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讓課堂教學走出傳統優秀論文
多媒體教學的概念
。ㄒ唬┟襟w
教師向學生發出教學信息的載體,以及學生向教師借以反饋的載體,統稱為教學媒體。從信息論的觀點看,教學過程是一個信息傳輸過程,教師處于這一過程的始端,學生則處于終端,因此教學媒體主要是指教師發出教學信息的載體,這一點是毫無疑義的教師、學生、媒體是教學過程的三個實體要素。換言之,教學媒體是伴隨教學過程而出現的。諸如教科書、粉筆、黑板、掛圖、標本、儀器等,我們統稱之為傳統教學媒體。
我國從本世紀20年代開始,已經有人用無聲電影、幻燈、播音等來輔助教學。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錄音,投影、錄像帶、語言實驗室、電子計算機等。作為教學媒體已被廣泛運用于課堂電影片教學之中。這些電子技術媒體,我們統稱之為現代媒體。
。ǘ┒嗝襟w教學
依據現代教育思想,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傳統教學媒體,同時應積極引進現代教學媒體,使二者恰當結合,相輔相成,既能準確、迅速地傳輸教學信息,又能及時反饋調節,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這就是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以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為目標的。所謂整體優化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在相同的時間內,使學生學得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換言之,就是用最少的時間,爭取最好的效果。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是端正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的問題。多年來,我們習慣于一種基本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盡管我們強調要讓學生作課堂的主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但是實際上這個問題并沒有解決。從課堂上的師生活動量的統計來看,45分鐘的一節課,如果有15分鐘是學生在活動(包括讀書、回答問題、參與討論、練習等),那就很不簡單了;多數情況,學生的活動不足10分鐘。即便是學生參與比較多的課堂,一般情況下,那些理解課文的關鍵的話大都是教師講的;學生的思維空間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圍里?傊處熕P注的不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而是結論,是結果。這個問題如不改變,就會成為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障礙,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也就難以實現。
其次是調整教學內容的問題。傳統的課堂,教師只憑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能上課,F在,現代教學媒體被運用到課堂上來了。過去教師板書要花許多時間,現在一張投影片就解決問題。這樣,課堂密度就要大大增加,以往缺乏感性經驗的事物,往往是教學中的難點;現在,放一段錄像,便一目了然。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然要對教學內容的整體結構作調整。因此,多媒體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吃透教材,了解學生,而且要精心選用教學媒體,形成教學內容的合理結構,從而做到功在課前,效在課上。
第三,要注意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同步改革。多媒體教學并不排斥傳統的教學方法,但是多媒體教學中的.教學手段的變化,必然要求學生多聽、多看、多思考、多發表。因此,也就必然要求教學方法的同步改革。唯其如此,才能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
第四,要注意檢測方法的改革。在多媒體教學中,提倡盡量多的即時反饋與調節,因為這種方法優于延時的反饋與調節。這就要求改革檢測方法。
進行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ㄒ唬┠康拿鞔_,講究實效
媒體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選用媒體時,切忌盲目性,隨意性,要從確實的目的出發,才會有好的效果。這里應注意兩個問題:
1.如果以一節課為研究對象,那么首先要根據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課文內容來確定這一節的教學目的;其次,在一節課中可能會運用不同的媒體,如黑板、投影、掛圖等等,那么運用各種媒體,既要為這一節課的目的服務,又要考慮運用媒體的具體目的。只有這樣來思考問題,才能使目的明確,講究實效這一點落到實處。
2.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功能,如音響媒體最有利于培養聽、說、朗讀的能力,有利于培養語感;光學媒體有利于培養觀察能力,有利于對缺乏直接經驗的事物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就要注意選擇最容易達到確定目的的媒體。
達到確定目的的媒體可能不是一種,如培養朗讀能力,既可以用示范錄音帶,也可以由教師來朗讀。如果教師朗讀能力很強,就不一定用示范帶。教師的朗讀不僅方便、經濟,而且由于師生之間親密的關系,由于教師直接作用于學生,從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培養朗讀能力來說,往往比示范錄音帶效果更好。
總之,從確定的目的出發,對媒體要優選。
(二)各種媒體綜合運用,有機結合
教學中只用一種媒體(如只是教師講),學生所接受的是單一的刺激,一般說來效果不好。而運用多種媒體,從視、聽、觸等各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這種新穎、多樣而又富于變化的刺激,會使學生的注意、興趣穩定而持久,自然會有好的效果。
在綜合運用各種媒體時,不能只考慮某一種媒體的使用,而應考慮各種媒體之間的有機聯系,從而合理搭配,發揮各種媒體綜合運用的整體效應。就拿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來說,同樣是給學生播放示范帶,但不同的做法,就有不同的效果。第一種做法是只把示范帶放一遍,聽之前,既不提要求,聽之后也不作分析。第二種做法是:聽之前,教師先提要求──認真聽,要聽出講的是一件什么事;仔細體會,體會出語調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聽之后,又組織討論,深入理解語言、語調中的思想感情;并進一步分析這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從而掌握規律,提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兩種做法相比,顯然是第二種效果好,原因就在于注意處理示范帶和教師語言這兩種不同媒體之間的有機聯系,從而使兩種媒體的綜合運用達到最佳效果。
。ㄈ┘皶r反饋、調控
多媒體教學要求及時的反饋,以進行調控。這種反饋是雙向的:一是學生對教師教的反饋,這是教師在課堂上及時調整教學的重要依據;一是教師對學生學的反饋,這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或肯定、或改進、或矯正的依據。同時重視這兩種方向的反饋,課堂教學過程就會充滿活力,就會運轉自如,課堂教學質量就會不斷提高。要做好及時的反饋調整,必須注意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教師要從各種渠道來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
信息量越大,判斷就越準確。首先,課前要接觸學生,了解學生。有的教師要求學生一面預習一面把問題寫在小紙條上,這些小紙條交上來之后,教師認真地看洞時還要歸納、整理、分清問題的類型,分清主次。有的教師一上課先讓學生提出問題;或者自己作火力偵察──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以了解學生的情況。掌握了這些信息,教師上課就心中有數,就主動。其次,課堂上要及時收集反饋信息,從學生的回答,從學生的目光、表情、態度,從五色反應卡,來了解學生的情況。第三,課后還應從學生的作文、作業、試卷等方面來了解學生的情況。
收集反饋信息的目的是為了調整教學。教師不僅應當根據堂上的反饋作及時調整,而且應當綜合各種信息對堂上的情況作預測,并以此為基礎設想幾種方案。這樣,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控制就會自如得多。
2.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反饋
教師對學生作反饋主要是兩個渠道:一是在課堂上,教師以自己的目光、表情、態度傳遞信息,或者教師直陳──或予以確認、鼓勵,或指出錯誤、予以批評,或提出希望、要求;一是在課下,教師對學生的作業、作文、試卷打成績、寫評語、作批改、作講評。
學生對教師的反饋十分重視。因此,教師的反饋一要及時,二要充分利用反饋,保護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糾正錯誤的認識,接受正確的認識,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持久,學習水平不斷提高。
【多媒體讓課堂教學走出傳統優秀論文】相關文章:
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優秀論文03-19
多媒體課件設計優秀論文07-19
“對課堂教學本質的思考”優秀論文04-02
關于多媒體課堂教學的論文07-09
語文走出多媒體教學的誤區(教師中心稿)12-06
傳統文化走出去作文02-28
初中科學課堂教學優秀論文05-08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優秀論文05-08
CAI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論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