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河流專題課件

    時間:2021-06-10 18:20:33 課件 我要投稿

    高三地理河流專題課件

      高三地理河流專題課件已經為大家準備好啦,老師們,大家可以參考以下教案內容,整理好自己的授課思路哦!

    高三地理河流專題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

      2.河流侵蝕地貌和河流堆積地貌。

      3.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學習,分析法、討論法。

      2.探究與活動,理解溝谷和河谷的演變關系。

      3.利用景觀圖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理解事物是發展的,發展既有內部條件,也有外部條件。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河流的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

      2.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教學難點

      河流侵蝕的不同類型。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以山岳地貌為例,學習了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種最強大而普遍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三節 河流地貌的發育(板書)。

      [教師精講]

      師: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們在自然界中所見到的最常見的地貌種類之一。請看下面兩幅圖片。

      (出示圖片“三峽地貌”“崇明島”)

      師:以上兩幅圖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它們的成因相同嗎?

      生:成因不同。三峽是長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蝕地貌;崇明島是長江攜帶的泥沙在河口堆積而成,是河流的堆積地貌。

      師:分析得很正確!這兩種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結果,只不過它們是在不同的條件下形成的地貌,讓我們首先來認識河流侵蝕地貌。

      (板書)(一)河流侵蝕地貌

      師:河水在流動過程中,會破壞并帶走地表的物質,形成侵蝕地貌。河流的侵蝕主要有三種類型,由于它們對地表的'侵蝕方向不同,因而對河谷形態的影響也不同。這三種類型是溯源侵蝕、下蝕和側蝕。

      (播放錄像“虎跳峽”或出示圖片)

      師:同學們一定為虎跳峽洶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從高處奔流跌落而下,對河谷的巖石有著強烈的沖刷作用。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這種侵蝕的最終結果會使河谷怎樣發展?這是三種類型中的哪一種?

      生:(討論后回答)強大的流水作用會侵蝕巖石,使巖石向著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漸消退,這是溯源侵蝕。

      師:非常好。這種侵蝕會使河谷不斷向源頭方向伸長,從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發育。請大家再看虎跳峽的橫剖面圖,像英語字母中的哪個字母?

      生:“V”字形

      師:對!虎跳峽處于長江的上游,在長江的發育過程中處于較晚的時期,也就是河流發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積較小。

      (出示圖片“長江三峽”)

      李白的詩《朝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這首詩描寫了三峽壯麗的景色,江如奔馬,舟若飛箭。請大家思考:三峽的橫斷面像英語字母中的哪個呢?這種侵蝕是三種類型中的哪一類呢?

      生:三峽橫斷面呈“U”形,屬于“下蝕”.

      師:很好!三峽的成因是地殼運動導致構造裂隙,水流順構造裂隙強烈侵蝕、下切而形成的,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縱深方向發展。

      材料:荊江是長江自中國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陽縣城陵磯段的別稱。全長420千米,而直線距離僅約185千米。河道曲折之程度,不僅在我國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腸”之稱。每逢汛期,從上游洶涌而至的洪水在這里左沖右突,兩岸堤防險象環生。據史載,新中國成立以前的450年間,荊州江河堤防潰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一次。

      師:人們常說“萬里長江,險在荊江”,請同學們看圖片和材料思考討論,為什么說荊江河段險呢?

      生:(討論后回答)因為荊江河段特別彎曲,所以水流不暢,容易潰堤。

      師:說得很好。那么請同學們思考:荊江河段的河流侵蝕屬于哪一種類型呢?它又會產生怎樣的河流侵蝕地貌呢?

      生:屬于側蝕。它使谷底展寬,谷坡后退,河流向橫向發展。

      師:不錯。我們已經了解了河流的三種侵蝕方向及其對河谷地貌的影響,那么同學們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呢?即陸地上本沒有河流,那么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閱讀課文并思考討論。

      (出示圖片“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面貌”)

      師:黃土高原上有著這么多的溝谷,為什么它們卻沒有形成河谷呢?溝谷和河谷的區別究竟在哪里呢?

      生:河谷是由溝谷發育而來的。溝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下蝕和溯源侵蝕作用很強,從而使溝谷不斷加深和延長。當溝谷深及地下含水層時,地下水開始匯入溝谷。如果溝谷獲得了穩定的地下水補給,溝谷就逐漸演變成了河谷。

      師:很好!發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積比較小,橫剖面呈“V”字形。“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蝕作用減弱,側蝕作用加強。請看下圖并思考討論:圖中A、B兩點哪里更適于建河運碼頭,說明理由。

      生:B點。A點是凸岸,水流緩慢,泥沙堆積;B點是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蝕作用強烈,因此水深較深,適合做碼頭。

      師:分析得很好!請讀教材圖4.17,這種凹岸侵蝕、凸岸堆積不停地進行,河谷將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呢?

      生:出現連續的河灣。河灣不斷向兩側擴展,最終將河谷展寬,并在河谷內堆積大量泥沙。

      師:對!這個時候,河谷的發育就進入了成熟期。同學們看c圖,成熟期的河谷的形態有何特點?

      生:成熟期的河谷比較寬,橫剖面呈槽形。

      師:不錯。我們了解了河谷的形成過程,它主要是外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態,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實例,看看大家對剛才學的內容掌握得如何?

      (P84活動)

      (學生閱讀材料,教師出示張家界有關圖片)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

      張家界的澧水源頭、婁水上游、茅巖河段是典型的流水侵蝕地貌,河谷之所以多隘谷、峽谷,是由于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強烈,來不及將河流拓寬,從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窄成線形,河流兩岸壁立千仞,河谷中間灘多水急。

      師:從張家界的河谷地貌形成過程可以知道,雖然河谷地貌是外力作用的結果,但張家界特殊而秀險的河谷地貌也離不開地殼的抬升作用。

      (活動探究)

      課后讓學生自己到網上尋找一些冰川、風等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觀圖片,試著描述它們的特點并推測其形成過程。

      課后習題

      完成地理填充圖冊。

    【高三地理河流專題課件】相關文章:

    八下地理氣候河流課件06-11

    八年級地理河流教學課件04-09

    八年級上地理課件河流04-11

    地理 課件06-11

    地理優秀課件06-10

    地理洋流的課件06-10

    北京課件地理06-12

    地理課件精選06-11

    地理獲獎課件06-1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中字在线视频 | 三级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中出国产乱子伦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视频 | 在线一区十区精品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