂曲,為什么現在在紀念碑前卻吹奏出悲涼凄切的笛聲?(你能把課文前后的內容聯系起來,問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了不起。)

      B、你為什么要吹奏如此悲涼凄切的音樂?為什么你吹奏的這曲笛聲,如此悲涼?

      C、你吹奏這曲悲涼凄切的笛聲,是為了告訴我們什么?……

      師及時評價,疏導有價值的問題。

      二、如泣如訴,于國難中品味淚水

      是呀,朱丹,你為何要吹奏如此悲涼凄切的笛聲?你為何而哭泣?你又是在向誰傾訴什么?

      1、我們先循著朱丹的笛聲去尋找朱丹的淚水,可以這么說,朱丹從抽到演奏一首快樂的樂曲閃過了一絲悲戚到取消資格后涌出苦澀的淚水是因為(因為今天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

      2、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朱丹這樣想著,他的腦海里浮現了每一個中國人都不堪回首的血淚史——課件出示《兵林史話》——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視頻資料,觀后生談感想。

      師補充:屠殺持續了40多天,近1000個小時,大約60000分鐘。屠殺了我們300000萬同胞,約12秒就有一個生命在消逝......

      (課件屏幕繼續呈現:)

      屠殺持續了(師引讀)/ 40多天/近1000個小時/大約60000分鐘

      屠殺了我們300000萬同胞,約12秒就有1個生命消逝......

      短短的12秒鐘,在南京城就有一個國人鮮活的生命結束了,這難道僅僅是幾個鮮紅的數字嗎?這是什么?

      (給足學生時間,學生充分回答,是國難)

      3、南京大屠殺,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啊!12月13日是國難日。朱丹擁有滿腹的藝術才華,又是如此地熱愛他的木笛,每次都小心翼翼地把木笛從絨套中取出又放進,放進又取出。但是在這一國難日,他又怎能讓自己最心愛的木笛流淌出快樂的音符呢?不,當然不可以。來,拿起你的書,醞釀一下情緒,我們共同走回考場,跟老師對讀考場上朱丹和大師的一段對話,去感受朱丹內心的痛楚和決絕。

      4、師生對讀9—23自然段,朱丹向主考席......

      5、師深情小結:就在這段話中,朱丹放棄了什么?(生答:人生中一次最好的機會)他又在堅守什么?(生答)盡管他不想、不忍放棄自己的藝術前途,但是他更愛自己的——(祖國)別說是小小的藝術前途,為了祖國的尊嚴,即便是他的生命,如果需要,他也會——(奉獻出來)

      6、不容置疑的愛國之情(相機板書),沒有任何的卑微,沒有任何的怯懦,有的就是不可動搖的堅決。盡管音量不大,卻擲地有聲,卻鏗鏘有力。好一個錚錚鐵骨的青年啊!

      三、如泣如訴,于凄涼笛聲中聆聽傾訴

      師:讓我們在朱丹的痛楚與無奈中徘徊游走,不要離開。大師不理解他,他滿腔的悲傷和委屈又能向誰傾訴呢?墜落的片片雪花加更加重了他內心的悲傷,此時的他想去哪?想做什么呢?(他徑直走向了坐落在雞鳴寺下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前。)

      1、臨近石碑,他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回答,師引讀,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瑩瑩光亮,讀——

      相機課件出示:

      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瑩瑩光亮,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走近一看,竟是一個由孩子組成的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顯然是自發聚集起來的。他們的頭上、肩上積著一層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個孩子手擎一支紅燭,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背景為蠟燭方陣)

      (令人動容、給人慰藉的畫面)

      2、請把你的眼睛閉上,伴隨著老師的描述,讓我們一起用心去看,用心想像,這段話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師深情范讀:“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熒熒光亮,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同學們,睜開眼睛,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幾個關鍵詞曙色萌動、蓓蕾初綻、紅燭淚)

      生自由回答。師相機評價:紅燭淚的雙層含義1、蠟燭滴下的滴滴燭油。2、孩子們對30萬遇難同胞同情的淚。

      引導“自發”,它在強調什么?(自己走出來,自己站出來,唯其自發,唯其自覺,它才彰顯了孩子們的——愛國情,才是來自自然的力量,沒有什么可以阻擋)讓我們再來字字入心地讀讀這一自發起來的燭光方陣吧!

      3、也許這一天在祖國的長城內外,在大江南北,還有許許多多自發的幼松林,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寄托哀思。板書:寄托哀思(邊板書邊說)

    【《木笛》教學設計5篇】相關文章:

    1.木笛梗概作文400字「優秀篇」

    2.夜上受降城聞笛教學設計

    3.夜上受降城聞笛教學設計

    4.桃花心木教學課件

    5.中班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想要媽媽的木木鴨》

    6.《桃花心木》語文教學反思

    7.校徽設計教學設計

    8.校徽設計教學設計

    9.游笛鄉銅嶺橋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精品成年人电影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熟女91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 | 视频二区一区国产精品天天 | 婷婷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在线观看免费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