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2-10-14 13:12:03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學教案匯總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學教案匯總5篇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引導幼兒觀察某些物質的溶化過程。

      2、比較能溶于水和不能溶于水的物體特性。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大水盆、水杯、小勺、固體飲料,各種能溶于水和不能溶于水的物品,如面粉、白砂糖、鹽、粉筆、紙片、糖紙、塑料插片、玻璃球等。

      【活動過程】

      1、出示三杯白開水

      (1)在其中的一個杯子里放進一勺白糖攪拌至糖化在水中。

      (2)另一個杯子中放進一勺鹽,攪拌一會至鹽完全化在水中。

      (3)讓幼兒品嘗三杯水的味道。

      討論:三杯水的味道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大;考吧.幼,師網出處糖和鹽哪兒去了?

      2、讓幼兒將幾種不同的東西投入水盆中,注意觀察它們的變化。

      教師鼓勵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討論:什么東西在水中能化?什么東西在水中不能化?

      3、讓幼兒用準備好的固體飲料自制桔子水、橙汁、山楂汁等。

      鼓勵幼兒仔細觀察杯子中的變化。

      4、比較怎樣化的快。

      帶領幼兒比較不同條件下的溶解情況。

      (1)兩塊同樣多的肥皂分別放進熱水和冷水中,看看哪塊肥皂化的快。

      (2)同樣多的一塊肥皂和一些肥皂粉,放進一種水(熱或冷)中,它們化的一樣快嗎?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各種溶化現象,并積極動手操作。

      教學反思:

      活動中最大的問題是,由于我的準備的教具中,物品種類過多,造成整節活動有點拖拉,為了在一定的時間里完成教學活動,所以很多環節,都變成了我來“說”,這一點有點背離設計這節活動的本意了。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動手動腦,探究輪子的特征,并樂意與他人分享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2、幼兒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物體上的輪子,對輪子在生活中的運用產生好奇心。

      3、幼兒在活動中養成關注周圍事物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活動準備:

      1、大班幼兒比賽搬書的錄像帶、輪子的圖片等。

      2、各種形狀的積木人手一份、輪子一個。

      3、馬路背景圖、沒有輪子的交通工具圖片和水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1、觀看大班幼兒搬書比賽錄像幼兒觀看比賽前半部分,猜想哪一隊會取得勝利。

      2、幼兒繼續觀看錄像,初步了解輪子的功能。 師:最后誰取得了勝利?為什么使用整理箱會取得勝利?

      二、動手動腦,探索輪子的特性。

      1、幼兒玩各種形狀的積木玩具,嘗試哪些形狀的積木玩具可以做輪子,哪些形狀積木玩具不可以做輪子?

      2、同伴交流:玩的是什么形狀的玩具?可以做輪子嗎?為什么?

      3、請幼兒講述并演示可以做輪子的積木與不可以做輪子的積木。

      4、教師小結:原來輪子是圓形的,只有圓形做的輪子才能連續不斷的滾動,其他形狀的積木不可以做輪子。

      三、聯系生活,拓寬幼兒視野幼兒回憶生活中見到過有輪子的物體,并通過觀看有輪子物體的圖片,進一步了解輪子在生活中的應用,對輪子產生好奇心。

      1、師:你在生活中見過那些東西是有輪子的?

      2、教師出示一些生活中有輪子的物體圖片,進一步了解輪子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涂涂畫畫,學做設計師

      1、幼兒給沒有輪子的交通工具設計合適的輪子。

      2、幼兒將畫好的交通工具展示到馬路背景圖上并互相交流。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驗,了解不同形狀的泡泡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2、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大膽猜想,自覺記錄探索的結果。

      3、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不同形狀的泡泡器、記錄表、泡泡水、抹布、各種形狀的記錄貼

      活動重點:

      通過自己動手實踐發現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活動難點:

      幼兒自己動手記錄探索結果。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激發幼兒的興趣。

      1、播放音樂《吹泡泡》,請幼兒說一說你在歌曲里都聽到了什么?(吹泡泡)

      2、教師為幼兒出示“吹泡泡”工具,請幼兒觀察并提問:“這是什么?用它能做什么?”,以問題引出主題“吹泡泡”游戲,激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為新知識做鋪墊。

      二、感知探究。

      1、教師出示圓形吹泡器并利用圓形吹泡器吹泡泡,請幼兒觀察圓形吹泡器所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請部分幼兒上臺嘗試,并說出圓形吹泡器所吹出來的泡泡的形狀。

      2、教師出示記錄表,請幼兒猜想不同形狀的吹泡器所吹出泡泡的形狀。

      3、請幼兒帶著自己的猜想選擇自己喜歡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正方形、三角形、等工具),邊實驗邊記錄結果,對幼兒感覺疑惑的問題“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形狀應該是怎樣的?”,利用提問問題:“你用的是什么形狀的工具?你發現吹出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狀的?

      4、教師收取記錄表,對幼兒記錄的結果進行講評,對有不同答案的結果教師進行實驗證明,讓幼兒對探究結果進行推理,得出結論:“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結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三、活動擴展。

      請幼兒自己動手制作吹泡泡工具,通過自己制作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進行實驗,進一步證明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

      2、通過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記錄實驗結果。

      3、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發展幼兒大小肌肉動作。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一瓶黃顏色的水。每組三個透明的.小缸,分別裝有紅、黃、藍色三種顏色及棉簽等

      2、記錄材料每組一份,涂色紙若干。

      3、魔術師帽子。

      情境準備:

      1、魔術天堂

      經驗準備:

      1、認識顏色、熟悉葉子、橘子、茄子的顏色和及氣球的畫法。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以看魔術表演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 “小朋友們看看,我是誰啊?告訴你們,我是一個魔術師。我會變魔術!你們相信嗎?”*“那你們先看看老師這有瓶什么顏色的水?”(黃色。)

      *“好了,小朋友仔細看清楚了,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咯!千萬不要眨眼睛喲!”

      *教師搖晃瓶子,變變變,請幼兒觀察。

      “好了!我們一起來喊一二三,好不好?一,二,三,變成什么顏色拉?”(綠色)

      *教師揭開謎底,將藍色和黃色混合就會變成綠色。

      “誰看出魔術師是怎樣變魔術的呀?他怎么變?最后怎樣?”

      2、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顏色的變化。

      *你們想成為魔術師嘛?你們想不想也去變一變呢?”老師為每組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請你們隨便選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調均,看看,藍和紅兩種顏色合在一起會變成什么顏色呢?黃和藍兩種顏色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記錄下來。

      *教師講解操作時注意事項。

      現在,請小朋友也來當魔術師,好不好?不過當魔術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顏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操作,并注意引導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3、說說顏色的變化.

      *你們用紅和黃兩種顏色變出了什么顏色的?還有哪一組和他們是一樣的?同樣的方法:紅和藍手拉手變出了什么顏色?藍和黃手拉手變出什么顏色啦?

      *幼兒說一種,教師就出示一張調色卡。

      紅+黃=橘黃

      黃+藍=綠

      紅+藍=紫

      念兒歌:紅和黃手拉手,變出橘黃色畫橘子;

      黃和藍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

      藍和紅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

      4、通過涂色游戲,發展幼兒對顏色的感知力。

      *我們也用紅、黃、藍三種顏色變出你喜歡的顏色的氣球來裝扮我們的教室,好嗎?

      *最后把幼兒的作品粘貼在主題墻“我變的顏色”。

      會變的顏色

      顏色 + 顏色 我的猜想 探索結果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激發探究植物奧秘的欲望。

      2、知道到馬鈴薯的食用方法,喜歡吃馬鈴薯。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圖片:食用馬鈴薯的圖片,生長的馬鈴薯,發芽的馬鈴薯。

      教學過程:

      一、出示薯片,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這是什么?你們吃過嗎?這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兒討論教師: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土豆",它還有一個名字叫"馬鈴薯"。今天我們來認識馬鈴薯。

      二、認識馬鈴薯及其生長過程

      1、出示圖片:馬鈴薯教師:這是什么?它還有一個名字呢,知道叫什么嗎?

      2、出示發芽的馬鈴薯圖片。

      請小朋友看看這個馬鈴薯有什么不同?

      教師:仔細觀察,看看馬鈴薯哪里最容易長出小芽?

      猜猜把長芽的埋到土里會不會長出葉子,會結出新的馬鈴薯嗎?

      3、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讓幼兒討論:發了芽的馬鈴薯切成幾塊,切口朝下埋在土里會發生什么事情?

      (2)教師:馬鈴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長出來。

      馬鈴薯的根是從有芽的地方長出來的,你知道芽朝哪里長嗎?

      往地里長還是往有陽光的地方長?

      幼兒討論后知道,芽朝著有陽關的地方長。

      (3)教師:什么時候長出葉子了,看到露出地面長出嫩嫩的葉子,你就會知道在這個地方有一棵馬鈴薯了。

      (4)教師:葉子越長越多,地底下發生什么事呢?

      (幼兒自由討論。)

      (5)教師:馬鈴薯寶寶要長出來了,知道寶寶長在哪里嗎?

      原來是長在根的最前端。寶寶在地下長,地上面開出漂亮的花了!

      (6)提問:我們什么時間才能把馬鈴薯從土里挖出來?

      (7)出示圖片,觀察地里成熟后的馬鈴薯。

      教師:花謝了,葉子也枯萎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挖出長大的馬鈴薯了。

      4、教師小結馬鈴薯生長的過程:

      把發芽的馬鈴薯切成塊,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在土里發芽長根,露出地面時長出嫩嫩的葉子,長了許多葉子以后開出漂亮的花,馬鈴薯寶寶在土里慢慢長大,等到花和葉子枯萎了,馬鈴薯就長大了,我們就可以吃了。

      三、馬鈴薯的食用

      1、提問:是不是所有的馬鈴薯都可以吃?長芽的,已經變綠了的可以吃嗎?

      教師:長芽的,已經變綠的馬鈴薯有毒素是不可以可以吃的。

      2、提問:馬鈴薯可以怎么吃呢?幼兒討論

      3、出示馬鈴薯制成的食物圖片教師和幼兒一起歸納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塊,絲,整個,土豆泥等。

      教師:想不想吃馬鈴薯啊?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美味的馬鈴薯食品吧!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捉泥鰍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磨豆漿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玩沙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美麗的春天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秋葉飄飄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花貓釣魚_中班科學教案07-01

    中班科學教案:果汁的顏色 中班科學教案09-19

    中班夏天科學教案10-0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成a人v电影在线观看 | 日本特级婬片中文免费看 | 中文字幕第78页一区 | 中文字幕你懂的免费看 |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AV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