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設計

    時間:2022-06-14 19:42:2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本文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想象其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認識課后3個生字,能夠有感情地背誦這兩首古詩。

      3、背誦兩首古詩體會詩的意境和感情。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能力。

      情感目標:本文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想象其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認識課后3個生字,能夠有感情地背誦這兩首古詩。

      教學難點:背誦兩首古詩體會詩的意境和感情。

      教學流程

      一、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自由讀詩,多讀幾遍,要讀通順,讀流利。

      二、對照注釋,初步理解。

      1、同桌交流,說說詩句的意思。

      2、師適當講解,大致理解就行。

      三、感情朗讀,體會意境

      1、出示畫面和節奏提示,讓學生自主品讀,同桌合作讀讀聽聽

      2、師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幫助詩人能表達的思想感情,歷代詩人對它的題詩

      3、在熟讀讀的基礎上背誦。

      四、檢查識字

      五、練習

      1、評一評

      杜甫的詩:“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描寫的春景與本詩描寫的春景有什么不同?(自由討論)

      生:杜甫的詩寫花很多,千朵萬朵來表現春天,這首詩沒寫那么多的花,而寫了燕子。

      生:這首詩寫的是野生的花和草,而黃四娘家的花是自己種的。

      2、想一想:烏衣巷繁榮時是怎樣一種景象?

      自由說,發揮想象力。

      六、作業:背誦古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學習《望廬山瀑布》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一)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詩。

     。ǘ╊A習中哪些詩句讀懂了,哪些還沒讀懂,并劃下來。

      三、讀《望廬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

      廬l*紫z!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理解詩意

     。ㄒ唬┨釂枺哼@首唐詩是誰寫的?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

      (二)“望廬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當什么講?

      “望”與“看”的區別是什么?

      “望廬山瀑布”就是遠看廬山的瀑布。

      分別查出“廬山”和“瀑布”的意思。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廬山時觀賞了瀑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二步:解詩題。

      (三)讀一讀古詩,弄懂詩句的意思。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三步:明詩意。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1.日照香爐生紫煙

      “日”、“香爐”、“紫煙”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加以理解。

      日:太陽。香爐:香爐峰。紫煙:紫色的煙云。生:升騰起(變成了)。

      太陽照射在香爐峰,高高的香爐峰上升騰起紫色的煙云。

      2.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一詞說明作者站在哪兒觀察瀑布?

      離瀑布較遠。因為瀑布高大,遙看才能觀其全貌。

      “掛”、“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塊兒是什么意思?

      掛:懸掛。前:前面。川:河流。

      掛前川:指瀑布遠看就像懸掛在山峰前面的一條大河流。

      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3.飛流直下三千尺

      “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么特點?

      水流快、山勢陡。

      真有三千尺嗎?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

     。ǹ鋸埵址ǎ

      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

      4.疑是銀河落九天

      “銀河”、“九天”各指什么?

      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稱為九天。詩里形容極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詩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懷疑。

      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示無余。

      5.讓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講一講它的意思。

     。ㄋ模┻@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四步:悟詩情。

     。ㄎ澹┲笇W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師要給學生范讀,要讀出語氣、感情。

      (六)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廬”和“爐”是同音字,要區別字形,會應用。

      “紫”和“川”的讀音要讀正。

      在學習生字時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已去分析、去記憶,培養自學能力。

      五、小結

     。ㄒ唬┠阏J為這首詩寫得好嗎?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二)出示掛圖,說說詩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觀察瀑布的?觀察的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ㄈ⿵哪男┑胤娇梢钥闯鲈娙擞^察細致?

      “日照”與“紫煙”的因果關系?

      “飛流”、“直下”對流速水勢的觀察。

      “三千尺”、“落九天”是對瀑布的長、大、高的觀察。

      除觀察仔細、細致外,本詩還有什么特點?

      豐富奇特的聯想,如“掛前川”,“疑是銀河落九天”。

      本詩的寫作特點:觀察細致有序,聯想豐富。

      學習古詩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讀、查、究、誦、賞。

      六、布置作業

      背誦、默寫古詩。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病⒄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舱n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圖片、錄音朗誦、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傳說白居易16歲時自江南赴長安應試舉人,拿著自己的詩作去拜訪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況看了他的姓名,笑說:“長安米介正貴,在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等到展開白居易的詩作,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不由得贊嘆道:“能做出這樣的詩語,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聲大振。這節語文課,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的《草》(板題)。這是從原詩中截取的一部分。

      二、范讀課文,學生領會

      師范讀古詩,生認真聽生字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薄⒆宰x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指讀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幻燈出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生誦讀詩句。

      ⑵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把“枯”和“榮”分別貼在相應圖片的下面,并說出理由。

     、 用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離離”。

     、 誰知道“歲”是什么意思?

     、 指導朗讀。讀出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

      ⑹ 生練讀、指讀、評價讀。

     。、幻燈出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你怎么理解“燒不盡”、“吹又生”?

     、 指導朗讀,讀出野火的無情、野草的頑強。

     。础⑴錁氛b讀全詩:

      個人讀;

      評價讀;

      小組比賽讀。

     。、背誦詩句。

      (男女生比賽讀。)

      五、指導書寫

     。、認讀“枯、榮、燒”。

     。病⒕毩暯M詞,并用“光榮”造句。

     。场⒂^察每個字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础⒅v解、示范、指導。

     。怠W生描紅、臨摹。

      六、你還知道白居易的哪些詩作

      七、課堂總結

      (略)。

      第二課時

      一、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插圖:

      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連貫的話說一說。(指名說),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當時看到這一情景又是怎么說的吧!

     。犱浺粽b讀全詩)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板題,生齊讀課題)

     。、學習生字:

      宿 徐

     。场⒔M詞:

      宿: 住宿 宿舍 宿營

      徐:請姓徐的同學(或認識姓徐的人的同學教大家識記這個字)

      4、你知道課題是什么意思嗎?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薄⒆宰x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病⑿〗M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薄⒅缸x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病⒒脽舫鍪尽盎h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蔭”:

     、 生誦讀詩句。

     、 新市徐公店周圍景色如何?你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ㄐ〗M討論交流)

     、 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同學們畫一畫再現新市徐公店吧!

     。ㄉ嫯嫞

      ⑷ 指導朗讀,生認真體會。

      ⑸ 生練讀、指讀、評價讀。

     。、幻燈出示“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⑴ 生誦讀詩句。

     、 此時此刻,你眼前又呈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W生先說一說,再畫一畫,最后讀一讀詩句。)

     。础⑴錁氛b讀全詩,體會感情。

      5、你能把古詩編成一個連貫而完整的小故事嗎?小組合作試一試。

     。、背誦詩句。

      四、指導書寫

     。、認讀:

      宿、徐、店、未、追、菜。

      2、正音:

      “宿、菜”是平舌音。“追”是翹舌音。

     。、同桌互相練習組詞。

     。、用“追逐”造句。

      5、觀察每個字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師講解、示范、指導。

      7、生描紅、臨摹。

      五、課堂總結

     。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課由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贊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絕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仿佛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贊美。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誦古詩。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古詩詞就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多少文人墨客在這里揮灑筆墨,留下許多優秀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古詩園,走進南宋詩人楊萬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種怎樣的境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板書課題。介紹作者楊萬里。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句

     。ㄒ唬┏踝x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注意斷句,讀出古詩的韻律美)課件出示古詩

      3、齊讀

      (二)理解詩句

      1、讀了詩句你看到了什么?

      2、詩中有哪些詞語不理解?(畢竟、四時)相機理解前兩句詩的大意

      3、理解后兩句詩的大意。出示圖片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荷葉綠得充滿生機,綠的無邊無際。荷花格外紅艷,紅得另有一種模樣)

      小結:這“無窮的綠”和“別樣的紅”給作者的視覺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怪詩人走出凈慈寺就脫口稱贊:“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4、齊讀古詩課件出示

      三、體會詩情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大致意思。(討論)

      2、體會作者的感情。(引導說出作者是通過對西湖的極度贊美,婉轉地表達對朋友的眷戀之情。)

      3、齊誦古詩。(創設情境:同學們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

      四、拓展學習

      1、回顧古詩。相機板書:送別詩西湖荷花

      2、小組為單位。上網查閱,自主學習

      3、交流匯報師生互動

      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不但學習了一首新的古詩,還利用網絡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善于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多發現,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識,來促進我們的學習。最后讓我們再把這首古詩美美的吟誦一番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絕句》,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背誦《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讀《絕句》

     。薄醋詫W四步驟讀一讀古詩。

     。、交流自學所得:

      卡片認讀生字──說說自己用什么辦法記住生字(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擴詞──展示讀,正音。

      三、朗讀感悟

     。薄⒛x古詩,如果用詩配畫的方式學習古詩,你覺得該畫哪些畫?

     。、交流理解,說理由,教師相機簡筆畫: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在賞畫、評畫的過程中了解詩句的大意。

      3、感悟語言之美:

      再讀古詩,說說詩中的語言又什么特色?

      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學生發現后再讓學生拓展。

      在語言的比較中,讓學生明白這首詩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為我們展現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

      四、美讀成誦

     。、自讀、小組合作推薦讀。

      2、配樂讀。

     。、背誦。

      五、書寫指導

      書寫剩下的字,強調“含”與“嶺”,一個不要多點,一個不要漏點,重點指導“窗、柳”。

      板書設計: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一、復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兩個生字的音。

      2、通過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精讀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句。

      輕聲自由讀詩句,想想詩人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指導學生讀出舒暢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

      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第三行寫詩人看到了什么?(“西嶺”,教師隨手用藍色粉筆畫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師講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實指,是極言年代的長!扒镅本褪墙K年不化的積雪,并隨手用白色粉筆在山巒上畫雪)

      詩人是透過什么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窗戶。教師講解:窗戶好像一個畫框鑲在這幅“千秋雪”的“畫兒”的四周,詩人用了個“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動,很形象。并隨手用褐色粉筆畫一個方框把雪山圖框起來)

      是誰透過窗框在觀賞這幅特殊的“畫”呢?(是詩人自己)詩人有這么一種閑情逸致去觀賞窗外的景色,說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樣?(心情舒暢愉悅)

      詩人向門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東吳指什么地方?為什么說是“萬里船”?

      誰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安排的呢?

     。2)小結:這首詩先寫近景,后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反復練讀。

      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

      “鸝”左右結構,“鷺”上下結構,寫時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背誦課文。

      3、抄寫詞語。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第一首詩。

      3.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4.強化語感訓練,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并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名曲《送別》,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

      2.初讀本課兩首古詩,大致了解異同。

      3.引導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4.師生互動,了解黃鶴樓:課件展現黃鶴樓雄姿;板畫長江圖,明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資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摯友誼的故事。

      (評:在師生交流中,通過畫面──黃鶴樓雄姿、簡筆畫──黃鶴樓及廣陵位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動內容,使學生如見其形、如臨其境,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達到了解題入境的效果。)

      5.要求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二、初知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或注釋了解詩的大意,并激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的含義,理解“下揚州”“孤帆”“盡”“唯”的意思。

      (2)提出疑問,并梳理出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三、賞析佳句,入境悟情。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為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依依惜別的深情作好鋪墊。

     。c評:講解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為學生理解后兩句詩埋下伏筆,可謂講在“關鍵處”,有畫龍點睛之妙。)

      2.賞析“煙花三月”的含義。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意蘊,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籠罩在淡藍色的薄霧中,霧氣時聚時散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感受“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點評: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先讓學生感受、理解,再表達美的感受,融理解運用為一體。)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沿途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鶯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這句詩表達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

      3.品析“碧空盡”“唯”的含義。

     。1)品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體會詩人仁立凝望遠帆的情景。

      (2)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朋友感情之深。

     。3)從最后一句中,體會詩人寄情于浩蕩的一江春水,對摯友的一片深情。

     。4)指導朗讀后兩句。學生自讀,自評,評后再讀。師引讀,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

     。ㄔu: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可點撥學生如何讀出抑揚頓挫,觸發學生深入體會;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因此多樣化的反復誦讀,是培養語感的必由之路。)

      五、回顧全詩,歸納升華。

      1.歸納總結全詩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

      2.略讀第二首詩。

      3.激發學生體會第二首詩及其他送別詩的興趣。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

      圖上畫的是什么?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

     。ò鍟n題)

      先來學習《草》。

      〖對話平臺

      一、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二、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

      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

      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并讓學生說說草什么時候是枯?什么時候是榮?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合作意識。

      三、朗讀

      1、自由讀:

      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

     。ㄏ矚g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在充分地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四、背誦

     。、情境背誦:

      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么聽不懂呢?怎么不寫花,只寫草呢?

     。、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表演背誦,既訓練了形義較難的字,又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利于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五、練習

     。、填空:

      離離______,一歲一____。野火______,春風______。

      籬落疏疏一徑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飛入無處尋____。

     。、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六、書寫

     。、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

      木: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病W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回顧

      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

      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

      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交流

     。薄W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自由讀:

      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現?

      2、指導讀:

      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

     。ǜ吲d、喜悅)

      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

     。ㄊ

      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展開聯想,豐富語言積累,進一步體會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

      3、競賽讀:

      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

      誰讀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詩歌語言凝練,富于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利于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語感。

      五、背誦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背、齊背。

      六、拓展

     。、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病⒁孕〗M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給學生提供二度創作的題材,不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场⒑屯瑢W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于春天的古詩。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里的一棵奇葩,教師要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培養課外積累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八、評價

     。、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

      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小組內展示交流,互相評價:

      根據組內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評、互評,使學生學會評價 ,在互相學習、借鑒、欣賞同進步。

      〖詞語解釋

      離離:草木長的得很茂盛的樣子。

      枯:枯萎。

      盡:完、全。

      宿:投宿。

      籬落:稀稀落落的樣子。

      徑:小路。

      尋:尋找。

      〖相關鏈接

      相傳《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十六歲時作的一首應考習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一定要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閱讀在線

      《春日》(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游園不值》(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7個生字,了解詞語意思。

     。病⒄_、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熟讀背誦兩首古詩。

      【學習難點】

      領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薄⑼瑢W們上課老師布置的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W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病⒅览蠋煘槭裁匆銈兺瓿蛇@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

     。ò鍟伭

     。场⑷帻R讀課題。

     。、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叫做

     。▽W生答:詠鵝)

     。、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么詠柳是什么意思?

     。、出示課件中的圖,你們右圖中看到了什么?

     。、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賀知章。

      (簡介詩人生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讀一讀,邊讀古詩邊把課后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场z查自讀生字情況。

      4、從讀詠、碧、妝、裁、剪要求學生會讀,讀準。

      5、指名讀,請其它學生正音,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指導第一、二句:

      ⑴(放遠處看到柳樹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圃娙藦倪h處看到了柳樹,發生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麗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自讀第三、四句:

     、沤酉聛恚娙擞质窃鯓淤澝懒鴺涞哪?請同學樣和同桌去讀第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茖W生自讀,指名讀,讀到第三句時,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亲x到第四句時,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四、指導說句寫句

     。、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去和小伙伴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和同桌說。

      3、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

     。、講評學生的小綠筆。

      五、指導生字

     。、出示要寫的生字,學生提出難寫的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筆順要多次書空,記準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要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開來,一捺改成一點。

      剪字下面是刀。

      2、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六、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檢查作業

     。、背誦《詠柳》。

     。、讀春,積累詞句。

      (開火車,每人說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說一個含有春的詞語,看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

      3、課前搜集的有關春的佳句名詩,你們都搜集了多少?

     。础W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講出來。

     。、老師出示課件(收集的詞語、成語、名詩佳句)請學生來讀。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欣賞,那樣癡情,真可謂是把春天描摹的絢麗多彩,古人贊美春天的詩很多,我們今天學的是南宋詩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們學的這首詩,誰知道它們題目是什么意思。

      3、簡介詩人朱熹。

     。、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朱熹的《春日》。

     。怠⒆x了這首詩后,你能猜一猜詩人在寫《春日》時的心情嗎?

     。ǜ吲d、喜悅、歡快、舒暢)

      (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丁⒉聹y終歸猜測,大家能從詩文中找出明確的詞句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

     。ㄕf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老師點拔如下: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設得、東風面、總是春

      萬紫千紅

     。、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師范讀一次。

     。、說一說古詩的大意。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詩人朱熹在泗水濱春游,心情為何如此快樂?

      原因之一是因為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原因之二,請聽我細細說來(出示)《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多讀書,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孔子在書籍中尋找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從耳目一新,深感快樂。

      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系嗎?我們大家要在書海中求知識,因為書的海洋里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初步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小朋友們,現在正是春天,天氣暖和,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古代詩人為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而寫的兩首詩。(板書:古詩兩首)

      二、教學《春雨》

      1.板書詩題:春雨

      2.解題:這首詩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寫的節選其中的前四句,說的是春雨的特點。

      3.教師范讀一遍,領讀兩遍。

      4.看圖導讀,結合學習生字。

      原詩有八句,這里

      (1)出示掛圖,指導學生看圖說出春雨細密、滋潤萬物、催開

      百花等特點。詩人是怎樣來寫這春雨的呢?

      (2)指名讀詩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乃:共兩畫,第一筆是“橫折折折鉤”“撇”。第二筆是撇。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隨:左右結構,右部先寫“有”,“隨”是跟從的意思。

      潤:翹舌音,前鼻音。左右結構,右部先寫“門”,再寫“王”!皾櫋笔羌铀郑箹|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說說生字的筆畫或結構,講生字的意思。

      (4)分句講讀。

     、僦该x“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谶@兩句詩是什么意思?(春雨像知道時節似的,當春天一到,它就下起來了)想一想:為什么詩人說它是“好雨”呢?(因為春天莊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詩人說春雨是好雨)對,這兩句詩贊美了春雨來得及時。

     、埤R讀這兩句詩。

     、苤该x“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⑤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潛入”?(“潛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覺中透進去)那么“隨風潛入夜”該怎么解釋?(夜間,好雨隨著風在人們不知不覺中透進萬物的內部)“潤物細無聲”是什么意思?(春雨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誰能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解釋一下?

      (春雨是在夜間,乘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著春風灑落,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你說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卻不聲不響,怎么不是好雨呀!

     、摭R讀這兩句詩。

      5.總結。

      這四句詩贊美了春雨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反映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6.朗讀指導。

      (1)掌握節奏、韻律(加點的是韻腳字)。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好,是全詩的中心,其他都是圍繞“好”來寫的,是春雨“好”的表現。知,表現春雨善解人意。

      “當……乃……”強調春雨好在下得及時。

      潛、細、無,強調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師范讀。

      (4)學生自練。

      (5)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描紅指導。

      (1)提示描紅生字的注意點:

      乃:第一筆“橫折折折鉤”的橫部宜橫向右上取勢,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勢,第二筆“撇”須頂連“橫”畫,撇出時略帶弧度。

      隨:第一筆和第二筆寫成的“口”體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筆寫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處定位,中間和下部須留寫“l”

      的位置,末筆“捺”彎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潤:左部“三點水”寫法同前,右部首“點”定位宜高,第二筆“豎”和第三筆的“折”部等長,“門”中的“王”,三“橫”間距相等,末“橫”較長。

      (2)學生自練描紅“乃、隨、潤”3個生字。

      三、布置作業

      1.朗讀《春雨》,熟讀背誦。

      2。抄寫“春雨”、“時節”各兩遍。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0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初步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導人新課

      小朋友們,現在正是春天,天氣暖和,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古代詩人為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而寫的兩首詩。(板書: 古詩兩首)

      二、教學《春雨》

      l、 板書詩題: 春雨

      2、 解題: 這首詩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寫的。原詩有八句,這里節選其中的前四句,說的是春雨的特點。

      3、 教師范讀一遍,領讀兩遍。

      4、 看圖導讀,結合學習生字。

      (1) 出示掛圖,指導學生看圖說出春雨細密、滋潤萬物、催開百花等特點。詩人是怎樣來寫這春雨的呢?

      (2) 指名讀詩句。

      (3) 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乃:nǎi,鼻音。共兩畫,第一筆是橫折折折鉤,第二筆是撇。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隨:suí,平舌音。左右結構,右部先寫有,再寫 。隨是跟從的意思。

      潤:rùn,翹舌音,前鼻音。左右結構,右部先寫門,再寫王。潤是加水分,使東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說說生字的筆畫或結構,講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講讀。

      ※ 指名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 這兩句詩是什么意思? (春雨像知道時節似的,當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來了) 想一想:為什么詩人說它是好雨呢? (因為春天莊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詩人說春雨是好雨)對,這兩句詩贊美了春雨來得及時。

      ※ 齊讀這兩句詩。

      ※ 指名讀隨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

      ※ 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潛人(潛人就是在人不知不覺中透進去)那么隨風潛人夜該怎么解釋? (夜間,好雨隨著風在人們不知不覺中透迸萬物的內部)潤物細無聲是什么意思?(春雨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誰能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解釋一下?(春雨是在夜間,乘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著春風灑落,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 你說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卻不聲不響,怎么不是好雨呀!

      ※ 齊讀這兩句詩。

      5、總結。

      這四句詩贊美了春雨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反映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6、朗讀指導。

      (1) 掌握節奏、韻律(加點的是韻腳字)。

      好雨/ 知/ 時節。

      當春/ 乃/ 發生。

      隨風/ 潛人/ 夜,

      潤物/ 細/ 無聲。

      (2) 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好,是全詩的中心,其他都是圍繞好來寫的,是春雨好的表現。

      知,表現春雨善解人意。

      當乃強調春雨好在下得及時。

      潛、細、無,強調春雨的美好品格。

      (3) 教師范讀或放錄音。

      (4) 學生自練。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描紅指導。

      (1) 提示描紅生字的注意點:

      乃: 第一筆橫折折折鉤的橫部宜橫向右上取勢,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勢,第二筆撇須頂連橫畫,撇出時略帶弧度。

      隨: 第一筆和第二筆寫成的 體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筆寫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處定位,中間和下部須留寫 的位置,末筆捺彎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潤: 左部三點水寫法同前,右部首點定位宜高,第二筆豎和第三筆的折部等長,門中的王,三橫間距相等,末橫較長。

      (2) 學生自練描紅乃、隨、潤3個生字。

      三、布置作業

      1、朗讀《春雨》,熟讀背誦。

      2、抄寫春、時節各兩遍。

      第 二 課 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春雨》。

      2、默寫春雨、時節兩個詞語。

      二、教學《春曉》

      1、板書詩題: 春曉

      2、解題: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孟浩然寫的。曉xiǎo三拼音, 左右結構,左部是日字旁,右都是堯,上面沒有點。詩題里的曉是早晨的意思。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師范讀,領讀一遍。

      4、看圖導讀,結合學習生字。

      (1) 出示掛圖,指導學生看圖: 畫面上是個什么人? 她左手在拉起什么? 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 (畫面上是個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簾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鳥和芭蕉等景物)

      (2) 指名讀四句詩。

      (3) 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眠:miá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結構,左都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

      覺:jué。上下結構,上部是 ,不是 ,下都是見。覺是個多音字,讀jue時是覺得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說生字的結構,講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講讀。

      ※ 指名讀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 誰能說說春眠不覺曉的曉是什么意思? (春眠不覺曉的曉是天亮的意思)為什么這個曉和春曉的曉意思不同呢? (因為聯系全句的意思,說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覺天就亮了才好講,說成不知不覺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講)對,你能聯系全句的意思來解釋曉字的意思,講得合理,對頭,很好! 那么處處聞啼鳥該怎么解釋呢? (處處聞啼鳥就是到處聽到鳥叫聲的意思) 那么詩人為什么不寫成處處聞鳥啼呢? (自答:寫詩是要押韻的,這首詩押的是ao韻,所以要把鳥字放在句末)

      ※ 誰能補充一些想象,用白已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春天氣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覺已經天亮了。醒來時只聽到外邊一片清脆的鳥叫聲) 想一想: 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5) 齊讀這兩句詩。

      (6) 指名讀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7) 這兩句寫的是什么時候的事? (寫的是昨天夜里的事)昨天夜里聽到什么? 想到什么? (昨天夜里聽到刮風下雨的聲音,想到這樣風吹雨打,花兒不知落下了多少) 請連起來說一說。(想起夜里曾聽到刮風下雨的聲音,不知花兒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 花兒落了,春天即將離去,這春光多么可貴,多么值得珍惜呀!

      (8) 齊讀這兩句詩。

      5、總結。

      這首詩描寫了春天一個雨后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借春的真摯感情。

      6、朗讀指導。

      (1) 掌握節奏,韻律(加點的是韻腳字)。

      春眠 / 不覺曉,

      處處 / 聞啼鳥。

      夜來 / 風雨聲,

      花落 / 知多少。

      (2) 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不覺曉: 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滿足。

      處處聞啼鳥: 反映春天生機勃發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 反映春光不能常駐,應該加倍珍惜的心情。

      (3) 教師范讀或放錄音。

      (4) 學生自練。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描紅指導。

      (1) 提示描紅生字的注意點。

      覺: 開頭三點,第一、二兩點是側點,第三點是撇點, 不可寫成黨字頭 ,第四、五兩筆寫成的禿保蓋呈下罩勢,第六、七兩筆寫成的 體形宜瘦,框內應能包容第八筆撇畫的上半,第八、九兩筆寫成的 底部齊平。

      曉: 左部日宇旁體形宜瘦右部上面的 第一筆橫畫應斜向右上,第二筆斜鉤要有弧度,第三筆撇與斜鉤相交后補滿左下空白,右部下面的 ,橫畫宜平,撇和豎彎鉤起筆處均頂連橫畫,而彼此互不相連,行筆舒展,保持底部平穩。

      眠: 左部目字旁體形宜瘦;右部各橫畫間距相等,豎提宜直,斜鉤應有弧度。豎提的出提部位與斜鉤的出鉤部位應橫向齊平。

      (2) 學生自練描紅覺、曉、眠3個生字。

      三、布置作業

      1、朗讀《春曉》,熟讀背誦。 · ;

      2、抄寫《春曉》《春雨》各兩遍。

      第 三 課 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春曉》。

      2、默寫春曉、風雨兩個詞語。

      二、指導背誦

      1、指導背誦《春雨》。

      (1) 放錄音。

      (2) 教師指著板書引背。

      (3) 分兩個大組,一組讀,一組聽,再交換讀聽一次。

      (4) 各人輕聲默念背誦。

      (5) 齊背。

      (6) 指名背誦。

      2、指導背誦《春曉》,方法同上。

      三、課堂練習

      1、找朋友(連詞)。

      春 (春風)(春雨)(春曉)(春光)(春花)

      時 (時節)(時間)(時光)(及時)(準時)

      2、用下面的詞語寫句子。

      春天--- 。

      春雨--- 。

      3、說話練習。

      (1) 話題: 春天來了

      (2) 提出要求: 根據第25頁上的畫面,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展開合理的想象,說說春天的美麗景象。

      (3) 各人發揮想象,構思講說內容。

      (4) 同桌二人相互說聽、補充。

      (5) 指名幾人到班上講說,教師評議,小結。

      附板書:

      (一)

      知時 發生

      春雨 好雨

      隨風潛入 潤物無聲

      (二)

      (春)

      眠、不覺 (想)花落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薄⒄J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詩、童、閉、林、黃、立”等6個字。

     。、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所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讀《識字4》中的兒歌。

      2、夏天了,知了在干什么?知了又叫什么?

      (蟬)

     。、出示圖:

      認記“蟬”,理解“捕鳴蟬”。

     。础⒔翌},讀題。

      二、初讀古詩

     。薄⒊鍪厩榫皥D:

      師范讀(感知課文)。

     。、自由讀《所見》:

      要求讀準字音。

      3、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础⑼阑プx。

     。、指名讀,評議。

      三、認記生字

     。、出示“牧、閉、立、捕、蟬”。

     。、認讀生字(各種形式)。

     。、小老師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4、組長考察大家。

      5、說說用什么辦法記住的。

      四、精讀古詩

      1、自讀古詩:

      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础⒄易约旱暮门笥炎x一讀。

     。、當一當詩人(配樂讀)。

      五、指導背誦《所見》

      六、指導寫字“詩、閉、童、立”

      這首詩我通過讓學生看多媒體課件,邊看邊說。學生較快理解,并能背誦。

      第二課時

      小池

      一、背了《所見》

      二、出示課題《小池》,讀題

      三、自學古詩《小池》

      1、個體自學:

     、 學生自主讀古詩。

      ⑵ 自主圈出生字,學一學。

     、 自主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合作學習:

     、 小組互相讀讀這首詩。

     、 請讀得最棒的小朋友帶讀有困難的同學。

     、 小組負責認記生字。

     、 討論組員中不明白的地方。

     。、全班交流反饋:

      ⑴ 卡片開火車認讀生字。

     、 夸一夸,幫一幫:

     、 各組派代表讀古詩,評議。

     、 展示:

      說說你們組自己學懂了什么?

     、 幫一幫:

      說出需要幫助的地方。

     、 點撥(結合指導朗讀)。

      四、誦讀古詩

     。、朗讀比賽。

     。、背誦古詩。

      這首詩前兩句學生較難理解,通過反復的朗讀中理解。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掛圖。

      2.生字卡片:《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3.《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第一課時

      以舊引新,激趣導入

      1.學生自由背誦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的“書”是什么意思。

      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出示掛圖,觀察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朗讀節奏參考: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深夜/籬落//一燈明。

      5.借助字典和詩后注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質疑:還有什么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老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a、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b、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方法:

      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后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方法:

      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3.自己練習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拓展閱讀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

      第二課時

      課前游戲,復習導入

      1.說說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詩文,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a、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b、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c、讓學生憑借已有的經驗和直覺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a、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可以自學,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b、交流學習收獲。

      c、質疑:有什么不懂之處?老師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4.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趣味活動

      1.卡片連詞背誦。方法: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方法:

      a、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b、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卡片,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學生練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薄J9個生字,會寫12個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在學習中養成讀書、識字、寫字的良好習慣。

     。、喜歡學習古詩。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課前準備】

      識字卡片、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交流有關詩人李白、杜甫及他們的詩歌的信息。

     。病摹督^句》引出“五絕”“七絕”,適當介紹該類古詩。

      二、學生字

     。、檢查預習情況:

      試讀課文。

     。、自主識字:

      自己拼讀生字,邊讀邊想怎樣記住字音、字形。

     。、認讀9個生字,介紹識記生字音、形的方法。

     。、學生用卡片清讀生字。

     。、認字游戲。

      三、學習《望廬山瀑布》

     。薄⒆x題,了解題目意思。

     。病⒆宰x課文、練習讀通順。

      3、合作學習:

      讀詩句,看圖說話,感知詩意。

     。础⒕毩曈懈星榈乩首x,意會詩的意境。

     。怠⒆灾鬟x擇方式背誦古詩。

      四、寫字

     。薄⒄J讀第一首詩4個要寫的字。

     。、共同研究并寫好“流” 字。

      五、遷移方法,學習《絕句》

     。、談談自己想怎樣學習《絕句》。

      2、小結方法。

      3、獨立或合作嘗試。

     。础W習匯報。

      六、總結

      【評析】

      本課設計著力從如下方面體現立足基礎,促進發展的指導思想:

      1、扎扎實實,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基礎:

      語文素養是靠點點滴滴的語文基礎和長期持之以恒的語文實踐積淀、整合而成。低段語文教學的基礎和能力,是語文素養摩天大廈的基石。根基的扎實、牢固程度至關重要。本課教學在識字、寫字、讀書、說話等基礎教學方面目的明確,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像“流”字的書寫,從觀察,到揣摩字的結構,筆畫的改變、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布局,再到一筆一畫認真臨寫,既抓住了寫字的能力培養,又注重陶冶情操,讓學生感受漢字書寫所體現的規范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讀訓練,從認清字詞的通讀,借助插圖意會詩意的熟讀,到直抒胸臆,升華情感的美讀,循序漸進,重在精品的積累,形成語感,獲得美的享受,激發學習興趣和期待。

      2、改革方式方法,激勵自主實踐并實現超越:

      方式方法的選擇、確定,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實效為原則的。本課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實際,以教材為憑借,創設了各種各式、寬松和諧、富于情感、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信心和聰明才智的活動。例如開課時的信息交流,能引起對課外積累的重視,擴展信息量,讓知識面廣的同學露一手;介紹生字的學習方法,能點燃思維的火花,共享資源,運用方法解決問題,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自擇方式的朗讀展示,看圖寫話,讓他們口吟、眼看、耳聽、手寫、腦記,各種感官參與,有利于個性發展、差異發展;舉一反三學《絕句》,更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自由的時空,發展的平臺。整節課,獨立,合作學習適時安排,學生在這種情境中,不是等待別人的授予,而是在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中自主建構生成知識、形成能力,經歷實踐,情感、價值觀同時獲得轉變,在自奮其力中實現超越。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J識“鶴、孟”等個生字。

     。_、通順、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兩首古詩。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囵B不同層次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想象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初步地學會探究性學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會讀中有思、讀中有悟、讀中

      有得。

     。畬W會在學習中積累運用古詩句,發展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囵B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情感,使學生能夠初步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體會詩中豐富復雜的情感,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

     。w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難點

     。w會“西辭”“煙花”的意思。

     。w會詩人復雜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首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ㄒ唬⿲雽W習,理解詩題。

      由本單元專題“人間真情”入手,進入送別詩的學習。

      出示第一首詩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解釋詩題,理解“之”的意思。

     。ǘ┏踝x古詩,理解生字。

      1.指名初讀。

      2.理解生字。

      3.自由朗讀。

     。ㄈ┰僮x古詩,理解詩意。

      1.自學詩句。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預設難點:西辭煙花

      ①理解“西辭”。

      通過了解“黃鶴樓”和“廣陵”的地理位置,理解“西辭”的意思。

     、诶斫狻盁熁ā薄

      理解煙花的古今異義。

      4.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ㄋ模┤x古詩,感悟情感。

      1.初步感悟情感。

      2.深入感悟情感。

      重點體會:離情、深情。

     、袤w會“離愁”。

      通過“孤帆遠影碧空盡”,理解離情。

     、隗w會“深情”。

      通過“唯見長江天際流”,理解深情。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

     。ㄒ唬┛偨Y學法。

     。ǘ⿲W習交流。

      1.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交流要點:兩首詩的相同和不同點,了解作者、感受深情。

     、儆小八汀薄拔鳌薄氨M”“故人”四個相同的字詞,但具體含義不同。

     、诹私庾髡摺

      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鄹惺苌钋椤

      通過理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感受深情。

      3.配樂朗讀。

      三、布置作業

      閱讀其他的送別詩,感受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唐〕王維

      黃鶴樓畫

      《古詩兩首》教學實錄

      年級:四年級

      整理:印記(三河市皇莊小學 米濤)

      師:咱們準備好了?

      生:準備好了。

      師:上課吧!剛才背的一些送別詩,在動腦過程中,相信你們一定感受到了蘊含其中的真情。可以說自古重離別,可以記載流傳下來的作品,可以說不可勝數。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它們,去感受其中美好的真情。讓我先來看一首詩,這就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生:(齊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這個詩題用現在的話怎么說呢?

      生: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廣陵。

      師:說的真好,在這里有一個特殊的字是?

      生:之

      師:“之”是什么意思呢?

      生:去。

      師:是去的意思,還可以說是到的意思。那孟浩然到廣陵去了,那誰來給他送別?

      生:李白。

      師:就是本詩的作者,唐朝大詩人李白。

      師:你們知道送別的地點在哪嗎?

      生:黃鶴樓。

      師:非常聰明的孩子。那我們先來看看“鶴”這個字。古人啊,將它這樣寫。我們都知道,右半部分是“鳥”過去呀,人們把長尾巴的鳥叫做“鳥”。我們大家看左半部分,有誰認識這紅色的字?(que隺)對了,猜猜什么樣的鳥叫 que呢?大膽的猜。

      生:我覺得應該是(……)的意思

      師:太對了,那說到這,你對這個鶴字有什么樣的印象啊?

      生:我覺得是既長又短。

      師:既長又短,好像有點不太合情理,是嗎?你的意思是什么?

      生:左半部分(……)讓它尾巴很長,所以(……)

      師:它的尾巴應該是不長不短。從字形當中我們就好像感受到了它的美麗。它呀確實是一種讓人喜愛的鳥。它的鳴叫聲震九天,它的舞蹈雅致翩翩,在咱們中國民間早就被定為仙鶴。黃鶴樓就留下了仙人乘鶴升天的傳說。詩人最后還寫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就在這充滿神奇色彩的天下名樓,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分別了,那我們再來自由的讀一讀詩題吧,

      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好,讓我們把書打開。100頁,哪位同學愿意給我們字正腔圓的讀讀這首詩?

      生: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不但字音準確,而且還頗有韻味。我們把這種韻味再來感受一下。

     。ㄗx)故人西辭黃鶴樓,第二句。

      生:煙花三月下揚州。

      師:第三句。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最后——

      生: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真是富有韻味。【瓦@樣,我們來自由的練讀這首詩吧。

      生: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讀好這首詩,那只是剛剛觸到它的表層,通過這些詩句,你都了解了哪些詩意呢?說說看,平時你都用什么樣的方法來理解詩意呢?

      生:我一般都用一句話中的重點詞和重點句來理解這句話。

      師:看樣子,從字的意思來理解這句話就好理解了。好辦法,你呢?

      生:還有先把不懂的字都翻譯成現代的話,然后再看這句話。

      師:不懂你怎么翻譯啊?仔細的說。

      生:。

      師:好辦法。你呢?

      生:我理解詩句第一種方法就是查一下上下文,如果有注釋的話再看一下注釋。

      師:非常好。你還有?

      生:就是先把自己懂得,然后看一下,然后可以再聯想一下。

      師:他的意思聽出來了吧,誰能再說說,他是用什么樣的方法來理解詩句的?

      生:(……)

      師:你的方法是他說的這樣嗎?是呀?其實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意思是說,是把會的先想一想,然后呢上下句聯系聯系,也許剛開始不懂的,一聯系上下句就會了。非常好。有的時候,就讓我們來默讀這首詩,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重點詞語之間寫批注

      生:(自學)

      師:要不然咱們這樣吧,跟你前后左右的四個同學,小組把你不理解的一些地方互相問一問,也許,好不好?

      生:(……)

      師:再大點聲,讓我們都聽清楚

      生:煙花為什么像煙霧一樣?

      師:哦,聽清楚她的問題了嗎?

      生:(……)

      師:你對自己能滿意嗎?她的問題是煙花為什么是花,開的像煙霧一般。你怎么理解?

      生:形容花開的繁茂;ê芏,所以像煙霧。

      師:花太多,太繁茂了。這回你滿意了吧?其實對煙花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好了,別的組還有問題嗎?你們。

      生:我們沒有搞懂什么叫天際流?

      師:這個剛才有的組討論過了,你們組討論的,你能幫他解答一下嗎?

      生:天際流,流你應該知道吧。水都是可以流的,天際就是特別特別遠,天邊。惟見長江天際流。就是長江水都往天際那邊流了,一直流向了天邊。

      師:就是這個意思。不著急,你說的真好。還有問題,你有什么問題?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的碧是什么意思。

      師:哦。最后的同學能幫你解答。

      生:碧就是很藍的意思。

      師:有一個詞叫做碧綠,碧極了,綠極了。你說的意思有點發藍了,碧空就是……

      生:藍天。

      師:說的多好。好了,沒有問題了,是嗎?還有問題,你說。

      生:我不太明白西辭是什么意思?

      師:你看看XX馬上就舉手了,來,請你說吧。

      生:因為黃鶴樓在西邊,然后人在東邊,孟浩然要離開黃鶴樓到廣陵,西辭的意思就是離開黃鶴樓到廣陵。

      師:你說的真好,孩子,你怎么了解他們兩個的地理位置的呀?你怎么知道的?說吧

      生:就是查了一些資料。

      師:他在學習之前就先查的資料。真是個好習慣。確實是這樣的,我們大家來看一下。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和漢江的交匯處,廣陵是哪里?

      生:江蘇省現在的揚州市。

      師:江蘇省現在的揚州市。其實詩句里面已經告訴我們了。

      生:煙花三月下揚州。

      師:既然是之廣陵,又說是下揚州,看樣子這個廣陵就是……

      生:揚州。

      師:他們呀真的就像這位同學所說的這樣,在我國的長江流域,而黃鶴樓在?

      生:西。

      師:廣陵在?

      生:東。

      師:也就是西辭的意思應該怎么說比較恰當呢?你再說一說。

      生:我覺得應該是離開西邊去東邊。

      師:哦,離開了西邊的黃鶴樓道別了。沒錯,此時的孟浩然就要沿長江自西向東順流而下。所以詩中還說道煙花三月下揚州。說到煙花,我們現在在非常重要的日子里,還經常放,見過嗎?

      生:見過。

      師:詩中的煙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意思嗎?

      生:不是。

      師:我們從注釋當中也看到了。此時的長江兩岸,那正是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百花盛開,春意盎然,使我們感到千里鶯啼綠映紅!荷珴M園關不住。(播放課件)

      生:一枝紅杏出墻來。

      生: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師:就在這煙花三月的美好季節,兩位情深意重的朋友分別了。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別詩誕生了,讓我們放聲讀吧!

      生: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呢?

      生:李白在黃鶴樓那塊送孟浩然去廣陵,第一句就是說孟浩然要離開黃鶴樓去揚州。煙花三月下揚州是說花開的很茂盛的時候,孟浩然要去揚州了,孤帆遠影碧空盡,只有一只船在水中,遠方藍天就是沒了。

      師:只有一只船在江上行駛,是嗎?一直到這只船都沒有了,消失了?床灰娏。

      生:惟見長江天際流就是說,只能看見長江,遠看就是天連著江,所以說是天際流。

      師:江水都流向了天邊,是嗎?說的不錯。如果讓我們把這個分別記下來,我想大概至少要用到好幾十個圖板?墒窃娙死畎子昧硕嗌俟P墨呢?

      生:28個字。

      師:讓我們字字入目,句句用心的領悟,透過這28個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了?用我們的心去感受。

      生:我感受到李白送孟浩然的時候那種依依不舍,還有那種憂愁的思想。

      師:感受得真好,孩子。你從哪里感受到了這種依依不舍的深情呢?接著說吧。

      生:就是我是從后兩句詩感受到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還有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描寫的。

      師:故人,老朋友走了,常人都會感到舍不得。這位同學不僅感受到了,而且還給我們讀了出來。誰還想談談你的感受?

      生:我是從第一句和后兩句感受到的李白對孟浩然依依不舍的。因為,我覺得李白它船都消失了他還沒有走,他在想朋友是不是還能回來。

      師:都消失了,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孩子們,古時的長江可以說是“千帆駛過”,但也不會只載一只船吧,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卻只有那一艘船,孤帆遠影,你能感受到他的心嗎?

      生:能。我能感受到他對孟浩然感情很深,因為他只注意到了孟浩然的船,一直注視著他,想和他一起去揚州,一直陪伴著他,并沒有留意到身邊的船。

      師: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

      生:孟浩然。

      師: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那孤帆遠影都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卻還長久的駐足,你在想什么呀?

      生:我在想孟浩然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多么想和他一起去揚州。

      師:多么想和他一起去,帶著你的感受讀讀詩句好嗎?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說的好,讀的好。

      生:如果我是李白,我就想,孟浩然會不會去了不會再回來呢?他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你的感受都融入你的朗讀當中。你呢?

      生:我也想去。

      師:你都恨不得想去了。把你的感受讀讀。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你還想說。

      生:如果我是李白,他要是一年半載不回來呢,是無比的思念。

      師:無比思念,說的真好。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讀的真好,孩子們,我們真的感受到你的思念。他們倆個人的感情有

      多深,讓我們看看李白寫的詩。誰來讀一讀?

      生:贈孟浩然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師:而此時,看不到了故人的相貌,聽不見了知己的話語。看到,聽到的只是在天地間流淌的長江水。望著這滾滾的江水,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多愿意和孟浩然一起去。

      生:多愿意老朋友孟浩然趕緊回來呀!

      師:眼看帆去遠,心如江水流。孩子們,能把這種感受再讀出來嗎?

      生:(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他用自己的感受讀了這首詩。此時,我們真的能夠感受到李白多么愿意將自己的這番情意放逐江水,讓它泛舟遠去。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讀得真好,讓我們感動。我們看,全詩雖沒有一個字直接寫情,可我們在字里行間卻分明看到了詩人的這顆心,感受到了這份情。自古離別多傷悲,“孤帆遠影碧空盡,”而不盡的卻是這濃濃的離愁,李白吟誦到,女生讀——

      生:(女)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別中。這滾滾涌動的是詩人的情意,帶著這深深的情意,李白——

      生:(男)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故人要去的可是花團錦簇的……想到這,又有怎樣的感受?

      生:李白可能非常惋惜,這么好的機會不能跟老朋友去那么美的地方。他可能很惋惜。

      師:什么時候也能像孟兄這樣飽覽壯麗的河山,那該多好!帶著向往的心情再來讀一讀。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是。∨c故人的深情使得這次分別帶著一種離愁。而內心帶著對這次遠行的向往,又使得這離愁帶著一絲愉快。使得這首詩既情意綿綿又雄渾開闊,無怪乎千古流傳啊!讓我們也帶著詩人那復雜的情感再次吟誦一遍。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如果你要知道這正值開元盛世,年輕的李白剛從屬地……相信你會對這首詩有更深的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感受。今天,我們先探討到這里。請大家回想一下,剛才我們怎樣步步走進古詩,層層感受到詩的內涵的呢?

      生:……

      師:古詩和其它文章一樣,也是有很多層次的。剛才,我們就試著鋪開了這首詩的意思層。從而,通過它的語言文字觸摸到了它的情感。其實,古詩的層次還是很多的,因為它的內涵是很難窮盡的。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學習下面這首詩,想想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從中你又體會到了哪種情感。先請大家自己讀讀古詩,自己感受一番。

      生:(自由朗讀)

      師:能不能先和你旁邊的同學交流交流

      生:(交流)

      師:經過咱們短暫的交流,咱們試著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

      師:這次分別不知下次什么時候再相會。因此,這次分別——

      生:很悲傷。

      師:有一點悲傷,想必兩位詩人說了很多分別的話,喝了不少離別的酒。又端起這最后的一杯“勸君更盡一杯酒”這酒中包含著怎樣的話。

      生:老朋友,明年你一定要回來呀!

      師:哎呀!這酒中有的是一份期盼。

      生:我覺得這杯酒中還有一份思念。

      師:是!出使西域,張騫用了十三多年,蘇武用了十五年……。這酒中能不盛滿了一份思念嗎?

      生:這酒中還包含了詩人的悲傷,因為老朋友很可能就不會在回來了。

      師:事實真的是這樣,在這次分別后的兩年,王維就去世了。沒有想到這次分別真的是一次訣別。你還有怎樣的感受?

      生:我想到了這杯酒中還有一份祝愿。希望

      師:是呀!西出陽關荒漠絕域,安知千里外,不有風兼雨。朋友保重!這酒中分明有一份祝愿。千種語言,萬種情感匯成“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這首詩寫出了每一個送別人的內心情感,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這首詩被收入《樂府》,作為送別歌曲廣為傳唱。也就叫《陽關三疊》

      師:讓我們在《陽關三疊》中再次吟誦這首詩。

      生:(讀詩)

      師:這首詩還有很多內涵。其實在古代交通不便,因此送別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意的方式!瞬煌,事不同,景不同,表達的情意也不同。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感受到那暖暖的真情。

      生:謝謝老師!老師們辛苦了!老師們再見!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春雨》。

      2、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認識1個多音字。

      3、初步理解《春雨》的詩意,感受作者對春雨的喜愛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并初步懂得詩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美。

      預習要求:

      看拼音讀讀古詩。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古詩《春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春天到了,春風拂面,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古代詩人抒發自己對春天喜愛的古詩。

      2、板書課題:1古詩兩首

      二、揭示《春雨》

      1、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

      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2、簡介: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社會現實,被后人稱為“詩史”。《春雨》原題《春夜喜雨》課文節選了前四句。

      三、精讀《春雨》

      1、師范讀,領讀兩遍。

      2、指導看圖,說說春雨的特點。

      3、理解第一句:

      時節:時令,季節。當:正當,就在。

      乃:就。

      這一句詩的意思是:這真是一場“好雨”,像知道什么季節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來了。

      為什么說春雨是好雨呢?

      4、理解第二句:

      潛:暗中,悄悄地。潤物:滋潤萬物。

      這句詩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間,趁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著春風輕輕地灑落,無聲地滋潤著萬物。

      5、指導朗讀、背誦。

      教師范讀,強調節奏。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齊讀。

      6、總結:這首詩贊美了春雨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反映了詩人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四、作業

      課堂:背誦古詩。

      課外:臨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古詩《春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有感情地背誦《春雨》。

      2、用自己的話說說《春雨》的詩意。

      二、揭題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詩。板書課題:春曉。

      2、解題。曉:指早晨。春曉就是指什么呢?(春天的早晨)

      3、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4、簡介孟浩然。

      三、精讀《春曉》

      1、指導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2、練習朗讀古詩。

      3、學習古詩。

      學習第一句:

      眠:睡覺。曉:天亮。

      聞:聽到。啼鳥:鳥的鳴叫。

      這句詩的意思是:一覺醒來,不知不覺天已亮了,聽到四處都有鳥的動聽的叫聲。

      學習第二句:

      這句寫得是什么時候的事?

      昨天夜里,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4、有感情地朗讀《春曉》,注意讀好停頓。

      四、總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描寫了春天一個雨后的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惜春的真摯感情。

      五、作業。

      課堂:背誦并默寫古詩。

      課外:

      1、說說兩首詩的意思。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詩,請寫下來。

    【《古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古詩的教學設計03-29

    古詩教學設計05-24

    古詩《春曉》教學設計08-31

    有關古詩的教學設計07-17

    古詩《風》的教學設計07-17

    古詩嫦娥教學設計03-31

    古詩絕句教學設計04-15

    古詩草的教學設計04-17

    古詩教學設計范文11-10

    古詩嫦娥教學設計01-2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色 | 五月婷婷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人成亚洲播放网站 | 亚洲性爱免费视频网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