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球公轉地理意義》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04 20:10:3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八年級《地球公轉地理意義》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地球公轉地理意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地球公轉地理意義》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特征分析】

      本節內容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是地理高中階段要求掌握的重點內容,也是歷年高考命題中常見的內容之一。本課內容與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緊密相連,與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是并列的內容。地球的自轉與公轉運動,產生了黃赤交角;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陽直射點一年中有規律的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運動;又因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引起了同一緯度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時間(季節)發生變化,因此這節課又是前邊所講內容的繼續。它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進一步理解黃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義和太陽直射點南北回歸運動的規律。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形成事物之間是聯系發展的思想意識。

      教學重點: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律及其計算方法與應用。

      教學難點: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律。

      【學生特征分析】

      前面學生已掌握了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基本規律和黃赤交角的概念,這就為這節課的學習做了鋪墊。但還存在空間感和動態感不強以及歸納概括能力不強等方面的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掌握由于黃赤交角引起的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規律。

      2.培養學生讀圖分析,歸納總結地理規律的能力。

      過程方法:

      運用地球儀,自制教具,多媒體教學課件模擬、演示地球公轉過程及相應的地理現象,師生互動討論、辨析疑點和難點。

      情感態度:

      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樹立科學的宇宙觀,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在不斷地運動;培養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理解事物之間是聯系的、發展變化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自制教具及地球儀,學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回顧上節課所學,由黃赤交角說開去,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運動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會發生變化。

      (實驗演示)演示地球在不同的公轉位置上,用激光筆模擬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讓學生初步感知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再通過地球公轉Flash的演示,更加準確的觀察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并且繪制出太陽直射點運動軌跡圖。

      1.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與移動是了解地球公轉地理意義的基礎,利用上圖,能夠更加快速、準確、直觀的判斷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與移動。例如國際兒童節、今天、元旦等。

      2.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1)太陽高度:指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交角

      (2)太陽高度的大小

      (3)正午太陽高度H通過周日視運動圖來解析太陽高度一天中的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與太陽高度是兩個易混淆的概念,利用周日視運動搞清楚了日出的方位,日落的方位,正午太陽的位置與高度,學生很容易接受。)

      在認識了解了太陽高度和正午太陽高度之后,利用教材中現有的兩分兩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分布圖,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形式,根據學案中的要點,分析兩分兩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情況,并且總結歸納正午太陽高度在時空上的分布特點。

      【合作探究】

      據上圖,分析并總結“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

      日期

      直射緯線

      H為90°的緯線

      H達一年中最大的地區

      H達一年中最小的地區

      春秋分

      夏至日

      冬至日

      結論: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分布規律

      (1)緯度分布規律:

      (2)季節變化規律:

      【教師總結】

      總結學生最終的討論結果,并及時糾正,最終用坐標圖來說明正午太陽高度的空間變化特點。

      通過對上圖的分析,師生得出了如下結論:

      (1)緯度分布規律:由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2)季節變化規律:太陽直射點靠近時變大,遠離時變小。

      3.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

      用特殊值代入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并總結出某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方法,最終得出公式:H=90°-d(d表示直射點和所求點的緯度距離)。并且以上虞(30°N)為例,計算上虞春秋分,冬夏至的正午太陽高度。

      4.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

      (1)確定地方時:太陽高度達一日中最高時,為地方時12點;

      (2)確定房屋的朝向;

      (3)太陽高度與物體影子長短的關系;

      (4)樓間距問題;

      (5)太陽能熱水器問題

      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皆為日常生活中的案例。用示意圖來解析生活中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用光照圖來解決確定房屋的朝向、太陽高度與物體影子長短的關系、樓間距問題、太陽能熱水器等問題是地球運動常考的知識,通過生活中的案例及相關圖示的運用,讓學生更為直觀,更加容易的去理解應用這個問題,也解決這一常考的知識點。

      【隨堂練習】

      太陽能熱水器安裝及調整問題,直接考察對正午太陽高度的理解及應用的能力。

      【小結】

      本堂課我們共同探討了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規律及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特點。

    【八年級《地球公轉地理意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學反思10-30

    關于公轉的地理意義的地球教案06-10

    地理地球的公轉教學反思09-17

    地理地球的公轉教學反思07-20

    第六節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11-26

    初中地理說課稿《地球的公轉》11-01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教學設計05-17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教學設計05-16

    《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反思11-2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精品在线不卡中文字幕 | 色婷婷三级在线观看 | 亚洲国内自拍资源总站 |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 | 久久午夜视频一二三区 | 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