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7-10 10:35:04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匯編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匯編5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動物之間相互依存的共生現象。

      2.體驗找朋友的樂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動畫片《犀牛與犀牛鳥》;

      2、《好朋友》PPT課件;

      3、共生動物卡片若干;

      4、《找朋友》音樂。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犀牛和犀牛鳥》:

      1、播放動畫片《犀牛和犀牛鳥》,教師講述故事。

      2、重點理解:犀牛和犀牛鳥是怎樣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的。

      3、犀牛鳥幫助犀牛吃掉了身上的蟲子,犀牛就不癢癢了。犀牛身上的蟲子是犀牛鳥喜歡吃的食物,犀牛鳥就不會餓了。就這樣他們相互幫助成為了好朋友。

      二、觀看課件,交流經驗:

      1、觀察共生動物課件中的圖片,分小組交流:誰和誰是好朋友?他們是怎么樣相互幫助的?

      2、將各組發現的各種共生動物的現象匯集交流,看一看各組的發現分別是什么,有沒有相同的發現,分享、歸納各種共生現象。

      小結:兩種不同動物會用自己的本領來相互幫助共同生活,它們就像一對好朋友。

      三、配對游戲:

      幼兒人手一張動物卡片,聽音樂《找朋友》去找卡片上動物的好朋友;音樂停,找到相應的朋友握握手,相互間說一說,好朋友是怎么樣相互幫助的。

      活動反思:

      本節科學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用途,感知玻璃透明、易碎、能遮擋等特點。在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了金魚缸,引導幼兒觀察里面的小魚,為什么你能看到小魚?金魚缸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孩子們馬上談到了玻璃,直觀感知玻璃透明,便于觀看的特性。

      在請孩子們介紹自己帶來的玻璃制品的時候,大家能夠很清晰地說出自己的物品的作用、特性等,在不斷介紹的過程中對玻璃制品的作用有了更加進一步的了解。

      在討論玻璃的特性時,在老師制作的課件的幫助下孩子們知道了玻璃能透進太陽光但是可以防風防雨,玻璃能夠便于觀察、觀看等等,也知道了玻璃容易碎裂這個特性。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很高,積極主動探索,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自娛自樂。活動中調動了多種感官,在看看、聽聽、玩玩中增長經驗,并體驗與同伴一起分享快樂的樂趣。下課之后,孩子們紛紛到玻璃制品展覽區去觀看,還不斷的探討,學習興趣依然十分濃厚。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彈力是物體形狀改變產生的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

      在一定范圍內,橡皮筋的形狀變化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

      2、過程與方法:會利用橡皮筋給紙飛機和小車作動力;

      會做探究橡皮筋的伸長量與彈力大小關系的實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同認真實驗、收集數據、進行解釋的重要性;

      認識彈力概念,利用彈力為我們做更多的事情。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了解彈力是怎樣產生的。

      【教學難點】

      理解彈力的大小與形變程度有關。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紙飛機2架、橡皮筋1個、彈簧、鐵架臺、鉤碼、軌道、課件等。

      分組實驗:每組:紙飛機4架、橡皮筋4個、燕尾夾1個、海綿1塊、拉簧或壓簧1個、橡皮泥1塊、小旗子1面、鐵架臺1副、鉤碼1套、小車1輛、記錄單1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橡皮筋可以作為動力

      1.課件出示飛機、汽車、電動車、自行車的圖片。

      提問:你們知道這些交通工具是用什么作動力的嗎?

      學生回答。

      2.出示紙飛機,提問:這里有架紙飛機,你有辦法讓它飛起來嗎?

      學生回答。

      示范:拉橡皮筋使飛機飛起來。

      3.分發紙飛機,讓學生自己用橡皮筋把紙飛機飛起來。

      提問:橡皮筋可以作為動力嗎?引導學生認識到橡皮筋是可以作為動力的。

      4.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橡皮筋。(板書:橡皮筋)。

      二:橡皮筋可以產生力

      1.談話:我們先來觀察下橡皮筋。想想怎樣做才能使橡皮筋產生力?

      學生討論、思考并動手活動。

      2.請一位同學演示他的方法。

      3.分析:你是怎么做的、橡皮筋發送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回答:被拉長了。

      引導:橡皮筋什么發生了變化?

      得出形狀變化(板書:形狀變化)。

      師:感覺到力了嗎?

      生:感覺到了。

      師:這個力是誰產生的'?

      生:橡皮筋。(板書:產生力)

      大家一起來試試吧!(這一環節,使學生認識到彈力產生的一個必要條件是形狀變化。)

      三、感受物體的彈力

      1.提問:橡皮筋形狀發生變化可以產生力,那么其他物體是否也有這種現象呢?

      分發海綿、燕尾夾、彈簧和橡皮泥。

      2.提問: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使你手中的物體產生力。

      小組討論、活動。

      3.匯報結果:分別就海綿、燕尾夾、彈簧和橡皮泥等物體讓學生談一談:

      怎樣做可以產生力?

      產生力時物體的什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物體的形狀是否可以恢復?

      恢復的過程中物體是否產生了力?

      4.引導學生得出:像橡皮筋,彈簧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很容易發生改變,在形狀改變時它會產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就叫做彈力。(板書:彈力)

      四:運用橡皮筋的彈力驅動小車

      1.談話:我們已經了解到了橡皮筋可以產生彈力,那你能不能利用彈力來讓小車動起來呢?

      學生動手探究。

      2.組織學生進行橡皮筋小車比賽。

      比賽結束,表揚冠軍小組。

      3.提問:橡皮筋可以做動力嗎?,(進一步讓學生感知橡皮筋可以作為動力。補充板書課題:用橡皮筋做動力)。

      4.提出疑問:同樣是利用了橡皮筋的彈力,為什么有的小車跑的近,有的跑的遠呢?可能與什么有關?激發學生思考圈數,橡皮筋伸長量和彈力大小的關系。

      五:比較彈力的大小

      1.提問:既然橡皮筋發生形狀變化是產生的彈力有大有小,那么我們有什么好辦法來比較或測量橡皮筋產生彈力的大小嗎?

      學生思考、回答。

      2.引導學生利用鐵架臺、橡皮筋和鉤碼做實驗。探究橡皮筋產生彈力的大小與它的形狀變化之間的關系。

      3.實驗匯報

      總結:橡皮筋產生彈力的大小與它的形狀變化是有關系的,形狀變化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大)。

      4.拓展:提問:鉤碼可以無限制的加下去嗎?

      引導學生認識到彈力的大小是有限的。

      六、應用拓展

      1.課堂總結:讓學生談一談本課的收獲。

      2.談話:同學們,除了橡皮筋,彈簧以外,你知道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地方用到了物體的彈力呢?

      3.興趣作業:你還能利用彈力做什么呢?

      用橡皮筋做動力

      形狀變化 形狀恢復

      產生彈力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通過改變形狀可以把沉的東西變成浮的。

      2、能用符號記錄自己的發現。

      3、樂意與同伴、教師分享自己的發現。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

      1、裝水的大臉盆每組一個、毛巾若干。

      2、幼兒每人一個托盤、內裝:包裝紙、橡皮泥、蠟光紙、帶蓋玻璃瓶。

      幼兒人手一份“沉浮記錄表”、筆。

      【活動準備】

      1、問題激趣

      提出問題:誘發幼兒討論:輪船為什么會浮在水上?

      2、猜測結果

      組織幼兒觀察材料:看一看,托盤里有什么?

      引導幼兒猜想:拿起來摸一摸,哪些東西放水里是浮的。哪些東西是沉的。

      交代記錄要求:在記錄表上,把你認為會沉的東西畫上“↓”符號,會浮的畫上“↑”符號。

      引導幼兒假設、猜想:我認為:橡皮泥會浮、玻璃瓶會沉。因為……。

      3、驗證假設

      引導幼兒將自己假設的材料放入水中,驗證沉浮事實。

      引導幼兒討論驗證結果,重點觀察:沒帶蓋子的玻璃瓶是沉還是浮。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了解到橡皮泥一下子就沉進水里了,沒蓋子的玻璃瓶會浮一會,一會兒過后也沉進水里了。

      4、讓沉的東西變成浮的。

      引發幼兒思考討論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沉的東西浮起來?

      引導幼兒用自己想出來的辦法讓提供的四種東子浮起來,如:蠟光紙、包裝紙折成船,將橡皮泥捏成碗,將空瓶子擰上蓋。

      引導幼兒交流討論自己的操作和實驗結果。

      教師重復幼兒的方法,做一遍總結示范。并在驗證途中加入新的發現:在紙船和碗中可以加入新的東西,他們還可以運物。

      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1、事先沒有明確“浮上來,沉下去”這兩個詞組的搭配,所以在實驗結束的時候,會聽到好幾個幼兒說“浮下去,沉上來”,這個問題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

      2、有幾組幼兒在做實驗的時候,出現爭搶實驗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將紙船玩得變成紙漿的現象,這個是我事先沒有明確實驗的注意事項造成的,每一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常規問題還是要考慮到的。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容器裝不同的沙子制作沙錘,在做做玩玩中了解沙有干濕、粗細的區別。

      2.在裝沙子的過程中培養幼兒分工明確,團結協作的精神。

      3.在本次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合作,互相關心的良好品德。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難點:往瓶口裝沙子時遇到困難,幼兒知道使用工具解決問題

      活動重點:沙子干濕、粗細的不同,作出的沙錘聲音也會不同

      活動準備

      1.塑料瓶、玻璃瓶、廣口瓶、緊口瓶、易拉罐、小紙杯

      2.不同質地的紙、塑料膜、橡皮筋、瓶蓋

      3.各種棍子、竹條、筷子、勺、篩子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一)出示一個沙錘:這是什么?它為什么會發出聲音?

      (二)激發幼兒制作沙錘的興趣,問:你打算怎么做?

      二、自主探索

      (一)請幼兒自選容器裝沙。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你用什么東西裝沙?可以用什么東西幫助你更方便地裝沙?

      (二)怎么才能不讓沙子掉出來呢?請幼兒尋找合適的物品給容器封口。

      三、共同探究

      (一)請幼兒比較自己和同伴所做沙錘的聲音。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聲音呢?

      (二)老師分別取樣品帶領幼兒進行比較

      1.對裝沙多少不同的兩個沙錘,猜一猜聲音會不會一樣?(沙的多少不同,聲音就不同)

      2.容器相同、聲音不同。為什么會不同?里面的沙會有什么不一樣呢?(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干濕沙和粗細沙的不同)

      3.容器不同,它們的聲音會一樣嗎?哪一個更好聽?(裝沙的容器不同,聲音就不同)

      四、再次探究

      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一想,做一做,使自己的沙錘發出的聲音更好聽。

      五、活動結束,自由表現

      幼兒拿著自制的沙錘隨著音樂邊唱歌邊打沙錘,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活動反思

      幼兒在沙場上無拘無束地活動,平時調皮的幼兒此時更顯興奮,即使內向膽小的孩子此時也較平時活躍,大膽得去交流。我覺得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在玩沙中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孩子們邊玩會邊商量,邊交流。孩子們學習知識,不單單在課堂上,也不是只靠教師的的灌輸。孩子在自由的游戲中,也能發展很多的能力。如:探索能力、語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等。更重要的是發展自主性和創造性。

      幼兒在玩時,教師要時時關注依賴性強的這類幼兒,多引導、多鼓勵。讓依賴性強的孩子感到玩沙的快樂,發現自己被老師關注,自己被老師同伴肯定,盡情地發揮想象力去創造,自主地嘗試體驗,在不知不覺中感知沙的特性。使每個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個個都能享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喜歡小雞、小鴨,有親近它們的愿望。

      2.發現并能區分小雞、小鴨明顯的外形特征,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

      3.能關心愛護小動物。

      活動準備:

      1.材料:PPT、小雞小鴨叫聲音頻。

      2.經驗:對小雞小鴨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它們的叫聲是不同的。

      活動重難點:

      發現并能區分小雞、小鴨明顯的外形特征。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小鴨小雞》

      導入1.幼兒隨樂《小鴨小雞》表演。

      這首兒歌里面都有那些小動物呢?小雞小鴨是怎么叫的?

      2.幼兒觀看PPT,觀察、分辨誰是小雞,誰是小鴨。

      你覺得小雞、小鴨看上去怎么樣?你們喜歡它嗎?為什么? (如:可愛、黃黃的顏色很漂亮、毛茸茸的。)

      (二)看圖觀察小雞小鴨,發現它們明顯的特征和習性。

      1.說一說小雞喜歡吃什么?小鴨呢?

      :小雞去草地吃毛毛蟲,小鴨去池塘吃小魚。小雞除了吃毛毛蟲,還吃大米和青菜,小鴨的食物有小魚和小蝦。

      2.小雞和小鴨的腳有什么不同,他們是怎樣走路的。

      :小雞的腳是分開的,小鴨的腳是連著的,中間有蹼[pǔ]。小雞走路快快的,小鴨走路一搖一擺的。

      3.觀察圖片說一說小雞的嘴巴怎樣,小鴨呢。聽聽它們的叫聲,請你學一學。(教師與幼兒共同邊做動作邊:小雞小雞尖尖嘴,唱起歌來嘰嘰嘰。小鴨小鴨扁扁嘴,唱起歌來呷呷呷。小雞小雞,嘰嘰嘰,找到蟲兒嘰嘰嘰。小鴨小鴨,呷呷呷,搖搖擺擺呷呷呷。)

      4.小雞、小鴨有什么本領? (小雞會捉蟲,小鴨會游泳。)

      5.你知道小雞、小鴨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嗎?

      (三)猜一猜:

      展示小鴨、小雞嘴、腳圖片,分別播放他們的叫聲,讓幼兒猜一猜是小雞還是小鴨。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病毒》10-16

    科學教案:刷子09-20

    走進科學教案12-0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一二三级看视频香蕉 | 亚洲一区二区人妖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 | 午夜拍国产精品福利 | 亚洲成α人片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