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3-05-30 08:43:28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匯總六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匯總六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探索活動,知道手電筒是多種多樣的,能夠幫助人們照亮。

      2.學習用推、按、擰等方法開手電筒。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形狀,不同開法的手電筒。

      2.圖片《手電筒亮起來》。

      活動重點:

      認識不同外形的手電筒,了解手電筒的用途。

      活動難點:

      學會用不同的方法開手電筒。

      審美元素:

      在活動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探索,通過用推、按、擰等方法打開手電筒,體驗探索的樂趣。感受利用電光進行的手影、彩影等游戲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過程:

      1.出示手電筒,供幼兒認識,觀察。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呀?(手電筒)手電筒是什么樣子的?(長長的,里面有電池,有小燈泡,開關)

      2.引導幼兒自由觀察、擺弄手電筒,感知手電筒的不同外形特征:

      師:今天小朋友們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手電筒,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幼兒相互觀察同伴手中的手電筒,你們手中的手電筒一樣嗎?(不一樣,形狀不同,有的大、有的小,顏色不同)你手中的手電筒是什么樣的?(請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手電筒是什么樣的)

      3.和幼兒一起討論手電筒的用處:

      師:手電筒有什么用處?在什么時候你要用到手電筒?

      師小結:手電筒主要是人們用來照明的,天黑了,人們走夜路時要用手電筒來照亮路,家里停電了,我們也用手電筒照亮屋子等等。

      4.幼兒自由探索,嘗試開各種各樣的手電筒。

      (1)幼兒自由探索使用手電筒。

      (2)引導幼兒交流在探索過程中自己的發現。

      (3)在幼兒探索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總結:電筒是各種各樣的,打開的方法也不一樣:有的手電筒開的時候要推一下,有的要轉一下,有的要按一下。

      5.出示圖片《手電筒亮起來》,讓幼兒一起玩"手電筒的游戲"。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了解三角形支架最穩固。

      2、在操作實踐、表達交流的過程中遷移運用經驗,探索讓支架更穩固的多種方法。

      3、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參與科學探索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功感。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紙棒、剪刀、雙面膠、籮筐、幼兒課前人手制作一個不同形狀的支架。

      2、經驗準備:幼兒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穩固問題的討論。

      1、幼兒看支架、說形狀

      瞧,昨天,我們一起用紙棒做了很多支架,看看有些什么形狀的支架?這么多的支架想不想來玩一玩,玩的時候,有什么新的發現?

      2、交流:誰來告訴我,你發現了什么?(三角形支架最穩固,其他支架能變形)

      3、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秘密?請把穩固的支架放到上面來。(幼兒檢測自己的支架是否穩固)

      4、看看穩固的支架是什么形狀的?(同伴相互交流、置疑、發現三角形支架最穩固)

      二、第一次探索,運用增添紙棒的方法讓不穩固的平面支架變得穩固些

      1、你們手里有那么多不穩固的支架,想不想把它變穩固呢?那邊桌子上有一些工具、材料,我們去試一下怎樣把它們變穩固?(幼兒思考加固方法)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交流:你們的支架變穩固了嗎?誰來說說你的好辦法?

      (1)(對角的)不過我還要來檢驗一下,手捏兩個角輕輕拉一拉,哇,成功了。

      (2)還有誰來介紹一下,你們覺得這個支架怎樣?為什么?

      (3)同樣是添了一根紙棒,為什么這個變穩固了,而這個沒有變穩固呢?

      4、小結:哦,我明白了:只要在變形的支架里用添加紙棒的方法變出三角形,這個支架就變穩固了。

      三、第二次探索,幼兒發現問題調整加固支架的方法

      1、我發現這里還有一個支架,覺得這個支架怎樣?(觀察、交流)

      2、小結: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穩固,(形成加固支架的共性特點。)

      3、這么多的支架中還藏著不穩固的.支架,想不想再去把它變穩固,而把穩固的支架變的更穩固呢?拿起自己的支架再去試一試。

      4、來看一下我們這一次的作品,想不想聽老師給你們的評價:超級穩固

      四、聯系生活進行知識經驗的遷移。

      1、今天,我們玩了支架,開心嗎?在我們的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支架。

      2、小結:小朋友平時觀察都很仔細,的確,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利用了三角支架,變的更穩固。

      五、延伸活動:提升經驗,嘗試給立體支架加固。

      1、現在,老師要來考考你們:是不是添加的紙棒越多,支架就越穩固?

      2、老師這里有一個支架,用了10根紙棒,你們覺得它穩固嗎?為什么?

      3、小結:添加紙棒要變三角形,才能穩固,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穩固。

      4、看,又來了一個支架,有什么不同?它穩固嗎?這個支架又怎樣來變穩固呢?我們呆會一起去試一試。(比較觀察,嘗試給立體支架加固)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及動手操作,使幼兒掌握理解海綿的性能,知道海綿的用途。

      2、學習詞語:軟軟的、輕輕的、吸水、彈性等。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人手一塊海綿和2—3根細橡皮筋

      2、海綿變化圖示兩張

      3、彩色顏料水每組一盤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海綿,幼兒交流經驗

      1、你們是怎么玩海綿的?幼兒相互交談議論。

      2、請幼兒講講:玩起來與別的積木有什么不同?

      3、請位幼兒說一說見聞: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海綿。

      (二)操作游戲,感受海綿的特性

      1、海綿寶寶變成小青蟲游戲

      教師出示毛毛蟲圖示和細橡皮筋,引導孩子用橡皮筋把海綿分若干節,并與原形比較。請幼兒思考:可以讓海綿變回原來的樣子嗎?幼兒再動手做一做。

      :我們能把海綿變成各種形狀(引導孩子捏成一團),馬上松開,它又能恢復原樣,說明海綿有彈性。

      2、海綿寶寶喝水游戲

      1)教師顏料水分組活動,提示幼兒思考:海綿寶寶能干什么?

      2)待幼兒活動幾分鐘后,請幼兒說一說你是怎么玩的,發現了什么?如:“我把海綿放在顏色碗里,碗里的顏色水少了,而海綿變顏色了”。

      教師肯定幼兒的做法和語言表述,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教師:海綿能把顏料水變少,說明海綿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

      三、聯系生活,活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海綿的用途也很廣,如我們做操用的體操墊、睡覺時鋪的海綿墊等。引導幼兒把吸水的海綿拿到陽光下曬一曬,桌面的操作材料。

      四、活動延伸

      1、讓幼兒仔細觀察社會上、家庭里還有什么東西是用海綿做的。

      2、數小時后,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去收海綿。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非常感興趣,經常問“為什么”。在種植區和自然角里,孩子們經常發現植物不澆水,葉子就會發蔫,而澆水后,植物的葉子就會慢慢地舒展、水靈。為什么往土里澆水,植物的葉子就能吸收水分呢?這就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象。我設計了本活動,抓住了幼兒這一興趣點,意在通過游戲活動和觀察活動,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使幼兒感知到身邊隨處可見的毛細現象,由此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并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毛巾、海綿、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紅、黃、藍、綠顏色水及紅墨水、大白菜葉、細管(醫用采血管)若干、餅干、粉筆毛線等若干。

      3.飲料瓶和白色皺紋紙做成的'紙樹,塑料小碗若干。

      4.圖片(畫有植物靠根須吸水)。

      活動過程:

      一.設置游戲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發現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導幼兒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幫水搬家。

      教師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盆里的水住到寬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戲,并交待規則:不用倒的辦法,用筐里的東西來幫水搬家。

      2.說一說:“你是用什么辦法幫水搬家的?”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結:這些東西都能幫水搬家,它們都能吸水。

      3.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吸水?”(棉花、紙、植物等。)

      二.

      教師設疑,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1.“細管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用細管去吸顏色水,當細管一接觸到水時,就能吸上水。

      2.白菜、粉筆毛線、餅干、布條能吸水嗎?鼓勵幼兒試一試。

      3.幼兒交流。

      4.鼓勵幼兒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細管,掰開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紅了的小細管。

      5.小結:這些放進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東西里都有“小細管”有的“小細管”很小很細,不容易看見。有了這些“小細管”,毛巾、海綿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師設疑:怎樣把紙樹變成彩色的樹?教師應肯定幼兒的想法,引導幼兒想一想:“能不能讓紙里的小細管來幫忙吸顏色水呢?”

      2.幼兒自己操作,將紙樹變成彩樹。

      四.看一看。

      請幼兒隨意觀察環境中的圖片,以及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花菜、萵筍等蔬菜上的,彎彎曲曲的像紅線似的“小細管”,了解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毛細現象。鼓勵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做蘿卜吸紅墨水的小實驗,一起觀察蘿卜上的“小細管”。

      附:

      知識背景:

      毛細管:指內徑很小的管子,通常把物體的細微縫隙也認為是毛細管,如紗布、毛巾、吸水紙纖維間的縫隙。

      毛細現象:酒精燈里的酒精由棉紗燈帶吸上來供點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塊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象。而植物通過根系吸收水分,再通過許多極細的管道向上輸送水分到葉和花朵中,這也是毛細現象,土壤深處的水分則靠土壤的毛細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濕潤的。

      把直徑很細的管子插到液體里,當液體的內聚力大于附著力時,管內液面下降,表面凸起;當液體的內聚力小于附著力時,管內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溶于水與不溶于水的調味品、食品,知道什么叫溶解。

      2通過自護探索實驗能描述實驗發現,知道如何加快溶解速度。

      3、體驗動手操作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

      通過實驗知道溶解的含義。

      活動難點:

      自主操作探索食品的溶水性與不溶水性。

      經驗準備:

      幼兒對常見調味品、食品有一定的認識。

      物質準備:

      鹽、糖、蜂蜜、食用油、透明塑料杯若干,攪拌棒若干,裝有食鹽和油的大碗,紙巾。

      活動過程:

      一:認識實驗材料。

      1、逐一介紹食鹽、糖、蜂蜜,食用油。

      2、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

      問題引導:能否食用?鹽什么味道?糖和蜂蜜是什么味道?

      如果把這些放水里會發生什么?猜一猜。

      二:幼兒自主探索實驗。

      1、實驗:溶于水

      每位幼兒將一勺鹽放入自己面前的1號杯,請幼兒觀察變化。

      提問:鹽去哪了?(融解了)教師解釋溶解的科學原理。

      觀察:還有一點鹽溶解得慢,可以用什么辦法來加快溶解速度?(攪拌)

      2、實驗:不溶于水

      每位幼兒將一勺油放入自己面前的2號杯,請幼兒觀察變化。

      提問:油在哪?為什么浮在水面?(不溶于水)

      三:幼兒觀察教師實驗。

      1、教師將一勺糖放入水中,請幼兒觀察變化,引導幼兒說“糖溶于水”。

      2、區分油與蜂蜜。

      教師幫助幼兒區分油與蜂蜜。顏色、

      教師將一勺蜂蜜放入水中,觀察蜂蜜有什么變化?(溶解慢)請幼兒攪拌,觀察現象,引導幼兒說“蜂蜜溶于水”。

      提問:如果攪拌油,油會溶于水嗎?猜一猜。

      請幼兒自主探索攪拌自己面前的2號杯。說一說實驗結果。

      四:活動小結。

      1、幼兒講述自己在實驗中的發現。

      2、教師提煉幼兒的實驗發現,給予正確的科學道理。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通過操作活動,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物體是否吸水,吸水之后又會有什么變化。

      2、 體驗小組合作的快樂,并學會將觀察結果進行記錄。

      3、 增強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餐巾紙、瓦楞紙、報紙、木塊、海綿、棉花、錫箔紙、雨衣布每小組一份。

      2、 記錄表、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 小實驗——會吸水的紙條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變個魔術。

      將紙巾擰成的.紙條豎著放進裝有彩色顏料的盤子里,紙條慢慢變色了。

      討論:

      1、把紙條放進顏料水里,你發現了什么?

      2、為什么水會“爬”上去?

      師:紙巾變色了,是因為它把顏料水吸進去了,那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能吸水呢?

      二、認識材料,講解操作方法。

      1、 逐一出示物品,并加以認識。

      2、 出示大表格,知道第一行是物品的名稱,大家集體猜測、判斷,能吸水的打√,不能吸水的打×,不能確定的打?

      3、 幼兒分組記錄猜測結果,記錄在表格的第一行,教師巡回指導。

      4、 集體講述,每組選一個代表講出本小組討論的結果。

      三、 幼兒分組實驗。

      1、 幼兒分小組操作。

      把各種物品放入水中,試試它們到底能不能吸水,并在表格第二行記錄實驗結果。

      2、 驗證猜測結果。

      大家把猜測結果和實驗結果進行比較,看看哪個比較有爭議,可以再次實驗。

      3、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實驗結果,發現餐巾紙、瓦楞紙、報紙、木塊、海綿、棉花都具有吸水性,而錫箔紙、雨衣布沒有吸水性。

      活動延伸:

      老師將一些吸水慢的和一些沒實驗過的物品投放在區角里,讓孩子們利用其他時間自己去嘗試,并做好記錄。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中班03-08

    科學活動教案科學活動教案怎么寫05-04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教案12-16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活動的教案11-15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公開課04-11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0-24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

    科學活動種花教案04-0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免费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人妖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v一二三区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网站 | 亚洲国产成在线网站91 |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人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