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課件

    時間:2021-03-18 18:47:57 課件 我要投稿

    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課件

      要了解文藝評論的特點,就要學習如何閱讀從宏觀上評論文學現象的文章,培養閱讀文學評論的能力。以下小編搜集了關于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課件,歡迎查看。

    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課件

      【學練目標】

      1、樹立階級分析觀點。

      2、學習茅盾先生為革命奮斗一生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認知目標】

      1、積累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

      2、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3、理解運用準確的語言表達意義與效果。

      【技能目標】

      1、掌握結合語境品味語言的深層含義和感情色彩的技能。

      2、掌握通過重要詞語和重要語段理解文章思想內容的技巧。

      3、了解閱讀同類文藝評論文章的方法。

      4、了解文學評論的基本寫法。

      【重點難點】

      1、文學評論常采用以議為主,敘議結合,評析結合的寫法。

      2、前人觀點與自己觀點的異同。

      3、選擇“林沖、楊志、魯智深”為論據所體現的典型性。

      【教學步驟及方法】

      第一課時

      1、簡要復習學過的小說《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導入新課

      2、布置自讀,劃分段落與層次,歸納大意

      3、逐一落實第一部分的段落層次論述

      ⑴第一部分第一層次(第一節)

      觀點:人物描寫個性化(與前人基本相同)面目--至少

      成因:朝夕揣摩圖像(前人)杜撰、附會--否定

      朝夕揣摩民間文學(自己) 科學--肯定(對比)

      ⑵第一部分第二層次(第二至第三節)

      觀點:善于從階級意識去描寫人物的立身行事

      理由:遭遇--思想意識--出身階層

      (因為、為了……因此、于是)(不但如此)

      遞進 例證 對比

      ⑶第三部分第三層次(第四節)

      觀點:關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動去說明

      理由:出場--品性(用行動來表現)

      (好比--由遠漸近、引人入勝)

      4、小結:

      ⑴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⑵用作品本身作論述的根據 ;

      ⑶論述的角度選擇(同異可比:思想內容--寫作技巧)。

      5、作業:

      ①書面:思考和練習一之“1-4”、三;②口頭:中午看“武松打虎”錄相片斷或閱讀《水滸傳》有關武松打虎部分,思考如果用“武松”為例能否證明自己的觀點?如能,為什么不用?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1、 在評論《水滸》的結構特點時,作者是怎樣概括的?如何理解?

      提示:作者首先作總的評價:從整體看,'不是有機結構';從每一個人物看,'是嚴密的,甚至也是有機的'。

      因為《水滸》是由口頭文學演變而來的,它的每個章節對全書來說都是相對獨立的,所以總的來看,它的結構不是有機的。但是,口頭文學在流傳中為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它的每個故事跌宕起伏,曲折多變,因此,從一個人物的故事來看,《水滸》的結構又是有機的。

      2、 作者認為'這些各自獨立,自成整體的故事',在結構上有兩個共同的特點,對這兩個特點如何理解?有人認為這兩點實為一點,對不對?

      提示:所謂'故事的發展前后勾聯,一步緊一步,但又疏密相間,搖曳多姿'是就一個人的相對獨立的一個故事而言的。意思是其故事情節安排有緩有急,詳略得當,曲折靈活,錯綜而富于變化。而其所謂'善于運用變化錯綜的手法,避免平鋪直敘',是就不同人物故事情節的關系而言的。意思是說作者對不同人物各自故事發展的結構安排是各不相同的。如林沖和楊志的故事,各自都是曲折多姿,時松時緊的,但林沖的故事是騰挪跌宕,逐步推進的,而楊志故事的情節安排都是一正一反,螺旋上升的,或者說是縱橫開合的。所以說作者的特點概括雖然看來相似,在進行例證時也沒有分層論證,看來似混在一起的,可實際上并不相同。

      3、 從這部分論證在敘、析、評各種文字的分配和使用上看,你認為寫評論文章應該注意什么?

      提示:評論,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對某問題或某事件發表意見或看法的文章,此篇文章是文學評論,文學評論自然也以議論為主,但對于作品內容的復述、介紹或引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為評論必須從作品本身出發,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持之有故'。議論包括分析和評價兩部分。分析,是對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成就等進行提示的過程;評價,則是作者通過分析得到的結論。這三者之間,敘、析都是為評而服務的,是得出結論必要的鋪墊和基礎。所以三者一定要做到有機的結合。例如第7自然段,為了說明許多小故事結構的完整、嚴密而有機,作者舉林沖故事為例,先分析了整個故事的波瀾起伏,同時夾有對其騰挪跌宕特點的評價,其次是敘述了林沖比武一段大概情節,突出了其情節發展的頓拓開闔,曲折多變,然后緊扣其敘述又是一個評價:'寫得多么錯綜而富于變化','筆墨之經濟,達到了極點'。看,作者便是這樣進行論證的,夾敘夾議,復述、引用原文恰到好處。這樣可以使評論文章的分析建立在大量的材料之上,論證充分有力,讀起來明白曉暢,通俗易懂。那么我們在寫評論文章時除了注意三者結合之外,還要注意的一點是,復述應是在對原文理解上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它體現作者的觀點,不是枯燥的節錄,可以引用原文,也可以在忠實原文的前提下不受其限制。

      4、 從最后一段來看,你認為寫文學評論文章的選材立意的依據應該是什么?

      提示:不論作品是否有很高的多方面的藝術成就,只要它具備某一方面的特點,我們就可以從此處入手。其次,評論者的主觀認識,他對作品的獨到評價,也是作者選定評論點的依據。

      5、 補充點撥:作者對《水滸》的人物描寫和結構上所論述的`觀點,都是作者的獨到見解,在文學評論論壇上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如,關于《水滸》的結構特點,自作者的觀點提出之后,在論壇上就出現了一場激烈爭論。特別是作者運用馬列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用階級觀點分析人物,不僅對《水滸》的研究有指導意義,而且對其它文學作品的評價都有很大影響。

      二、課后練習

      1、完成本課后思考和練習題。

      2、下列各句中的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句是:( )

      A、楊志一心想做官,'博個封妻蔭子。'結果是賠盡小心,依然落得一場空。

      B、這就好比一人遠遠而來,最初我們只看到他穿的是長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臉或圓臉,最后,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這時候,我們算把他全部看清了。

      C、楊志一行人還沒出發,吳用他們已經布好了圈套,這在書中是明寫的;與之對照的,便是楊志的精明的對策。

      D、讀者此時急于知道的,是吳用等對于此十萬貫金珠究竟是'軟取'呢或是'硬取'?

      3、對下面文字理解得正確的是:( )

      '在這上頭,我的偏見,以為《水滸》比《紅樓夢》強些;雖然在全書整個結構上看來,《紅樓夢》比《水滸》更近于有機結構,但以某一人物的故事作為獨立短篇而言,如上所述,《水滸》結構也是有機的。'

      A、作者這是極為謙虛的說法,其實他的觀點完全正確。

      B、作者的觀點本身自相矛盾,不能成立。

      C、學術界普遍采取這種觀點。

      D、這是正常的學術爭鳴,作者的觀點可備一說,是一家之談。

    【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課件】相關文章:

    水滸傳人物作文10-09

    木蘭詩文章結構課件11-27

    水滸傳人物作文范文09-30

    小學作文課件人物07-26

    水滸傳人物歇后語08-11

    談課件教學的優點與使用原則03-21

    人物作文教學課件內容07-29

    公函的結構、內容和寫法12-08

    我和某某的教案課件05-14

    小學作文人物神態描寫課件07-2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小说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97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免费看 |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 日韩在线视频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