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3-11-30 08:16:54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集合(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集合(8篇)

    科學教案 篇1

      中班科學活動:人民幣里的小發現

      活動設計背景

      新年剛過,幼兒身上留有一些壓歲錢,他們都毫不吝嗇地買這買那,似乎那錢沒處可用啦。再說,農村幼兒的視角比較狹窄,他們外出旅游的機會不多,對我國一些風景名勝都不太了解,因而,我想讓幼兒從人民幣里發現一些秘密,激發幼兒愛護人民幣及國家的情感。

      活動目標

      1、了解第五套人民幣的不同面值,知道人民幣的一些特征。

      2、通過觀察發現認識人民幣里的秘密。

      3、養成愛護人民幣以及不亂花錢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觀察發現第五套人民幣里的秘密。

      活動準備

      第五套人民幣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幼兒在超市里買東西付錢,引入主題。

      二、以變魔術的形式從錢包里展示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幣,認識人民幣這一名稱。

      三、以調換位置的游戲形式讓幼兒給6張人民幣排排隊,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

      四、幼兒觀察發現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有什么異同點,背面有哪些圖案?

      五、活動延伸,假如你有10元錢,你想用來干什么?回家后把你想法說給大人聽,并讓大人陪同上街,自己購物。

      教學反思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針對這一規則,我結合本班實際情況,設計了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提升和發展幼兒原有對錢的認識的經驗。

      2、在活動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師幼互補、幼幼互動,結合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逐層引入,更加認清人民幣,挖掘其中的秘密。

      3、整個活動下來,基本達成3個目標。但由于農村幼兒見識面不廣,說不出人民幣背后的圖案的風景名稱,堂上氣氛不夠輕松、愉悅。

      4、假如今后再上這節課,我會把課前研究準備得更充分些,作好各方面的調查,尤其要酌情考慮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得到更好的發展。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有濃厚的動手興趣,了解橙汁的由來,并能積極思維。

      2、幼兒能親自動手,采用各種方法取橙汁。

      3、幼兒能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同伴分享。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鮮橙若干、榨汁機、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碟子、杯子、抹布、小刀、磁帶、記錄表、彩色筆、鮮橙汁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師生相互問好。

      二、基本部分:

      1、老師揭示課題:今天教室來了客人,老師為客人和小朋友準備了禮物,出示橙子。

      2、提問:橙子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什么味道?橙子里面有什么?

      3、教師小結,橙子還可變成飲料,即橙汁。

      4、老師展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小刀、抹布、碟子、杯子、榨汁機等給小朋友,請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辦法、什么工具能榨出橙汁?

      5、幼兒把黑板上的記錄表按自己的想象填寫。

      6、老師交待實驗要注意的事項。

      7、請幼兒在《小燕子》的音樂飛到桌子的兩旁,動手操作取橙汁。

      8、幼兒動手、老師記錄,并適當引導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

      9、取橙汁時,老師總結,并延伸到課余,小朋友可以回家榨果汁。

      三、結束部分師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勞動。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名稱:

      《認識球體、圓柱體》 領域:科學、藝術 執教班級:大班 執教人:孟爽 活動目標:1.萌發探索幾何形體的興趣。2.能用觀察比較的方法區分球體和圓柱體。3.認識球體、圓柱體的不同特征。

      重難點分析:

      重點:

      認識球體、圓柱體。

      難點:區別球體、圓柱體。

      活動準備:圓紙片和球體物體(乒乓球、皮球、籃球)若干;球體、圓柱體的積木每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圓柱體薯片盒、露露盒、電池等各一。

      活動過程:

      ㈠ 導入

      出示圓紙片和球體物體,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咱們一起來玩吧”。(給幼兒充足的時間,讓幼兒自由動手操作。)

      ㈡ 展開

      1.認識球體。

      ⑴在操作活動中初步感受球體的特點。

      操作一:引導幼兒分別轉動圓紙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體),通過觀察感知兩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導幼兒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點。

      ⑵在操作的`基礎上總結球體的特征。

      提問:“你有什么發現?它摸起來怎么樣?”

      小結:能向各個方向滾動,無論怎么轉動看上去都是圓形的,表面摸起來到處都是鼓鼓的、圓溜溜的、光滑的,像這樣的物體就是球體。

      ⑶聯系實際,請幼兒說說日常生活中玩過的、吃過的、看見過的哪些東西像球體。

      2.認識圓柱體。

      ⑴出示圓柱體學具,幼兒操作比較。

      師:“這是什么形狀呢?請小朋友來玩一玩、摸一摸、滾一滾、比一比,你有什么發現,和小朋友說一說!”

      ⑵在操作的基礎上總結圓柱體的特點。

      提問: “你有什么發現?他摸起來怎么樣?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嗎?上下兩個圓一樣大嗎?”

      小結: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圓圓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樣的物體,我們叫他“圓柱體”。

      ⑶經驗拓展。

      ①請幼兒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引導幼兒了解這些物體盡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圓柱體。

      ②啟發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形狀像圓柱體。

      3.游戲活動:“趕小豬”

      玩法:球體、圓柱體的物體制作成“小豬”狀,幼兒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驅趕“小豬”,體會求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的道理.

      ㈢ 結束

      1. 教師評價活動。

      2. 延伸:區域內投放各種球體、圓柱體供幼兒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繼續鞏固對球體、圓柱體的認識。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磁鐵的一些基本特性,產生繼續探索的欲望。

      2、愿意記錄實驗結果并與同伴交流。

      3、初步了解磁鐵的廣泛作用。

      活動準備:

      1、幼兒(幼兒食品)自己認為能被磁鐵吸住的各種物品2、磁鐵記錄板、紙、筆3、教師準備的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如剪刀、鐵夾、鐵釘、回形針、圖釘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一些有趣的演示(如紙娃娃在玻璃上跳舞)引起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介紹自己準備的材料。

      師:剛才,我們在玩磁鐵的時候發現磁鐵能使紙娃娃在玻璃上自由地跳舞,真是神奇,磁鐵的本領可真大呀!小朋友們都找來了許多認為可以被磁鐵吸住的東西,請介紹一下好嗎?

      幼兒逐個介紹。

      三、做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這些東西真的能被磁鐵吸住嗎?等一會兒你們來試試。老師這里也準備了一些東西,你們試過自己準備的東西后,也可以試試老師準備的東西,別忘了把你做的每個實驗記錄下來。

      幼兒操作,教師關注他們的表現表達,如請幼兒說說發現了什么,是怎樣記錄的,有的孩子畫“o”表示物體能被磁鐵吸住,畫“x”表示不能被磁鐵吸住。

      四、交流實驗結果

      師:你們發現什么東西能被磁鐵吸住?并展示幼兒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老師把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擺在桌子上,并告訴幼兒,這些東西都是金屬物品。

      五、情境表演。

      讓幼兒運用磁鐵的作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如:幫“奶奶”找掉在地上的針;幫“媽媽(媽媽食品)”取瓶中的圖釘;玩“釣魚”游戲等,進一步了解磁鐵的基本特性。

      六、延伸活動。

      在生活中尋找磁鐵的朋友,進一步了解磁鐵的廣泛作用。

      師:做了那么多的實驗,我們發現易拉罐、圖釘、鎖、剪刀、回形針等都是磁鐵的朋友,都能被磁鐵吸住。你們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也是磁鐵的朋友呢?那些東西里用到了磁鐵?磁鐵在這些東西中是做什么用呢?

      幼兒回答。

      教師總結談話。

    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知道風是因為空氣的流動形成的。

      2、能根據已有經驗,嘗試用各種方法來造風。

      二、活動準備:

      1、風扇一臺、扇子、不同材質的紙(如掛歷、報紙等)、塑料袋等等。

      2、自制風車每人一個。

      三、活動過程:

      1、探索風的形成。

      ——聽風聲,問幼兒這是什么聲音?

      ——可是,為什么會有風呢?

      ——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2、教師介紹風形成的原因。

      ——介紹原因。

      ——請幼兒用手在臉邊扇動。你覺得有風嗎?為什么?

      我們周圍充滿著空氣,用手扇一扇,空氣就流動起來了,這樣就感覺有風了。

      3、想辦法造風。

      ——出示電風扇,通過電風扇的轉動帶來風,啟發幼兒:自己可以制造風。

      ——一起討論:用哪些辦法可以造出風?

      ——幼兒利用提供的各種物品進行實驗。

      ——幼兒介紹自己是用哪些方法造風的,具體是怎樣操作的,并說說為什么有時風大、有時風小。

      4、活動延伸:風車轉起來。

      ——出示風車,請幼兒用自己想出來的方法讓風車轉起來。

      ——到戶外,嘗試怎樣才能讓風車轉得快。

      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學)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驗知道各種質地不一樣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體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體驗到自由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3、增強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材料:

      棉布、絲綢、羊毛、人造絲、聚脂面料各剪成寬10厘米,長25厘米的長條若干,長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記錄卡與幼兒人數相同,各種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看錄像內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紅家里有好幾塊面料,她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她選一塊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適涼快,你們說選哪一塊呢?”

      二、認識面料,并做預測。

      出示各種面料,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們的名稱。

      出示幼兒記錄卡,讓自由自由討論,做出預測,在你認為合適的布料下預測欄上畫“√”,并說出理由。

      幼兒記錄卡(一)

      注:在實驗結果欄里用數字1、2……依次排出各種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吸水性紅棉布黃絲綢藍聚脂面料綠人造絲紫羊毛預測實驗結果

    三、幼兒實驗,記錄結果。

      1、“怎樣才能知道你們幫小紅選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種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強的呢?我們自己來試一試就知道了。”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講解實驗要求:如圖所示

      3、幼兒記錄實驗結果,并討論實驗中的發現。

      4、幼兒根據實驗結果,展開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各種面料的吸水性來遷移經驗。

      小結:我們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氣性好的布料做我們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貼身的'內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風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擋風。

      四、幼兒再次實驗,了解布料相同、液體種類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為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讓幼兒任選相同的一種布料分別放入不同的液體,再次進行實驗。

      2、幼兒操作,并記錄實驗結果。

      幼兒記錄卡(二)

      注:在實驗結果欄里用數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體

      布料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實驗結果 3、幼兒討論實驗中的發現,并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進行遷移。

      小結:同一種面料用不同的液體浸泡,其吸水與溶解速度也不一樣,因此,平時我們在洗各種面料的衣服時,為了更好的去污,會用較熱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滌用品來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難去污的。

      注意事項:

      1、做第一個實驗時注意要把五種布掛在長木棒上同時放入水中觀察,以確保實驗的準確性。

      2、在做第二個實驗時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體的時間應該基本相同。

      知識背景材料:

      午飯前我請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結果回來的時候,丁丁告訴我她洗手時不小心把袖子給弄濕了,我一看,果然不錯,連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濕了。這時,雯雯也擠到我的身邊,高高地舉起她的衣袖,神氣地說:“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會濕。”原來她帶了一副聚脂面料的護袖,很多孩子都覺得挺奇怪的,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卻不會呢?對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來了解真相,進一步激發他們探索科學奧秘的欲望。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秘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發現杯里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里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復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為什么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系,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系。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名稱:菜地里的歌 活動目標:

      1、在區別菠菜、薺菜、草頭、豆苗并了解它們特征的過程中,提高幼兒觀察、比較和概括事物的能力。

      2、在了解蔬菜生長在不同地方的基礎上,學用對歌方式進行語言游戲。

      活動準備:四種菜,其他品種的蔬菜圖片。

      關鍵點:觀察、交流并了解常見蔬菜的特征。

      活動過程:

      一、觀察比較,認識蔬菜

      1、認識蔬菜。

      四種蔬菜中,你認識哪幾個,說出名稱?

      2、區別、比較。(顏色、葉子形狀、莖)

      (1)仔細看看哪兩種菜很像?(菠菜和薺菜、草頭和豆苗)

      (2)它們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

      (3)這四種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葉片菜,綠色,蔬菜)

      3、小結:菠菜的根是紅的,葉子是橢圓形的,莖比較粗;

      薺菜的根是白的,葉子是鋸齒形的,莖比較細。

      草頭是摘下來的',沒有根,三片葉子,個子小;

      豆苗也是摘下來的,沒根,有須,莖是空心的。

      但它們都是葉片菜,都是綠色的蔬菜。

      二、交流談論,了解特點

      1、了解更多蔬菜。

      (1)這四種蔬菜是長在上面地方的?除了這四種菜,你們平時還吃過、看過哪些蔬菜?

      (2)它們又是生長在上面地方的?

      (3)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

      (4)小結:豆角、黃瓜掛在藤蔓上、南瓜雖然有藤蔓,但都在地面上、蘿卜地底下,地面上只露出葉子。

      2、復習兒歌《菜地里的歌》。

      按照“(個人)什么長在泥土上,(眾)XX長在泥土上”的方式念兒歌。

      三、對歌游戲,語言提升

      1、游戲:分成男女兩隊,一問一答,每隊推選出一名幼兒帶領。

      2、每次對歌后兩隊互換,回答一隊可變換蔬菜名稱。

      如:什么長在泥土上|躲在地下藏|就在水里長|掛在藤蔓上?(白菜、土豆、菱角、黃瓜)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2、情感目標:通過動手嘗試,激發幼兒探索、創新的欲望,鼓勵幼兒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經驗。

      3、技能目標: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毛巾、海綿、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紅、黃、藍、綠顏色水及紅墨水、大白菜葉、細管(醫用采血管)若干。

      3、飲料瓶和白色皺紋紙做成的紙樹,塑料小碗若干。

      4、圖片(畫有植物靠根須吸水),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萵筍等蔬菜。

      活動過程:

      一、設置游戲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發現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導幼兒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幫水搬家。

      教師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盆里的水住到寬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戲,并交待規則:不用倒的辦法,用簍子里的東西來幫水搬家。

      2、說一說:“你是用什么辦法幫水搬家的?”(用海綿、毛巾、棉布等吸小盆里的水再擠進大盆)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結:這些東西都能幫水搬家,它們都能吸水。

      3、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吸水?”(棉花、紙、植物等。)

      二、教師設疑,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將新鮮的大白菜葉放入紅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葉漸漸由下向上變紅。

      2、“細管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用細管去吸顏色水,當細管一接觸到水時,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發生了什么變化,鼓勵幼兒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細管”,掰開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紅了的“小細管”。

      4、討論:毛巾、海綿、紗布、棉布里有“小細管”嗎?

      小結:這些放進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東西里都有“小細管”。不過有的“小細管”很小很細,不容易看見。有了這些“小細管”,毛巾、海綿、棉布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師設疑:怎樣把紙樹變成彩色的樹?教師應肯定幼兒的想法,引導幼兒想一想:“能不能讓紙里的小細管來幫忙吸顏色水呢?”

      2、幼兒自己操作,將紙樹變成彩樹。

      四、看一看、猜一猜。

      1、請幼兒隨意觀察環境中的圖片,以及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萵筍等蔬菜上的彎彎曲曲的像紅線似的“小細管”,了解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毛細現象。鼓勵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做蘿卜吸紅墨水的小實驗,一起觀察蘿卜上的“小細管”。

      2、給幼兒看一朵一半花瓣紅一半花瓣白的百合花,讓幼兒猜猜這是怎么回事?(事先把一朵白色百合的花莖從中間劈開一截,一半放入紅水中,一半放入清水中)鼓勵他們動腦筋進一步探索。

    科學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指導思想

      本節課屬于“綜合?探索”領域。通過資料搜集、觀察欣賞、分析討論,了解科學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探索能力。

      通過本課教學,啟發學生善于從科學的不同視角發現美、欣賞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美。認識感受科學給藝術帶來的方便快捷,及科學對藝術的影響力。使學生了解藝術與科學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科學的情感。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初步了解藝術與科學的關系,認識感受科學給藝術帶來的方便快捷,及科學對藝術的影響力。

      應會:能夠從生活中汲取美,認識感受科學、藝術對生活的影響。使學生了解藝術與科學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觀察與分析,培養學生探究學習及科學藝術考察的能力。(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啟發學生善于從科學的不同視角發現美、欣賞美,激發學生興趣。難點:感受科學對藝術產生的影響。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解決重點與難點的要點

      通過欣賞了解科學與藝術作品間的關系,在分析討論中感受科學對藝術產生的影響。在觀察中了解藝術作品的.科學構思。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科學的情感。

      (二)學習材料

      教師:教學PPT課件,美術書。

      學生:美術書及課前網絡搜索的科學藝術資料。(三)教學評價1、教學評價方法

      自評、討論、總結相結合。

      2、教學評價點

      欣賞感受的效果,分析評價的活動情況。

      三、教學過程

      (探究式學習)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10-17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精選)10-03

    科學教案[經典]10-01

    科學教案(經典)09-28

    (精選)科學教案11-23

    [經典]科學教案11-1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日本韩国欧美mv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 先锋每日更新在线资源 | 日本中文无线码在线观看 | 色老久久精品偷偷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