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說課課件

    時間:2021-06-10 13:30:24 課件 我要投稿

    功率說課課件

      一、教學分析

    功率說課課件

      1、“功”的地位與作用

      地位:功是物理學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與能密切聯系的一個物理量,它雖然是在力學中引入的,但卻貫穿在整個物理學中,可以說一切自然現象都與功和能相聯系,通過功(特別以后關于能的轉化與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學,充分揭示了物理學各部分間的內在聯系。 作用:對功這一節內容的研究是在前兩節所學簡單機械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力與運動關系等知識來展開的。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功的研究為以后學習功率、能量的知識奠定基礎。功的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較大的現實意義。

      2、課程標準解讀

      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重視學生應用實例去體驗、分析的過程,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3、學生認知發展:

      八年級學生學習的滬科版物理教材,還沒有學習關于能的知識,在沒有能的轉化的知識的情況下,功的定義是很難下的;但學生已有一定的力學基礎知識,能夠對“力的成效”方面的知識進行理解與運用,充分利用已有認知水平為學生構建“功”的概念。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 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機械功的概念,能從生活、生產中的實例解釋機械功的含義;

      (2) 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單的規律,能認識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能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做功,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

      (3) 理解功的計算公式W=FS中各符號代表的物理意義、單位,并能用來進行簡單計算;

      (4) 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的能力,能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具有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學原理的興趣;樹立學生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結合教材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點

      功的概念比較抽象,功=力×距離是物理學中的規定,初學者常感到不好理解,不像有些知識那樣可以依靠直觀認識為依托,因此教學中充分貼近學生生活,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意聯系實際,通過具體實例幫助學生建立功的概念是本堂教學的關鍵點,也是重難點。

      四、教法和學法設計

      根據本節課特點,盡量使用身邊常見的物品進行探究活動和和實例分析,拉近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

      因此這節課可綜合應用學生體驗、講授和分組討論并輔以電教多媒體實例演示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五、教學時數:一課時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10塊磚

      七、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中以了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1、新課引入:

      以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學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課便以投影圖片和課中第一段文字引入課題,引導學生思考,提出“什么是功”一問題,造成懸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以多媒體形式向學生介紹物理學中對“功”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談談對“功”一詞的看法,我從中重點突出“做功”跟“力的成效”的聯系。

      2、講授新課:

      任何物理規律的發現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離不開實驗與觀察。這節課我主要采用生活實例、課件演示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建立功的概念。

      首先我引導學生緊抓“力的成效”來認識生活中物體做功的現象,讓學生分析怎樣才算做了功,并舉例;學生根據生活實際和已有的力學知識能夠得出:物體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那就表示力做了功,從而再以課件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力學角度分析出物體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同時給出實例,讓學生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做功,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加深學生對做功兩必要因素的認識。

      在研究功的計算時,由于“功=力×距離”是物理學中的規定,初學者常感到不好理解,因此教學中我注意聯系實際,通過在課堂讓學生個別體驗,(搬磚頭多少和高度的.不同)和多媒體分析引導,使學生獲得較生動的感性認識,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力越大,通過的距離越長,做功就越多;順勢引出關于物理學中對功的規定,從而得到機械功的定義:物理學中把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機械功;在引導學生理解W=Fs各符號代表的物理意義、單位時,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構建的物理公式的知識,學習W=Fs并讓學生自己得出變形公式,認識功的單位的規定:1J=1N.m 。同時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兩個練習題,并從題中引入W=Gh這一公式,著重訓練學生對公式的運用,鞏固學生對功的概念的理解。

      由于滬科版新課標八年級物理教材對功的原理沒有進行專門介紹,但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是一個很重要的普遍原理。我針對教材特點,認為本節課第二段文字是引入功的原理的教學鍥機,引導學生閱讀本段內容,重新讓學生認識: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是一個有意義的物理量,即為機械功,同時又通過直接用手做功和用機械做功多少的課件演示,讓學生討論書上FS=Gh所蘊含的意義,從而得出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的結論。

      3、課堂小結。

      (1)、知識內容小結: 要點由學生共同來總結.

      (2)、學習方法小結: 總結如何抓住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板書設計

      第三節 做功了嗎

      1、物體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那就表示力做了功。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力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3、機械功

      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通過距離的乘積叫機械功。

      4、怎樣計算功

      功=力×距離

      (1)公式:W=Fs

      (2)單位:1J=1N.m

      5、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八、教學設計反思

      本節課在新課切入方式上,經過反復研讀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物理教材和人教版、滬科版新課標教材,覺得滬科版教材對于機械功概念的引入上,很專業地指出了機械功的定義: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乘積是一個有意義的物理量,即機械功;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卻是在有力學基礎和能的知識前提下去構建“功”的概念;而“功”是對于目前八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陌生而抽象的概念。鑒于學生認知水平,如何讓學生比較容易形成功的概念,同時又有較大興趣來投入學習,這是一個難題。于是我借鑒了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物理教材的教學思路,緊抓課標要求,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幫助學生從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功的概念,最后才引導學生認識: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乘積是一個有意義的物理量,即機械功,同時以文中第二段內容為鍥機,簡單讓學生認識到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功率說課課件】相關文章:

    電功率說課課件03-18

    會計說課的課件03-31

    故鄉說課的課件03-20

    體育說課的課件03-22

    體育說課 課件03-14

    插花課件說課03-23

    窮人說課 課件03-19

    體育課說課的課件03-20

    電功率的課件03-1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自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演员表 | 日本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乱码伦视频中文字 |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日韩国产一区 | 一级国产精品一级国产精品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