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糕》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14 10:42:20 詩琳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千人糕》教學設計(精選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千人糕》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千人糕》教學設計(精選9篇)

      《千人糕》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認“糕、特”等16個生字,會寫“能、味”能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大膽推測和想象“千人糕”的含義。

      4、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

      難點:理解課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學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認“糕、特”等16個生字,會寫“能、味”能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難點:

      掌握會認的生字和會寫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今天,小熊過生日,爸爸請了好多小動物來給它過生日。爸爸還給它買了千人糕,來給小熊慶祝生日。咦,千人糕。什么是千人糕呢?這可把小動物們高興壞了,它們一起圍著這些千人糕,津津有味地討論著。有的說:“這就是千人糕呀?好像沒有什么不同的呀?”有的說:“千人糕的味道怎么樣呢?真想嘗嘗。”有的說:“這為什么叫千人糕呢?”這可難壞了熊爸爸,因為它也不知道這米糕為什么叫千人糕。孩子們,你們知道嗎?

      2、揭示課題:6.千人糕。

      二、初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

      1、請孩子們自由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如果你還沒有圈出生字,請你圈出生字。

      (2)用橫線畫出文中的新詞。

      (3)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想想:千人糕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叫千人糕呢?

      2、孩子們自讀課文。

      3、生字寶寶我來學。

      (1)通過拼音學習生字。

      (2)通過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學習生字。

      (3)通過組詞的方法學習生字。

      4、交流匯報。

      A蔗、汁、售是翹舌音。

      B菜、算是平舌音。

      C嘛是輕聲。

      D的、應是多音字。

      de()yīng()

      的dí()應yìng()

      E勞是邊音

      5、生字寶寶可淘氣了,現在它們把帽子全脫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開火車讀沒有拼音的生字寶寶。

      三、再讀課文,理解生詞。

      1、生字寶寶非常淘氣,它們又跑到詞語中間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2、出示本課的15個詞語。一定也許桌子平時難道味道就是知道加工種子農具甜菜工具勞動經過

      3、先開火車讀一讀。

      4、說說文中的句子,但要盡量用上這些詞語。看誰說得多?

      (1)孩子想: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別大,也許比桌子還大吧?

      師:一定是什么意思呢?那這糕真的一定特別大嗎?真的比桌子還大嗎?

      生:沒有。師:那孩子為什么說它一定特別大呢?

      生:因為它叫千人糕。師:那你知道它為什么叫千人糕嗎?

      5、請孩子們找出你認為這米糕為什么叫千人糕的原因,并把相關句子用橫線畫下來。再讀一讀。

      四、再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讀后討論交流。

      3、學生匯報交流。

      4、小結。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爸爸給孩子們買米糕說是千人糕。孩子們不知道為什么叫千人糕,爸爸告訴孩子們,千人糕是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告訴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五、作業。

      1、抄寫生字并組詞。

      2、選擇你喜歡的三個詞語寫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生字新詞,開火車讀。

      2、用你喜歡的詞語說話。

      3、說說千人糕一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探究課文,了解千人糕名字的來歷。

      1、小組合作,任務:

      (1)找出千人糕名字來歷的句子,用橫線勾畫出來,并分角色讀一讀。

      (2)用自己的畫說一說千人糕的制作過程。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為什么米糕又叫千人糕?

      (4)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由許多人做出來的?你們能舉例說一說嗎?

      2、分小組討論。

      3、請小組成員匯報:

      生1:爸爸說:“是啊,大米是農民種的稻子加工出來的。農民種稻子需要種子、家具、肥料、水……”

      生2:爸爸接著說:“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來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種。熬糖的時候,要有工具,還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還得要人包裝、送貨、銷售,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勞動。”

      生3: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說:“你想,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

      4、孩子們說得真好!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5、師:米糕要做、包裝、送貨、銷售,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成,而做米糕所需要的材料卻更復雜。那做米糕需要哪些材料呢?

      生:稻子、甘蔗汁、甜菜汁。

      師:那稻子、甘蔗汁、甜菜汁又需要怎樣做呢?

      生:種稻子需要種、肥料、家具、水……;甘蔗汁需要種出新鮮的甘蔗,再壓榨成汁;甜菜汁也需要種子、陽光、水、肥料……種出甜菜,再壓榨成汁。師:是啊!做一個米糕,需要這么多材料,需要這么多工序,需要這么多人合作。所以我們由衷的發出感嘆:

      生:爸爸,這糕的確應該叫“千人糕”啊師:孩子們再讀。

      三、深層探究,認識千人糕的真正含義。

      1、探究不同千人糕的含義。

      (1)師:請孩子們看看這句贊美中的“千人糕”與前面的“千人糕”有什么不一樣嗎?

      生:這個千人糕加了引號。

      師:同學們真聰明,真是觀察入微。那你知道為什么這里的千人糕加了引號嗎?

      2、文前的千人糕。

      (1)請孩子們找出前面的千人糕。用波浪線畫出來。

      (2)讀一讀,說說在孩子們的心里,千人糕是什么樣子的?

      (3)學生匯報:

      A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說。

      B孩子想:這糕要好多好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別大,也許比桌子還大吧?

      (4)師:從“一定”一詞看出孩子們是怎么想的?千人糕真的特別大嗎?真的比桌子還大嗎?

      (5)生匯報。

      生1:從“一定”看出孩子的想法很堅定。

      生2:其實千人糕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一點也不大。

      師:這里的千人糕是什么意思?生:這里的千人糕指的就是這普通的米糕。

      3、回文尾領悟。

      (1)師:那文末加引號的千人糕又指的是什么呢?師引導學生說一說。

      (2)生1:是千人糕的制作過程。

      生2:是說千人糕是很多很多人制作的。

      (3)師小結。文前沒加引號的千人糕是指一般的米糕,而文尾加了引號的千人糕是指經過很多很多人制作出來的千人糕。是成千上萬勞動人民的成果。

      四、拓展升華。

      1、你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是由很多很多人制作的?舉例說一說。

      2、學生與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五、思想教育。

      1、千人糕是由這么多人做出來的,你想對這些勞動人民說些什么?

      2、你應該怎么做?

      3、引導學生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勤儉節約,做到不浪費一點糧食。

      六、總結全文。

      七、作業。

      《千人糕》教學設計 2

      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語文課標》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體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在他們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課文通過爸爸的話,告訴我們一塊普通的米糕被稱為千人糕的原因,從而使我們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

      二、學情分析

      學生可能都吃過米糕,但對米糕的制作過程比較陌生。因此,學生讀課文時會有新奇感。對于本課所滲透的情感熏陶學生可能不易體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以引導。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找出并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2.精讀課文,感悟每一件東西都來之不易,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懂得勤儉節約不浪費,珍惜他人勞動成果。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教學難點

      精讀課文,感悟每一件東西都來之不易,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

      方法指導: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討論后,讓學生大膽地走上講臺,說一說,寫一寫。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質疑導入。

      1.欣賞千人糕的圖片,說感受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復雜的,到底有多復雜呢?下面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二、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1.理解課文,掌握內容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并思考下面的問題:

      (1)千人糕里包含哪些東西?

      (2)這些東西是怎么來的?

      (3)除了包含的東西外,制成千人糕還需要哪些人的勞動?

      生邊讀課文,邊思考。如果有困難,可以互相討論。

      2.參與討論,師生共同完善板書

      千人糕里有米粉、糖等。

      米是農民種的稻子加工出來的,種稻子時需要種子、農具、肥料、水、農藥等。糖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來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種。熬糖的時候,要有工具、還得有火……

      就算糕做好了,還得要人包裝、送貨、銷售,需要很多人的勞動。

      師:如果缺少了這中間的哪個人,千人糕能到我們嘴里嗎?

      生:不能。

      師:不錯,千人糕不是說只有一千個人為它做出了貢獻,而是很多很多的人,如果缺少其中的哪一個,這糕就無法到我們的口中。這說明做成功一件事,需要什么呢?

      生:大家的團結合作。

      生: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勞動。

      師:不錯。只有共同勞動,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才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3.請同學們再讀課文

      讓學生借助插圖,試著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4.拓展創新,深入理解

      師:大家知道了千人糕名字的來歷,也知道了它是經過許許多多的人勞動才做成的。下面請同學們說說大家用的鉛筆是怎么來的。

      生:鉛筆的筆桿是木制的,需要有人種樹。樹砍倒后,要用車子運到工廠去加工。

      生:種樹需要不少工具,比如鋤頭、水桶等,這些東西都要工人來做,有不少人參加了這項活動。

      生:鉛筆的筆芯是石墨。石墨要工人開采,采回來后還要加工,才能做成筆芯。工廠里有機器,機器要人操作。機器也要人制造,要不少的工人來完成這件事。

      生:鉛筆制作好后,還要有運輸的人將它運到我們附近的商店,商店里還要有人賣鉛筆,這樣,我們才能用得上鉛筆。

      師:同學們說得很具體,也非常豐富,真是了不起。看似小小的'鉛筆,有多少人為它付出了勞動啊。所以,我們要愛惜鉛筆,愛惜我們用的文具,因為這也是珍惜所有參與這鉛筆生產、運輸、銷售的人的勞動成果。

      四、思想教育

      1、千人糕是由這么多人做出來的,你想對這些勞動人民說些什么?

      2、你應該怎么做?

      3、引導學生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勤儉節約,做到不浪費一點糧食。

      五、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們需要的東西五花八門,而這一切需要許許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做到。

      六.板書

      6千人糕

      米粉米稻子農民

      糖甘蔗甜菜農民

      熬糖鍋煤工人

      米糕包裝送貨銷售商人

      勤儉節約不浪費,珍惜他人勞動成果

      設計特色: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在他們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千人糕》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糕、特”等16個生字,會寫“能、桌”等9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讀音。

      2.默讀課文,能借助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千人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3.能聯系自己的生活,舉例說說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教學重難點]

      1.自主識字,初步掌握用默讀的方式了解米糕制作的過程。

      2.能聯系生活實際,懂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的道理。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出示圖片:同學們,這是什么?(蛋糕)你們知道它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嗎?(學生自由回答,師不予評價)

      2.今天,我們的小作者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份糕點,看看和我們平常吃的糕點有什么不一樣吧!(板書課題)

      3.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二、讀文識字,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想一想文中講了些什么。

      2.標注自然段,畫出課后生字,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3.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開火車讀。

      (1)重點認讀:“蔗、汁”為翹舌音,“菜、算”為平舌音;“嘛”讀輕聲;“應”讀一聲;“的確”的“的”是多音字,讀“dí”。

      (2)出示圖片,幫助識記“甘蔗”和“甜菜”。

      4.指名朗讀各段,思考課前質疑的問題是否得到解答,學生交流,教師總結。

      5.思考:這篇文章主要告訴了我們什么?(通過父子的3次對話,爸爸告訴孩子,千人糕是很多人共同勞動的成果。)

      過渡:千人糕到底是怎樣做成的呢?讓我們一起去瞧瞧吧!

      三、學習課文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第1~5自然段,想一想千人糕是什么樣的。

      2.分角色朗讀這幾段話。

      3.思考下列問題,從文中找出答案。

      (1)千人糕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難道它的味道很特別嗎?這就是平常吃過的米糕嘛!

      指導朗讀:第一句讀出好奇、疑惑的語氣,第二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3)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呢?(需要很多很多人共同勞動才能做成的糕,互相討論)

      四、書寫指導

      1.學習“能、桌、味、買”四個生字。

      能:左下部的“月”字撇畫要改為豎畫,右邊兩個“匕”字分寫上下格,下“匕”略大。

      味:右邊“未”字,上橫短,下橫長,注意與“末”字區別。

      買:起筆橫勾居上居中,末筆要寫成長點,而不是捺畫。

      2.學生練習書寫,師生共同評價。

      3.練習組詞說句子。

      4.查字典填空。

      “能”字用音序查字法應先查大寫字母,再查音節;用部首查字法應先查部首,再查畫。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積累近義詞。

      好奇特別急忙

      2.上節課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千人糕,但是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我們還沒有找到答案,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二、研讀第6~11自然段

      1.指名讀第6~9自然段。

      (1)出示問題:千人糕是怎樣做成的?

      (2)分組討論,得出結論。

      出示課本句子及千人糕制作流程圖:千人糕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還加了糖。

      (3)從千人糕的制作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討論)

      (沒有工人叔叔和農民叔叔以及其他人的合作,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我們是很難吃上這香甜的“千人糕”的。)

      2.讀第10~11自然段。

      出示句子: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

      (1)比較詞語:平常——平平常常(“平平常常”比“平常”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強調了米糕的普通)

      (2)指名說這句話的意思。(一塊普通的糕,都要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那么,一個不平凡的`東西不更是如此嗎?看來,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都要許多人共同勞動,才能創造出來。)

      (3)練習說話。以生活中的任何一樣東西(衣服、文具等)為例,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說說這東西也是由很多很多人共同勞動創造出來的。

      (4)小結: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們需要的東西五花八門,而這一切需要許許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創造出來。

      3.齊讀課文,思考: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珍惜勞動成果)

      三、指導書寫

      1.學習“具、甘、甜、菜、勞”5個生字。

      2.學生互相交流寫字方法。學生提出難寫的字,教師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

      具:框內三短橫等長,注意不要漏寫。

      甘、甜:帶有相同的偏旁“甘”,都表示甜的意思。

      菜:上“艸”下“木”,中間是“爫”。

      3.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提示執筆和寫字姿勢。

      4.評議學生寫的字,學生積累本課喜歡的詞語。

      [教學板書]

      6千人糕

      [教學反思]

      《千人糕》一文的中心是贊美合作精神,讓學生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很多很多人共同勞動的結果。怎樣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呢?我首先從導入上設懸,讓學生帶著思考步入對課文的認識,基于這一點,學生能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從而實現對文章的突破。在細節的處理上,我注重口語表達訓練,因為口語表達訓練是語文能力的外延,在讀中加以認識,在認識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

      《千人糕》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

      難點:理解課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學具準備:

      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書計劃:

      10千人糕

      米粉米稻子農民

      米糕鍋、煤.工人

      布農民、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使社會更美好!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抄寫字詞、擴詞、填空、照樣子寫詞語。

      課外:讀背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10千人糕

      2、質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課文

      讀后討論: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陽糕)為什么稱重陽糕為千人糕?

      2、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

      3、試讀課文

      (1)試讀第一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嗎

      指名認讀,注意:“重”是后鼻音,“嗎”是輕聲。

      B出示句子: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

      領讀句子,指名讀句子。

      C指名試讀課文。

      讀后師生共同評議。

      (2)試讀第二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認讀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試讀課文。

      師生共同評議。

      (3)試讀第三自然段。

      A抽讀生字卡片:接、需、廠、紡、紗、制、加、鍋。

      提醒學生讀準下列字音:廠、紗、制。

      B出示句子:

      一說起布,就會想到種棉花的,摘棉花的,紡紗的,織布的,還有制造紡織機的……

      這句話讀時要注意停頓。

      C指名試讀課文。

      (4)試讀第四自然段。

      A提醒讀準邊音“勞”。

      B指名讀課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間的停頓。

      4、再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讀后討論。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給下列生字加上音節。

      ()()()()

      鍋重嗎廠

      ()()()

      制勞碾

      二、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師介紹“重陽節”的來歷和有關知識。

      (3)比較句子,指導朗讀。

      A出示: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怎么說是千人糕呢?

      B討論:這兩句話是什么句式?兩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誰能把第一句話換個說法?

      (兩句話后面都是問好,但第一句話并不表示疑問,它可以改說成:這是普通的糕。第二句話表示的是疑問。)

      C指導讀句子。

      第一句要用肯定的語氣讀,第二句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D指名試讀,齊讀。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2、3兩個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A媽媽一共說了幾句話?

      B指名讀媽媽說的第二句話,媽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C指導讀媽媽說的第一句話。

      “怎么不是?”什么意思?我們應該怎樣讀?(用肯定的語氣)

      教師范讀,指名讀。

      D指名讀媽媽說的第三句話。

      指名讀句子,這句話后面用的是什么標點符號?我們應該怎樣讀?

      (這句話后面是感嘆號,要讀出感嘆的'語氣)

      e小結第2自然段。

      這段話告訴我們,做糕需要米粉,米粉來得不容易。

      (3)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A我們蒸糕需要哪些東西?

      (板書:鍋、煤、布)

      B鍋、煤、布是怎么來的?

      C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人外,還有哪些人的勞動?

      D指導朗讀.

      提醒學生要用談心的語氣讀,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話要讀出感嘆的語調,“還”要重讀。

      齊讀第三自然段。

      E小結第三自然段。

      3、精讀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

      哪怕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米糕,也是成千上萬人勞動的成果呀!

      A比較詞語:普通普普通通

      (普普通通比普通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強調了米糕的普通)

      B指名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一塊普通的糕,都要經過成千上萬人的勞動,那么,一個不平凡的東西不更是如此嗎?看來,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都要許多人共同勞動,才能創造出來。)

      C練習說話。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樣東西為例,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說說這東西也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出來的。

      D小結: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們需要的東西五花八門,而這一切需要許許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得到。

      三、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

      2、指名說說學習過這篇課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課堂練習

      1、口頭擴詞

      勞:()()()()()

      普:()()()()()

      接:()()()()()

      制:()()()()()

      2、填空。

      (1)“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這句話的意思是

      。因為,所以說是千人糕。

      (3)讀了這篇課文,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

      。

      五、作業

      練習背誦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同桌練習背誦課文。

      二、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引導自學生字字形。

      要求:找出形近字。

      找出難寫難記的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哪些字與我們學過的字有點像?

      重童米木嗎媽廣廠加功

      (2)指名說哪些字筆順難把握。

      制重普

      3、指導書寫。

      制:左寬右窄。

      接、嗎:左窄右寬。

      重、廠、米:要居中寫。

      三、課堂練習

      1、抄寫生字兩遍。

      2、讀一讀,再抄寫。

      重陽勞動需要笑著說

      中午制造還要接著說

      3、比一比,再組詞。

      木()馬()廣()功()

      米()媽()廠()加()

      4、照樣字寫詞語。

      普通普普通通

      ()()

      ()()

      ()()

      ()()

      《千人糕》教學設計 5

      一、課文簡析。

      本文是一篇哲理小故事,通過爸爸給孩子講述"千人糕",讓孩子明白了"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的道理。通過簡單的對話向我們揭示了勞動成果來之不易的主題,教導孩子們應該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懂得感恩。

      二、生字及筆畫

      (要求會書寫、組詞、注音,知道筆順、偏旁)。

      三、二類字組詞

      (要求認識、會注音)。

      四、詞語解釋

      好奇:對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覺得新奇而感興趣。特別:格外、十分。難道:表示揣測的語氣。味道:舌頭嘗東西所得到的感覺。甘蔗: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溫帶和熱帶農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甜菜:二年生草本植物,甜菜屬二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至紡錘狀,多汁。是甘蔗以外的.一個主要糖來源。包裝:是指為在流通過程中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按一定的技術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等的總體名稱。銷售:指以出售、租賃或其他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提供產品或服務的行為。的確:真實,確實,實在,果然,果真。

      五、近義詞。

      味道——滋味、平時——平常、特別——十分、好奇——新奇、

      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確——確實

      六、反義詞。

      平平常常——超乎尋常、特別——一般、好奇——冷淡、的確——也許

      七、多音字

      1.的:

      de(好的)。

      dí(的確)。

      dì(目的)。

      dī(的士)。

      2.應:

      yìng(應答)、(應付)。

      yīng(應當)、(應該)。

      3.好:

      hǎo(好人)、(好事)。

      hào(好奇)、(好色)。

      八、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爸爸告訴孩子今天要吃千人糕。第2自然段,孩子好奇什么是千人糕?第3自然段,爸爸告訴孩子千人糕要很多人才能做成。第4自然段,孩子猜想千人糕一定很大。第5自然段,孩子看到的千人糕和平常的米糕是一樣。第6自然段,爸爸問孩子“千人糕怎么做成的?”引出下文。第7~9自然段,通過講述千人糕的三道工序,進一步說明了千人糕的來之不易。第10~11自然段,孩子明白了“千人糕”名字的來歷。九、練習

      給下列詞語注音:學習、桌子、難道、味道、就是、加工、種子、農具、甜菜、勞動經過選詞填空。(填序號)①勤勞②疲勞

      ⑴.每天早晨,______的村民都在地里干活。⑵.他一天一夜沒有休息,看上去很______。

      ①平常②經常

      ⑴.這就是我們______吃的米糕。⑵.雷鋒叔叔______到學校里給二年級的同學講故事。

      3.、默讀課文。借助插圖,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要經過種植水稻、收割水稻、把大米磨成粉、種植甘蔗、加工制作糖等勞動做成的。

      4.我們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經過了很多人的勞動,舉個例子說一說。

      我們穿的衣服,需要農民伯伯種植棉花,工人采摘棉花,紡織工人再紡織成線,用線織成布匹,再裁剪縫制成衣服。

      《千人糕》教學設計 6

      教案目標:

      1、根據畫面大膽想象內容

      2、理解內容,東東任何物品都是集體勞動的結晶,激發幼兒的合作意識。

      教案準備:

      幼兒用書、磁帶或CD。

      教案過程:

      1、生活經驗回顧,激發閱讀興趣。

      過生日的時候,小朋友都會做什么?吃什么?

      小朋友聽說過千人糕嗎?吃過嗎?你們猜猜千人糕是什么樣子的'?

      2、幼兒閱讀

      有一個小朋友在生日那天得到了一個千人糕,你們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小朋友們,你們看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

      3、分片斷閱讀,理解內容。

      里有誰?媽媽說了什么?小朋友們是怎么想的?你們是怎么想的?

      小朋友為什么會覺得奇怪?你知道蛋糕是用什么做的嗎?

      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蛋糕又叫千人糕了嗎?

      4、幼兒傾聽并學習講述。

      教師講述,圖中小朋友想象的千人糕是什么樣子的?我們在講述的時候也要把小朋友想象的內容講進去。

      幼兒邊閱讀邊講述。

      的名字叫什么?為什么把一個小小的蛋糕叫千人糕。

      《千人糕》教學設計 7

      一、教材分析:

      《千人糕》通過媽媽的話,告訴我們:稱重陽糕為“千人糕”的道理,從而使我們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關心自然,熱愛生活的熱情。

      2.通過對傳統節日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文化生活樂趣。

      三、教學構想:

      前面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地進行朗讀,本節課重在內容的理解,知識的拓展,情感的遷移。本文寫的糕,實質重在理解“千人”,在教學時我注重把握課題的延伸,從而讓學生自主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過程中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結合本課,適當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由重陽節的“千人糕”引發出去,了解其它的傳統節日,積累文化,向往美好,讓學生大膽地說。

      四、方法指導: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討論在說的時候,讓學生大膽地走上講臺。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誰能告訴我圖上的這個是什么?你見過嗎?

      (課件出示一個重陽節吃年糕的場景,畫面定格在年糕上。)

      誰又能用語言把它描述一下?

      剛剛你們說的是糕的形狀,顏色,還有其他方面嗎?

      (板書:形狀、顏色、米粉、甜、好吃),可我們今天學的課文是《千人糕》,它和我們平時吃的糕有不同嗎?讓我們一起從中找答案。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給學生表達的機會,激活思維。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愿望)

      (二)初讀整合課文。

      1.師范讀第一節,指導學生朗讀。用適當的語氣,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有朗讀的愿望。老師先朗讀第一節課文,余下的由你們接著讀好嗎?

      2.生齊讀。

      3.生與生之間互讀課文一遍。

      (留給學生自己鍛煉、學習的機會,鼓勵合作學習,培養合作精神)

      4.學生合上書本,師出示多媒體生字,指導學生朗讀。

      糕磨碾鍋礦騰紡紗煤重

      生依次讀

      生讀“重”為zhóng、chòng。

      重點強調重(chòng)陽

      5.小組長上講臺指著多媒體領學生朗讀二遍。

      (三)研讀課文,朗讀感悟。

      1.同學們剛剛表現地都很好,請同學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黑板上的“糕”與“千人糕”意思同嗎?老師相信你們會表現地更好,會找到問題的答案的。

      (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迅速展開討論,師深入學生當作協助討論,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他們自己朗讀、討論、交流,自主閱讀,在讀中悟,互悟中讀,尋求問題答案)

      2.小組代表依次發言,師歸納。

      每個小組的代表來發言。(上講臺發表自己的觀點,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老師和你們一起來探討,做“千人糕”需要哪些東西?

      是由哪些人做的?有多少人?

      所以課文把這個糕叫做……

      3.交流討論,總結,感悟文中所要表達的內容。

      由此可見,這個千人糕,贊揚了什么呢?

      很好,實際上我們這篇課文正是通過寫千人糕,贊揚了工人叔叔和農民叔叔以及所有人的合作精神,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我們是很難吃上這香甜的“千人糕”的`。(板書:千人糕)

      (把自己認為最能夠體現“千人糕”來之不易的地方多讀幾遍。讀給你的同組小朋友聽一聽。感情朗讀時,四人小組互聽互助,生與生在交流中,相互切磋,相互啟發,不僅學到了知識,密切了友誼,培養了合作意識,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

      4.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閱讀,情感熏陶以及端午節的場景。

      1.多媒體展示粽子,了解相關的鏈接。(多媒體出示:端午節的情景,讓學生感受交流)

      哪位同學告訴這上面的是什么?你吃過嗎?

      我們一般在什么時候家家都會吃呢?

      2.介紹端午節的有關風俗習慣,并結合多媒體畫面,介紹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清明、中秋、重陽、除夕、春節等相關知識,學生仔細聽,不時提問。

      3.多媒體展示少數民族,國外的一些傳統節日,潑水節、圣誕節、復活節,學生作了解。(安排了一個遷移練習,目的在于對學生情感的熏陶,讓學生通過對傳統節日的認識,豐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祖國的文化。同時對其他節日產生興趣,學生產生了興趣,學生就會自己去閱讀,了解相關知識。)

      七、作業設計:

      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重陽節的課文,課后請同學們幫助老師解決一個個問題:希望你們能互相合作,查閱資料,向老師或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紹一種傳統的節日,注意要講詳細、具體。(將閱讀延伸至課外,增長知識,培養閱讀習慣和方法)。

      《千人糕》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反復朗讀,能夠理解文章大意。

      培養學生對勞動人民勞動成果的珍惜。

      教學重難點:

      生字學習,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方法:

      朗讀法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講解重點生字詞

      齊讀課文概括文章大意

      三、品讀課文,探究深意

      齊讀課文,情節分析

      小組討論,理解情感

      教師總結

      四、布置作業并結課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逐字稿

      同學們好,現在開始上課!

      上課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最喜歡吃的糕點是什么呀?小紅同學,哦,你最喜歡吃豆沙包,還有嗎?哦,有喜歡吃年糕的,還有喜歡吃月餅的,還有喜歡吃蛋黃酥的,那同學們你們吃過千人糕嗎?老師看到大家都搖了搖頭,今天呀我們就要一起學習一篇關于千人糕的課文,課文題目就是《千人糕》。

      跟老師一起讀課文題目《千人糕》,好,讀了這個題目大家有什么問題嗎?張三同學,千人糕是什么糕點呢?他好吃嗎?為什么叫千人糕呢?同學們的問題真多,老師給大家范讀一遍課文,同學們帶著問題聽,邊聽邊想,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劃出來,先自己解決。

      老師讀完了,有不認識的字詞嗎?老師幫大家列在PPT上了,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學習。嗯,老師看到大家都抬起頭來了,通過剛才的小組學習哪個小組給大家領讀一遍生字?嗯,一小組,好,二小組給一小組讀的生字組個詞!嗯,三小組同學不甘落后一直在舉手,三小組同學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記憶字形的竅門吧!哦,三小組同學說蔬菜的菜,上面一個草字頭,下面一個采花采,下面是他的讀音,因為蔬菜是植物所以是草字頭,所以兩者一結合就是蔬菜的菜啦!哇!根據三小組同學的描述我們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字的形。我們給愛動腦筋的三小組同學鼓鼓掌!

      我們學會了生字,那老師就要考考大家,看生字放在課文里大家是不是還認識了,請大家齊讀課文,老師聽一聽哪一組讀得最流利!開始!

      一小組同學聲音很洪亮繼續加油!二小組同學要注意字音,三小組同學很有感情!

      同學們都讀完課文了,還記得剛剛的問題嗎?接下來,我們慢慢去探索。首先,老師問問大家,故事里的主人公分別是誰呀?對,是爸爸和孩子。那我們就分角色朗讀課文,一起探索剛剛的問題!男生讀爸爸,女生讀孩子!老師讀旁白。

      我們先讀第1-3自然段。同學們,看來課文里的孩子和大家問了一樣的問題,什么是千人糕,那什么是千人糕呢?夏明同學,哦,就是很多人一起做才能做成的糕點。同學們,大家平時吃的糕點是誰做的呢?哦,是媽媽做的.,媽媽一個人做出來的嗎?是呀,平時我們在家吃的糕點媽媽自己就做好了,那這個千人糕要一千人做才能做好,是什么樣子呢?大家發揮想象力想一想!哦,張三同學說一定很大!還有同學說一定工藝很復雜!那一定是一塊很特別的糕點!

      那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繼續朗讀第四第五自然段!千人糕是一塊很特別的糕點嗎?哦,不是,那是什么呢?哦,就是平常吃的米糕!孩子發現爸爸說的千人糕其實就是一塊米糕,大家想想孩子這時候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呢?李四同學,哦,疑惑,還有嗎?哦,憤怒,以為爸爸騙了自己。

      那真的是這樣的嗎?我們繼續朗讀第6-10自然段,看看爸爸是怎么解釋的。爸爸是騙孩子的嗎?哦,不是。那爸爸是從哪方面解釋千人糕的呢?哦,從他的做法。哪位同學給我們說說千人糕里是怎么做的呢?哦,就是把大米磨成粉然后放糖。那這些材料有什么特別的呢?誰來給我們說說,王五,哦,大米是要經過無數的農民伯伯一點的一點勞動得來的,糖也需要很多人一步一步的制作才能完成,這里需要很多人的勞動!

      那同學們知道千人糕為什么叫千人糕了嗎?請大家齊讀最后一自然段告訴我這個問題的答案!哦,因為這塊小糕點里凝聚著許許多多勞動者的辛勤勞動呀!同學們,我們再回頭想想,剛剛大家說自己平時吃的糕點是媽媽一個人完成的,真的是這樣嗎?哦,不是的,還有哪些勞動人民呢?

      小紅,你說說,哦,你喜歡吃的蛋黃酥就更麻煩了,農民伯伯還要養雞、種紅豆、再把紅豆磨成紅豆沙,還有面粉!黃油!呀你這個不止是千人糕是好幾千人糕了!

      同學們,通過這篇課文大家學習到了什么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然后派個代表說說!

      一小組同學舉手了,我們先請一小組同學說!哦,自己平時吃的糧食都來之不易,需要很多人付出辛勤勞動!還有嗎?二小組,哦,我們應該珍惜糧食。還有嗎?三小組,哦,我們不能只看實物的表面,還需要深入思考,剛剛大家以為自己吃的糕點都是媽媽一個人做的,其實不是呀!

      大家總結的都非常好!通過這篇課文,我們一定要珍惜手中的食物,這里面是千千萬萬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

      那除了糧食,還有哪些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品是經過很多人的勞動得來的呢?請同學們想一想,寫成200字的小短文,下節課我們一起分享!

      下課!

      《千人糕》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千人糕”的含義,認識到日常食物的來之不易,學會珍惜食物。

      過程與方法:通過故事講述、討論交流、角色扮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尊重勞動、感恩他人的情感,增強社會責任感。

      教學準備

      《千人糕》課文相關多媒體素材(PPT、圖片、視頻等)。

      分組討論卡片,每組一套。

      角色扮演所需道具(如廚師帽、農民服裝等,可簡易制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情境創設:展示一塊普通的蛋糕圖片,提問:“大家知道這塊蛋糕是怎么做出來的'嗎?”引導學生初步思考食物的來源。

      揭示課題:引出《千人糕》的故事標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詢問學生對“千人糕”這個名稱的理解和想象。

      二、新課講授(20分鐘)

      故事講述:教師用生動的語言講述《千人糕》的故事,可以結合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或動畫,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故事情境。

      細節解讀:

      講述過程中,暫停提問:“小麥是如何變成面粉的?”、“糖是從哪里來的?”引導學生意識到從原料到成品的復雜過程。

      強調每一個步驟都需要不同的人參與,比如農民種植、工人加工、運輸人員配送等。

      三、小組討論(10分鐘)

      分組活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發放討論卡片,卡片上寫有“小麥種植”、“面粉加工”、“糕點制作”等環節。

      任務:每個小組選擇一個環節,討論該環節中涉及的工作、需要的工具、人們的辛勤勞動等,并準備簡短匯報。

      四、角色扮演(15分鐘)

      活動說明:基于之前的討論,各小組選擇代表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從農田到餐桌的整個過程。

      表演:學生穿上簡易道具,通過簡單的對話和動作展示各自負責的生產環節,讓全班同學直觀感受“千人糕”的制作過程。

    【《千人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千人糕教學設計02-23

    千人糕教學設計02-23

    《千人糕》教學設計06-01

    千人糕教學設計6篇04-07

    千人糕教學設計5篇[精華]10-12

    千人糕教學反思03-05

    千人糕教學反思12-10

    《千人糕》教學反思03-23

    《千人糕》教學反思03-1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秘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综合久久久久婷婷丁香五月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丝袜专区 | 最新国内久久免费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