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7-03 09:01:16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10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課題:動物法庭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自然界中的食物鏈。了解動物相互之間的關系以及動物與環境的關系。

      2.初步學會分角色并用合適的語言進行辯論

      活動準備:

      1.動物圖片若干 2.環境創設成"模擬法庭"

      3.兔子、狼、熊的"手偶" 4.小錘

      活動過程

      一、談話與討論

      師:請幼兒觀察教室有什么變化,哪里有變化?

      師:請幼兒想一想在哪里見過這種場景?它是用來干什么的?那你知道它的名字嗎?它的名字叫做法庭。 師:我們來一次模擬法庭的辯論賽【教師著重講解法庭起到的作用?何為辯論?法官、原告、被告之間的關系】

      二、情景表演并進行法庭辯論

      師:"讓我們看看是誰來到了法庭?聽聽他們因為什么事來這里?"

      由教師扮演庭長,兩名幼兒分別扮演兔子和狼上場

      師:誰來到了法庭?(幼:小白兔和大灰狼)

      它們因為什么事來法庭?(幼:因為大灰狼要把小白兔吃光,小白兔要把草吃光)

      師:那小朋友說它們誰做的對,誰做的錯?

      (幼兒自由闡述自己的觀點)

      師:好,今天就讓我們來為它們的這件事做出個辯論,怎么樣?

      幼:好

      師:那我們的小朋友要分為兩方,一方是小白兔的伙伴,一方是大灰狼的伙伴,我們分兩邊做,如果你選擇小白兔那就坐到這邊,闡述你們認為的觀點;相反,如果選擇大灰狼就做到那邊,也是闡述你們自己的觀點。好,現在請小朋友選擇吧。

      (幼兒自由選擇,并坐好)

      師:今天就讓我們來辯論兩個問題,通過這兩個問題我們就能知道答案了!

      辯論一、大灰狼該不該吃小白兔?雙方陳述理由

      (教師適時相互補充觀點,引導幼兒了解的更全面)

      辯論二、該不該判大灰狼罪?幼兒自由闡述

      三、教師通過出示動物圖片,講解食物鏈

      師:雙方都有自己的理由,哪到底應該怎么判呢?請幼兒設想:如果地球上全是一種動物(獅子、老虎、蛇……),那世界將會是什么樣子啊?

      (幼兒自由表達,教師可請幾個幼兒表述觀點)

      師:今天老師帶來幾幅圖片,小朋友來看看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

      出示圖片,讓幼兒簡單了解自然界中的食物鏈

      1).老虎→狼→狐貍→兔子→草

      2).老鷹→鳥→蟲→草

      3).老鷹→蛇→青蛙→蝗蟲→草

      師:小朋友,通過這些圖片你知道了什么?它們之間的這種關系就是生物界中的食物鏈。那你說還應不應該判大灰狼的罪啊?

      四、法官宣判

      師:通過這次辯論,我們知道兔子和狼都是食物鏈中的一環,對平衡和保護環境有著重要的作用,哪一種動物的過多或過少的都會影響地球環境。

      植物長出的葉子和果實為蟲子提供了食物,鳥吃蟲子,才有了鳥,有了鷹和蛇,鼠類才不會成災。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一物降一物"的。

      所以,我們不能為了保護兔子就把狼全殺光,而狼也不能把兔子全部吃光。審判到此為止,本案結束。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擺擺動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

      過程與方法:

      推測擺的擺動快慢與什么有關,進行改變擺錘、擺繩的長短對擺的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并且根據分析進行預測。

      重點和難點

      重點:

      能夠根據自己制作的擺,推測影響擺擺動次數的因素。經歷一個觀察現象—推理判斷—制訂方案—論證計劃的可行性的活動過程。

      難點:

      通過小組合作,嘗試自行設計對比實驗,研究出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只與擺線的長度有關。初步學會分析和推理對比試驗中的定變量關系,并學會設計控制一個變量的實驗。

      教學準備

      每個小組準備:

      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長的擺繩各一根,鉤碼四個。研究擺重記錄表1份,擺繩記錄表1份,擺角記錄表1份。鐵架臺一個,秒表一只。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

      上節課我們認識擺,關于擺你知道什么?

      我們知道擺具有等時性,那不同的擺自由擺動的快慢都一樣嗎?

      2、師:

      關于擺的奧秘還有很多,想繼續研究嗎?

      3、揭題:

      擺的研究。(板書課題)

      二、 玩擺

      1、組裝好,并試著玩一玩。然后試一試,想一想讓它自然的擺起來,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時候要注意:

      線要輕輕拉直,自然松手,要讓它停下來只要輕輕一抓就行了,學會操作擺。學會記錄單位時間內擺的次數。)

      2、擺具有等時性,也就是說同一個擺擺動的快慢相同。那么不同的擺擺動的快慢也相同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擺動的次數不同說明不同的擺擺動的快慢不同。猜想:

      擺擺動的快慢究竟與什么有關呢?

      三、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選擇假設,并制定研究計劃

      師:

      請各小組選擇你們最想研究的假設,并討論一下,準備怎樣來研究?哪個條件要變,哪些條件不能變?每種情況要測幾次?

      我們的研究方案 第( )小組

      我們研究的問題:

      擺擺動的快慢與 是否有關。

      我們的猜測:

      改變的條件:

      不變的條件:

      展開研究

      師:

      研究時操作的同學要正確,看表的同學要看準了,數的同學不能眼花,盡量數準了,即時記錄。最后完成的小組整理好材料,別忘了根據數據歸納結論。比比哪個小組研究過程中合作得好,既快又準確。

      生:

      自主實驗。

      (1)研究擺線長短

      15秒內擺動次數記錄表

      原來的繩長

      兩倍繩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發現

      (2)研究擺錘輕重

      15秒內擺動次數記錄表

      原來重量

      兩倍重量

      三倍重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發現

      、

      四、匯報交流,得出結論

      通過又一輪的實驗,我們發現擺擺動的快慢與擺繩的長短有關,擺繩越短擺動越快,擺繩越長擺動越慢、

      這節課,我們又一次運用發現問題、做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法研究了擺。科學家用更精密的儀器、更嚴謹的方法得出的結論與我們的不謀而合,同學們,你們太了不起了!祝賀你們!

      五、鞏固應用

      (讓學生體會學習有用的科學知識,加強了學習與生活的聯系。)

      師:

      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生:

      能。

      師:

      (出示大屏幕)這只掛鐘走慢了,那么我們怎樣做才可以讓它走準確呢?

      生:

      六、延伸拓展

      (讓學生發現新現象,產生新問題)

      師:

      還有這樣兩個擺,繩子一樣長。猜測:

      他們擺動快慢一樣嗎?

      生:

      一樣。

      師:

      老師做,同學們注意觀察,當有發現請馬上舉手。(演示實驗驗證)

      生:

      不一樣快。

      師:

      為什么?

      生:

      擺錘的長短不一樣。

      師:

      實際上擺的長度并不只是單純的擺線長度,真正的擺長是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師:

      關于擺還有很多奧秘,同學課下想繼續探究嗎?

      生:

      想!

      師:

      時間過得真快,這節課上到這里。下課!

      板書設計

      擺的研究

      擺錘的重量 無關

      擺繩的長短 有關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相貌各異的我們》一課是六年級上冊《生物的多樣性》這單元中的一部分。這一課是本單元的第五篇課文,前四課中我們鎖定的是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以學生們熟悉的動植物為研究對象,通過記錄、統計、分類等活動并初步建立了生物的多樣性的認識,本課就以生物家族中的我們最熟悉的人為研究對象,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引領學生建立就一種生物而言,生物的個體與個體之間也是千差萬別的這樣一種認識,從而豐富對于生物多樣性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這樣一種描述,沒有人會產生懷疑。對于有著多次研究生物經歷的六年級小學生來說也不例外。在學生的經歷中,他們可能有過這樣的認識,不同的動植物長相不同,同一種生物也有許多差異。但是這樣的認識可能是模糊的,很少有人去仔細的琢磨或求證過。經過前四課的研究活動,不同的生物有各種不同的特征,在學生的頭腦中已逐步清晰起來,與此同時對于同一種生物,不同個體間的差異,也就成為他們所關注的問題,他們會很自然地將這些差異與生物的多樣性聯系起來,本課的學習以我們人類自己作為研究對象,就更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刺激和綻放他們的探究熱情。

      三、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同一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也存在著差異。

      ● 生物有不同的性狀特征,這些特征的不同組合造就了多樣的生命個體。

      過程與方法

      ● 提高觀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現象特征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 發展小組交流、合作探究、協同工作的意識和能力。、

      預設達成的教學觀點

      1、改“教教材”為“用教材教”的教學理念。

      2、改“一英里寬,一英寸深”的探究為“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探究。

      3、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

      4、教會學生批判。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知道同一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也存在著差異

      難點: 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現象特征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觀察:我們相貌的不同

      1、首先,請大家猜一猜,老師描述的這位同學是誰?(師描述某位同學的相貌),大家為什么一下子猜到是他呢?像他這樣的相貌,我們班中能找到第二個人嗎?人的相貌真的是各異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相貌各異的我們》。(板書課題)

      每個人都有著相同的身體結構,也有著同樣的身體器官,我們卻能很快地在眾多的同學中找到他,你們想過這是為什么嗎?

      2、人與人之間有許多相同,但也有許多不同。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1)人的長相也就是人的相貌。人的相貌都有哪些方面呢?(指名說、板書)。我們的相貌特征有哪些不同或相同呢?

      (2)在小組內重點就相貌特征進行觀察并記錄,看看我們能發現什么不同?

      友情提示:

      ①在眾多的相貌特征中,選擇1—2種自己感興趣的相貌特征對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進行觀察,并把將每個人的相貌特征畫下來或寫下來。(展示)

      ②想一想:怎么記錄更便于我們比較、發現問題?(為了便于比較,建議將同一相貌特征記錄在一起。)

      (3)分小組進行觀察、記錄。

      (4)匯報、交流

      ①通過觀察同學們有什么發現?像同樣是眼皮,它表現為雙眼皮和單眼皮等這些都是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狀(板書:性狀)

      ②通過觀察你們有什么收獲?

      (通過觀察比較我們會發現就某一個相貌特征而言,人與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比如某兩個人都是雙眼皮,而另一個人是單眼皮。)

      設計意圖:

      [1。基于科學探究始于細微觀察的觀點,從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入手,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培養學生樂于觀察、善于觀察的能力。

      2。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包括尊重別人的發言,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善于從他人的發言中發現問題等,課堂上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和反復匯報、交流的環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與人交往、合作的意識,從而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普查:班級每個人的相貌

      1、通過剛才的觀察活動,我們發現有些相貌特征我們小組成員是相同的,有些特征雖然不同但區別也不大;有些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將范圍擴大到全班同學,看能不能有新的發現。

      2、這一次我們在全班同學的范圍內進行調查,為了便于統計,我們重點觀察這幾個相貌特征(先出示圖片解決學生不懂的地方,再出示調查統計表)。

    科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

      (2)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購買的紡織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

      (2)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別、特點和用途。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2)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生產新材料。

      二.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紡織布料,放大鏡、鑷子、火柴等。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帶來的紡織布料情況。

      (二)自主學習:

      1.認識纖維。

      (1)師出示幾種纖維。人們穿的衣服都是纖維做成的。根據加工的方法,纖維一般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化學纖維又可以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2.學生認識布料。

      (1)4人小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圖的方法(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分類。如果認為還有其他的類別,也可以列出。

      (2)分組研究。

      (3)小組匯報。

      (4)同學分的對不對呢?

      3.教師講解一些辨認的方法。

      (1)講解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布料。

      棉、麻是植物纖維,燃燒時易燃,有燒紙張的氣味,燃燒后有灰燼。絲、毛燃燒時有燒頭發的氣味,燃燒后灰燼很少。合成纖維燃燒時成黏膠狀熔化物,燃燒后的灰燼呈黑色固體物質。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學生分組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組匯報辨認情況。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你還發現了些什么現象?它們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

      (5)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6)通過衣服上的標簽來辨別布料的成份。

      4.指導學生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

      (1)讓學生通過用眼看、手摸、觀察纖維的光澤、粗細、長短和彎曲情況,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可以從柔軟必、透氣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從以上幾點判斷布料的優劣。

      5.研究布是怎樣織成的。

      (1)利用放大鏡等工具,通過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樣織成的。

      (2)學生匯報演示:布是怎樣織成的。

      (三)課后作業;

      搜集有關一些紡織材料的發展史。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活動找出人體上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

      2.能夠通過多種活動體驗.比較人體上各種關節的多種連接方式;

      3. 體會到關節在人體各種運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認識到人體各部分的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系并相互適應的;

      4.感受人體關節的神奇與巧妙,激發研究人體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關節的運動作用和緩沖作用

      2.認識關節類型和運動方式

      教學準備:

      人體骨骼模型和有關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交流談話,揭示課題

      1.圖片出示機器人行走.工作,

      觀察:機器人行動起來與我們有什么不同?你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2.學生交流介紹。

      3.提問:人可以靈活地做各種動作跟我們身上的哪部分結構有很大的關系呢?(揭示課題:關節)

      4.談話:關于關節,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認識關節,體驗關節的作用

      1.講解:什么是關節?(骨頭與骨頭相連的地方叫關節)

      2.講述:人體的支架——骨骼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人體由許多塊小骨組成,而不是一塊塊的大骨,每兩塊小骨之間由關節相連。

      3.介紹:關節可以分為固定關節和活動關節兩種。身體內的某些關節以某種方式連結后,骨的活動性較小,或是不能運動。我們把這些骨的連接叫做固定關節。頭蓋骨的骨就是由固定關節連結的,連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關節。人體內的大多數關節都是活動關節。活動關節使人體能夠進行大幅度的運動。

      4.小組活動:活動一下身體,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在人體圖上標出來。

      5.匯報交流,實踐體驗。

      6.小結并設疑:這些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辦法設計實驗驗證一下嗎?

      7.談話:如果這些自由活動的關節不能夠自由活動了,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呢?分組實驗活動,體驗一下,關節綁住之后做這些動作跟原來比較有什么不一樣?

      1)綁住食指關節——寫字.穿回形針項鏈.把豆子放進小口瓶;

      2)綁住肘關節——系鞋帶、拉拉鏈、寫字;

      3)綁住膝關節——走路、下蹲。

      8.匯報實驗結果,交流試驗體驗。

      9.小結:如果沒有關節,人體就會像木板一樣僵硬。

      三、體驗關節的多種連接方式

      1.活動:按要求做各種動作,比較一下,身上的關節所能夠做的動作有什么不同。

      2.學生交流匯報。

      3.預測:里面的骨頭是怎么連接的?

      4.談話:你的預測正確嗎?請閱讀資料:六種常見的自由活動關節。

      5.學生交流討論。

      6.出示圖片

      指導學生觀察骨與骨之間是如何連接的。

      7.完成下列各項活動:

      (1)轉動你的胳膊;

      (2)推開門;

      (3)從桌子上拿起一本書;

      4)大幅度甩手;

      5)轉動你的頭;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項動作所涉及到的關節的類型。

      8.對號入座——找一找身上還有哪些部位的`關節分別是這六種常見關節類型。

      9.將身體的某個關節固定起來做某件事情,體驗關節的作用。

      10.小結:不同的活動關節使人體能以多種方式運動。

      四、總結拓展

      1.談話: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對關節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關節還有什么作用?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我們的關節呢?

      3.活動體驗:將你的腳尖踮起,然后迅速將腳跟落下。比較一下,在身體挺直和膝關節彎曲兩種狀態下,做這個活動你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板書設計:

      關節

      肩關節 肘關節 腕關節 髖關節 膝關節 踝關節

      教后反思:

      在《關節》這一課的教學中“人體上有哪些關節”“關節的作用”“關節的保健”等問題,許多學生都沒有認真思考過。這樣便利用有效的提問,揭開關節秘密的欲望,就好比一粒小小的石子,在水中激起了層層漣漪,蕩起了朵朵浪花,將學生的探究激情蕩漾開來,踴躍地投入到探究學習活動之中。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在經歷中體驗科學,把各種不同的關節固定起來再去做各種事情,通過與平常動作的對比,讓學生體驗關節在人體運動中的作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由于教學條件的局限,在教學時可以考慮借助與人體關節具有相似性的動物(轉載于:關節的教學設計科學)的關節來直觀呈現觀察對象,讓學生在直接的觸摸、實踐中增加對關節的認識。

      東郭鎮李嶺小學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擺》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中》的第五課,旨在通過做擺,探究擺得快慢與什么有關,帶領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過程,學會控制變量,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科學實驗興趣十足,已基本具備了觀察、思考和整理數據的能力,也能夠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比較、分類,但探究過程中過程與方法的運用還有待提高。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擺長越長,擺得就越慢,反之則快。

      2、認識到“控制變量”是一種搜集證據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數據分析實驗結果。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影響擺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設;

      2、能夠根據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驗證;能測量在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

      3、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通過測量搜集、記錄數據,并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反復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

      2、體驗到對待科學研究要持嚴謹的態度;體驗合作、發現擺的規律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根據自己制作的擺,推測影響擺擺動次數的因素。經歷一個觀察現象—推理判斷—制訂方案—論證計劃的可行性的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通過小組合作,嘗試自行設計對比實驗,研究出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擺角的大小無關,只與擺線的長度有關。初步學會分析和推理對比試驗中的定變量關系,并學會設計控制一個變量的實驗。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能在觀察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交流與動手中探究、解決問題;能搜集、了解各種資料信息;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科學的解釋和比較。

      2.知道科學是不斷發展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敢于挑戰,大膽設想,勇于改革創新,善于觀察,愿意合作交流。

      3.了解自行車的發展史,知道自行車中用到了簡單機械的原理。

      【教學重點】

      通過小組合作發現自行車的結構及功能。

      【教學難點】

      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問題進行研究。

      【器材準備】

      1、教室外選擇好場地一塊,并為每一小組準備一輛自行車。(必用,可讓騎車的同學準備)

      2、螺絲刀、鉗子、錘子、扳手等若干。(供學生選用)

      3、自行車圖片。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引入

      1 .回顧上節課發現的自行車上簡單機械原理的應用及所起的作用。

      應用機械的位置 應用機械的類型 應用的機械起什么作用

      龍頭(把手) 輪軸 輕松地控制方向

      踏腳板與齒輪 輪軸 省力

      剎車 杠桿 省力

      大車輪與小車軸 輪軸 加快速度

      大齒輪與小齒輪 輪軸 提高轉速

      螺絲與螺帽 斜面 省力

      2 .師:那么,這些自行車上的機械是如何工作的?為什么會省力或加快速度?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進一步研究自行車上的機械問題。

      二、重點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機械問題

      a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問題。

      小組討論:選擇一個感興趣的適合自己小組的研究問題。

      師提示可以參考課本、同學的發言。

      全班交流各組選擇的研究問題。

      b .制定研究計劃。

      讓我們來寫個研究計劃吧!你覺得研究計劃應該包含哪些部分內容?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師引導明確研究計劃應包括:

      ·研究的問題

      ·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數據記錄

    科學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鳥對人來的益處是什么,引導幼兒懂得保護鳥類。

      2、引導幼兒知道鳥為什么會飛,了解探究鳥兒的飛行原理。

      3、引導幼兒逐養成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不同種類鳥的圖片和模型

      2、不同鳥的羽毛

      三、活動過程

      1、教師通過談話導入引出話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鳥嗎?鳥是什么樣子的呢?

      2、教師引導幼兒探索鳥會飛的原理是什么。

      (1)小朋友們思考一下,鳥兒為什么會飛?

      (2)是不是所有有翅膀的鳥都會飛呢?

      (3)鳥的羽毛的是什么樣的?你們覺得好看嗎?

      3、教師利用幼兒已有的經驗了解鳥的特征,請幼兒說一說鳥的身體特點。

      (1)鳥的身體是什么樣的?

      (2)鳥的尾巴有什么特點?

      (3)請模仿一下鳥飛的情境,感受鳥是怎么飛的。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想一想,由蘇很么發明是借助鳥的飛行原理創造的?

      五、活動總結

      首先幼兒知道鳥是一種非常小巧可愛的小動物,幼兒表達出自己很喜歡小鳥的情感。掌握鳥的外形特征,鳥的翅膀完全展開時呈扇形,便于扇動空氣,增加飛行的升力。而飛機就是利用這一點,現在成為我們出行旅游的交通工具了。

      其次鳥的骨骼是中空的,質量較輕,提醒呈流線型的,體表有羽毛,提供充足的氧氣。而鳥的身體內部有氣囊,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氣,關鍵是鳥的食量大,根本不會擔心在飛行的時候因為肚子餓就會被迫掉下來。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感知橘子的特性。

      2、在操作活動中大膽的探究橘子皮的特性。

      3、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個橘子、人手一個一次性杯子、一包衛生紙、熱水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會剝橘子嗎?

      師:你知道橘子有哪些部分組成嗎?

      師:我們都知道了橘子由橘子皮,橘子瓣還有橘子核組成

      師:橘子瓣上有什么?它能吃嗎?

      師:平時吃橘子時剝掉的橘子皮你知道都去哪了嗎?

      幼:扔垃圾桶里了

      師:哎呀!好可惜呀,其實橘子皮的本領可大了,今天老師又給每一個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橘子,等會剝掉的橘子皮千萬不要扔哦。

      活動反思:通過第一環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以提問導入,鞏固幼兒對橘子基本部分組成的認識,為下一環節做鋪墊。

      二、通過摸一摸、揉一揉、聞一聞感知橘子皮的特性

      師:請你用手摸一摸,揉一揉橘子皮,有什么感覺?(軟軟的)

      師:請你聞一聞橘子皮是什么味道的?(香香的)

      活動反思:該環節以幼兒自己親自感知,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感知結果。

      三、通過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橘子皮的特性

      師:請你把橘子皮對著衛生紙捏一捏,看看會看到什么?(有水噴出來)

      師:把橘子皮包在衛生紙里揉一揉,打開衛生紙你會發現什么?(衛生紙濕了)

      師:請你把橘子皮放到熱水杯里泡一會,嘗一嘗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味道的?(苦苦的)

      總結:橘子皮摸在手里軟軟的,聞起來香香的,捏一捏有水噴出來說明橘子皮里含有水分,嘗一嘗橘子皮泡的水有苦苦的味道,曬干的橘子皮可以泡茶喝還可以治療咳嗽哦!

      活動反思:準備不同的材料,把主導教給幼兒,做幼兒的引導者。此活動鼓勵幼兒大膽的用不同的材料自己動手去探索,驗證,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并用簡單的語言表述橘子皮的特征。

      四、延伸活動

      請你們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查查資料再來發現一下橘子皮的新本領吧

      活動反思:

      大部分孩子在家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所以平時在家吃水果也是由大人包辦分水果的,孩子自己很少動手。在吃水果環節吃橘子的時候,我們老師就發現有好多的孩子不會剝橘子,有的孩子會請求老師的幫忙“老師我不會剝橘子”,有的孩子則會直接拿起橘子放進嘴巴里咬。在剝開吃的時候,我們老師又會發現好多孩子都會把橘子瓣上的橘絡一點一點的撕下來,還有些孩子會把橘瓣放進嘴巴里攪幾下就吐出來,針對以上發現的問題,我們將帶領幼兒一起來探討橘子。而探索橘子皮就是就是了解認識橘子的某一特征。

      在該活動里,通過第一環節,討論,引發幼兒對該活動的興趣。第二環節在幼兒自己動手摸一摸、感知橘子皮的特征時,我們是讓幼兒自己動手將橘子皮剝下來的,在這個過程中,也復習了幼兒對橘子的基本構造的認識。整個活動過程,都是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并鼓勵幼兒自己表述自己的看法。當然,任何活動都不該止于課堂,將活動延伸到生活,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繼續探索桔子的更多秘密。

    科學教案 篇10

      【教材簡解】:

      月亮在一個月中是在不斷變化的,在考慮如何讓幼兒更形象地了解月亮的變化,我們采用了生動形象地PPT和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很感興趣地就了解了月亮的變化。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月亮是不斷變化的,月亮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2、學會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以及學習兒歌,感知月亮的變化規律。

      【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幼兒了解初一到十五月亮的變化過程。

      難點:幼兒把自己觀察到的初一到十五的月亮記錄下來。

      【設計理念】:

      幼兒對自然的變化規律都感到非常好奇,都想去探索為什么,月亮的變化也不例外。所以對這樣一節科學課,幼兒會很感興趣的。

      【設計思路】:

      開始部分我們利用歌曲導入很自然的就引出課題《月亮》,然后利用幼兒的已有經驗,觀察的結果讓幼兒說說初一到十五月亮的變化,并伴有兒歌的提示,讓幼兒更容易地掌握。最后還讓幼兒動筆記錄月亮的變化。整個設計思路都是要幼兒掌握月亮的變化過程。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半個月請

      家長和孩子

      一起觀察這半個月月亮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2、活動前幼兒會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

      3、初一到十五月亮變化的PPT。

      【活動過程】:

      一、 播放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剛才歌曲里唱的是誰呀?(月亮婆婆)你看見過月亮婆婆嗎?(看見過)你看見的月亮婆婆是什么樣子的呢?(彎彎的、圓圓的)

      師:你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月亮畫下來呢?(能)

      請部分幼兒上來畫自己看到的月亮。

      師:你們看,有的小朋友畫得是圓圓的月亮,有的小朋友畫得是彎彎的月亮,你畫的月亮是什么時候看到的呢?(我畫的月亮媽 媽告訴我是初五的月亮,我畫的月亮是十五的月亮圓圓的)

      師: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月初的月亮像一條線,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了十五圓圓的月亮。

      二、 通過PPT、課件

      讓幼兒觀察初一到十五的月亮,并說出他們的變化,以及做好記錄。

      (1) 播放PPT

      課件

      提問:小朋友,你剛才看到的月亮有變化嗎?(有)它們是怎么變化的呢?(月初的月亮是細細的,后來越來越圓,到月半的時候,月亮就像盤子一樣圓。)

      (2) 你們看,初一的時候月亮像什么?初二的時候月亮像什么?邊說邊播放相應的PPT。

      (3) 利用兒歌,讓幼兒更容易掌握月亮的變化。

      有一首兒歌說得很好,它把月亮的變化說得很好聽。初一看,一條線,初二看,眉毛彎,初五六,掛眼鐮,初七八,像小船,初九十,切半圓,十五六,像玉盤。老師邊說邊配上相應的PPT,讓幼兒對前半個月的月亮加深印象,幼兒也可跟著PPT跟說兒歌幾遍。

      三、 幼兒記錄觀察記錄表

      今天,老師給大家做了一份觀察記錄表,想請我們的聰明寶寶把這前半個月的月亮變化記錄下來,小朋友也可以邊念兒歌邊做記錄。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 展示幼兒的記錄表,并讓幼兒看記錄表念兒歌。

      五、 幼兒表演《月亮婆婆喜歡我》走出活動室結束課堂。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有關科學教案06-12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刷子09-20

    科學教案:泡泡09-1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四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岛国 | 亚洲国产热久久综合 | 日韩综合在线视频小说 | 性开放网站在线网站在线 | 亚洲午夜一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