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鈴獲獎?wù)n件

    時間:2021-04-11 10:53:07 課件 我要投稿

    柳永雨霖鈴獲獎?wù)n件

      一、內(nèi)容及其解析

    柳永雨霖鈴獲獎?wù)n件

      本節(jié)課要學(xué)的內(nèi)容是柳永詞《雨霖鈴》,其核心是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lǐng)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學(xué)生已學(xué)過《望海潮》,本節(jié)在《望海潮》基礎(chǔ)上,學(xué)習柳永代表作《雨霖鈴》。教學(xué)重點是鑒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景中含情。、解決的關(guān)鍵是認識其中的四種意象所包含的意義。

      二、目標及其解析

      1.目標定位:了解柳永詞的風格特點。

      2.目標分析:了解柳詞特點,就是要選取詞中特定意象來鑒賞,如:“寒蟬、長亭、清秋、酒、柳、曉風、殘月”。

      三、問題診斷分析

      本節(jié)課教學(xué)中,學(xué)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時本詞融情于景的寫法,產(chǎn)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對意象特定含義不清楚。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是引導(dǎo)學(xué)生分析意象。

      四、教學(xué)支持條件分析

      在本節(jié)課《雨霖鈴》的教學(xué)中,準備使用多媒體教學(xué),展示送別場面,背景音樂是李淑同的《送別》,營造離別感傷氛圍。

      教學(xué)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xué)過程設(shè)計

      一、導(dǎo)入新課

      我們在介紹宋詞的時候說過,宋詞可以分為2個流派——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請看一則對話故事(幻燈2):傳說蘇軾曾問一個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詞何如柳七(柳永)?”這個人回答:“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xué)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由此大家可知這兩個流派的不同特點(婉約詞讀多寫離情別緒,情感纏綿;豪放詞充滿豪情壯志,意境雄渾)

      能讓蘇軾與之一爭高下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出自哪首詞?(生:《雨霖鈴》)

      今天我們就來學(xué)習這首《雨霖鈴》 (板書)

      二、關(guān)于柳永(幻燈3)

      柳永,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 他少年時到汴京應(yīng)試,由于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并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xiàn)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這種打擊之后,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tài)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即開封)、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一種流浪的生活。

      大約在少年時的“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考取進士,在浙江的桐廬、定海等處做過幾任小官。晚年死于潤州(江蘇鎮(zhèn)江縣)。死時家無余財,群伎和金葬之于南門。

      他精通音律,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制了大量適合于歌唱的慢詞,這首詞調(diào)名《雨霖鈴》,就是取唐時舊曲翻制。據(jù)《明皇雜錄》云,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采其聲為《雨霖鈴》曲”。所以這支曲本來就是寄托相思的,詞調(diào)極盡哀怨。”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diào)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凄側(cè)的離情。(此詞當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三、整體感知:

      這首詞寫的是什么?欣賞這首flash歌曲,根據(jù)畫面內(nèi)容,想想這詞是寫什么的。

      ——作者與他心愛的人依依惜別的痛苦心情。

      1.寫作背景(幻燈4)作者當時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便覺得痛苦萬狀。

      2.所以,這首詞的的感情基調(diào)是——哀婉、悲傷、凄清的。同學(xué)們在朗讀的時候就要讀出這種情感了。

      3.聽一次朗誦

      4.自由朗讀——指明學(xué)生朗讀——學(xué)生齊讀。

      四、疏通詞句,串講文意:

      五、鑒賞

      (一)我們剛才說過,這首詞寫的是作者與他心愛的人依依惜別的痛苦心情。詞又分為上片和下片。思考:上片和下片各寫了什么?哪一個是實寫,哪一個是虛寫?

      幻燈5:這首詞描寫了作者要離開京城汴京(開封)去外地漂泊時和心愛的人依依惜別的痛苦心情。上片主要是寫臨別時難分難舍的`情景(實寫)。下片主要是寫想象中的別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虛寫)。

      (二)幻燈6  師:這首詞的重要特點是情景交融、虛實相濟。詞中哪些是景語,哪些是情語?哪些是情景和說?詞中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

      1.上片

      (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①師:起首三句寫什么?是情?是景?

      明確:寫別時景。點明了季節(jié)(秋季)、時間(晚上)、地點(長亭)和天氣(大雨后)。勾勒了一個情人離別的典型環(huán)境。

      ②提到秋季會有怎樣的感覺?(蕭瑟)

      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jié)構(gòu)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的感覺。

      ③起首句已給全詩定下了基調(diào):“凄切”。

      (2)“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①師:這寫什么?(寫情) 極寫?zhàn)T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難舍難分。

      ②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心思。正在難舍難分之際,船家催促出發(fā),此時此刻,離別的痛苦達到頂點。

      ③ “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這七個字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fā),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尖銳。

      (3)“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師:這句寫情態(tài)。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大家看這幅畫面,幻燈7 ,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說說“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是一種怎么樣的情景。

      ——兩手緊緊拉在一起,兩眼被酸楚的淚水模糊,便縱有千言萬語,也難以一一傾吐,只好無言以對,淚眼相看。這兩句用白描的手法,把彼此的眷戀之情、又無可奈何之心寫的非常深刻.

      (4)“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①請同學(xué)們想象這幾句所勾勒的是怎么樣的畫面?幻燈8

      ——作者站在江邊,放目遠眺,面前所見:有千里的煙波,表明煙波的浩淼,去程的遙遠;有沉沉的暮靄,表明暮靄的濃厚,天地的蒼茫;還有楚天的遼遠無邊。——作者用如此廣闊遼遠的空間,以及如此濃密深重的霧靄,是否是襯托詞人前途的廣闊無量?(不是,表現(xiàn)的是離情之深之痛和自己前途的渺茫。)

      ——這樣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壓抑、苦悶)詩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將越走越遠,離心愛的人越來越遠,心越來越苦,愁思也越來越深。“念去去”幾句便是他的內(nèi)心獨白,“念”字用得特別好,表明是設(shè)想別后的道路遙遠。這幾句寫景,又寫情。

      上片主要是寫臨別時難分難舍的情景(實寫)。

      2.下片:下片主要是寫想象中的別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虛寫)。

      同學(xué)們自己鑒賞下片,說出你喜歡下片中的哪一句,為什么?幻燈9

      (1)“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嘆息古往今來離情之可悲。“傷別離”點明這首詞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又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這冷落凄涼的秋季,多么難以忍受!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柳永把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詩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

      ——“清秋節(jié)”一詞,照應(yīng)前面哪句?(起首一句“寒蟬凄切”。前后照應(yīng)再次點明離別時的凄清氛圍。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今宵”三句蟬聯(lián)上句而來,后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對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詞中有畫,景中含情。

      ①詞中有什么畫?    (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的晨風吹拂蕭蕭的柳樹,—彎殘月高掛在楊柳的梢頭。)

      ②景中含什么情?    (畫面是出現(xiàn)在詞人“酒醒”之后,他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經(jīng)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后?詞人此時,昨天晚上“執(zhí)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的留在心上,而現(xiàn)在卻是前路是前路茫茫,離所愛之人越來越遠,可以想見他的心情。幻燈10)

      ③感受畫面色調(diào)。  (a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態(tài)。另外,“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  b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恰合別后心境的凄涼。c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詞人寓情于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幻燈11)

      ④結(jié)合全詩旨趣。這首詞的主旨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兩句烘染本意,將詞人的立意渲染為—幅深秋羈旅圖。“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典型意象組合在一起,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這兩句詩暗含旨趣,畫面生動。

      ⑤整個畫面的基調(diào)如何? (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

      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同樣是寫景,寫離愁,這兩副畫面有什么不同?

      ——前者仿佛是潑墨山水,一片蒼茫,有千里的煙波,有沉沉的暮靄,還有楚天的遼遠無邊。后者就好象是工筆小畫,無比清麗,有柳、風、月,點出離別的冷落、凄清。

      (3) “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①“此去經(jīng)年”四句,構(gòu)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語,此處則改用情語。這一去經(jīng)年累月,就算遇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也形同虛設(shè)。即使有前般情意,又能跟誰訴說!

      ②這首詞以問句做結(jié),以虛景、虛情收束全篇,更留有無窮意味。

      3.小結(jié):幻燈13

      (1)我們再回頭看整首詞,情語在寫情,景語也并非只寫景,每句中都包含無限情思。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誦讀時注意體會詞融情入景的特點。

      (2)再就是虛實相濟。哪些實寫?別時情景。哪些虛寫?別后想象。

      (3)再想想詞中的幾副畫,給人的感覺都是:哀婉、無奈、凄清。這是這首詞的特點,也是婉約詞共同的特點。

    【柳永雨霖鈴獲獎?wù)n件】相關(guān)文章:

    柳永雨霖鈴優(yōu)秀課件10-25

    柳永雨霖鈴說課課件10-24

    《雨霖鈴》柳永11-06

    柳永《雨霖鈴》說課稿08-09

    雨霖鈴柳永賞析04-27

    柳永雨霖鈴全文11-11

    雨霖鈴柳永譯文11-10

    雨霖鈴柳永朗誦11-10

    柳永雨霖鈴拼音11-10

    雨霖鈴柳永意象11-1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不卡 |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第九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欧洲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 天堂久久久久va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