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小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地理小論文,歡迎查看!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
1.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生活化教學沒有得到切實實施。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多數學校紛紛開始投入教學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雖有創新教學方式的舉措,但成效不大,特別是生活化教學。許多初中地理教師在采用生活化教學時也只是走個形式而已,沒有切實實施其教學方式,導致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大大地降低了。
2.完善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措施
(1)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初中地理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發揮自身的輔導性作用,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地理知識、獨立思考與探究地理問題。教師應有效地運用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熱情,通過一些有趣的自然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自主發現、探究和解決問題。例如,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海陸的變遷》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扮演國家講解員,運用多媒體輔助播放海陸變遷的過程,一邊演示一邊講解,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加深學生對海陸變遷過程的認識,隨后針對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知識點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并進一步探討海陸輪廓的形成以及大地是如何運動等問題。這樣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科學興趣、探究精神。
(2)結合生活事物學習地理
初中地理教師應訓練學生有意識通過觀察生活中關系到地理知識的信息,強化自己提煉地理信息的能力,并積極尋找生活中有關地理方面的問題,展開探究。例如,通過看電視新聞了解世界各個地區的氣候,結合世界氣候分布圖記憶典型氣候類型與分布地區的典型代表,并結合日常生活的實例認識與了解氣候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影響。此外,地圖是學好地理的基本要素,沒有地圖的地理是不存在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師應強化學生對地圖的認識與記憶,如通過圖案來記憶我國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的輪廓,如黑龍江省像一把斧頭,四川省像一只四腳朝天的.烏龜等,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記憶的興趣。
(3)結合現實生活案例學習地理
初中地理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結合生活實例,通過與實際生活結合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與思維能力。同時可以通過思考、分析、比較、研究各種各樣地理現象的生活實例,從中總結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規律,有助于學生豐富自己的地理知識。此外,教師結合的實例應該具有時效性與代表性,如與地理某個知識點息息相關的熱點問題,教師應結合熱點分析并讓學生提出正確的解決方案,讓學生將學到的地理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提高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效率。例如,初中地理教師可以提供2013年6月13日發生的“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成功對接的熱點背景材料,讓學生進行四個步驟分析解決問題:第一步,提取信息。從所給的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第二步,找到隱藏信息。把材料中和答題有關的隱藏信息找出來;第三步:知識反饋。思考所問問題與書本上哪些知識點有聯系,這些知識點是什么;第四步,整合知識。把所給信息與書本上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得出答案。運用所學的知識結合材料分析。
3.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師應靈活運用生活化教學,將地理知識與自然、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去認識與了解大自然與生活,增加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能力,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的思維和方法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讓學生充分利用生活這一媒介學好地理,學以致用,努力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應用可以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初中地理鄉土地理的滲透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滲透的意義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的鄉土地理內容,能夠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中概念的理解,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教師在講解一些抽象知識時,可結合鄉土地理知識將抽象知識轉化為直觀存在的事物,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并意識到地理學習聯系生活的重要意義,從而積極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和了解生活,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地理學習水平。雖然我國近年來,經濟不斷進步和發展,但是我國很多地方還屬于貧困落地區,面對當下的實際情況,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家鄉的現狀、所存在問題,進而使學生思考、分析當前家鄉發展前景,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滲透的策略
1.教師要熟悉本地地理
教師要對當地的地理了如指掌,才能高質量的完成初中地理中的鄉土地理教學。一些學校中很多教師都是外地人士,要教好鄉土地理,就必須熟悉當地環境,收集本地地貌特點、風景名勝等地理資料,還有一些鄉土文學、鄉土歷史等方面的資料。不僅拓展教師的視野,加深對當地地理環境的認識,也能夠在進行鄉土教學時,對學生如數家珍地娓娓道來,用自身的知識和對本地環境的感情,感染學生,充分調動學生深入學習的積極性。
2.指導學生進行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是對自然界中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感知活動,將地理教學的內容直觀、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針對一些地理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實際野外考察,帶領學生去本地能夠利用的地理資源,在野外考察過程中結合實際地理情況為學生講授地理知識,能夠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深刻理解和記憶。并在考察時,讓學生運用已有的地理知識進行實踐活動。
3.指導學生進行鄉土地理調查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鄉土地理調查的實踐活動。學生通過收集身邊的資料,充分運用自身所學習到的地理知識和技能,以環境和發展等問題為中心進行鄉土地理調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養成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使學生更加熱愛家鄉。
三、結束語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的滲透,有助于學生了解自身所處環境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有效地應用,進而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加強學生的地理知識的學習,并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人地和諧觀,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應積極研究符合實際環境情況和學生個體發展的有效教學方式,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滲透鄉土地理,使學生充分認識地理知識的現實意義,積極自主的學習地理知識。
【七年級地理小論文】相關文章:
地理的小論文03-16
地理小論文:生活中的地理08-10
地理小論文:生活中的地理02-23
重慶地理小論文03-17
地理人口小論文03-17
高考地理小論文03-17
地理創新小論文02-03
地理的研究小論文03-17
地理小論文高中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