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3-03-14 15:21:3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操作嘗試,掌握三位數橫式計算的方法,會用不同的材料建構三位數加法模式。

      2、能力目標:發展遷移能力、建模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算法思維的多樣化,了解計算結果并不是的目標。

      3、情感目標:在操作、交流、探究與討論中學會表達、傾聽。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橫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算法思維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請你估計一下,學校的多功能廳大約有多少個座位?

      生活中還有數量需要用三位數表示嗎?(說說數的組成)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引入“上海中小學生音樂會”。

      學生搜集信息,老師出示信息:

      A看臺356人,B看臺247人。

      兩看臺共坐了多少個同學?

      2、說說解題方案、估計計算結果。

      3、學生嘗試計算。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以4人小組為單位,利用手頭的材料嘗試計算(學具、卡紙、草稿紙)

      (巡視、指導)

      4、選擇用不同的算法進行講評、演示。(請學生交流,教師做適當點撥、歸納與評價)

      4種方法:

      小組內選擇一人進行匯報:

      (1)6+7個加個

      50+40十加十

      300+200百加百

      356+247

      =13+90+500 =603

      (2)300+200百加百

      50+40十加十

      6+7個加個

      356+247

      =500+90+13

      =603

      (3)356+247

      =356+200+40+7

      =556+40+7先加百

      =596+7再加十

      =603最后加7

      (4)356+247

      =356+7+40+200

      =363+40+200先加個

      =403+200再加十

      =603最后加百

      (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解法遠遠不止書上介紹的幾種,學生運用以往的`知識經驗,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采用了多種解法。)

      三、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并寫出過程

      開學時,我們學校舉行了“手拉手,幫助貧困小伙伴”的捐款活動,全校師生都踴躍參加了。(出示PPT課件)引出計算題:

      “一、二年級苗苗兒童團員共捐款多少元?”

      有能力的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有困難的學生可互相探討,尋求幫助。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嗎?(請解答)”

      教師巡視、輔導。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2

      活動背景: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是數學教學的根本,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及理財意識,做個節約型的小公民。

      活動目標:知識與技能

      1、通過記錄家里一周的開支,進一步熟悉用小數表示錢的方法,鞏固小數點加減法。

      2、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熟悉用折線表示數據的方法。過程與方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操作幾交流的過程,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學生準備課前調查家中一周的開支情況記錄下來,并完成如下統計表。

      2、教師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儀 [設計意圖]人人參與收集整理數據,使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平等參與,積極主動參與,在參與中構建新的知識形成能力。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教師:

      同學們,人們在生活中每天都要消費,一個家庭也是一樣,每天都有不同的開支,不同的家庭開支情況也不相同,這節課我們就來交流一下我們班每個同學家里的一周開支情況。探討開支的規律,學會做小管家。出示課題《小管家》

      二、交流各家一周開支情況:

      1、先在小組內交流

      2、各小組選派代表匯報其家里一周開支情況并回答問題:(課件出示)

      (1)你是怎樣得到記錄單上的數據的。

      (2)表中的“項目”、“金額”、“小計”、“總計”分別表示什么?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匯報)

      [設計意圖]

      進一步熟悉用小數表示錢數的方法,鞏固小數加減法,以及數據的收集整理、統計表的制作。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內交流,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家庭開支情況也會不同,體會統計源于現實生活的需要,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為后面談意見和建議奠定基礎。

      三、用折線統計圖表示一周的開支情況教師:

      如果用折線統計圖表示出你家一周的開支情況。你打算怎樣設計統計圖。

      1、用折線統計圖表示出你家一周的開支情況。

      (對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參考老師提供的統計圖表樣,也可向小組內同學學習繪制方法。)

      課件出示:( )家庭一周開支統計圖

      2、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熟悉用折線表示數據的方法。利用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發現家里一周開支情況的周期性。發揮小組內成員相互學習,降低差異,共同提高的作用。

      四、展示、交流、匯報:

      1、同學們先在小組內交流制作好的統計圖,比比看誰的作品最美觀,選出來作為優秀作品展示。

      2、對選出的優秀作品在全班進行展示交流,(利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展示)同時說說你家的開支有什么變化規律?交流后由學生進行評價。(從制作的美觀程度,及開支的大小,開支的項目上進行評價)

      3、根據自己家一周的開支情況估算本月的開支,估算結束后進行全班交流,并說說具體的估算方法。(教師對學生的探索結果進行總結和點評)

      4、對各家的開支情況你有什么感受?你家的開支和理嗎?你有什么建議?

      生1:每個家庭周末的開支都比較大,原因周末休息,人們有時間采購、游玩。

      生2:生活開支如米面油鹽菜,需求最多,但花去的錢不是很多;

      生3:應酬、禮尚往來、朋友聚會雖次數不多,但占用的金額卻不少;

      生4:買衣服、看病也占去了相當大的開支;

      生5:水電暖、物業管理每月都有一定開支,不過比較固定;有的家里這方面開支就大,有的'家就比較少。

      生6:我家買彩電花去了五千多元錢。有同學家還買了電動自行車。

      生7:我認為有的家里開支還有不合理的地方。

      教師:不合理的地方有哪些?你有合理的建議嗎?

      生1:水電費如果我們節約用的話,可以節省一定的費用;我們要養成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的習慣,洗菜洗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沖馬桶。

      生2:用于應酬,禮尚往來的資金多,禮尚往來可以進行改革,變一種方式,比如婚事簡辦,送鮮花等方式。節省下來的錢可以買一些書籍,還可以捐贈給有困難的人。

      生3:我覺得生活開支必不可少,但衣服上的開支可以適當減少,不必追求過高檔次。

      生4:我覺得父母掙錢很不容易,我們不應該亂花錢。 …… [設計意圖]在交流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獲得自信的體驗,獲得發展,并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樹立節約意識,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 活動小結:

      大家都談得很好,要想日子過得好,就要合理開支,計劃支出,只有這樣才能收支平衡,日子才能越過越紅火。我們從小就應該懂得勤儉節約,不亂花一分錢。不浪費水電等地球資源,學會為全人類著想。

      六、布置作業

      把自己估算的本月開支向父母匯報,并針對如何節約開支這個問題向父母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

      開展一次實踐活動:做一次家庭小主人,到超市購物一次,學會購物,學會理財。

      [設計意圖]

      參與實踐,增加社會實踐經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勤儉節約,學會理財,學會管理。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五年級下冊的內容,教材在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后編排的實踐活動。教材通過七幅圖片和一個表格來誘導學生完成室內粉刷的學習任務。第一幅圖明確地提出了這節課的教學活動內容,就是制定室內粉刷的方案。第二幅引導學生要完成室內粉刷的方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丈量圍墻的面積。第三四五幅圖和一個表格指導學生如何做市場調查。調查人工工資,調查材料價格和性能。第六幅圖是把學生收集的材料進行匯總,包括要室內粉刷的面積,人工工資,和材料的多少。第七幅圖指導學生如何確定最佳方案。

      要完成本節課的內容,首先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教師在這節課充當的角色既是引導者又是參與者。引導學生如何制定室內粉刷的方案,參與學生一起制定室內粉刷的方案。其次是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包括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教學方法。第三就是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有參與的愿望,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了長方形面積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和初步掌握一些統計的基礎上進行的。只要學生通過努力是可以完成室內粉刷方案設計的。五年級的學生大都有上十歲了,學生有一定的協作能力,也有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以及歸納能力。學生無論從知識結構還是從能力結構都可以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這一實踐活動,鞏固表面積知識,統計知識,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學會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2、情感與態度

      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極積參與的學習態度以及良好的協調能力。

      3、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際操作,市場調查,綜合分析,形成決策等過程,來完成室內粉刷的方案設計。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鞏固有關表面積的知識和統計知識。

      2、培養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識和能力,以及歸納問題的能力。

      教學用具:

      測量工具、調查涂料表、人工費調查表等。

      教學方法:

      1、課前準備

      把全班學生分成每八人一個小組,選出組長。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實際測量教室粉刷的面積;調查目前市場各種涂料的價格和性能;調查目前市場的人工工資,并做好記錄。

      2、室內教學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最后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室內粉刷的方案。

      3、方案評估

      課后把自己設計的方案拿到有關知名人士,和有關單位進行征求意見。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聽歌曲《小小粉刷匠》。插入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許多數學問題。這節課,我們來討論粉刷工作中的數學問題。

      (二)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課件出示課題:室內粉刷。

      師:學校教室需要粉刷,你能想到那些數學問題?

      學生自由回答。

      課件出示:粉刷中的數學問題:

      1.粉刷面積有多大?

      2.人工費多少元錢?

      3.材料費多少元錢?

      4.一共要花多少元錢?

      師:有這么多的問題,看來是對我們的挑戰,有信心解決嗎?

      (三)初探解決方法。

      1、粉刷面積。

      師:誰能說說怎樣計算粉刷面積?

      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代表小結:要想知道粉刷的面積,我們必須測量粉刷實際的面積。

      粉刷面積大約為:(㎡)

      師小結: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誰能總結一下:我們在求粉刷面積的過程中,應用了那些數學知識?(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師:有沒有完全依照公式?(沒有)為什么呢?

      總結:所以,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數學問題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2、估算人工費。

      師:據你們了解,人工費應該怎么計算?

      學生匯報。

      師:我也進行了市場調查,粉刷外墻人工費一般按每平方米元計算。

      (課件出示)

      這種收費方法還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原則,比較公平、高效。

      學生獨立計算人工費,再匯報。

      課件:(元)

      3、估算材料費及總費用。

      (1)估算大約需要多少千克涂料。

      師:據調查,1kg涂料能刷圍墻3~4㎡,我們大約需要買多少kg涂料呢?

      學生計算后匯報:÷3.5≈(kg)

      師:買涂料時,不能買剛剛好,需要多買一些。因為在耍的過程中會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浪費,因此,必須多買一些。

      (四)深探問題解決方法。

      1、課件出示:5種環保型外墻涂料價格表。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看懂了什么信息?

      學生介紹涂料。

      師:通過這些信息,你還能解決哪些問題?(每千克涂料多少元等。)

      課件出示:單價表格。

      2、師:這些問題能幫我們選購涂料嗎?(不能。)

      問:選購涂料的標準是什么?要考慮哪些因素?

      學生自由討論匯報。

      師總結:除了單價,還要考慮到涂料的耐用期。如買A種雖便宜,但兩年后又要重新粉刷,工人費和材料費加起來,就比其他幾種貴多了。同樣的年限,B-2比B-1便宜,所以肯定不選B-1。

      3、課件出示:4種不同型號的外墻涂料價格表。

      ①學生代表闡述觀點;

      師.你們覺得應該選擇哪一種?為什么?(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②統一方案。

      分組計算:材料費大約需多少元?

      一共要花多少元錢?

      平均每年耗費?

      4、匯報比較:

      (五)確定一種方案。

      師:經過交流,我們決定選擇種涂料。老師要送給你們一份神秘禮物,就是這份工程方案,請你們把它補充完整。這就是你們制定的第一份工程方案。

      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的同時進行德育教育(愛護學校,保護墻面)!

      (六)全課總結。

      本節課,我們在解決粉刷問題的過程中,應用了許多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數學也需要收集數據,有時需實際測量,有時需調查分析,最后計算出數據。用數據說話是最有說服力的,并能使人信服。這也正是數學對于生活的意義所在。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并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2、能用正確的語言描述物體的輕與重并進行比較。

      能力目標:

      通過生活實踐用自己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游戲、實踐的過程激發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用自己的方法比較得出物體的輕與重。

      教學難點:

      和生活相結合,選擇合理的方法比較輕重。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一)比一比

      師: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在講臺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師:現在誰能說出老師手里的這兩樣物品哪個重,哪個輕?(多媒體出示:蘋果和氣球;書和骰子)請同學們觀察物體,告訴同桌的好朋友,誰重誰輕?

      師:你們為什么能一下子判斷出來呢?

      小結:這是因為在平時生活中我們都拿過它們,所以可以直接憑生活經驗用眼睛觀察來進行判斷。

      (二)猜一猜

      老師這里有兩個一樣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東西,你們能猜出哪個盒子重,哪個盒子輕嗎?(學生猜測)

      師: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測,你有什么好辦法來比較出兩個物體的輕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稱、蹺蹺板等)

      師:小朋友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那今天我們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輕與重吧。(出示課題:輕與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師:剛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許多好方法,可是當我們身邊沒有天平和蹺蹺板這些工具時該怎么辦?(用手掂一掂)現在誰愿意上來感受一下老師手里的這兩個盒子哪個重、哪個輕?

      告訴大家你的感覺是什么樣的?(請學生上來掂一掂,得出答案)

      師:米老鼠給我們大家準備了很多禮物,等會兒我們也用“掂一掂”的方法來任選兩樣物體比一比輕重。

      現在每組的桌子上都放了氣球、生梨、蘋果和礦泉水,每個小組可以任選其中的兩個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輕重。(要求:每個小組的小朋友任選兩樣物體來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

      ( )和( )比( )比( )重( )比( )輕

      (請3~4個小朋友來說一說)

      師:在我們剛剛比較的過程中,哪個物品是最重的?哪個物品是最輕的?(氣球最輕,水最重)

      師:氣球的外表形狀,為什么比較下來是最輕的?(因為里面是空氣)

      師:物體的輕與重與物體的大小有沒有關系?(沒有)

      師小結:比較物體輕重,不能只看大小,物體的重量與它的材質有關,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一種比較輕與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師:(出示課件)現在米老鼠這里有一堆梨和一堆蘋果,它還用剛才掂一掂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輕重,你們看行不行?(不行,因為數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會全掉在地上)

      師:那我們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它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輕重呢?(同桌交流,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辦法)

      師:我們把蘋果全放在紅色的袋子里,把梨放在黃色的袋子里用手來拎一拎。(請2~3個小朋友上來拎一拎),并把拎的感受告訴大家。(梨的總重量要比蘋果的總重量重)

      2、很多小朋友都想嘗試下拎一拎的感覺,那就和你的同桌合作下,拎一拎誰的書包重,誰的書包輕,然后把與同桌合作的結果告訴大家。

      3、學生交流。(我同桌的書包輕,我的書包重)

      (三)吊一吊

      1、師:老師這里的梨和蘋果差不多重,用手好像估測不出輕重,你有什么好辦法來比較出它們的輕重嗎?(生:用天平秤來稱一稱)

      師:這個辦法不錯,可是如果沒有這些工具的時候還可以用什么好方法進行比較呢?(用橡皮筋吊一吊來比較輕重)

      師演示:應該看哪一段的長度?(橡皮筋的長度)

      請小朋友上來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長度。

      2、比較礦泉水和生梨。

      師小結:在同樣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體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長。

      三、觀察實驗,比較輕與重

      1、師出示媒體:海綿、吸鐵石、膠水、夾子、玩具車;

      師:誰能想個好辦法將這些東西從輕到重擺放整齊?(小組討論交流)

      (1、用手估測,2個2個比較;2、 2個2個吊起來比較;3、把這5種物品全都吊上去)

      師:哪種方法會比較方便?(全吊上去)

      師:其實,根據生活經驗我們已經可以猜出誰是最輕的。(海綿)誰是最重的。(吸鐵石)

      2、學生動手實驗證明,并記錄結果(從輕到重)

      填寫在書上的表格內。

      3、學生交流

      把5件物品都掛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輕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長說明這個物體最重。

      4、請小朋友上來指一指,要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長度?

      四、知識拓展

      1、出示課件:小朋友都玩過蹺蹺板,當蹺蹺板停止晃動,像現在這樣時,你能說出誰比較重嗎?為什么?(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輕。小胖的一邊已經蹺下去了,而小巧蹺到上面去了,所以是小胖比小巧重。)

      師:如果他們兩人一樣重,那蹺蹺板兩邊的高度會怎樣?(一樣高)

      2、師出示圖片。

      師:你從這幅圖里看懂了什么?(2個蘋果=4個香蕉;1個蘋果=2個香蕉)

      師:要使蹺蹺板兩邊的重量不一樣,你有什么好辦法?(生答)

      師:如果再加1個蘋果,那右邊要加幾個香蕉才能使它們一樣重呢?(2根香蕉)

      3、課后拓展練習

      小木箱一箱可裝4瓶飲料,大木箱一箱可裝8瓶飲料,那么12箱小木箱裝的飲料的重量和6箱大木箱的飲料的重量哪個重、哪個輕?

      12×4=48(瓶)

      6×8=48(瓶)

      (一樣重)

      師:有時候我們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重量。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本領?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及驗算方法的過程。

      2、使學生了解驗算的作用,并初步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3、使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4、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數學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提高獲取信息、整理信息及處理信息和探索發現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豎式計算及進行驗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啟迪探究。

      1、小朋友們,上個星期三我們學校開展了一項活動,誰來說說是什么活動啊?(愛心大義賣的活動)

      2、你買了哪些物品呢?

      3、小朋友們通過這次活動,獻上了自己的一份愛心,真棒。

      4、齊老師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場,摘錄了一些商品的信息。(示信息)

      5、誰來說說,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信息?(學生匯報商品價格信息情況)

      6、那么你最想買那兩樣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錢怎樣列式?(學生匯報購買情況)

      二、自學互動,進行探究。

      (一)探究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師摘錄信息:老師想買兩樣最貴的,買一個遙控汽車和一個積木要花多少錢呢?

      怎么列式?126+132 =

      1、(1)你想怎么算,跟同桌說一說。

      (2)生匯報多種計算方法(計數器算法、豎式算法)。

      (3)生演示計數器算法。

      (4)講解豎式算法。

      這道題在列豎式時要注意什么?

      2、探索驗算:

      (1)同學們算的'對不對呢?我們可以來驗算。

      (2)怎么驗算呢?將這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再算一遍。

      (3)驗算結果和原題結果相同,說明我們算對了。

      三、作業練習,反饋探究。

      1、想想做做第1題

      2、想想做做第3題填表

      3、小結: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啊?(揭示課題)

      做筆算加法時需要注意什么?

      四、應用探究,培養個性

      1、判斷對錯

      2、探究圖書館借書問題(示P31例題)

      3、示評選“文明班級”表格,算一算哪個班能獲得“文明班級”稱號。

      4、算路程:從學校到公園走那一條路比較近呢?生算

      5、許多小動物在玩套圈游戲,選擇2個來算一算一共多少分?

      五、系統回顧,延伸探究

      1、小朋友們今天學得開心嗎?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2、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我們平時要多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并認識物體的輕重。學習簡單的比較物體重量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游戲、實物的操作,學習比較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游戲的過程,激發兒童對輕重比較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或體驗得出物體的輕與重。

      教學難點:

      通過親身體驗得出物體的輕與重。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猜物體的輕與重

      師:小朋友,今天你們帶來了好多好玩的玩具,那讓老師看看有哪些啊?

      生:小汽車、變形金剛等。

      師:那現在老師手里的`這兩樣玩具哪個重?哪個輕呢?(隨機拿取學生手中的兩樣玩具)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輕與重的關系。

      板書:輕與重

      二、探究新知

      (一)用觀察(眼睛)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師:現在讓我看一下,小巧和小胖在干什么?

      生:玩蹺蹺板。

      師:你們看一下,誰重誰輕呢?為什么?

      生: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輕。小胖的一邊已經蹺下去了,而小巧蹺到上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

      師:你們這是用什么方法比較得出的?

      生:看。

      師:你們真聰明,有些物體可以仔細觀察比較,用眼睛就可以觀察得出物體的輕與重。

      (二)用手掂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出示小亞手拿氣球和蘋果的圖片。

      師:你現在能告訴我們小亞手中的物體,哪個重、哪個輕嗎?

      生:氣球輕,蘋果重。

      師:好,現在老師拿來了這兩樣玩具,你們能告訴我哪個重,哪個輕嗎?(從學生帶的玩具中拿兩樣差不多大小的)

      生:右手重,左手的輕。

      師:到底是不是呢?你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呢?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

      師:好,請一位小朋友上來試一試。

      師:拿出兩樣不同大小的玩具,請學生猜一猜、試一試,哪個重、哪個輕?(注意老師拿的時候,大的輕、小的重)。

      師:你們的答案和上面的小朋友答案一樣嗎?師:現在,你想告訴我們一些有關比較輕重的知識了嗎?

      小結:比較物體的輕與重,有些物體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眼睛)直接就可以得出,有些物體可以通過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得出,不能光看大小就來判斷誰重誰輕。

      三、鞏固練習

      (一)比一比

      1、請學生看物體,告訴同桌的好朋友,誰重誰輕?

      2、老師出示一些比較容易看得出輕與重的物體,例如一本書和一個骰子等。

      (二)猜一猜

      1、請學生相互之間拿出自己的小玩具,交叉進行比較輕與重。

      2、教師巡視,指導。

      四、拓展新知

      (一)用橡皮筋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1、出示海綿、吸鐵石、膠水、夾子、玩具車。

      師:你們看一看,那樣物體最重、最輕?

      師:你們知道小丁丁是怎么比較的嗎?出示課件。

      小丁丁用同樣的橡皮筋將海綿、吸鐵石、膠水、夾子、玩具車等掛起來。

      師:你們說這個方法怎樣啊?你們現在看著這幅圖,能告訴我們誰最重誰最輕了嗎?為什么?學生討論,小組合作。

      生:吸鐵石最重,夾子最輕。因為物體越重,橡皮筋就會拉的越長,所以吸鐵石最重。

      師:請你們根據這幅圖,把這些物體從最輕到最重排一下,填寫表格。

      2、 小結:生活中,我們比較物體的輕重時,可以借助一些物體,達到比較物體輕與重的目的。

      (二)小練習

      1、師:請你們現在也學一學小丁丁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帶的玩具進行比較,看看這個方法怎樣?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的玩具也掛在橡皮筋上,進行比較。

      五、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本領?你對你今天的學習評價如何?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并認識物體的輕重。

      2、學習簡單的比較物體重量的方法。

      3、會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重點:

      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并認識物體的輕重。

      教學難點:

      會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授引入

      師:同學們,在節日里,爸爸媽媽會給我們買許多禮物,老師這里有些禮物,你能說出哪個玩具比較重?哪個玩具比較輕嗎?

      學生交流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較物品的輕與重

      二、新授與探究

      探究一:直接觀察

      1、氣球和蘋果比

      2、小胖和小亞比

      師:你知道這個蘋果與這個氣球比哪個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交流

      師:小胖和小亞比呢?

      師小結:我們可以直接憑經驗來判斷。蘋果重,氣球輕。

      根據圖片看出小胖重小亞輕。

      探究二:動手操作

      1、比較下列物體的輕重、書上第42頁中的2橡皮、吸鐵石、小汽車等

      為學生提供學具,動手操作

      2、驗證比較結果:可將這些物品懸掛起來

      之后小結方法掂一掂等方法

      師:數學書和文具盒比誰輕誰重?

      學生交流,你是怎么比的?

      師小結:我們可以用方法來比輕重。

      探究三

      1、小包裝的酸奶,一包裝3罐,大包裝的酸奶,一包裝6罐,4小包裝的和2大包裝的酸奶,哪個重?哪個輕?

      2、4只羽毛球的重量和6個乒乓球的重量相等,都是24克,羽毛球和乒乓球哪個重?哪個輕?

      小結:比較物體的重量,我們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來判斷

      三、練習與鞏固

      練習一

      1、判斷輕重

      棉花和小鐵球

      西瓜和葡萄

      冰箱和電話

      練習二

      小木箱一箱可裝4瓶汽油,大木箱一箱可裝8瓶汽油。那么12箱小木箱裝的`汽油重量和6箱大木箱裝的汽油重量,哪個重?哪個輕?

      生:12×4=48(瓶)

      6×8=48(瓶)

      答:一樣重。

      師小結:比較物體的重量,我們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來判斷。

      練習二

      小組活動

      請小朋友把帶來的物品,用今天學習的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來比一比它們的輕與重。

      小組交流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比較物體的輕重,在生活中我們常用看一看、掂一掂、算一算……來比較。

      課后習題

      五、課后作業

      教科書P42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11-04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7篇11-05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7篇)11-05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設計(精選20篇)12-29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通用13篇)11-25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模板(精選6篇)11-02

    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設計06-12

    小學綜合實踐課教學設計08-18

    初中綜合實踐課教學設計11-0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第一页 | 中文乱码在线精品日本 | 你懂的网站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 中文欧美日韩无线码 | 久久久久中文伊人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