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2-01-22 14:24:2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七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

      2.朗讀課文,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征、生活習性,知道松鼠是一種很討人喜歡的小動物。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培養學生學會鑒賞和寫作說明文的能力。

      3.增長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仔細觀察生物的興趣。

      課前準備

     、俳處煖蕚潢P于松鼠形態及生活習性的課件。

     、趯W生查找有關松鼠的資料

      ③學生自讀課文,準備字典幫助掃清生字障礙。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俪鍪舅墒蟮膱D片:同學們,你了解松鼠嗎?請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說一說。

     、诮裉,我們學習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布封所寫的《松鼠》,讓我們看看,他給我們介紹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內容。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僮宰x課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組自學生字、鞏固記憶生字。自己讀書,畫出不懂的詞語,利用查字

      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解決問題。

      ②自由朗讀課文,做到通順、流利。標出自然段序號,再想一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么?

      默讀思考,合作交流

      ①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

      ②在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學結果,教師參與交流,適當點撥。

      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學生圍繞提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后,在全班進行發言

     、偎墒笫且环N怎樣的動物?學生很容易找出答案。齊讀第一句話,體會它統領全文的作用。

     、谡n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鼓勵多人從不同方面回答,教師加以歸納。

      漂亮: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尾巴,形體等方面表現它的特點。

      馴良:從在高處活動、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動、常吃的食物,是從活動的范圍、時間、吃食物方面表

      現它的特點。

      乖巧:從過水、警覺、跑跳、叫聲以及搭窩、窩口設計方面表現它的特點。

      最后寫繁殖、換毛等方面是補充說明其習性。

      閱讀感悟,體會寫法

     、偎墒鬄槭裁从懭讼矚g?你喜歡它哪些方面?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或語句讀一讀,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這段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表達特點。

     、诎涯阕钕矚g的段落或語句進行摘抄、積累。

      思維拓展,練習表達

      ①作者向我們準確、生動地介紹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習性。除了文章中介紹的松鼠特點外,你知道松鼠還具有哪些特點嗎?請學生補充課外資料

     、诩偃缒闶且恢豢蓯鄣男∷墒,你該如何介紹自己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課標教材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鴨和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課文內容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本課的教學以拓寬語文學習內容為主要設計理念,可把語文課堂變成編演童話劇的舞臺。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和創新體驗,讓學生在合作學習與編演童話劇的實踐中學習課文。感悟課文、拓展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拓展

      1.多媒體課件出示畫面或者出示課文掛圖,配上背景音樂──管弦樂曲《快樂的小熊貓》。

      師:小河邊的早晨美麗而又寧靜。河水醒來了,眨著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邊的小草醒來了,伸伸懶腰,對著河水照鏡子;鴨媽媽和小鴨也醒來了,一起來到小河邊的草地上做早操。小鴨看見了清清的河水,喜歡極了,真想下去痛痛快快地游玩,可是它還不會游泳,該怎么辦呢?小鴨會怎樣對媽媽說?媽媽會幫助它嗎?

      【拓寬課文內容,給課文中的對話創設生動的故事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有助于理解課文對話,同時也給學生學編童話劇提供示范。運用合適的音樂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增添編演童話劇的趣味性。】

      2.出示課文第一段中小鴨和媽媽的對話。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提示學生把不認識的字畫出來,讀讀拼音,問問同學或老師。

      3.指名讀小鴨和媽媽的對話,評議討論。

      師:“你”的下面加上“心字底”就成了“您”,小鴨對媽媽是多么尊重,多么有禮貌呀!可是鴨媽媽卻讓它自己去游,是不是鴨媽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呀?

      4.分角色朗讀,指導讀出小鴨商量的語氣和鴨媽媽鼓勵的語氣,熟練對話。

      【啟發學生讀出恰如其分的語氣,在分角色練讀中熟練課文對話,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從而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二、啟發想像,嘗試拓展

      1.師:“過了幾天,小鴨學會了游泳”說明小鴨沒有馬上學會游泳。第一次去游泳,小鴨會遇到什么困難?它是怎么想的?如果小鴨怕困難了,鴨媽媽又會對它說些什么呢?

      2.讓學生自由展開討論,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3.小鴨學會了游泳,鴨媽媽看見了高興嗎?它又會對小鴨說些什么?小鴨會怎么說?

      4.小組合作討論,自編對話表演。

      【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對課文進行拓展和擴充。允許有不同的理解和說法,可以是小鴨自己不怕困難,也可以是小鴨在鴨媽媽的再一次鼓勵下大膽地去學游泳。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實踐活動中,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

      三、舉一反三,自主拓展

      1.出示小鷹和媽媽的對話。學生自讀,自學這一段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記一記。

      2.指名讀小鷹和媽媽的對話。要求讀得通順。流利,讀出恰當的語氣。

      3.進一步啟發想像,鼓勵創造。小鷹和媽媽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說這些話的?小鷹又會遇到什么困難?小鷹會怎樣克服困難、最終學會飛翔?

      4.教師提供背景音樂《鷹》,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小組進行討論,并合作創造、編排、表演童話劇。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聯系舊知,揭示課題

      1、回憶上學期學的《比尾巴》一課,知道動物的尾巴各不相同。

      2、那么,動物的尾巴各有什么不同的用處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動物尾巴作用的課文。這種動物你們看看是什么?對了 ,同學們,小壁虎生下來就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可是有一條小壁虎還要去借尾巴,這是怎么回事呢 ?讓我們一起到《小壁虎借尾巴》這個故事中尋找答案吧!

      二、情景導入,整體感知

      1、齊讀課題:

      小壁虎借尾巴。

      解釋“借”:

      有禮貌地向人家要。

      誰能用“借”說一個句子。

      2、你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向誰借──怎樣借──借到沒有。

      師板書。

      3、帶著思考題聽錄音:

      看誰聽得最認真。

      4、聽完錄音后,你們知道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嗎?

      (從哪里知道,自由讀第一,二段)

      匯報為什么要借?

      (掙 斷 難看 看圖一)

      5、表演讀第二段:

      體會小壁虎沒有尾巴的心情怎樣?

      6、小壁虎決定去借尾巴?它向誰借呢?那些段講了借尾巴的經過?

      (自由讀,找好朋友讀第3~5段,讀完后回到座位)

      7、找出小魚、老牛、燕子(指名學生貼)。

      8、那小壁虎是怎樣借的?

      (先看第3段)

      指名讀。

      9、讀后,出示思考題:

      (同座位討論)

      同座位讀,男女分開讀體會小壁虎說話很有禮貌。

      10、小壁虎除了向小魚借尾巴之外,還向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那他是怎樣借尾巴的?

      (自學第4~5段)

      11、匯報結果(發練習紙)表演讀:

      理解甩、搖,掌握方向,生活中還有那些也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12、尾巴有這么多的用處,誰能介紹其他動物的尾巴的作用呢?

      13、想象一下,小壁虎還會向誰借呢?

      14、多可憐啊!小壁虎還是借不到尾巴?他的心情怎樣?

      (齊讀,個別讀)

      15、后來,小壁虎發現了什么?

      (用什么語氣來讀)

      你們覺得奇怪嗎?

      (看圖,隨著時間的變化,尾巴長出來了)

      16、那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

      (再生,脫離危險掩護自己)

      三、小結

      每種動物的尾巴都有不同的用途,只要我們多看課外書,仔細觀察生活,一定回掌握更多有趣的課外知識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聰、活等11個生字,會寫更、以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課,并能復述這個童話。

      3.感受文中美的因素,培養環保意識,使學生愿意參加植樹活動或樹木認養活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猜謎語:腦袋圓圓、眼睛圓圓,滿身絨毛,尾巴像傘。

      2.板書課題,指導讀題:松sōng

      是平舌,鼠shǔ是翹舌。

      3.看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想知道什么呢?

      二、熟讀課文,初步感知

      1.聽老師讀。同學們邊聽邊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3.朗讀反饋指導。

      三、自讀感悟

     。ㄒ唬┚氉x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二)匯報交流。

      1.指名讀第一段。說說讀這段時是什么心情,懷著這種心情朗讀課文。

      2.誰喜歡第二段?指名讀。注意讀出思考的語氣。

      3.誰喜歡第三自然段?說說讀第三自然段時是什么心情。用擔心的語氣朗讀課文。(生試讀師指導師范讀生練習指名讀齊讀)

      4.指名讀第四、五、六自然段。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想象,并讀出喜悅的語氣。

      5.其實每一段都很美,課文缺了哪一段都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讓我們捧起書,從頭到尾有感情地讀一遍。

      四、實踐活動──畫未來

      1.學了這篇文章,你喜歡小松鼠嗎?為什么?

      2.小松樹埋下的松果已經長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樹,請大家用畫筆讓小松樹章得更加高大吧。

      第二課時

      一、認字

      (一)初步感知。

      1.出示生字詞:

      聰明

      活潑

      突然

      眨眼睛

      如果

      主意

      總有一天

      以后

      2.自由認讀,不會的看拼音,也可問同學。

      3.同桌之間檢查。

      (二)鞏固練習。

      1.給帶點字交個朋友,組成新的詞語

      2.認讀生字練習:全體同學把卡片擺放好,老師或學生讀生字,全體同學趕快從卡片中找到生字并舉起來。

      3.游戲:

     。1)編、猜字謎。

     。2)智慧博士送信:先將字(詞)卡發給部分學生,老師語言描述,拿到該卡的學生把字卡送給老師)

      二、寫字

     。ㄒ唬┦痉兑龑。

      1.出示6個要求會寫的生字,引導觀察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師范寫。學生仔細每一筆在田字格的位置。

      3.講解要點。

      心字底的寫法:不要把臥鉤寫成豎彎鉤;意中的心字要比總中的心字更扁一些。

      更字的關鍵一筆是豎撇,一定要先豎后撇,而且要從豎中線起筆,穿過日字開始拐彎。

      以字的第二筆點在豎中線上,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后字中出現了兩個撇:平撇和豎撇,平撇要寫平,豎撇要先豎后撇。

      (二)學生臨寫,教師巡視。

      1.要求學生臨一遍、對照一下,找到不好的地方,再觀察前邊的范字,看準后再臨寫。

      2.教師巡視,發現姿勢、書寫等問題及時糾正。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創意說明】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文在敘述方式上也獨具匠心。閱讀本文,學生既可感悟到自然的美麗、童心的可貴,從中得到美的熏陶,又可認識一種全新的寫景方式,指導自己的寫作。

      設計本課時,我將情境創設、知識領悟和方法指導并重,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學會”并“會學”。首先設置情境,引出課題,然后入境賞文。我將賞文的三大境界作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為“整體感知”,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引領學生進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第二板塊為“研讀質疑”,引領學生進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的境界。這一板塊又由三部分組成:讀與品、讀與思、讀與悟,朗讀貫穿整個散文教學的始終!白x與品”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品析,感知文章的景美、語美、情美;“讀與思”則讓學生通過朗讀,自主發現,探究質疑;“讀與悟”是讓學生深入理解后感悟,是由“形”到“神”的升華。這“三部曲”是由“學會”走向“會學”的必不可少的環節。第三板塊為“遷移拓展”,引領學生進入“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教師讓學生展開聯想,進行交流,知、情、意、行在此得到完美的結合,實現了美的領悟、美的延伸、美的再塑。

      【教學目標】

      1、通過聽讀和朗讀整體感知,發現“美”。

     。、通過讀與品、讀與思、讀與悟進行研讀質疑,鑒賞“美”。

      3、通過聯想與交流和課余練筆進行拓展和遷移,升華“美”、創造“美”。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樹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教學步驟】

      導語:同學們,你看到過晨曦穿越層林,在枝條上跳躍嗎?你欣賞過落葉飄零到水上又在漩渦中起舞嗎?你感受過“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的清新嗎?你靜聽過午夜夢回花開的聲音嗎?如果你沒有,就讓我們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吧,讓我們一起去山中訪友吧!(板書課題、作者)

      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教師配樂范讀,學生欣賞畫面,靜聽范讀,思考:作者到山中都訪問了哪些朋友?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下列詞語,注意加點字的讀音,并標出精彩的詞句與段落。

      設計意圖:學生們是一群在城市水泥鋼筋叢林里長大的孩子,森林里的一切對他們而言是陌生的,但他們骨子里有著對自然的向往,音樂、畫面與語言的完美結合喚醒了他們的潛意識,營造了一個美好情境,把他們帶入了“山中”,初步感悟作者“所訪之友”,整體感知課文。

      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1、讀與品:

     、 學生討論: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鑒賞美文?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怎樣學”的問題,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 討論明確:鑒賞美文可以從以下角度著手:詞語、句式、語段描寫的角度,修辭、意境構思等等。

     、 小組交流:

      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是哪一位?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并試著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品析:

      我認為最妙的詞語:

      我認為最妙的修辭:

      我認為最美的句子:

      我認為最細膩的描寫:

      我認為最精彩的段落:

      我認為描寫角度最豐富的段落(觸、嗅、視等)

      設計意圖:對學生提出的鑒賞文章的角度進行總結歸類,找出最接近他們的中國,引導他們深入探究,并且明確各小組分工,確保討論扎實、有效,不是浮于表面。

      ⑷ 小組匯報,班級交流。

      ⑸ 閱讀下面這段文字,再對比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評評哪一段文字更優美,并說明理由。

      走進樹林,青翠的樹枝,隨風搖擺,上面有鳥兒在歌唱,隨風搖擺,露珠在樹葉上閃閃發亮。大樹的根須深深地扎進了泥土和巖層,吸取地下的水分和養料。

      設計意圖:“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對比閱讀,讓學生更深地品味本文景物描寫的栩栩如生、靈氣飛揚,文筆的生動活潑,字里行間的詩情畫意。

     。、讀與思:

     、 請生再次朗讀質疑。

     、 學生提問──討論──交流──解決。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本身比回答問題更重要”,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究的時間,再在班上交流,師生互動,完成知識的深化與學習能力的提升。

     。、讀與悟:

      作者從山中眾朋友身上領悟到了什么?閱讀本文,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迪?

      設計意圖:架設課本與生活的橋梁,在語文學習中得到生活的啟迪。

      三、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薄⒎e累與拓展: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風景的詩詞或散文?

      設計意圖:課內與課外知識的整合,知識的歸類與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聯想與交流:

      美好的時光總是匆匆而過,清晨踏著露水進山,而此刻夕陽已涂抹了小路,該回家了,請閉上眼睛想一想:此時此刻,山中的朋友會對我們說些什么?你又想對山中的朋友們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生活本身就是童話”,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表達能力,在美的情境中再塑美!

      3、結語:

      喧囂塵世,碌碌人生,在工業文明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在水泥與鋼筋日漸密集的層林里,我們已距離大自然越來越遠。可是,飛鳥、游魚、老樹上的一抹新綠、石縫里的一顆嫩芽和我們人類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是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別忘了用純真的雙眼去發現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美麗;別忘了我們和大自然有一個約會;別忘了,我們相約爬山去;別忘了,我們相約看海去……(薦讀汪國真的《看海去》畫面、字幕、配樂。)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讓學生將目光由課本轉向浩瀚的書海,將思維由“山中”投向廣袤的大自然,實現知識與情感的延伸與升華,讓語文課堂有情境而無窮境。

      4、布置課外作業:

      假設自己是家鄉的岳陽樓,寫一段與游人互訴心聲的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設計意圖:“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學生用“心”去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讓學生自己動筆用文字描繪“美”,再塑“美”,讀寫結合,實現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結合。

      【設計反思】

      《山中訪友》通篇洋溢著作者對大自然發自心底的愛,感情飽滿。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即意境,也就是詩情畫意。散文和詩詞的情形不同,但富于詩情畫意、境界鮮明的散文,一定是好散文,而本文就成功地營造了一個物我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童話般的意境。教學本文時,可著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陶冶其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操。

      《山中訪友》里所描繪的景物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耙晕矣^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融情于山中,山中的萬物都成了我的兄弟姐妹,“宇宙的人情化”(朱光潛先生語)在本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在教學中要巧妙地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特點,并探究取得這種效果的藝術手法,例如擬人手法的運用、人稱的變換等。

      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感受“美”,又能輕松地自主、合作、探究“美”的根源,成了教師在教學中重點考慮的問題。我將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審美層次相結合,將學習過程劃分為三種境界,三境界既是知識深度與廣度的漸進又是給學生搭建幾個認知的平臺,還讓學生在得“魚”的過程中學會“漁”,整個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力圖構建一種新型的充滿民主、張揚個性、激勵創新的“對話式”和“板塊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寬容。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生字詞,練習用“緣故”、“誠心誠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課文內容,體會爭吵后“我”和克萊蒂的感情變化及最后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二)為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習課文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歸納段落大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畫出描寫“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詞語。

      (“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只求了解,暫不做檢查。)

      (二)再讀課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讀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別人比自己強。)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個“偷,在這里應帶兒化韻,讀“火兒”,“偷偷兒”。

      “衣肩上的線縫都開了”的“都”,應讀“d#u”,不要讀成“d&”的音。

      “終于挨到了放學”的“挨”應讀“2i”的音,表示困難地度過時間的意思,不要讀成“你挨(1i)著我”、“挨(1i)家挨(1i)戶”的“挨”字的音!拔野堰@件事告訴了父親”的“訴(s))”應讀輕聲。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寫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間是“”不是“缶”;“畢竟”的“竟”不要少寫一橫,注意與“競”區別。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對話形式的適當歸并),按意思相關或相近的歸并方法,劃分段落(或按帶有階段性的內容),為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做好準備。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萊蒂把我的筆記本弄臟了,我火了,罵了他。他說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報復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

      第4自然段:克萊蒂氣得要我在外邊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認錯,可是沒有勇氣。

      第6~8自然段:克萊蒂表現出悲哀,又說在外邊等我。我想起父親的話,功課也沒聽進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萊蒂來了,我舉起尺子,他卻要我們像從前那樣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親說,錯了就該第一個伸手請他原諒,并把尺子折斷扔向墻角。

      2.討論劃分結構段:

      提示:“爭吵”的故事可歸并為爭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個階段(一般為時間、地點或情節上的變換),劃分四個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臟了,為了報復,“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沒有勇氣向克萊蒂承認錯誤。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學后,克萊蒂主動要求跟“我”重歸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議四個段落劃分的四個階段:

      第一段“爭吵”的情節是集中的,顯然是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爭吵”完畢,集中講“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現“我”不安的內心活動。地點仍在學校,時間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節有了大的進展,時間又推后到放學,地點移到了街上,情節也相當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聲,突出了父親的教育情節。地點轉移到家里。

      4.根據結構段段意,自己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寫在練習本上(注意語言連貫,重復的刪掉),再讀一讀。然后教師檢查訂正。

      課文主要內容:

      “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臟了。為了報復,“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臟了!拔摇焙芎蠡谶@樣做,但沒有勇氣向他承認錯誤。放學后,在克萊蒂主動要求下,我們和好了;氐郊,父親又教育了我。

      (四)閱讀分析第一段。

      自由讀或默讀,邊讀邊想:

      1.這一段是講“我”和克萊蒂“爭吵”經過的,究竟誰對誰不對?為什么?

      (從爭吵的情形看,克萊蒂沒有錯,是“我”不對。因為克萊蒂不是故意弄臟“我”的筆記本的。“我”做得不對,不應該為了報復故意弄臟了克萊蒂的本子。)

      2.“我”開始說,吵架“不是因為他得了獎牌,我嫉妒他!钡降姿麄z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萊蒂得了獎呢?如果有,從哪里看出來的?

      (是一種嫉妒。從“他的笑讓我很不高興”看出“我”認為克萊蒂的笑是笑話“我”沒得上什么獎,因而心想“得了獎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報復克萊蒂,所以說,事情起始就是因為“我”嫉妒克萊蒂得獎引起的。)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9種筆畫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帶著想象的畫面初步有感情地朗讀

      4.觀察圖畫,圖文結合,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教學重點:

      誦讀、識字和寫字

      教學難點:

      認識本課生字,能正確書寫。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數字卡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

      師:從開學到現在,同學們在拼音樂園里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在“認一認”里面,我們也學習了一些漢字。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去漢字王國里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啦!現在就讓我們坐著小火車,開去漢字王國吧。úシ呕疖嚤尘耙魳罚

      二、導入新課

      1、師:現在我們來到了漢字王國的第一站——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出示插圖課件)看著這幅山村圖,誰能按照由近到遠的順序來說說,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2、師:通過大家剛才的描述,老師覺得小山村真美啊!詩人邵雍來到這里,也感受到了小山村的美,于是就寫下了這首詩,師:請同學們小手準備,跟著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教師板書,學生書空寫)

      3、我們先來感受一下這個小山村的寧靜和美麗(播放視頻)

      4、師:多美的景色,多美的小詩啊,老師忍不住想美美地讀上一遍呢!同學們,請先閉上眼睛,仔細聆聽(老師范讀古詩)請同學們睜開眼睛,大家覺得老師讀的美不美?相信你們一定迫不及待想和老師一樣,去美美的讀一讀了吧。

      師:那就請大家打開課本58頁,自己讀讀這首小詩,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如果有不認識的字,就請拼音朋友幫幫忙!

      5、師:拼音和漢字已經手拉手排好了隊,你能把它們連起來讀通順嗎?誰想來試試?

     。ㄖ该x,“一”變調,讀的很通順,如果把詩讀出節奏感就更好了)

     。ǔ鍪菊n件,師范讀,生體會停頓)

     。ㄉ囎x)

     。c名讀)

      6、(齊讀前兩句)師:我們來到這個幽靜的小山村,不知不覺已經走了二三里路,誰來說說“煙村”是什么意思?(先出示圖片,讓學生說,有不到位的教師作補充)師:要讀出輕快的感覺,看到炊煙了,馬上都有好吃的了!然后把詞語放進句子中,再次感悟品讀。

      7、(齊讀后兩句)師:我們繼續往前走,來到了山上,這里有許多古色古香的亭子,我們先在這些小亭子里歇一會,順便還可以看看山里的風景呢!(出示圖片“亭臺”)誰來讀一讀這個詞?師:我聽出來了,你站在亭臺上欣賞遠處美麗的風景心情十分舒暢!然后把詞語放進句子中,再次感悟品讀。

      8、師:現在我們把自己想象成詩人,想象著自己也來到了這個小山村,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都讀出來,注意在前兩個字讀完后稍微停頓一下。(先請一位小詩人)(女生讀)(男生讀)

      1、師:詩人用這樣一首小詩,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感都寫出來了,小山村的寧靜、美麗讓我們舍不得離開。連本課要認識的10位生字寶寶,都躲在古詩里,不肯出來了。請同學們把田字格里的字在詩中用筆圈出來。

      (出示課件)你們圈對了嗎?圈對了就借助拼音大聲讀2遍。

      2、師:讀了這么多遍,有同學肯定都認識它們了。(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齊讀、打亂順序開火車讀)

      師:你們讀得真棒,都可以當識字大王啦。

      3、師:同學們,雖然我們不能真的到那個寧靜的小山村去看看,但是今天我們通過讀、看、想,仿佛讓自己走進了那個幽靜、美麗、古樸的小村莊中,體會到詩人的感受,今后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方法去學習更多的古詩。

      三、認識筆畫和學寫字。

      1、認識田字格。

      2、認識筆畫橫,出示“一”。學生先觀察,教師范寫,邊寫邊說“起筆稍頓,行筆輕快,收筆果斷”,學生寫,展示,點評。

      3、認識筆畫“豎彎”,觀察“四”在田字格的位置,教師范寫,邊寫邊說寫字順序“先進人,后關門”,學生寫,展示,點評。

      4、認識筆畫“豎彎鉤”,觀察“七”的筆畫順序,教師范寫,邊寫邊說“長橫左低右高,豎彎鉤要圓轉”,學生寫,展示,點評。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七篇】相關文章: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七篇01-17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七篇01-1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7篇01-03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七篇01-2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合集七篇01-18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七篇01-06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七篇01-07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七篇01-08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錦集七篇01-18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七篇01-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 | 亚洲成年少妇丰满网 | 天天天天香蕉线视频国产 | 亚洲天天做夜夜做天天欢人人 | 亚洲中文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永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