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3-08-24 07:43:01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科學教案4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科學教案4篇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幼兒天天都能接觸到的自然現象――風。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如果不加以關注,這一自然現象就會被幼兒忽略,更談不上了解風的形成以及和人的關系。

      本次活動把掌握風的基本特征以及與人的關系作為重點,圍繞這個重點,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通過引導幼兒主動搜集相關資料、參與討論和思考、觀看課件等活動,使幼兒在主動探索過程中了解風對環境的影響,從而激發幼兒從小愛護環境的情感。

      活動以玩風車激發起幼兒的活動興趣,活動的展開包括了解風的特征、風的形成、風與環境的關系這幾個環節,步步深入,環環緊扣。

      【活動過程】

      一、出示風車,引出“風娃娃”

      提問:怎樣讓風車轉起來。

      二、出示氣球,了解風的基本特征

      1.請幼兒摸一摸,想一想,猜一猜汽球里有什么?

      2.再把汽球口對著幼兒的臉松開,現在你們有什么感覺?

      3.請幼兒相互合作,兩人互相對扇,請幼兒看看、聞聞、摸摸風在哪里?

      小結:風是摸不到、嘗不到、聞不到、看不到的一種氣體。

      三、認識風的形成

      風是怎樣形成的`? (讓幼兒拿出自己課前所查閱有關風的資料,相互討論。)

      小結:空氣流動形成風。

      四、了解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請幼兒討論:

      1.風娃娃對人的生活有哪些好處?

      2.風娃娃給我們人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壞處?

      五、感知環境破壞與風沙的關系

      通過課件演示,讓幼兒懂得砍伐森林、破壞植被與沙塵暴的關系。

      【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家長搜集治理沙塵暴的有關資料。

      【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幼兒體會了風的存在,了解風的特征和成因,以及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整個活動從上課前先讓幼兒去搜集有關風的資料,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使幼兒對風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三環節先讓幼兒討論,思考,得出答案后再采用多媒體教學,使幼兒更形象生動地了解風與人類的關系。幼兒興趣濃,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高,整個環節層層深入,由易到難,達到較好的效果。

    科學教案 篇2

      目標的理解:

      目標的選擇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符合《綱要》中對大班科學領域的要求,具有直觀性、科學性、實踐性,通過對物質材料的操作,用自己的感官充分感知外界事物的過程中來獲取知識,發展智力。目標強調了幼兒科學認知能力,科學情感和科學意想的培養,為幼兒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本目標一課時完成,目標重點為了解污染影響健康,難點為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內容分析: 內容的選材來源于幼兒生活,貼近幼兒生活,注重趣味性,通過一個地球上的故事發出疑問,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豐富活動內容。內容可滿足幼兒的活動需要和游戲心理要求,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設計思路:

      通過故事導入提出疑問激發幼兒認識興趣、探索欲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提供豐富的方法進行活動。在認真的研究和探索中逐層遞進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活動目標:

      1、在實驗操作的基礎上,讓幼兒了解煙塵、廢氣、廢水對空氣的污染,影響人和動物的健康。

      2、知道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地方,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的環境,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清水、污水各一盆、小魚兩條、香煙、小房子(自制)

      知識材料:地球上的故事、課前帶幼兒觀看生活區垃圾堆、有關地球的環保錄象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地球儀,引出故事。

      1、出示地球儀問:這是誰的家?

      2、小結:這是地球,是人類動植物的家。

      3、地球上的故事——森林里住著一群快樂的小動物,一天森林里突然冒出了黑煙,他們喝的河水也變了色,許多小動物都暈倒了,還有一些小動物紛紛逃走了,躲到了別的地方,發生了什么事呢?

      二、實驗活動教師:“咦,小動物為什么會暈倒,又為什么要逃走呢,現在我們來做兩個實驗”

      1、出示一盆清水、一盆污水,讓幼兒從顏色、氣味和透明度來觀察進行比較,把兩條小魚分別放在清水和污水中,觀察小魚的不同情況。

      2、出示自制的小房子,把燃著的香煙放在小房子里,過一會讓幼兒觀察小房子里冒出煙霧。

      三、播放錄象:進一步讓幼兒了解污染給地球造成的危害,給人類造成的危害。

      1、回憶觀看生活區垃圾堆了解污染。

      2、播放滿大街的汽車尾氣排放、垃圾堆、煙塵、工廠排放污水等。

      2、提問:這些廢氣、煙塵給地球帶來了哪些危害?

      3、小結:動物、植物、人類都需要清潔的環境,我們要保護地球。

      四、討論活動:我們喜歡居住什么樣的環境,應該如何預防污染帶來的危害,一起來做環保小衛士。

      1、幼兒討論:我們需要一個美麗干凈的生活環境,廢水、廢氣不可亂排放,不亂扔垃圾,多植樹綠化環境等。(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見解)

      2、小結:地球只有一個我們人類只有保護好地球,才能生活在空氣清新、干凈的`環境里。

      五、延伸活動:《環保小衛士》

      請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動手畫出自己是如何保護環境的。

      設計意圖:

      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同時,也給地球帶來沉重的負擔,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礦物資源的挖掘、廢氣、廢水、煙霧的排放、白色污染、自然災害頻頻發生等等,讓我們的地球遭到破壞,不得不讓我們深思,保護地球人人有責。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觀察比較,組織幼兒討論,培養幼兒從小學會保護環境,宣傳地球只有一個,讓大家都有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的美好愿望,進一步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反思:本節活動根據《大綱》中大班科學要求制定的,目標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征,活動中我讓幼兒觀看錄像、做實驗讓幼兒體會到污染的危害,具有探索性、趣味性達成了目標。

      不足之處:如果再延伸活動中讓幼兒到我們的操場上進行一下實踐活動,效果會更佳,讓幼兒親身體驗,更能夠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科學教案 篇3

      一、萊博瑞幼兒園科學小實驗:水寶寶粘合劑

      二、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了解水的附著力。

      (二)技能目標:

      1、通過幼兒對物品的觸摸,鍛煉幼兒的感知能力。

      2、通過幼兒對圖形的拼擺,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三、探索要點:為什么水可以把兩個物體黏在一起;探索路徑:教師出示兩組紙,一組干的,一組濕的,問哪一組可以黏在一起,為什么?興趣點:用水把兩種物體黏在一起的`過程,幼兒自己操作。重點:了解水的附著力;難點:幼兒自己動手是害怕兩種物體粘不到一起。

      四、準備材料:

      (一)幼兒材料:泡沫底板、泡沫積木、器皿

      五、活動過程:

      (一)實驗導入

      1、出示兩組紙,一組干的,一組濕的。看看誰會黏在一起,問什么?

      2、教師過渡語:小朋友,這是為什么呢?水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呢?

      教師小結: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著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與分子之間相互吸引。

      3、教師:那我們做一個實驗看看水的附著力有多么的神奇。

      (二)活動進行中

      1、材料探索:出示各種材料,說說都是什么,再說材料與 材料之間的關系。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

      活動一:看看水可不可以把泡沫粘到泡沫板上。

      活動二:大家一起來比賽,老師說幾個圖形看看誰可以最快拼出來。

      3、總結: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著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與分子之間相互吸引。

      (三)互動課堂

      下面哪組紙能粘在一起?將相應的(方框)涂上顏色。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教師提問并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著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與分子之間相互吸引。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作品展評。

      3、說一說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水粘貼在平面上。

      4、上節課家庭實驗室活動內容,與父母一起尋找哪些東西可以浮起來,哪些些東西會沉下去,將結果與其他幼兒分享。

      (五)總結延伸

      1、小朋友回家找一找還有那些物品可以利用水的附著力粘貼在光滑的平面 。

      2、這些物品可以粘貼在哪里?(例如:墻上、玻璃上、桌子上)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家。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認真觀察、大膽嘗試,發現物體都有自然下落的現象。

      2、通過對比實驗探索“怎樣讓紙落得快”的方法,體驗探索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3、通過實驗發現同樣的紙加重和改變形狀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紅綠紙,積木、橡皮泥、小石子、夾子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出問題,比較那張紙落得快?

      (1)比較兩張紙是否相同。

      (2)小實驗:兩張紙是否落得一樣快?哪張比較快?

      (3)請幼兒用動作學一學紙片落下的樣子。

      2、自由探索,怎樣讓其中一張紙落得更快?

      (1)提出問題:有什么辦法能讓綠紙落得比紅紙更快呢?

      (2)幼兒自由探索。

      (3)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

      老師提問:你試了幾種方法?結果怎么樣?幼兒講述示范。

      老師教新方法:還可以用團的方法讓綠紙落得更快。

      3、自由探索,借助輔助材料,讓紙落得快一些。

      (1)討論猜測:假如不團,不折,你還有什么好辦法也能讓綠紙落得比紅

      紙落得更快呢?

      (2)自由探索。

      (3)交流發現。

      (4)引發思考:為什么紙上加了木頭、積木,紙就落得更快了呢?

      教師小結:原來用變形和加重的方法可以使紙片落得更快。

      4、遷移經驗。

      那除了用這幾種方法可以使紙片落得更快,還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嗎?

      活動延伸:

      探索使生活中本來落得很快的東西落得更慢。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活動準備的東西很簡單,但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能力不同的`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活動以生活中的“物體下落”現象作為原形,預設產生的一則活動,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取材于幼兒的生活,體現了“科學教育生活化”這一精神。整個活動我引導幼兒親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較好地實踐了《綱要》的精神。在“怎樣使紙落得快”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我通過讓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使紙變形,進行實踐操作、探索、交流,最后通過實驗得出如何使紙落得快,我先讓幼兒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通過改變形狀來加快紙落下的速度,而后我又圍繞“加重”這中方法展開,這樣設計兩個層次,充分體現了幼兒思維循序漸進,逐漸深入的發展過程。此外,我在一些游戲或操作活動中,發現學前期的幼兒活動目的性很差,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設想后加問幼兒“為什么”,讓幼兒表述自己設想的理由,使設想后的實驗成為幼兒驗證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確的過程,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增強了幼兒在實驗中的目的意識。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托班科學教案認識紅色綠色11-03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

    科學教案模板03-25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热线29 | 亚洲成年男人的天堂网 | 日本老熟女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高清色欧另类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