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學設計

    時間:2025-01-10 08:28:1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高二地理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二地理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說出火山的概念、組成及其形成;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模擬實驗,能描述火山的形成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能夠體會自然地理的神奇之美。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火山的組成以及火山的形成。

      教學難點:

      火山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方法

      設置情境法、講授法、演示實驗法。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PPT展示一組日本富士山的圖片

      同學們,上課前老師給大家展示一組圖片,大家看看圖片上的地方是哪里?我聽到很多同學都認出來了,說是日本的富士山,很正確,富士山是日本人的象征和驕傲。那同學們知不知道,富士山是屬于我們上節課所學的三種山岳類型中的哪一類?對,屬于火山。這節課,我就一起來具體學習一下——火山。(板書課題)

      (二)新課教學

      1、教師做演示實驗,模擬火山形成過程:

      在桌上放一個錐形瓶,瓶中裝適量白醋和洗滌劑,用滴管向錐形瓶中滴入小蘇打溶液。滴入后,瓶內產生泡沫,隨著泡沫的不斷增加,溢出瓶外,堆積在錐形瓶周圍。

      教師做實驗時,學生觀察實驗過程,觀察時注意保持安全距離,解決以下問題:

      (1)學生觀察后,描述所看到的實驗現象。

      (2)學生運用初中所學化學知識——酸堿中和反應,解釋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

      (3)學生類比演示實驗的現象及產生的原因,推理火山的形成過程。

      最后,教師總結歸納火山的形成過程:處于底下深處的巖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

      處于底下深處的巖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這樣形成的山體就是火山。如果巖漿是沿著地殼的線狀裂隙流出,往往形成的是寬廣的玄武巖高原。

      2、結合課本和實驗后的泡沫狀態,學生思考并回答:

      (1)火山由哪幾部分組成?

      (2)每個部分分別對應泡沫堆的哪個部位?

      3、結合課本,學生回答:火山的規模范圍有多大?

      (三)鞏固拓展

      (1)PPT展示我國長白山天池的視頻和圖片。

      (2)介紹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的相關小知識。

      (四)小結作業

      課下搜集其他火山的相關資料,做成PPT或視頻,下節課進行匯報和分享。

      五、板書設計

      火山的形成:

      處于底下深處的巖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形成火山。

    【高二地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二地理教學設計08-13

    地理教學設計04-19

    地理教學設計10-22

    高二的地理教學反思07-26

    高二優秀地理教學設計案例(通用11篇)11-14

    高二地理教研組教學設計方案高二地理組教學計劃03-01

    高二地理人口再生產教學設計07-15

    《長江》地理教學設計07-09

    關于地理的教學設計08-30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09-1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欧美高清在线 | 亚洲精品高潮久久久久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 亚洲乱码精品不卡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青草 | 日本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色一色l噜一噜噜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