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

    時間:2023-01-04 13:06:1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8篇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1

      一、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二、重點難點

      1、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懂得事物之間的聯系。

      三、教學準備

      1、實物:葫蘆、葫蘆種

      2、生字卡片

      3、動畫、幻燈片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

      2、老師給大家帶來兩位神秘的朋友。先看它是誰?(出示葫蘆)你看它,圓圓的身子細細的腰,多可愛呀!你認識這位朋友嗎?(出示葫蘆種)你知道這樣一顆小小的種子怎樣結出葫蘆嗎?(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

      3、有一個人也種了一棵葫蘆,可他最后卻沒有得到葫蘆,為什么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我要的是葫蘆》

      4、請同學們伸出右手跟老師一起寫課題。齊讀課題。隨機強調“蘆”的讀音

      二、檢查預習

      1、老師已經讓你們提前預習了,現在老師檢查一下你預習生字的情況。

      2、出示生字,齊讀,當小老師讀,開火車讀。

      三、觀察插圖,整體感知

      1、真不錯,小火車開的又快又穩。接下來,老師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

      2、(出示兩幅插圖)你能發現他們之間的不同嗎?

      3、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呢?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4、請同學們邊看動畫,邊聽老師讀課文。

      四、學習1、4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邊讀邊想:小葫蘆一開始長得怎么樣,最后怎么樣了?

      2、你是從哪幾個自然段找到答案的?

      3、誰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課文哪些語句寫小葫蘆長得很可愛?

      4、交流

      5、小葫蘆最后怎么樣了?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一說。

      6、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7、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多可惜呀。我們怎樣讀出可惜的語氣呢?指讀。

      五、學習2、3自然段

      1、小葫蘆為什么一個一個都落了呢。我們從2、3自然段里面找找答案。

      2、自讀,思考:小葫蘆為什么都落了?

      3、全班交流。

      4、指讀2、3自然段,邊聽邊想:葉子上生了蚜蟲,他是怎么想的?鄰居勸他治蚜蟲,他是怎么說的?

      5、交流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1)、最后是什么標點符號?嘆號該怎樣讀?指讀

      (2)、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能給它換個說法嗎?(有幾個蟲子不可怕。)這句話該怎樣讀?

      (3)、男、女生合作完整的讀。

      (4)、你認為他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隨機穿插葉子作用的知識。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1)、這是一個反問句,我們該怎樣讀?

      (2)、這句話什么意思?

      (3)、齊讀: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4)、誰能把他說的話完整的讀一讀,指導朗讀。

      (5)、大家說葉子上的蟲需要治嗎?為什么?

      (6)、如果你是這個人的鄰居,你怎樣勸他?

      6、分角色朗讀2、3自然段

      7、說說:小葫蘆為什么一個一個都落了?

      8、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他會想些什么?

      9、小結:同學們,種葫蘆的人不懂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系,又不聽別人的勸告,使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不但植物是這樣,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是有聯系的,只有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才會避免犯錯。

      六、續編故事

      第二年,種葫蘆的人又種了一棵葫蘆······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葫蘆、葉子與果實關系等課外知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正確處理識字與學文的關系。

      本課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一)學習“葫、蘆”。

      1、出示葫蘆圖片:誰能叫出它的名字?(“蘆“讀輕聲)

      2、誰可以介紹葫蘆?(外形、顏色、作用等)

      3、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葫蘆”怎么寫?

      (二)學習“藤”字。

      1、老師有個問題考考你:葫蘆長在哪里?(葫蘆藤圖片)

      2、出示“藤”卡片:請仔細觀察,想想怎樣記住它?

      3、認讀卡片(讀音、字形、組詞)

      (三)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個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文識字

      (一)請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二)范讀課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習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預習得很好,看來,這幾個詞難不倒你了吧。

      (出示詞語: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幾個葫蘆)

      2、你能用這三個詞描述葫蘆生長的過程嗎?

      3、真了不起!課文是怎樣描述的,誰能告訴大家是第幾自然段?

      4、請一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5、讀好這一段可真不容易,它藏著好幾個生字呢。我們一起把它們找出來吧。(葫、蘆、藤、哇)

      6、學習“哇”:出示卡片(讀音、字形、組詞)

      小練習:給“哇”換偏旁再組詞。(掛、洼、娃)

      7、寫好“哇、掛”(觀察——說注意的地方——范寫——練寫)

      8、生字認識了,我們到文段中再讀讀吧。(齊讀第一自然段)

      9、這一段主要寫什么?(寫葫蘆長得很好)

      10、這一段寫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來嗎?(看詞語練習背誦——齊背——點名背)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葫蘆長得真好哇,這個人會怎么想呢?

      2、這個人的愿望能實現嗎?你是從那一段知道的?(齊讀最后一段,提示朗讀語氣)

      3、真奇怪!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4、你認識“蚜蟲”嗎?(出示蚜蟲圖片,了解蚜蟲、了解植物的`養料)

      5、這個人見到蚜蟲表現怎樣呢,課文第幾自然段有描述?(齊讀第二自然段)

      6、哈哈!這個人認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幾個蟲子不怕”)

      7、他的眼里可是只有葫蘆啊。他只是(“盯著”)小葫蘆,還(“自言自語”——)地說(齊讀說的話)。

      8、“盯”你會換別的詞嗎?(看、觀察……)“盯“的意思是什么?說明這個人怎樣?

      小練習:給“盯“換偏旁,再組詞。

      9、理解“自言自語”的意思,用“自言自語”說一句話。

      10、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個人不知道蚜蟲的利害,可也不聽別人的勸告。有誰勸他要治一治蚜蟲呀?(出示第三段)

      2、出示“鄰”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前鼻音、組詞)

      3、自由朗讀,分角色朗讀。(指導朗讀語氣)

      4、可惜呀可惜!這么可愛的葫蘆就這樣沒了,到底怪蚜蟲呢還是怪這個人?

      5、出示“怪”(音、形、觀察范寫)

      6、還有個豎心旁的字,是“慢”,請仔細觀察,怎樣寫好?

      (豎心旁先寫左右兩點,再寫中間一豎。“怪”的右上是“又”字。“慢”的右邊中間的“四”比較寬。

      三、看看生字表,還有哪幾個字沒寫呀?(播放指導寫字、范寫“每”)

      四、練習鞏固

      1、認讀詞語

      2、完成“我會讀”

      五、作業

      1、把《我要的是葫蘆》這個寓言故事講給家長聽。

      2、從課外找幾個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認識“葫、蘆”等11個生字,會寫“棵、謝”等8個字,會寫“從前、細長”等10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通過對比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了解中混入的人最后沒有得到葫蘆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評價任務:

      1.借助拼音認讀生字詞,交流識字方法,讀準字音,正確書寫生字“棵、謝”等生字。

      2.通過教師范讀,學生仿讀、齊讀、指讀等形式,結合插圖,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范讀、指名讀朗讀的形式,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了解種葫蘆的人最后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的原因,懂得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

      學習過程:

      一、實物激趣

      1、出示實物。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嗎?

      預設:葫蘆

      2、注意:葫蘆的“蘆”單獨成字讀第二聲,但和“葫”組詞時念輕聲,齊讀三遍。

      3、葫蘆有很多作用,可以做成葫蘆絲當樂器,可是做成工藝品,甚至可以拿來下藥。怪不得有個人大喊:_____________。

      預設:我要的是葫蘆。(板書)齊讀課題

      4、這個人不僅只是喊出要葫蘆,他還真種了一棵葫蘆呢?那他種成功了嗎?有沒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蘆呢?讓我們走進今天的課文。

      二、復習回顧引入學文

      師:首先,老師先檢查一下同學們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加拼音讀、去拼音讀、開火車讀:葫蘆、瓜藤、蚜蟲、盯著、比賽、鄰居、奇怪、慢慢地、自言自語、治病、每天。

      師:生字詞同學們掌握的都很不錯。咱們還要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回憶一下: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內容學習表達

      師:這棵葫蘆開始時長什么樣子?(停頓)我們來看第一自然段。誰愿意來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勾出相關的句子。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一顆葫蘆有這么多部分,有(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

      咱們一起來把這棵葫蘆種起來吧。

      我們種好了一棵葫蘆,也結出了像老師手中這樣的小葫蘆。所以那個人贊嘆說-----(出示句子: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生齊讀。

      我們再來贊嘆贊嘆!男生讀、女生讀“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啊!”

      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你們對于葫蘆的喜愛

      師:看到這么可愛的小葫蘆,你會做些什么?

      所以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出示“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特別是哪些詞語我們可以看出那個人很喜歡葫蘆?

      生:“每天”“看幾次”

      師:這足以說明他喜歡葫蘆。所以我們再把第一自然段完整地讀一讀,讀出葫蘆的可愛以及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通過教師范讀,學生仿度、齊讀、指讀等形式,結合插圖,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評價目標二)

      師:同學們,這個人他眼里只盯著葫蘆,一心只盼著葫蘆快長大。可是,我們再看看后來,葫蘆怎么了?

      生:“一個一個都落了。”

      師:是啊,原本長得那么好的小葫蘆,為什么“一個一個都落了”呢?

      生:有蚜蟲

      師:種葫蘆的人和鄰居都看到了蚜蟲,他們有什么反應?請同學們自由讀2-3自然段找一找答案,把相關的句子用橫線勾畫下來。

      生:“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師:什么意思?讀出他對蟲子的滿不在乎來

      生:“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師:從“盯著”這個詞,我們體會到什么?

      生:這個人的眼中只有葫蘆。

      師:所以他才說“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我們盯著大屏幕觀察“盯”字,你會用什么方法記住它

      (1.借助拼音認讀生字詞,交流識字方法,讀準字音,正確書寫生字“棵、謝”等生字。評價目標一)

      現在你就是那個人,他是怎么自言自語的?誰來讀讀這句話?

      生:朗讀“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多找幾名)

      師:鄰居看到蚜蟲又是什么反應?

      師:出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生:有幾個蟲子不可怕。(多找幾名說)

      師:同學們看,這兩組句子有什么異同,小組討論

      師:對了,第一句的語氣更強烈,所以我們要讀出這種語氣,自己試著讀出每組句子不同的語氣來。展示

      師:仔細觀察下面兩幅圖,說說你的發現

      師:此時,看到小葫蘆都落了,種葫蘆的人是什么心情?

      生:傷心、難過、后悔。

      師:那他會想些什么?

      生:我真應該聽鄰居的勸告。

      生:看到葉子上有蚜蟲,我真應該快點治一治。

      師:帶著這種心情再來讀一讀最后一段。

      師:小葫蘆為什么都落了呢?

      師:是啊,植物的果實和葉子是有聯系的。當葉子被蚜蟲吸食了汁液枯死,葫蘆得不到營養,就慢慢變黃,一個一個都落了。畢竟一個葫蘆只是一顆葫蘆上的一部分。

      師:學習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們知道了果實和葉子之間是有聯系的。

      生:以后再遇到問題應該多聽聽別人說的話。

      師:是的。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我們要想得到好的果實,就應該呵護好植物生長的每一個環節,不要等問題嚴重了再后悔。

      (通過范讀、指名讀朗讀的形式,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了解種葫蘆的人最后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的原因,懂得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評價目標三)

      作業:

      “種葫蘆的人第二年春天又種了一棵葫蘆......”根據想象,自己編寫故事。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專題,選編了一些能給人以啟迪的成語和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讓學生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只顧“結果”而忽略了過程。

      以“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這一質疑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中看出來,因此,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識課文中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認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弄清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和陳述句不同的語氣。

      4、培養學生能善于接受別人正確的建議和勸告,在不同的環境中懂得采納良好的意見。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樂于并善于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大自然的無窮奧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畫面和圖片,弄清課文內容,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體會文中幾種句式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懂得葉子和葫蘆的關系,任何事物之間都存有內在的聯系。

      設計流程

      一、激趣導入,課題質疑

      【出示圖片】

      師:大家看看,圖片上的葫蘆,你喜歡哪一個?

      學生自由發言。

      師小結:葫蘆可以用來食用,還能做成樂器和工藝品。在生活中,這種可愛的植物讓很多人喜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我要的是葫蘆》。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產生疑問:最后種葫蘆的人是不是得到葫蘆了?

      設計意圖:通過圖文結合,讓學生對新生事物產生聯想和猜測,培養學生探究自然科學奧秘的興趣,激發學生動腦看圖的能力。

      二、初步閱讀,解答疑問

      【出示圖片】觀察兩幅插圖,并作對比。

      1、學生自己觀察第1、2幅插圖,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

      2、教師指導學生發現兩幅圖的不同。

      葫蘆長勢不同:一是長長的藤上長滿綠綠的葉子,一是葉子枯黃,且有好多小孔。

      葫蘆不同:一是可愛的,掛在藤上;一是干癟的,掉在地上。

      人的表情不同:一是面帶微笑,很滿意的樣子;一是滿臉驚訝,很奇怪的樣子。

      設計意圖:兩幅插圖的畫面對比鮮明,能夠幫助學生感知故事、理解課文,所以,教學時采用變序閱讀法,細致觀察圖片后,給學生提供了質疑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閱讀。

      三、品析課文,明白事理

      1、學習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生: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一點也不在乎,眼睛只盯著小葫蘆,盼它長大。

      2、讓學生想象那個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說的,然后練習讀一讀。

      指導學生理解:有幾個蟲子不可怕,只要葫蘆能長大就行了。

      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對幾個蟲子不在乎的語氣,對小葫蘆喜愛的語氣。感知感嘆句與陳述句不同的語氣。

      設計意圖:學生們結合生活體驗,而后教師再加以補充。讓學生通過觀察、朗讀、思考得出結論:葫蘆葉子與果實有著密切的聯系,葉子上生了很多蚜蟲不治就會死掉,葫蘆自然也就保不住了。

      3、自主學習第三自然段。

      分角色朗讀,邊讀邊體會鄰居和種葫蘆的不同看法。

      指導學生朗讀:讀出不以為然,自以為是的語氣。鄰居的話要讀出誠懇的語氣,提出自己的建議:不要先盯著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要快治。感知反問句與陳述句不同的語氣。

      4、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那人不但錯在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系,還錯在不聽鄰居的勸告,有錯不改。

      四、拓展想象,訓練口語

      1、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

      2、續編故事:第二年,那人又種了一棵葫蘆……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5

      學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級的孩子,他們聰明活潑。領悟能力強,善于表現自己,好奇,對于新鮮事物刨根問底,抓住這一特點,創設情境,讓學生當文本中的主人公,體會種葫蘆的樂趣。從情境中圍繞葫蘆的“可愛”以及幾處對比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課文。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表達相同意思的兩個句子的不同語氣。

      2、懂得當自己做錯事情時一定要聽別人的勸告。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表達相同意思的兩個句子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

      結合實際,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光看一個方面。

      教學準備:

      Ppt課件、葫蘆貼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導入。

      2、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反饋。

      三、感受小葫蘆的可愛

      1、出示葫蘆圖片,說一說:小葫蘆給你留下什么樣的感覺?

      2、對比句子:

      可愛的小葫蘆。

      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啊!

      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一樣?

      3、讀出小葫蘆的可愛。指名讀,全班齊讀。

      4、聯系生活說句子:多么……啊!

      5、你從課文中哪句話看出小葫蘆的可愛?

      6、出示句子:葫蘆藤長葉,開出了小花。課文是這樣寫的嗎?增加了什么?

      7、對比課文中的句子。

      8、有感情的朗讀。

      四、感受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1、出示句子: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2、理解:“幾次”和“一次”有什么區別,通過“幾次”感受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4、出示句子: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5、理解詞語:自言自語。用自言自語說句子。感情朗讀。

      6、感受“盯”。還有一個字能夠看出葫蘆可愛,那個人很喜歡。“盯”是怎樣看?可以將“盯”換成“看”“觀察”嗎?

      7、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五、探究葫蘆落地之謎

      1、出示葫蘆枯萎地圖片。說一說:那個人地心情會怎樣?

      2、課文是怎樣寫的?出示對比句子:

      小葫蘆變黃了,落了。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都落了。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3、好好的葫蘆為什么都落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學習提示。

      4、學習反饋。

      5、出示句子:葉子上的蚜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蚜蟲不用治。

      指導讀出不同的語氣。

      6、你認為他說的這句話對嗎?

      7、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種葫蘆的人想要葫蘆,衛生么最后一個葫蘆都沒有得到?

      8、如果你是鄰居,你會怎樣勸那個人?

      六、課外拓展

      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不久,葫蘆葉上爬了一些蚜蟲。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6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2、認識“葫、蘆”等生字。會寫“言、每”等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變化。

      教學過程: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及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老師在黑板上畫出幾個可愛的小葫蘆,問:老師畫的是什么呀?你們見過嗎?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一位種葫蘆的人,他一心想得到葫蘆,看他的愿望有沒有實現?

      2、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3、齊讀課題,指導“蘆”讀輕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看圖: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在干什么?仔細看這棵葫蘆的各部分,有什么變化?(用自己的話說說)我們看看課文是怎么說的。

      2、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

      3、標出自然段序號,指4名學生分別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4、討論:每幅圖畫指的是哪個自然段的內容?

      5、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什么事?(講一個人種了棵葫蘆,結了個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也不管,結果小葫蘆全落了。)

      (三)學習本課生字

      1、讀讀下面的詞語。

      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葫蘆花可愛的小葫蘆

      2、出示生字卡片認讀:言每治棵掛哇怪慢

      3、說說自己的記字方法。

      4、分類識字。

      (1)相同結構的字有哪些,請你找一找?

      治、棵、掛、哇、怪、慢

      (2)相同偏旁的字有哪些?

      怪、慢

      (3)相同部件的字有哪些?

      掛、哇

      5、指導書寫

      (1)觀察老師范寫,說說寫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描紅,仿寫。看誰寫得好。

      (四)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自言(yán)一棵(kē)自語每(měi)天治(zhì)一治

      掛(guà)哇(wā)奇怪(guài)慢(màn)慢地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藤、哇、盯、鄰”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有感情朗讀,領悟寓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看過動畫片《葫蘆兄弟》嗎?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有關“葫蘆娃”的故事,故事的題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

      二、指導看圖,觀察,比較:

      師:首先請同學們看兩張“葫蘆娃”的圖片,找一找,這兩張圖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出示兩幅圖,比較,學生說話。

      三、設疑、朗讀感悟: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把整個故事讀一讀,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寫第一幅圖的,哪一段是寫第二幅圖的。

      學生讀書,指名說出自己找到的。

      1、學習第1段。

      (1)請同學們認真地把第一段讀兩遍,看看誰能把這三個詞組補充完整。

      出示:

      細長的

      雪白的

      可愛的

      (2)指導讀詞組,并結合識字“葫、蘆、藤”。

      除了葫蘆藤,你還知道哪些藤?(指名說)

      (3)這么可愛的小葫蘆,誰愿意來讀一讀?

      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一段,句中結合學習“哇”。

      2、可愛的小葫蘆最后怎樣了呢?

      指導有感情朗讀第四段。

      設疑:讀了這兩段話,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鼓勵學生自由提問)

      3、學們問得真好!現在就請大家帶著問題讀讀故事的第二、三段。

      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二、三段,領悟寓意。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練讀第二、三段。

      (2)指名說說“為什么可愛的小葫蘆最后會掉下來呢?”

      提示:同學們說得真不錯!想聽聽葫蘆兄弟是怎么說的嗎?(課件出示:葫蘆兄弟的話)

      (3)討論:聽了葫蘆兄弟的話,誰能把剛才的問題回答得更好呢?

      指名說。

      (4)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二、三段。(結合學習“盯、鄰”)

      師范讀,生模仿讀。多種形式練讀。

      四、課堂小結:

      師:你們喜歡這個種葫蘆的人嗎?為什么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懂得與課文有關的事理。

      4、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續編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

      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做一個小游戲“摘葫蘆”。(掛圖,課件,可翻開)組成一句話“我要的是葫蘆”。

      今天我們學習第九課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

      (葫蘆:草本植物,心臟形,花白色。果實中間細,像兩個球連在一起。可以吃,長老后硬殼可以做成器皿)

      我要的是葫蘆,糾正讀音:蘆:字音是l_,第二聲。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再讀。(介紹葫蘆的樣子)葫蘆可以食用炒食。葫蘆可以藥用。大葫蘆能制成甕、盎、瓢、尊,小葫蘆能制成碗、盤、杯、勺。

      2.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展書學生自由讀課文

      1.讀通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詞,自己利用身邊的工具書先查一查。

      2給每一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思考:課題中的“我”指的是誰?

      “我”要的是葫蘆,那不要的是什么?

      最后他要到了嗎?

      【詞義解釋】

      1.賽過:勝過。本課指種葫蘆的人希望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

      2.掛:本課是結(ji5)的意思。

      3.蚜蟲:昆蟲,身體卵圓形,綠色,黃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農作物的害蟲。

      4.奇怪:納悶,不理解。

      三、看圖

      1.故事中的那個人那么想要葫蘆,那么我們就先來看看故事中的葫蘆。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這幅圖?

      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看看你發現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2、說話:

      提問:你發現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細心的同學們發現了兩幅圖有很大的區別,那么請你找一找課文中是怎么來描寫的。用直線畫出相關的問句,自己讀一讀。

      1、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2、葉子上長了蚜蟲,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思考:一個藤上的葫蘆怎么會有前后不同的結果呢?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生了呢?(學生發表意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學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讀感悟

      1、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說說自已聽了以后的感受。

      3、你覺得哪些詞寫得很好,讓人一讀就感到葫蘆長得很美?(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小葫蘆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個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每天、幾次)

      4、哪個小朋友能把小葫蘆讀得更美更漂亮?讓人一聽就喜歡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讀第一段。其它同學評。他就把描寫葫蘆美的詞讀得很優美。還有哪個小朋友能讀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們想當小老師嗎?下面請把你的同桌當作小老師美美地讀給他小老師聽一聽。

      6、這么美的小葫蘆,最后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齊讀最后一段。出示圖:多可惜呀!

      7、小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學生自由說。

      8、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9、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這個種葫蘆人的想法?(了解蚜蟲,并進行指導朗讀)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認為:———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小朋友認為他想得對不對,大家討論一下葉子上的蟲到底用治不用?小組討論匯報。

      10、指名分角色朗讀對話并指導,小組學生分角色,老師和學生合作讀。

      四、課堂擴展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一棵葫蘆從發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續編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種的葫蘆畫下來。看誰想得好,畫得好。

      4、學了這節課你懂得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5、請小朋友課后把自已又編的這個故事講給自已的爸爸媽媽聽。

      附板書:7、我要的是葫蘆

      長滿了綠葉生了蚜蟲蟲更多了

      雪白的小花

      可愛的葫蘆不用治變黃都落了

      3、逐段學習課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共有幾句話。

      (2)讓學生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談一談讀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講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葫蘆藤上長了葉子,開了花,結了小葫蘆,他非常高興。

      (3)教師強調兩點:

      a.第一句中的葫蘆是指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指的是葫蘆的果實。

      b.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寫時用到的幾個詞語談自己的體會: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葉子、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說明葫蘆長得很好。板書:長滿綠色的葉子

      (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文字體會那個人高興的心情,“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讀出那個人喜愛小葫蘆的語氣。

      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后指名讀,大家進行評價。

      第二自然段:

      (1)小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一點也不在乎,眼睛只盯著小葫蘆。

      (2)讓學生在書中畫出那個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說的。而后練習讀一讀,談一談應讀出什么語氣。自己先思考,遇到問題與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讓學生談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

      “有幾個蚜蟲怕什么?”那個人滿不在乎,在讀書時要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種葫蘆的人希望小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要讀出滿懷希望的語氣。

      (5)讓學生練習讀,而后指名讀,進行評價。

      (6)思考:同學們想一想葉子和葫蘆有什么關系?

      學生們結合一些資料談自己的認識,而后教師再加以補充。葉子是植物營養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葉子死了葫蘆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練習分角色朗讀,邊讀邊體會鄰居和種葫蘆的人的看法。

      (2)進行交流:“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意思是:

      種葫蘆的人認為葉子上的蟲根本不用治,為什么葉子上的蟲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蘆。”讀這些語句時要讀出不以為然,自以為是的語氣。“我要的是葫蘆。”要讀重些,是肯定的語氣。結合學生說的,板書:蚜蟲,不治)

      鄰居的話要讀出誠懇的語氣,表示自己的建議。

      (3)分角色朗讀,大家評議。

      第四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思考:葫蘆為什么掉了?板書:落了

      (2)引導學生交流:葫蘆藤上先長葉子,再開花,最后結果實。小葫蘆開始長得很好,后來生了蚜蟲,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蚜蟲越長越多,最后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

      (3)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畫面展開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掉了想些什么?他會做些什么呢?

      (4)指名讀這個自然段,教師小結: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業

      1、看圖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2、在小組內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而后互評。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12-22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05-02

    我要的是葫蘆的優秀教學設計06-15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12-22

    《我要的是葫蘆》的優秀教學設計11-12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模板06-29

    課文《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06-27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03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09-18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02-0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婷婷丁香狼人久久大香线蕉 | 中文字幕长篇连载国产 | 伊人成长在线综合视频播放 | 午夜三a福利扫描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精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