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09-13 21:59:23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6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通過各種嘗試活動和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大鼓一面,大米、豆子,串鈴、響板、碰鈴等樂器。

      2、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聲音的產生

      ①請幼兒閉眼,老師自我介紹。你們聽見老師的聲音了嗎?,用什么聽見的?敲鼓,什么聲音,耳朵真能干。

      ②聲音是從哪里發出的?

      喉部經聲帶,嘴巴變形后發出的

      ③出示鼓?聽見了聲音,鼓面振動,產生聲音。

      幼兒手摸喉部,不發出聲音(沒有什么感覺)手模喉部,問客人老師好:喉部聲帶振動發出聲音,豐富詞匯:振動

      (二)小實驗

      1、讓6組孩子分別用不同的物品進行實驗,并讓物品發出聲音。讓幼兒動腦用什么方法使物品發出好聽聲音的?來;自.大;考吧;幼.師網;(敲、碰、敲擊、打等)讓幼兒自己總結并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

      2、情境表演

      大米:“小朋友們,我是大米,我可是個舞蹈家,你們想不想看我跳舞呀?”

      把大米放在鼓上,放音樂<<拔根蘆柴花>>,敲擊鼓面,大米在鼓面上跳舞。

      (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跳動是因為鼓棒敲擊鼓面,使鼓面振動才讓大米跳起來的。

      (三)分辨聲音

      1、教師分別播放好聽的音樂及雜亂的音樂,請幼兒聽聽有什么感覺。樂音:好聽舒服愉快……噪音:難聽刺耳……

      2、學會分辨什么樣的聲音是樂音?什么樣的聲音是噪音,噪音對人身體有害?教育幼兒不要大聲說話,要保護聲帶,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四)使用聲音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會發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音樂表演。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認知目標:

      了解萬花筒的基本構造和影像變化的原理。

      通過制作萬花筒的過程,培養幼兒初步具有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的態度與能力。

      通過對萬花筒圖像形成原因的探究,發展幼兒創造力。

      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材料準備:

      萬花筒展開圖、觀察圖片、塑料鏡子、小彩片、透明塑料片

      萬花筒

      實驗步驟:

      1、如圖將圖片摳下

      2、如圖將有線處折疊

      3、如圖將鏡片粘貼在紙片上

      4、如圖將紙片折疊成盒狀

      5、將紅色塑料片剪成三角形

      6、如圖粘貼在三角口處

      7、如圖放置小彩片

      8、如圖粘貼另一邊,觀察現象

      活動過程:

      (一) 提問導入

      1、今天老師帶來一個玩具,你們知道它是什么嗎?

      2、請大家都來玩玩這個萬花筒,看看你們發現了什么?萬花筒里面有些什么東西呢?(發現:許多美麗的花,萬花筒每轉一次,里面的花都不一樣)

      3、這么美麗又好玩的萬花筒,它是怎樣制作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萬花筒的秘密吧!

      (二)活動進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帶領孩子們一起探索一下材料的名稱和特征,如:材料的名字、顏色、形狀、材質等,并且也可以讓孩子們結合已有生活經驗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可以見到這種材料。

      (2)接下來讓孩子們探索一下材料的關系和作用:我們怎樣利用這張圖片做成一個萬花筒的筒身呢?在這個實驗中鏡子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彩色的小碎片要放到什么地方呢?透明塑料片有什么作用呢?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

      (1)制作萬花筒: 把萬花筒展開圖沿虛線取下來,并按折線折好。把三面塑料鏡片用雙面膠各貼在萬花筒的展開圖的背面。(注:貼三面鏡片時,縫隙不要過大,否則會影響觀察效果)

      (2)使用萬花筒看觀察圖片,看看有什么現象發生。

      (3)提問:為什么我們每一次看到的效果不一樣呢?(這是因為小彩片在萬花筒里不斷移動位置,被萬花筒里的鏡子反射后,就出現了五顏六色的圖案。)

      3、總結:萬花筒中,三面鏡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個光線閉合的空間,這樣看到的物體的影像從一面鏡子反射到另外兩面鏡子上,這樣反復反射,形成了一個排列很規則、互相對稱的幾何圖案。

      (三)互動課堂

      下面幾種情況,哪個看到的物體數量最多?(三角形的')。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教師提問并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萬花筒中,三面鏡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個光線閉合的空間,這樣看到的物體的影像從一面鏡子反射到另外兩面鏡子上,這樣反復反射,形成了一個排列很規則、互相對稱的幾何圖案。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評:哪個小朋友的萬花筒最漂亮?

      (五)總結延伸

      用四面鏡可以做成萬花筒嗎?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家。

      活動反思:

      讓幼兒通過觀察自己總結萬花筒里圖案的形狀和花的特征,對孩子來說是比較難的,因為萬花筒里的圖案由于鏡面的原因會產生多個連接在一起的紋樣,比較抽象,孩子是很難看出來的,因此幫助孩子進行觀讓幼兒觀察萬花筒,引導幼兒展開想象,制作萬花筒,積極主動地進行創造。使教學變得更加輕松和愉快。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識讀溫度計,并從記錄中發現溫度與天氣的關系。

      2、激發幼兒對觀察、測量、記錄天氣變化的興趣。

      教學準備:

      1、每人溫度計1支。

      2、每桌涼水、熱水各1盆。

      3、《科學》下P。6~7。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教師扮演天氣預報員,播報今天的天氣情況。

      2、討論:怎樣能知道每天的氣溫?

      3、教師了解每位幼兒有關天氣溫度的認識。

      二、探究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出示溫度計,請幼兒說一說它有什么用途,怎樣使用它測量溫度。

      2、小實驗:請幼兒將溫度計分別放在熱水和涼水中,觀察溫度計內水銀柱的變化。

      3、實驗后幫助幼兒總結:氣溫變熱,溫度計的紅線上升;氣溫變冷,溫度計的紅線下降。

      三、測量溫度。

      1、請幼兒觀察和記錄室內溫度,然后帶著溫度計到室內測量,觀察溫度計上的紅線的變化,比較室內、室外的溫度。

      2、請幼兒選擇太陽照射到的地方測量并記錄下彎度,然后再到背光陰涼的`地方測量,觀察溫度計內水銀柱的變化。

      3、請幼兒說一說變化的溫度告訴人們什么信息。

      4、讓幼兒知道從天氣預報中了解溫度邊哈,并注意增減衣服。

      四、請幼兒了解一天內不同時間溫度的變化。

      1、觀看畫冊《變化的溫度》。

      2、教師指導幼兒按畫冊上的要求記錄一天內不同時間室內或室外的溫度變化,讓幼兒從中發現時間與溫度的變化。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這是大班上學期的一節科學活動。科學活動一直是幼兒很喜歡的課程,因為可以通過自己的操作驗證猜測,得到答案。我班幼兒在之前的活動中已經累積了相關的沉浮知識,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已有的經驗上加強難度,通過操作,讓幼兒進一步認識沉與浮,知道通過改變形狀和重量可以改變沉浮的狀態。

      活動目標:

      1.豐富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

      2.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3.初步嘗試實驗的一般過程。

      重點: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難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具:裝水的瓶子、橡皮泥、塑料玩具、積木、石子、彈珠、盛滿水的大水盆、活動記錄表

      2.幼兒學具:盛滿水的大水盆、裝水的瓶子、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感知材料,引出主題

      1.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操作材料,說一說材料的.名稱和摸上去的感覺。

      2.提問:這些材料放在水中會怎樣?

      3.進行猜測記錄。

      二.驗證猜測

      1.教師根據幼兒的大膽猜測與幼兒一同驗證結果。

      2.記錄實驗結果,與猜測的進行比較。

      3.與幼兒一同觀察記錄表“沉下去”和“浮上來”,并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浮在水面上,哪些物體沉入水底。

      三.幼兒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方法

      1.選擇兩個典型的物體,嘗試改變物體的沉浮狀態。

      2.幼兒探索:

      ①讓浮在水底的瓶子沉下去。

      (改變瓶子的重量,或者投放若干的彈珠、石子,認識懸浮 )

      ②讓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上來。

      (改變橡皮泥的形狀從而改變浮力大小)

      3.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小結: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重量都可以讓物體的沉浮發生變化。

      四.活動延伸

      教師:剛才我們對瓶子和橡皮泥的沉浮進行了改變,那剩下的其它材料我們可以用哪種方法成功改變它們的沉浮狀態呢?回家和爸爸媽媽一同試試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有主動交流和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體驗恐龍的有趣和成功的喜悅。

      2、能運用有關恐龍的已有經驗,按意愿繪畫出不同動態和表情的恐龍形象。

      3、能大膽的與人交往,有序的操作。

      重點:1、2難點:2

      環境材料:

      繪畫工具:白紙、水彩筆、油畫棒

      輔助材料:各種恐龍玩具、圖書

      組織形式:集體

      活動情景

      兒童活動狀態

      教師教育策略

      反思

      一、游戲活動——“我和恐龍交朋友”幼兒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不同的恐龍玩具玩耍。

      1、幼兒仔細觀察活動室中的各種恐龍玩具、圖書。

      2、幼兒自選恐龍玩具玩耍。

      (1)部分幼兒缺少活動的目的性,隨意成分大。

      (2)個別幼兒對恐龍的外形特征感知較差,把握不準。

      (3)部分幼兒聯系恐龍的動態和表情想象不夠豐富。

      1、以與恐龍交朋友引起幼兒

      活動的興趣。

      “今天,我們幼兒園里來了許多的恐龍朋友,你們想和它們交恐龍嗎?”

      2、引導幼兒通過大膽動手操作和模仿表演,感知不同恐龍的外形特點并大膽塑造恐龍的動態。

      (1)告訴你的小伙伴,你喜歡的恐龍朋友的樣子有什么特別?它有些什么本領?

      (2)它能做些什么不同的動作和表情?表演給我們看看。

      3、激發幼兒繪畫創作的愿望。

      “和這么多的恐龍交了朋友,你們想不想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你們的恐龍朋友呢?用什么方法?”

      活動情景

      兒童活動狀態

      教師教育策略

      反思

      二、幼兒繪畫活動。

      1、幼兒按意愿確定繪畫目標。

      (1)部分幼兒畫的恐龍形象不夠鮮明,特征不突出,不同的動態、表情表現不充分。

      (2)個別幼兒的繪畫作品形象單一,與別人相同,缺乏創造性。

      2、個別幼兒在操作時較無序,習慣較差。

      1、鼓勵幼兒大膽的.、有目的的操作;觀察幼兒參與活動時的情緒、興趣、積極性的表現。

      ①你想畫什么恐龍?請把它們不同的表情、動作和特點畫出來。

      2、對幼兒繪畫的情況,給予不同層次的幫助和指導:

      ①外形上:體態、五官、顏色、隨身的標記性物品……

      ②動態及表情變化上:站、跑、走、跳、滾、爬、哭、笑、生氣、睡覺、做游戲……

      ③鼓勵幼兒大膽的與同伴交流、相互幫助。

      色彩:注意色彩的搭配。

      布局:引導幼兒添加不同的地點和背景,豐富畫面。

      形象:引導鼓勵幼兒與別人畫不相同的或創造新的恐龍形象。

      要求:保持場地和手、臉、衣服的干凈,按順序使用材料。

      3、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幼兒相互觀察、交流、擴散不同繪畫經驗。關注活動中個別在原有水平上發展較顯著的幼兒,給予積極的鼓勵。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發現磁鐵的特性,激發幼兒對磁鐵的興趣。

      2、在操作活動中了解磁鐵的特性,幫助幼兒形成主動探究的意識。

      3、在實際的主動探究活動中幼兒感受探究的快樂,學會交流實驗結果,通過記錄合作學習簡單評價并在評價中體驗成功的愉快。

      4、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5、初步了解磁鐵的小常識。

      重點難點:

      在游戲中幼兒主動發現磁鐵的特性,在操作實驗中積極探索磁鐵的秘密。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自制釣魚竿 魚鉤(別針) 有磁鐵的小魚若干條狀或馬蹄形磁鐵每人一個 森林背景圖片 黑貓警長圖片 有磁鐵的小貓和老鼠圖片各兩張 磁性黑板兩塊。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了解有關磁鐵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的相關知識。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發現磁鐵

      1、游戲:小貓釣魚,老師扮演貓媽媽,幼兒當小貓,跟媽媽一起去釣魚。

      2、討論:為什么有些頑皮的小魚總是釣不上來呢?你們看看釣上來的小魚,你發現了什么?

      這條魚和你釣到的魚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小貓都釣到了魚,媽媽卻釣不到魚?

      3、小結:只有身上有磁鐵的魚才能被釣上來,因為磁鐵能吸住別針做的鐵魚鉤。

      4、表揚幼兒的發現,肯定幼兒的觀察。

      5、請幼兒把釣到的魚放在磁性黑板上的草地背景圖片上,進一步感受磁鐵的特性。磁鐵做的小魚能吸在黑板上不會掉下來。

      二、基本部分:認識磁鐵

      1、老師:磁鐵能吸住鐵做的別針,能吸住黑板,還能吸住那些東西呢?

      出示各種不同材質的實驗操作材料,介紹給幼兒。

      2、老師:請幼兒拿出磁鐵,觀察磁鐵的外形,顏色,擺弄磁鐵,感受磁鐵的特點。

      簡單介紹有關磁鐵的.科學知識。

      3、老師提供每組一份相同的操作材料,請幼兒動手操作,試一試那些東西可以被磁鐵吸起來。

      4、請幼兒分組交流實驗操作結果,并做好實驗記錄,推選出小組代表在全體幼兒面前介紹本組的實驗結果。

      5、老師巡回了解幼兒的實驗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實驗,及時肯定幼兒的探索發現。6.請小組推薦的幼兒代表在集體面前宣布自己的實驗結果,學會評價自己和同伴的實驗結果。

      6、小結:磁鐵的本領真大,只要是鐵做的東西都能被磁鐵吸住。

      7、老師引導幼兒了解磁鐵在人們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通過提問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鐵。

      8、小結:磁鐵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比如塑料文具盒上的蓋子,門吸,媽媽的錢包上的磁鐵扣 活動室里的黑板上的磁扣都用到了磁鐵的本領。

      老師啟發幼兒在生活中繼續積極觀察了解磁鐵的運用,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發展部分:探究磁鐵

      1、科學游戲:小貓抓老鼠

      老師扮演的貓媽媽接到了黑貓警長的求助電話,森林里出現了一只很狡猾的老鼠,小貓警長怎么抓也抓不住,小貓們,你們能幫幫它們嗎?

      2.老師演示分別用磁鐵的相同兩極做成的小貓和老鼠圖片,由于磁鐵相同兩級相互排斥,所以小貓無法抓住老鼠。

      3.請個別幼兒上來,探索怎樣才能抓住老鼠。

      4.老師啟發幼兒運用磁鐵的秘密,抓住老鼠。

      5.幼兒發現將小貓身上的磁鐵換一個方向就能抓住老鼠,是因為兩塊磁鐵的不同兩極就能相互吸引。

      6.請全班幼兒一起動手操作,感受抓住老鼠的快樂,發現磁鐵兩極的秘密,體驗科學的神奇。

      7.認識磁鐵的兩極:

      讓幼兒觀看磁鐵,拿磁鐵兩人一組,相互吸一吸,看看有什么新發現。幼兒進行新的探索。老師提問:相互吸一吸后,發現了什么?有什么感覺?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小結:

      磁鐵有兩個極,在磁鐵的兩端有字母表示。N表示北極,S表示南極。當兩塊磁鐵相同的兩級相遇時,是相互排斥的;兩塊磁鐵不同的兩級相遇時,是可以吸住的,再次讓幼兒試驗,老師也同時操作。

      啟發幼兒和老師一起創編兒歌:相同兩極扭扭頭,不同兩極牽牽手。幼兒邊兩人一組操作游戲邊念兒歌。

      四、結束部分:

      1、老師:小貓咪們,今天玩得開心嗎?今天我們跟磁鐵玩了很多游戲,現在小磁鐵玩累了,要休息了。

      2、你們肚子餓了嗎?那我們就把自己釣到的魚帶回家,媽媽給你們做鮮美的魚湯喝,好嗎?

      3.老師帶領幼兒離開活動場地,取下黑板上的小魚,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1、啟發幼兒進一步了解磁鐵的特性,比如磁鐵的磁力具有穿透性,可以透過物體吸住鐵做的東西。

      2、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探索了解磁鐵的不同部位磁力是不同的,一塊磁鐵的兩極的磁力最強。

      3、在家園聯系欄中,鼓勵幼兒和家長進一步了解磁鐵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比如磁性玩具,磁懸浮列車,磁性水杯,廣泛認識到磁鐵的特性為人類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中 ,我和孩子們一起體驗了磁鐵的神奇,通過幼兒感興趣的釣魚,玩磁鐵,抓老鼠,完全讓幼兒感受到了做一只能干的小貓是多么棒!在活動進行之中,我始終以幼兒在前,讓孩子們在一系列的游戲,小實驗,探索發現活動中,主動傾聽;獨立思考;分享合作;大膽表達。他們發現了磁鐵的本領,感受了磁鐵的神奇力量,探索了磁鐵的秘密。孩子們覺得,科學不再是枯燥嚴肅的說教,變成了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經驗。在與老師的交流,與同伴的合作,與集體互動的表現中,充分發揮了幼兒學習,探究,觀察,發現的主動性,也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積極性。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情緒高漲,圍繞活動主題主動學習,與老師互相配合,動靜交替,很好的完成了活動的三個目標,讓孩子們學習科學有了一個快樂的開始。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6-01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10-05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9-12

    大班科學教案02-27

    大班神奇的科學教案01-22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9-09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10-30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11-05

    大班汽車科學教案03-31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9-0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 在线看片不卡人成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动漫 | 中文在线精品综合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爱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