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4-07-13 08:56:13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學教案范文匯編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科學教案范文匯編10篇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在玩中發現身邊的科學,并嘗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激發幼兒對探索的興趣,積累探索的方法。

      在“轉動的陀螺”活動中,我們重視讓幼兒獲得直接的操作體驗,引導幼兒在比較和分析中發現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如,第一個環節是讓幼兒回憶、交流生活中的轉動,教師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生活經驗,發現轉動這一現象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引起幼兒對轉動這一現象的興趣,激發幼兒玩陀螺的愿望。第二個環節是讓幼兒借助教師提供的材料,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用比較的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通過引導幼兒操作和交流,調動幼兒的已有認知經驗,激活幼兒的思維,從而使他們發現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第三個環節是活動延伸,因為影響陀螺轉動的因素有許多,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只可能發現其中的幾個因素。教師的提問能激發幼兒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兒的思維。

      目標:

      1.對物體轉動變化感興趣,探索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

      2.嘗試在探索和比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

      準備:

      1.直徑6厘米左右的紅色塑料圓片(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在塑料片的中心處打一個小洞,剛好適合牙簽通過。

      2.直徑6厘米左右的黃色塑料圓片(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在塑料片的偏離中心處打一個小洞,剛好適合牙簽通過。

      3.牙簽(數量為幼兒人數的2~3倍),棉簽,紙盒,吸管,記錄紙,筆。

      4.打印漢字“轉動”。

      過程:

      一、回憶、交流生活中的轉動現象

      1.出示漢字“轉動”,引出話題。

      師:今天玩游戲前我先考考大家,這兩個是什么字?

      師:看到“轉動”兩個字,讓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轉動的現象?這些轉動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2.教師總結要素,幫助幼兒梳理搜集到的信息。

      師:我們發現生活中有許多轉動現象,這些轉動有的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比如電風扇、洗衣機、微波爐;有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快樂,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帶、錦江游樂園大轉盤等。

      3.承上啟下,引出任務。

      師:今天我們來玩一玩會轉動的陀螺,不過今天的陀螺不是從商店里買來的,而是要我們自己做的。

      二、自主探索。發現影響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

      (一)自由探索

      1.教師介紹材料,交代任務。

      師:這里有許多牙簽,還有紅色和黃色的塑料片。請你嘗試用這兩片塑料片制作兩個陀螺,比一比自己制作的兩個陀螺在轉動的時候有什么不一樣,想一想讓哪個陀螺參加轉動比賽。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發現黃色陀螺比較難轉,紅色陀螺比較容易轉。

      3.交流、分享,教師引導幼兒發現牙簽在紅、黃陀螺上的位置不一樣。

      師:你想用哪個陀螺參加轉動比賽?你們為什么都選擇紅色的陀螺來參加比賽呢?

      輔助性問題:

      (1)紅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黃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和插在塑料片的旁邊做出來的兩個陀螺在轉動時有什么不一樣?

      4.教師總結要素:原來陀螺的轉動和牙簽插在塑料片上的位置有關系。

      (二)轉動比賽

      1.師:大家都選擇了紅色的陀螺來參加比賽,現在請你找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誰做的陀螺轉得穩。

      2.幼兒找同伴進行比賽,教師觀察指導,啟發幼兒思考: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轉得穩(或不穩)?

      3.師:現在你們陀螺上的牙簽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轉得穩,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轉得不穩呢?

      (幫助幼兒發現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簽的上方,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簽的下方,大家在轉動陀螺時用力方法也不一樣。)

      輔助性問題:

      (1)看看比賽的兩個小朋友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一個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簽中間,塑料片離桌面遠:一個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簽下方,離桌面近。)

      [page_break]

      (2)為什么同樣一個陀螺有時轉得穩,有時轉得不穩呢?

      4.教師總結要素:原來陀螺的轉動和塑料片在牙簽上的位置有關系,也和轉動的方法有關系。

      延伸活動:

      師:今天我們在做陀螺、玩陀螺時發現了這么多關于陀螺轉動的秘密。這里還有紙盒和吸管,它們能變成陀螺玩具嗎?有什么辦法讓這些陀螺轉得更穩呢?我們可以到活動區去探索,相信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古詩《西湖二首》

      教學目標:

      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了解大明湖景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教才學情分析:

      該詩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該湖也很美誘引學生一睹為快,利于學生細細學習。

      教學難點重點:

      使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

      教學方法:

      欣賞學習法、讀書指導法

      教具:

      光盤、資料卡、投影儀

      教學過程:

      1、教學“詩畫覽勝”部分,師生共同學習《西湖二首》古詩的詩意,領略古詩語言的魅力。重點講解“蓬瀛、桴、槎、曠蕩”等詞語。

      2、學生自學“溫馨點擊”部分,。

     。1)學生自讀,借助工具書學習。

      (2)教師幫助學生對景色特點產生一些理性的認識。

      3、學習“活動廣角”部分

     。1)教流學生對景點的認識,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搜集有關濟南大明湖的資料,比一比,誰搜集的`最多最豐富。

      4、總結評價階段

      (1)生自我總結,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2)師表揚積極發言的優秀學生。

      板書設計:

      大明湖

      湖面平隨葦岸長,碧天埀影入晴光。一川風露荷花曉,六月蓬影燕坐凉。

      滄海桴浮成曠蕩,明河槎上更微茫。何須辛苦求人外,自有仙鄉在水鄉。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沒有太直接的關系,為了讓學生建立起關注科學的態度,本課從做科學小游戲、科學小實驗以及介紹科技新產品、科研新成果的角度編排的探究內容。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現象,感受科技的進步;強化“我也能做科學”的意識,增強學科學的信心;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進一步明確什么是科學。

      二、學情分析:

      科學就在我們身邊,但大部分卻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關系不大,所以本課提出了“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一起找一找”的活動要求,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到科學的存在,讓學生明白“我也能夠做科學”的意識。學生通過體驗游戲中的科學來激發他們學科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即: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答問題;

      2.知識目標:認識到科技是不斷發展的,喜歡大膽想象與未來科技有關的內容;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

      3.情感目標: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現象,理解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提高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即: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答問題。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蠟燭、火柴、漏斗、瓶子、木塊、乒乓球

      學生準備:礦泉水、杯子、吸管(每人兩根)

      六、教學過程 :

      (一)提出問題:游戲導課,激發興趣

      1. 教師談話: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游戲,這個游戲需要兩個同學來完成,看看誰是咱們班力氣最大的?誰是咱們班力氣最小的?(同學們推選出兩名學生到講臺上做游戲。)

      2. 講解規則:老師這兒有兩個漏斗和兩個乒乓球,F在請兩位同學每人拿起一個漏斗,力氣大的同學將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內,用力向上吹漏斗口;力氣小的同學將漏斗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把上,用力向上吹,看看誰能把乒乓球球吹走,誰就獲勝。大家猜一猜,誰能把乒乓球吹走?

     。ǘ┎孪爰僭O

      3. 學生猜測:

      4. 驗證猜測:

      5. 自由探索: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現象,提出問題,猜測原因。

      6. 教師小結:這個小游戲包含著科學道理,在我們的身邊到處可見,只要你細心觀察,你就會體驗到,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從探究身邊的科學開始。 (板書科學)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

      (三)制定方案

      (四)實施探究

      活動一:“能否站起來”實驗

      1. 熱身活動:聽老師的口令:起立. 坐下. 起立. 坐下。

      2. 講解實驗要求:指一名學生端坐在講臺前的椅子上,雙腳往前放。老師把手指放在他的額頭前,不讓他的身子向前傾,試一試,這位同學能站起來嗎?

      3. 學生猜測并說出理由。

      4. 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

      5. 交流. 分析實驗結果

      6. 教師小結:這個游戲含有一定的科學道理。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對不對呢?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解決這些問題。課下,同學們也可以繼續研究,看還能發現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起與坐本來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平常中又含有科學道理,這就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去探索,去研究,也激起了學生下一環節的學習積極性。]

      活動二:“吹蠟燭”實驗

      1. 教師提出實驗要求:在同學們的實驗桌上有蠟燭. 火柴. 漏斗. 瓶子. 木塊,隔著這些形狀不同的物體吹蠟燭,會把蠟燭吹滅嗎?

      2. 學生猜想:請同學們先猜想一下,哪些能吹滅蠟燭?哪些不能吹滅蠟燭?

      3. 分組實驗:這只是你們的猜想,下面讓我們用實驗來驗證一下,并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實驗時請同學們注意以下幾點:(課件展示)

      (1)瓶子. 木塊. 和漏斗與蠟燭的距離必須相等;

      (2)嘴與蠟燭的火焰要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3)這個實驗不是比賽吹蠟燭,而是試一試哪種方法能吹滅蠟燭。

      (4)用火柴時,要注意安全。

      3. 匯報交流:

      4. 學生討論:(1)為什么隔著漏斗. 瓶子能吹滅蠟燭?(2)為什么隔著木塊. 書本等不能吹滅蠟燭?(教師引導學生從物體的形狀上尋找答案,并鼓勵學生課下找更多的實驗材料進行研究。)

      [設計意圖:此環節 進一步讓學生體會什么是科學,進一步讓學生了解探究的快樂。]

      活動三:“吸飲料”實驗

      1. 教師導入:我們在生活中喝飲料. 喝牛奶時,常常用到吸管,利用吸管可以很方便地喝到飲料牛奶。今天,我們用兩根吸管來試一試。

      2. 提出實驗要求:請同學把自備的杯子里倒上礦泉水,再用兩根吸管來吸,一根插到水里,一根放在杯外,用嘴同時吸兩根吸管,看能否吸到飲料。

      3. 學生猜想:猜想的結果讓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

      4. 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5. 交流匯報:在實驗過程中你們有什么發現?為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實驗中的發現,并猜猜其中的原因。

      6. 教師小結:同學們,剛才的游戲和實驗就是科學探究的過程。而科學就是提出問題,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茖W家為了弄清一個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就要不斷地做實驗,直到弄清為止。比如:科學家根據隔瓶吹蠟燭的實驗制造了流線型的汽車. 飛機. 輪船等,不僅美觀,而且提高了運行速度和安全性能。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喝飲料的經驗,他們知道吸管喝水很方便,但沒有用兩根吸管試著喝過,所以此環節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在探索中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為以后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三)聯系生活,感悟科學

      1. 尋找生活中的科學

     。1)教師講述:游戲中有科學,我們的生活中哪里還有科學呢?

      (2)學生交流:舉出身邊的有科學的例子 。

     。3)教師小結:看來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板書在我們身邊),只要你是個有心人,我們身邊的科學就不難發現。

      2. 交流資料,感悟科學

     。1)教師談話:課前大家已經搜集了一些有關科技方面的資料,下面咱們來交流一下。

      (2)學生交流資料:

     。3)教師總結:同學們帶來的資料很好,老師也帶來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課件出示資料:播放登月圖片. 無土栽培. 克隆羊多利. 磁懸浮列車. 海上石油開采. 風力發電等)讓學生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科學。

      [設計意圖:科學來源于生活,這一環節就是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科學,為科學的探索和研究奠定基礎。從而讓學生理解“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ㄋ模┩卣箘撔

      一節課的時間總是這么短暫,但我們探索科學的腳步不會因為下課鈴聲響起而停止。課下,就讓我們以“身邊的科學”為主題進行一次調查活動,繼續我們探索科學的腳步吧!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知道小動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讓幼兒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進行課前對小動物的觀察、探索和關愛活動。

      2、投影設備、動物圖片、動物背景圖紙每人一張、彩筆、音帶、彩色短綢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詩畫絕妙 揮筆瀟灑

      教師詩畫小狗,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入主題:

      豎耳朵,搖尾巴,

      鼻子靈敏頂呱呱,

      看大門兒是專家,

      朋友個個都愛它。

      二、客人尋友 主題形成

      1、另一教師扮演小狗比比客人來到小二班尋找朋友,通過說兒歌、作詩畫 、猜謎、 表演 、 歌唱 等形式讓幼兒猜出自己的朋友是誰。

      2、教師引導幼兒講述每一種小動物的特點及生活習性。

      3、給幼兒及時的鼓勵和表揚。

      (1)由比比客人朗誦兒歌引出自己的朋友。——小兔

      小動物,耳朵長,

      紅眼睛,白衣裳,

      前腿短,后腿長,

      愛跑愛跳本領強 。

      (2)由比比客人作詩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朋友。——小烏龜

      它的膽子真正小,

      出門先向四面瞧,

      碰到危險把頭縮,

      躲進硬殼靜悄悄。

      (3)通過猜謎語引導幼兒猜出自己的朋友。——小貓

      三角耳朵胡子翹,

      唱起歌來喵喵叫,

      白天就愛睡大覺,

      老鼠見他嚇的逃。

      (4)由比比客人形象生動的.表演,模仿自己朋友的形態特征,激發幼兒的活動熱情,說出自己的朋友!『镒

      (5)通過歌表演引出自己的朋友!吓

      三、熱情幫助 尋找尾巴

      1、請幼兒幫助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尾巴,進行一一對應連線,讓幼兒感受成功操作的愉悅感。

      2、教師巡回指導。

      四、游戲激趣 快樂無限

      聽音樂玩《找尾巴》的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總結分享

      請幼兒說說什么樣的尾巴最容易被人抓住,什么樣的尾巴不容易被人抓住。

      活動評價:

      1、幫助幼兒認知動物的習性和特點

      2、讓幼兒感受集體游戲的樂趣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通過學生探究幫助瓶子“吃”進雞蛋的力量是什么,培養學生探究大氣壓的興趣。

      2、通過學生的'探究、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活動過程:

      1、設疑引題。

      出示“吃”進雞蛋的瓶子,學生思考:雞蛋是怎樣進去的?

      揭題:瓶子“吃”雞蛋。

      2、瓶子“吃”雞蛋的設計和嘗試。

     。1)學生討論:怎樣讓瓶子把比瓶口大的熟雞蛋“吃”進去?

      (2)學生自行設計活動。

     。3)學生實施自己設計的活動。

      3、什么力量在幫助瓶子“吃”雞蛋?

     。1)思考、討論:是什么力量在幫助瓶子“吃”雞蛋?

      (2)集體匯報,教師讓學生暢所欲言,說己的想法和推斷。

     。3):是天氣壓力在幫助瓶子“吃”雞蛋。

      4、生活中的大氣壓。

      (1)思考:還能在哪里找到幫助瓶子“吃”雞蛋的力量?

      (2)小組交流,用學生帶來的材料或教師的材料動手實踐。

     。3)全班交流,教師再可適當舉例。

      5、墊板會不會掉下來?

     。1)讓學生猜猜墊板會不會掉下來。

     。2)學生實踐,親身經歷墊板是否會掉下來。教師強調杯子內不能留有氣泡。

      (3)思考:墊板為什么不會掉下來?

      6、。學生自評。

      7、活動延伸。

      學生思考:能否讓瓶子把“吃”進去的雞蛋再“吐”出來?

      自行設計實踐,并要求在課外和家長一起讓瓶子“吃”進雞蛋,再來驗證自己設計的能否讓瓶子“吐”出雞蛋。

    科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從適當的情景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2)能向大家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2.知識與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資源的分布。

      (2)知道水資源在工農業生產、人類中的應用。

      (3)知道常用的節水措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欣賞大自然中美麗的水體,產生喜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2)意識到水資源的缺乏,我們應該保護它。

     。3)體驗缺水的痛苦和節水好處。

     。4)養成節水的行為習慣。

      二.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復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1.欣賞自然界美麗的'水體。

     。1)觀察地球儀,認識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師生共同欣賞自然界中美麗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麗。

      2.指導學生親身感受淡水資源的缺乏。

     。1)盡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數被水覆蓋著,但這些水中絕大部分是海水,真正與我們生產、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淡水卻很少、很少。

      (2)模擬感知地球上的水資源之間的相互關系。P32頁。

      學生分組操作。

      3.引導學生討論淡水的用途。

      (1)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充分發表意見。

     。2)教師介紹工農業生產、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師生小結:工農業生產、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

      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先分組討論發言,形成一個小組意見,寫在紙上,然后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向全班發言,最后把各小組的內容張貼在教室內的墻上。

      4.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浪費水現象,提出節水措施。

      (1)師生討論。

     。2)老師補充介紹農業、工業等高科技節水技術。

     。ㄈ┳鳂I:想象,如果沒有水了,將會怎么樣?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課后的字。

      2、能讀懂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凡事要多動手、多實踐,別盲目相信權威。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理解句子意思,明白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詞語卡片,杯子,金魚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質疑激趣

      1、同學們,想聽故事嗎?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有一天,一位科學家來到一所學校,許多孩子都驚喜地圍住了他,向他問了許許多多的問題,這位科學家都做了回答,孩子們聽了可崇拜他啦。這時,科學家也向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許多小朋友認為這個問題很簡單,于是都搶著回答,但都不正確。這時,有個聰明的小朋友通過自己動手,終于得出了正確的答案。

      2、設問: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認讀字詞,整體感知

      1、同學們,你們想知道的問題呀,都在課文里呢。帶著你們的問號去讀讀課文吧,一邊讀一邊勾畫出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學生讀后,老師用課件出示勾畫的生字讓學生對照。)

      2、請把你已經會認的字大聲地讀給同桌的小朋友聽,或夸夸他,或幫幫他。

      3、我們一塊兒來和生字娃娃打打招呼吧,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

      (先帶拼音讀,再去掉拼音讀,容易讀錯的多讀幾遍。)

      4、小組合作學習。

      由小組長帶領組詞,找形近字,用自己最喜歡的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5、教師:同學們都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了嗎?瞧,他們又回到了課文里。沒關系,有它們幫忙,我們讀課文就更容易了。誰愿意來試一試?

     。ǔ樽x。)

      6、小朋友們自由地輕聲地讀課文,看看自己能讀懂些什么。

      7、學生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三、重點探究,品讀體會

      1、再讀課文,思考科學家提出的是什么問題。

      抽讀——評議——范讀——齊讀

      2、細讀課文,課文中的小朋友們有些什么答案?圍繞“議論紛紛”指導朗讀,他們的答案是怎么得來的?讓學生聯系第1自然段和課文題目思考。

      3、瑪麗亞做了什么?她為什么生氣?(學生找出文中相關內容,反復閱讀后,老師再作提問。)“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意思是什么?(學生和老師可以親自做一做。)

      4、科學家為什么提這個問題?

      反復讀科學家說的話,討論科學家在回答瑪麗亞的問題時為什么哈哈大笑。

      5、瑪麗亞明白了什么?

      6、學了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四、總結、拓展

      1、在生活中你看到、聽到或經歷過這樣的事嗎?講一講。

      2、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

      附:板書設計

      科學家的問題

      提出問題

      〖

      解決問題

      〖

      得出結論

     。槭裁矗

      〖

     。▌邮衷嚕

      〖

     。ㄖ挥小拍埽

    科學教案 篇8

      教材簡析:

      《食鹽地水里溶解了》是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溶解〉的第一課,主要通過實驗,讓學生辨別常見的幾種物質是否溶解在水中,認識溶解的幾個特點,形成關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親身實踐“鑒別各種物體是否能溶解在水中”,知道什么是“溶解”,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2、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發展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探究使學生感受“溶解”的幾個特點。

      教學準備

      1、 9種可溶解或不溶解于水的物質。(生活中常見的)

      2.實驗必備儀器。(燒杯、玻璃棒、聚氣瓶、勺子、濾紙、漏斗、鐵架臺)

      3.探究用的'表格,1張。

      教學流程:

      (一)故事引入,質疑激趣

      1、老師講一個關于溶解的小故事,激起學生的興趣。

      2、學生談談對溶解的認識。

      (二)演示實驗,學會操作

      1、認識實驗儀器

      課件展示實驗儀器燒杯、聚氣瓶、玻璃棒、勺子,了解這幾種儀器的作用。

      2、師演示實驗

      第一步:在燒杯內裝一定量的水;

      第二步:把鹽加入水中;

      第三步:用玻璃棒輕輕攪拌;

      第四步:做好實驗記錄,匯報實驗情況。

      (三)親自實驗,了解“溶解”

      1、小組分工合作

      將全班同學分成8組,每組4人,根據各自的特長,組內分好工。

      2、學生實驗

      學生按步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實驗的安全性。

      3、小組討論匯報

      各小組在實驗的基礎上,分析討論所做實驗是“溶解”實驗還是“不溶解”實驗,說說依據。

      (四)分離實驗,解釋“溶解”

      1、認識實驗儀器

      課件展示實驗儀器漏斗、濾紙、鐵架臺、了解這幾種儀器的作用。

      2、課件演示實驗步驟

      第一步:折濾紙:先把濾紙對折,再對折,然后把濾紙打開,一面三層,一面一層,跟漏斗一樣的形狀;

      第二步:放濾紅:把濾紙小心地放入漏斗內,濾紙要比漏斗低一些,用一點水把濾紙濕潤,使濾紙與漏斗緊貼。

      第三步:放漏斗在鐵架臺鐵圈下放好一個量杯,再把漏斗放入鐵架臺鐵圈內,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第四步;引流,把玻璃棒的末端輕輕斜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 ,將燒杯斜靠在玻璃棒上,使液體沿著玻璃棒流進漏斗,不能漫過濾紙。

      3、學生實驗

      學生按步驟實驗,做好實驗記錄,教師巡視指導。

      4、匯報實驗結果

      哪些物質和水混合后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

      (五)總結實驗,拓展延伸

      1、解釋溶解

      觀察實驗表格,了解溶解的特點,知道溶解是指:物質放入水中后,變成肉眼看不見微粒,均勻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過濾的方法分離的一種現象。

      2、布置課外作業,

      學生課后研究如何幫冬冬把鹽找回來。

    科學教案 篇9

      冀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學期科學《常見礦物》教案PPT課件教學設計

      常見礦物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從多角度描述礦石的特點。

      2.能根據礦物的不同性質對礦石進行分類。

      3.能舉例說明每一種分類方法(或標準)的優缺點。

      4.能用科學的方法測量各種礦物之間的相對硬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什么是礦物。

      2.能舉例說明什么是礦物的條痕。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1.能舉例說明礦物在人類生活中的用途。

      2.能舉2個以上的實例說明寶石的用途

      教學準備:常見礦物、刻刀、 磁鐵、無釉瓷片、銅鑰匙、銅幣、鐵釘、玻璃片、砂紙等。

      教學過程:

      1、談話:地球上的巖石大多是由多種礦物組成的。礦物是人類生存所需的重要自然資源。關于礦物,你都知道些什么?

      2、出示各種常見礦物。

      3、討論:你希望研究礦物的什么性質?需要什么養的工具?采用什么養的方法?怎樣記錄實驗結果?

      4、交流。

      5、閱讀教材:77頁

      6、提問:怎樣觀察礦物的顏色?

      7、講解:條痕就是礦物再無釉瓷片上刻劃留下的痕跡,是礦物的粉末,能夠轉為準確地反映礦物的顏色。礦物條痕的顏色與礦物的實際顏色是有一定區別的,條痕的`顏色才是礦物的準確顏色。

      8、認識摩氏硬度計。

      9、分組活動、做好紀錄。

      10、交流觀察和實驗的結果,比較各種礦物的特征。

      11、根據對礦物的觀察和實驗結果,選擇適當的標準給礦物分類。

      12、交流各族的分類標準和結果,比一比誰的分類標準更科學。

      13、評價學生和分類活動。

      14、講述:有些礦物經切割和磨光后可制成美麗的寶石,關于寶石你知道些什么?

      15、認識一些寶石及其用途。

      16、布置作業:搜集寶石及寶石的用途。

      附板書:

       形狀

       顏色

       光澤

      17.常見礦物 條痕

       硬度:摩氏硬度計

       磁

    科學教案 篇10

      一、教學要求:

      1、收集有關科學和科技發展的資料,明確科學課研究的對象和學習的知識內容。

      2、意識到科學精神、態度、價值觀與科學成就的取得有直接關系。

      3、體會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們生活和社會進步的作用,初步體會到科學與技術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

      1、意識到科學精神、態度、價值觀與科學成就的取得有直接關系。

      2、知道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對科技發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知道哪些科學家的名字?

      知道哪些我國科技項目?

      2、學習新課:

     。ㄒ唬┛茖W課上要做什么?

      1、談話,簡述科學的意義,科學課研究的對象。

      2、分析科學家取得某項成就的原因。

      3、具體說出科學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學習,

     。ǘ┗顒舆^程:

      1、看書第二頁。

      2、說說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學生獨立獲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組交流自己的閱讀結果.

      (三)活動過程:

      1、拿出帶來的葉片觀看一下,葉子是什么樣的?

      2、小魚為何改變了方向?(課本第三頁)

      3、小組代表說發現。

      4、教師小結:我們要從小熱愛科學,善于觀察與思考,能夠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動

      聽科學家的故事。學生互相講。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10-20

    [經典]科學教案11-15

    科學教案(精選)10-03

    科學教案(經典)09-28

    (經典)科學教案12-04

    科學教案[經典]10-01

    科學教案(精選)12-20

    (精選)科學教案11-23

    [精選]科學教案10-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精品 | 亚洲午夜aⅴ视频 | 久久九九99这里有精品6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专区 | 中国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