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6-05 20:55:10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科學教案模板合集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科學教案模板合集9篇

    科學教案 篇1

      電磁鐵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所給的材料制作一個電磁鐵;

      2、能夠在探究過程中比較永久磁鐵和電磁鐵的異同;

      3、能夠對電磁鐵的兩極變化進行探究;

      科學知識:

      1、知道什么是電磁鐵;

      2、知道電磁鐵的兩極變化;

      3、了解電磁鐵的應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能主動對電磁鐵現象進行研究,體會探究的樂趣;

      2、意識到電磁鐵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3、樂于合作交流,善于發現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是認識電磁鐵的性質,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系;知道電磁鐵也有兩極,并且是可變的。在學生假設猜想的基礎上,加以指導,提高學生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再由學生設計實驗加以研究,匯報交流,總結出規律來。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導線、釘子、電池盒、大頭針、回形針、指南針、資料圖片

      學生準備:電池

      教學時間: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認識電磁鐵:

      展示長鐵釘:它能變成一個像磁鐵一樣能吸引鐵的工具么?你有什么樣的辦法?

      除此以外你還有什么別的辦法?

      師:老師能讓它變成一根磁鐵,你們相信么?

      演示制作電磁鐵, 并用電磁鐵吸引大頭針。

      師:你還想用哪些磁鐵具有的特征來驗證它?

      師:你覺得它是一個普通的磁鐵么?該起個什么樣科學的名字呢? 板書:電磁鐵

      二、制作電磁鐵

      師:想制作一個像老師一樣的電磁鐵么? 你認為需要哪些材料? 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領取材料,進行制作活動。

      三、初步分析電磁鐵的磁力

      1 、比一比,你們的電磁鐵,誰吸引鐵的本領比較強呢?

      2 、估計一下,你們的電磁鐵要增強磁力,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3 、總結并且板書學生意見 :導線圈數、 電池多少、鐵釘規格等

      四、探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

      師:你能根據自己的推測設計一個實驗來試試看嗎? 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總結整理: 1 、只能改變一個單一因素。

      2 、如何改變這個因素。

      3 、怎樣記錄。

      探究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總結匯報;

      師:你通過實驗,發現你猜測的因素和電磁鐵磁力大小有關么?

      你們是怎樣操作的?比較了哪些數據?

      教師將學生的研究成果板書在黑板上。

      五、了解電磁鐵兩極的變化:

      師:我們通過剛才的比較,知道了電磁鐵的一些特點。現在我們來比一比,磁鐵和電磁鐵有哪些相同?

      學生比較。

      師:用磁針測一測你的電磁鐵的兩極。再和其他小組的電磁鐵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師:你能解釋一下你發現的現象的原因么?怎樣才能使你們的兩個電磁鐵磁極相同么? 請比較一下兩組組裝的電磁鐵有什么不同?

      小組活動,要求:改進組裝的電磁鐵,使同組兩個電磁鐵磁極一樣。(相同的小組則改變成不同)

      總結活動過程,板書學生改裝的經驗方法。

      師:電磁鐵的兩極是可以改變的,可以通過……

      六、全文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一種新的磁鐵,我們來看看它有什么用處!

      指導學生看書第 44 頁,簡單介紹電磁鐵的各種應用。

      師:希望同學們把學到的知識廣泛地應用到生活中去,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

    科學教案 篇2

      2 林中的樹

      教學目標

      1、植物所需的主要養料不是來自于土壤,而是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

      2、解綠色植物能在陽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同時釋放出氧氣。

      3、知道生物體是由細胞構成的。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和和細胞中的葉綠體。

      4、能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對植物養料的來源作出假設,能根據已知結論進行推理。

      5、具有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和尊重證據、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6、敢于提問,樂于交流。

      教學準備

      1、一盆天竺葵(或月季花),兩張大小相同的黑色卡紙或錫箔紙(大小根據所選植物葉片的大小而定),曲別針。

      2、顯微鏡(每小組一臺),用韭菜葉下表皮制作的植物細胞裝片。

      3、光合作用掛圖或多媒體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問題導入。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如:動物要吃食物,植物靠什么生存呢?(學生可能給出許多答案:植物需要水,經常澆水植物就可以生存;植物需要養料;植物還需要陽光照射等。)

      出示單元主題圖:走進樹林,樹木郁郁蔥蔥,樹木生長所需要的養料從哪里來呢?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設。

      二、了解海爾蒙的實驗。

      (1)講述:在300多年前,有一位科學家也思考了這個問題,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通過談話,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

      (2)閱讀海爾蒙的實驗研究的故事。思考:①海爾蒙是怎樣猜測的?他的實驗是怎樣做的?從海爾蒙的實驗中你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了解海爾蒙是怎樣思考和實驗的,以及怎樣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②海爾蒙的探究過程給你什么啟示?根據海爾猛實驗中的發現你什么進一步推測?(可以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根據結論進一步推理:海爾蒙在完成了實驗之后,他推測植物生長的養料是從雨水中得到的,你同意他的推測嗎?在學生思考提出觀點的過程中,要引導他們陳述理由,重要的是學生在思考。)

      三、探究植物在體內制造養料的方法

      (1)演示實驗:課前將一盆生長良好的天竺葵帶進教室,選擇一片生長良好的葉,用黑色的卡紙將這片葉正反兩面嚴嚴實實地遮蓋,然后將整株植物放在教室向陽的窗臺上。

      (2)討論并推測:幾天之后,葉片可能會發生什么變化?(讓學生把自己的推測記錄在科學筆記本上,下節課一起來觀察實驗結果,看誰的預測是正確的。)

      (3)課外活動:①保護好教室里的實驗植物。②自己在家里和父母合作也做一做這個實驗。

      第二課時

      一、繼續探究植物在體內制造養料的方法。

      (1)交流分析實驗現象。

      ①請在家里做了實驗的同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發現。

      ②觀察課堂實驗的天竺葵葉發生了什么變化,看看自己在實驗前的預測是否正確。

      ③討論:這片葉子可能發生了什么變化?你認為與什么有關系呢?(期望學生能分析出問題的結論是不現實的,但是要引導學生從實驗的過程中去尋找相關因素,讓他們意識到變化是有原因的。)

      (2)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和葉綠體。

      ①指導學生認識顯微鏡的構造,講解使用方法。

      ②分小組觀察植物葉片細胞,并描述細胞的樣子,指導學生認識葉片細胞中的綠色顆粒叫葉綠體。

      ③講解:細胞是構成生命體的最小單位。

      (3)講解光合作用的過程。教師利用掛圖或者多媒體資料,形象講解光合作用的過程。交流并明確以下問題:

      ①植物在體內制造養料需要什么條件?

      ②植物主要用什么器官制造養料?

      ③植物制造養料的原料是什么?

      ④植物制造養料的原料從哪里來?

      ⑤人們常說:植物生長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二、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意義。

      (1)討論: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為自己制造了營養物質,還為動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哪些物質?

      (2)交流分享討論結果。

      三、總結與拓展。

      (1)小結本課學習的收獲。

      (2)課外收集有關樹木生長的資料。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科學在人類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2、自己或小組合作用繪畫或工藝制作等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科學對我們人類生活的貢獻。

      3、并用繪畫、工藝制作等多種形式表現科學創造這一學習過程,培養其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探索科學對生活發展的作用,并以繪畫、工藝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

      三、教學難點:

      思考與體會科學對人類發展的影響。

      四、教學準備:

      繪畫材料或制作材料、資料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1)乘坐時空穿梭機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時候人們的生活狀態,如建筑、交通、通訊等。

      (2)想一想現在人們的生活有了哪些變化?

      (3)是什么力量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學生討論并回答。

      3、講授新課:

      (1)學生分組,從建筑、交通、通訊、醫學、日常用品等方面,將自己收集到的材料進行交流,探究科學的發展帶給我們的變化。

      (2)學生可對現在的科學發明或生活進行幻想。

      4、啟發創作:

      (1)引導學生看書中的學生作品,了解體現學科功能的表現方法。

      (2)欣賞一些運用科學技術設計的生活用品。

      5、作業要求:

      用繪畫或制作的方法,表現一副體現科學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題作品。

      6、展示作品:科技產品發布會,設計師展示自己小組的設計作品,并進行講解。

      7、小結。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磁鐵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2、磁鐵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被廣泛地應用在許多方面。

      過程與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關磁鐵的知識。

      2、觀察磁鐵形狀,根據形狀給磁鐵取名。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了解磁鐵的用途,體會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2、樂于表達和交流。

      3、激發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交流、整理關于磁鐵的知識。

      【教學難點】知道磁鐵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被廣泛應用于許多方面。

      【教學準備】各種各樣的磁鐵、塑料小車、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寶刀傳說。(課件圖片出示)古代的俠客不光武功高強,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從青銅兵器到鐵制兵器,越來越結實,但是也有了一類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樣的刀,看上去沒什么特別的,卻說是“寶刀”。原來,其他的兵器不敢輕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會被它吸住,力氣小的人往往會讓兵器脫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鐵制的.暗器還沒傷到人,只要用寶刀在面前揮舞幾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難怪被俠客們稱為“寶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嗎?

      2、聽完了寶刀的傳說,我想小朋友們的心里一定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吧?呵呵!不著急,再看看老師的遙控小車吧!

      3、演示遙控小車:把一塊磁鐵用紙包上放在塑料小車上,把一根條形磁鐵包裝成指揮棒狀,手拿“指揮棒”靠近小車,吸引或排斥著小車前進和倒退。小車怎么會聽我的指揮?

      4、怪事還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奧秘嗎?學生猜測、交流、討論。

      二、我們對磁鐵的了解:

      1、在我們周圍,很多物體上也都使用了磁鐵。我們知道磁鐵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

      2、請以小組為單位,在記錄紙(我們知道的磁鐵)上畫出或者寫出對磁鐵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樣把小組知道的有關磁鐵的事情介紹給全班小朋友。一會兒我們開個小小交流會,比一比哪個小組知道的多,介紹的好。

      3、小小交流會:我們知道的磁鐵。

      (1)、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匯報以“磁鐵”為中心用網狀圖形式記錄在黑板上。

      (2)、評比得出最佳表現組。

      三、利用網狀圖,整理磁鐵知識:

      1、形狀

      (1)、磁鐵有各種各樣的形狀。(課件圖片出示)

      (2)、這么多不同形狀的磁鐵,怎么進行交流介紹呢?為了方便,人們就根據形狀給磁鐵取名了。你能給這些磁鐵取個名字嗎?(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給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統一到通用稱呼上來:蹄形、條形、環形磁鐵等。)

      (3)、為什么磁鐵要做成這么多的形狀?

      2、用途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鐵?

      (2)、磁鐵在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學生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圖片出示,或補充介紹或幫助學生打開思路。)

      3、性質

      (1)、我們知道磁鐵有一些特殊的性質,是怎么知道的呢?

      (2)、我們能把這些性質記錄下來嗎?學生在記錄紙(我們所了解的磁鐵性質)上寫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鐵的性質。

      (3)、交流匯報。

      四、總結延伸:

      1、回顧寶刀傳說和遙控小車,利用磁鐵還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戲呢?自己課后去設計設計哦!

      2、對于磁鐵,我們還想知道些什么呢?

    科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三年級科學課程教材中冷與熱單元的第二課《液體的熱脹冷縮》。主要觀察水及其他液體受熱和受冷時的體積變化情況的研究設計此課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構建液體具有熱脹冷縮性質的概念。引導學生親厲探究科學、建立科學概念的過程,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通過與生活現象的聯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采用不同方法的進行動手操作實驗,比較液體的熱脹冷縮會讓他們很感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學會用控制單個變量的方法進行對比的實驗有一定的難度,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需要同學開動腦筋,達到熟練運用的程度。初步的思維能力、比較能力、控制變量能力及動手能力是學生學習本課的基礎。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玩中帶著愉快地心情觀察實驗現象,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的探究過程。

      2、讓學生經歷從個別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歸納出液體具有熱脹冷縮性質的過程。

      3、通過實驗讓學生知道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實事求實的良好習慣,發展公平實驗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觀察及描述水的熱脹冷縮現象,學生能探究認識水等多種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難點:小組實驗時,學生之間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引入

      2、魔術激趣,初步感知水的體積變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老師設問。

      2、學生實驗。

      3、匯報、交流。

      4、板書課題。

      三、啟發聯想、拓展知識

      1、學生通過實驗知道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聯想其他液體是否也這樣。

      3、分組實驗并記錄。

      4、匯報、交流。

      5、小結

    科學教案 篇6

      科學和我們

      一.學習目標

      1.嘗試說出人類健康面臨的挑戰

      2.舉例說出生物科學與社會關系

      3.嘗試像科學家一樣實驗

      4.了解自然發生說的含義及其相關的實驗

      5.了解科學實驗的方法和實驗各步驟的重要性

      二.學 習重 點

      1.人類面臨的問題及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

      2.舉例說出生物科學與社會的關系,人類健康面臨的新挑戰

      3.了解科學家挑戰“自然發生說”的主 要過程

      4.理解研究生命科學需要正確的方法

      三.知識梳理

      (一)人類面臨的問題之一:健康問題

      1、細胞的癌變

      ⑴概念:在個體發育過程中,有些細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而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 ,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

      ⑵引起細 胞癌變的因素稱為致癌因子,致癌因子很多,大致可以歸納為3種類型:

      ①物理致癌因子:該類致癌因子主要是輻射致癌,包括紫外線、X射線、電離輻射等。

      ②化學致癌因子:如砷、苯、亞硝胺、黃曲霉素、煤 焦油等,農藥中的有機氯殺蟲劑等。

      ③生物致癌因子:乙肝、丙肝病毒 等。

      ⑶預防措施:

    關于科學和我們教學教案

    【【推薦】科學教案模板合集9篇】相關文章:

    【推薦】科學教案模板六篇05-25

    【推薦】科學教案模板6篇05-20

    【推薦】科學教案模板7篇05-14

    【推薦】科學教案合集5篇05-15

    【推薦】科學教案合集6篇05-12

    【推薦】科學教案合集7篇05-08

    【推薦】科學教案合集六篇05-28

    【推薦】科學教案模板匯總八篇06-02

    【推薦】科學教案模板集合五篇06-01

    【推薦】科學教案模板十篇05-3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人成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第十页 | 久久久理论片免费观看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小片 |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