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物理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06 22:49:5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浮力物理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浮力物理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浮力物理教學設計

    浮力物理教學設計1

      一、前置學習

      1.動手操作,感受浮力,引入新課。布置前置性作業,自學知識。

      各位同學,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就學習過這樣一個故事,請看屏幕(幻燈片2)。那么,文彥博是依靠什么科學道理,讓這個球自己上來的呢?對,就是浮力,今天,我們就學習這個新的內容“浮力”,(幻燈片3)板書。

      下面,我們也來實踐操作這個故事,假設這個泡沫就是球,我們來讓他浮起來,誰來試一下。做的很好,下面我們進入今天的第一個學習環節—自學。給大家3分鐘自學時間,自學后完成3個作業。(幻燈片4)。(1)什么是浮力。(2)我們能測試浮力嗎?

      2.自學、回答檢測。

      (1)第一個問題,什么是浮力?水對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為水的浮力。(幻燈片5)

      (2)第二個問題,我們能測試浮力嗎?當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利用這個原理我們就可以測量水的浮力。(幻燈片6)那怎樣測試,這么行嗎(幻燈片7)?應該這樣(幻燈片8)。

      3.質疑拓展。

      我們簡單的自學了以下學習內容,你們看,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這么多實驗用具,你們想用它來驗證那些科學道理呢?今天老師給同學們準備的.實驗道具足夠2個實驗所需,一是相同物體在水中的不同位置浮力測試,二是不同大小物體的浮力大小。(幻燈片9)

      二、合作實驗,體會學習。

      1.出示實驗課題一(相同物體在水中的不同位置浮力測試)幻燈片,合作體驗。

      現在,我們進行第一個實驗,請看大屏幕(幻燈片10)。找同學來讀一下實驗的目的和提示。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是當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但是,當我們移動他在水中的位置時,他的浮力=重力+拉力。好,下面請大家根據老師的提示開始操作實驗。請組長分配好組內人員,定好實驗步驟,認真記錄。(幻燈片11)

      (1)實驗操作,記錄結果。

      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總結收獲,提出問題。

      好,請大家準備好實驗報告單,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現,物體自身在水中越多,浮力越大、排水量越大。對于剛才的實驗,大家還有什么疑問嗎?

      2.出示實驗課題二(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塊的浮力)幻燈片,合作體驗。

      剛才,我們知道了物體自身在水中越多,浮力越大、排水量越大。那個,不同大小的物體,他的浮力有什么變化?能預計一下結果嗎?可以結合剛才那個實驗的結果。

      同學們預計的不錯,我們來實踐操作一下,看看我們預測的對嗎。請看大屏幕,組長分配好組內人員,定好實驗步驟,認真記錄。

      (1)實驗操作,記錄結果。

      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總結收獲,提出問題。

      好,請大家準備好實驗報告單,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通過以上兩個實驗實驗,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排水量越大的物體,受到浮力越大。

      三、擴展學習。

      下面,老師做個實驗,請大家用今天的實驗結論,來解釋一下為什么?把泡沫所料放在水中,一松手,為什么他會上浮?

      四、總結評價。

      今天,我們的實驗非常成功,我們知道了排水量越大的物體,受到浮力越大的這個道理。在實驗中,紀律最好的小組是,實驗操作最好的是,總結較好的是,希望大家向他們學習。

      今天的作業是,請看,沉入水里的橡皮泥,我們怎么讓他浮起來。

    浮力物理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通過探究,認識到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2.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3.通過探究浮力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的過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會用來解決簡單的浮力問題。

      課型:新授課

      課時:第1課時

      教學重點: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測量

      教學難點: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經歷探索浮力大小過程;

      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樂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在實驗過程中勇于創新精神。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用具:乒乓球、鐵塊、水、燒杯、圓柱體、彈簧測力計、細線、溢水杯、鹽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投影展示一組圖片:艦艇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人為什么能浮在“死海”的水面,氣球為什么能騰空而起,氣艇為什么浮在空中,思考這些現象為什么產生? (二)、進行新課:

      演示實驗1:壓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乒乓球從水里浮上來,最后浮在水面上靜止不動。

      提問:乒乓球為什么能從水里浮上來?是誰給它的作用?

      總結:物體靜止時受平衡力,物體重力豎直向下,平衡時還應受到豎直向上的力,施力物體誰?是水或空氣。表明浸在液體內部或漂在液體表面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向上的托力。浸在氣體里的物體也受到氣體向上的托力。物理學中力把這種力叫浮力。

      一、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的托力,這個力叫做浮力。

      2、符號:“F浮”

      3、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思考:根據浮力的定義及壓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乒乓球從水里浮上來,說明浮力的方向向哪?

      4、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思考:你還能舉出那些例子說明物體受浮力的作用?

      演示實驗2:把鐵塊放入水中,放手后鐵塊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問:下沉的鐵塊受浮力作用嗎?

      活動10.9 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的?

      猜一猜: 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想一想 :用什么樣的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

      實驗器材

      設計與實驗:

      比較鐵塊在空氣和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1)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個金屬塊,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 N;

      (2)再將金屬塊浸沒到水中,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 N。

      比較:比較兩次測量的結果

      現象:金屬塊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比在空氣中時 了。

      思考:為什么金屬塊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比在空氣中時減小了?

      受力分析:

      結論: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思考:能不能計算出浮力大小?

      分析:物體在F浮、F、G這三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

      所以 F浮 + F= G 變形為: F浮 = G-F

      二、浮力的測量:

      方法:彈簧秤測力計測出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G, 將物體浸在液體中測出此時的拉力F,G與F的差值即為物體浸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F浮。 即“稱重法” 。

      表達式:F浮 = G-F

      課堂練習:

      1、一鐵塊掛在彈簧秤上,在空氣中稱量時,彈簧秤的讀數是32N。把它全部浸在水中稱量時,讀數是12N。鐵塊受到浮力是多少?

      播放動畫:水底下大魚小魚的辯論。

      小魚:我們在深處,受到的浮力大

      大魚:我的體積大,受到的浮力大。

      請你說說哪個魚說得正確?為什么?

      要知道誰說的對,就要知道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浮力的大小

      學生實驗: 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猜想:浮力大小可能與那些因素有關?

      液體里的深度;排開液體的體積;液體的密度。

      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實驗器材:

      實驗與探究

      1.在溢水杯中裝滿水.

      2.測出圓柱體的重力 G物=_____N.

      3.將圓柱體逐漸浸入在水中,直到浸入一半時,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F1=_____N. 計算 F浮1=____N.

      4.將圓柱體逐漸浸入在水中,直到完全浸沒,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F2=_____N. 計算 F浮2=____N.

      5.改變圓柱體浸沒在水中的深度,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F3=_____N. 計算 F浮3=____N.

      6. 將圓柱體逐漸浸沒在濃鹽水中,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F4=_____N. 計算 F浮4=____N.

      交流與小結:

      比較F浮1、F浮2可知:浮力大小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較F浮2、F浮3可知:浮力大小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較F浮3、F浮4可知:浮力大小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其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通過實驗和理論研究得出了有關浮力大小的原理。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公式: F浮=G排液

      推論: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

      表明F 浮的'大小與 ρ液和V排有關,也論證了“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所得到結論。

      注意:使用推論是單位必須ρ液單位為千克/米3 ,V排單位為米3。

      V排與V物的關系

      A、“全部浸入(即浸沒)” V排=V浸=V物

      B、 “部分浸入” V排=V浸物

      課堂練習:

      2、將一木塊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溢出500g水,則木塊所受的浮力為多少?

      3、浮在空中的氣球,排開空氣的重力為1N,則氣球所受的浮力為多少?

      (阿基米德原理也可以計算氣體產生的浮力。)

      4、已知物重為G=5N,體積V=0.6dm3,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有0.2dm3露在外面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大?浸沒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多大?(g=10 N/kg,ρ酒精=0.8×103千克/米3)

      (三)、課堂小結

      學生先歸納,然后教師補充。

      (四)、布置作業

      課本P93 第1、2、3題。

      板書設計

      四、 浮力

      一、浮力(符號:“F浮”)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二、浮力的測量: “稱重法”

      F浮 = G-F (G是物體重力,F是液體中拉力)

      三、浮力的大小

      1、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其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公式: F浮=G排液

      推論: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

    浮力物理教學設計3

      【課標要求】

      通過實驗,認識浮力。

      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學習目標】

      1. 感受浮力的存在及方向。

      2. 經歷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 會運用阿基米德原理。

      4. 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

      【學習重難點】

      1.探究浮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2.應用阿基米德原理。

      【評價目標】

      1. 通過演示實驗一、二達成目標1.

      2. 通過實驗二和實驗三達成目標2和4.

      3. 通過達標測試達成目標3.

      【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放映幻燈片,提問,并板書課題。觀看、思考、回答通過觀看圖片:死海中的人

      可以仰面看書;輪船在水中航線

      航行;節日放飛的氣球等,

      引出課題。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任務一:感受浮力

      實驗一:讓學生將乒乓球按入水中,松手。

      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到得現象,并設疑:乒乓球為什么會浮上來?

      再設疑:乒乓球靜止時受幾個力得作用?

      點評學生的受力分析情況并適時給予鼓勵。

      總結:乒乓球除了受到重力外,還受到浮力得作用。且浮力得方向是豎直向上。實驗二:讓學生將鐵塊放入水中,松手、設疑:鐵塊受浮力嗎?

      當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時,引導學生做課本上的實驗,并提出實驗要求。

      巡回指導。

      學生報告數據時板畫物體受力示意圖。

      提出問題:為什么在空氣中鐵塊拉彈簧測力計的力大?而同一個鐵塊浸入水中時拉彈簧測力計的力卻小了?

      聽取學生匯報,給予適當的補充說明,得出結論,并板書浮力大小的表達式及浮力的方向。

      通過觀察、思考,發表自己的觀點。

      組織語言敘述:乒乓球受力情況,并上黑板畫出離得示觀察鐵塊的運動情況。

      引起認知上的沖突。

      學生通過回答,爭論,對需要探究的問題更明確。

      根據要求進行實驗,并記錄數據。

      比較數據:思考,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

      意圖。通過實驗感受浮力。

      任務二:經歷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提問:浮力跟什么因素有關?耐心聽取學生的猜想,并對各種猜想提出疑問,最后達成共識。

      引導學生做實驗去驗證。(為學生提供實驗器材)

      巡回指導。

      聽取學生匯報。引導學生學會評估。

      而后得出結論。并點出這一結論20xx多年前阿基米德就得出來了。它不僅適用于液體也適用于氣體帶著疑問思考。

      發表自己的'觀點。

      根據要求進行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通過探究實驗,思考,回答。

      通過實驗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任務三:應用阿基米德原理。

      出示題目,讓學生限時完成。

      (教師巡視。)完成后讓學生展示答案并理由。

      1.用彈簧秤在空氣中稱一鐵塊,測得重20牛,當把這個鐵塊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時,彈簧秤的讀數為16牛,這時鐵塊受到的浮力是 牛,若將鐵塊全部浸沒在水中,鐵塊受到的浮力是10牛,這時彈簧秤的讀數為 牛。

      2.一個燒杯裝滿水,將一個體積為120厘米3的物體放入燒杯中,溢出的水重為1牛,此物體所受的浮力是。

      3. 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的鐵塊重7.9N,當它全部浸沒在水中時, 測力計的示數為 6.9N, 鐵塊受到的浮力是 N,如果鐵塊剛好有一半體積露出水面, 鐵塊受到的浮力________N,測力計的示數________N。 4.質量是395克的鐵塊全部浸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如果把這個鐵球放入水銀中,它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大?(已知ρ鐵=7、9×103千克/米3)。

      5.一個鋁球重4、5牛,體積為0、5分米3,如果把這個球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靜止時它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大按時完成題目。說出題目答案并理由學以致用

      三、歸納總結,說出收獲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大膽敘述自己的收獲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并表達能力。

      五、布置作業,鞏固升華

      課后3、4、6.選作:5認真完成作業。發散思維,張揚個性。

    浮力物理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浮力。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

      2、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

      2、學習阿基米德善于觀察思考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探究認識浮力,會測量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學難點: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重力關系的過程。

      【教學過程】

      1.引入課題:將氣球和鐵塊分別扔到水里會怎樣?但同樣用鋼鐵制造的輪船為什么就不會下沉?如果制成潛艇卻還可以浮沉自如,又是為什么呢?

      (設計意圖:以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對于九年級的學生對浮力已有一些了解,通過情景激活學生腦海里的知識。學生通過搜集生活中的浮力現象,使思維發散。通過所列舉的現象,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講授新課1.研究什么是浮力

      學生研究:把乒乓球壓入水中。觀察乒乓球浮在水面的情況,用手指將乒乓球壓入水中,有什么感覺?

      (設計意圖:不僅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還讓學生認識到這個力是豎直向上的,對浮力方向有一個初步認識,為猜想出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浸入液體后排開的液體的多少有關做好鋪墊。)

      過渡:在水中上浮的物體,顯然是受到了浮力的作用。但是,像石塊這樣的東西在水中下沉,是否也受浮力的作用呢?

      學生研究: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實驗研究得出浮力的概念及測量方法。

      (設計意圖:任何物理規律的發現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離不開實驗。這個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索實驗,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增強了他們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排除錯誤觀點“只有上浮的物體才受浮力,下沉物體不受浮力”。通過實驗學會測量、計算浮力的一種方法,并通過觀察再次發現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水的多少有關,為下面的探究做鋪墊。)

      過渡:水會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浮力,那么空氣會不會也對其中的物體有浮力呢?

      演示1:放飛的氣球(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都受到向上的托力。)

      演示2:把一物體放入水中用稱重法測量浮力得到

      F浮=G–F’(多媒體展示,增強可見度。)

      (設計意圖:使學生掌握稱重測量浮力的方法)

      2.阿基米德原理

      過渡:小的物體可以用稱重法求浮力,那么像輪船這樣的大家伙又該怎么測浮力呢?

      演示3:阿基米德原理(結合課件展示,幫助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這一重要原理,同時采用新老教材兩實驗相結合的辦法,突破學生理解上的障礙。)

      隨堂練習

      1.將一物體系在彈簧測力計上,稱得其重為100牛頓,將它放入水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80牛頓。則物體受到的浮力是()

      A、100牛頓;B、80牛頓;C、20牛頓;D、120牛頓

      2.浸入水中的皮球,放手后,從它剛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動的過程中()

      A、浮力變大,重力變小;B、浮力不變,重力不變C、浮力變小,重力變小;D、浮力變小,重力不變。

      (設計意圖:鞏固新知識,掌握重點。)

      小結

      最后,由學生交流本節課在知識上有哪些收獲、哪些遺憾。通過交流、回顧來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各抒己見,對學生的見解,教師都應予以肯定。教師最后畫龍點睛,簡要概括。

      布置作業

      1、P97動手動腦學物理3、4、5。

      2、課后查閱資料了解浮力的利用。

      板書設計

      五、浮力

      1.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向上的托力稱為浮力。

      2.稱重法測量浮力的大小:F浮=G–F’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用公式表示為:F浮=G排=ρ液gv排

    浮力物理教學設計5

      一、教學設計理念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僅要“學習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物理”。在“探究”中提出物理問題,在“探究”中經歷并體驗科學探索的歷程,在“探究”中將物理學習跟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在“探究”中將物理學習最終歸于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將科學探究的要素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使學生在探究中敢于質疑、勇于辯論,在充分交流中比較、篩選出最佳的實驗方案。而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的.指導作用突顯出來,從而使師生互動不再停留在形式上,而具有實質意義。這樣一堂鮮活的課上完后,學生收獲的不只是知識,還收獲了研究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培養、提高。因此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知道浸在(漂浮、懸浮、下沉)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施加的豎直向上的浮力,知道如何計算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浮力并知道浮力的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

      2.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

      2.學習阿基米德善于觀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及其方向,會測量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學難點: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過程。

      四、實驗器材

      演示實驗器材:鐵架臺、重垂線、雞蛋、食鹽水、乒乓球、大燒杯、紅毛線、水桶、水盆,準備一組與學生所用完全相同的實驗器材(便于學生上講臺演示實驗方案)。

      學生實驗器材:橡皮泥、小石塊、小木塊、鐵釘、乒乓球、燒杯(100ml)、彈簧測力計、溢水杯、小桶、空易拉罐、水槽、細線。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課件展示生活中有關浮力的事例:漂浮在水面的輪船、木塊、水鴨子、人,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等。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事例中的輪船、人等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

      小組合作學習,嘗試分析這些現象的原因。

      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到:這些現象與浮力有關;不僅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浮力,而且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會受到氣體對它的浮力。然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浮力現象,想了解哪些有關浮力的知識,從而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2.新課教學

      模塊一:感知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

    【浮力物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浮力物理教學設計04-28

    浮力物理教學設計5篇04-28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設計(精選10篇)06-13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設計(精選10篇)03-07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反思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教學反思06-06

    《浮力》教學設計03-06

    《浮力》教學設計08-02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反思03-25

    八年級物理《浮力》教學設計02-2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国精品视频久久久 | 在线天堂网新版 | 亚洲色一色l噜一噜噜噜 |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