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導學互動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育論文
一、創設思維情境,引發學生思考;
掌握于思,思起于疑,創設情境,造成懸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激起了求知欲望。因此教師課前要精心設計,創設長情境,讓學生產生探索、興趣。如在學習“三角形中位線運理”時,一開始,給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連結任意四邊形的各邊中點所得到的四邊形是什么圖形?”問題提出后,同學們開始畫圖、觀察、度量很快得出結論:它是一個平行四邊形。接著我開始啟發:“把任意四邊形的各邊中點連結以后就得到一個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那么‘中點’與‘平行’究竟有什么因果關系呢?我們今天來學習這幾個問題,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數學教學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教學中,應該把學生想知道的——怎么想到這樣做,為什么這樣做,這個重要的思維過程展現給學生。在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看到教師對問題的`見解,而且還要讓學生看到教師最初接觸到一個問題后是如何絞盡腦汁地分析,中間又經過了哪些主觀認識與客觀條件的沖突,最后又是如何捕捉到信息,聯想到相關的定理、公式的。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解決題的信心;另一方面也給學生思考問題起到了示范作用。學生只有把教師思維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了,他才會進一步舉一反三。
三、要給學生創新的機會;
語言教育專家呂淑娟說得好:“數學、教學,就是“教”學生是“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處理好教和學的關系,決不能以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在數學教學中,定理的證明、公式的推導以及例題解答等內容,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經,不能采用教師講、學生聽那種老教法,要先給學生適當的時間讓他們自己思考、自己解答、然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情況,找出學生思考問題的關鍵進行啟發、引導、解決。這樣的教法即給了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也是教師的“導”有的放矢,更具針對性。做習題是鞏固知識、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過程,教師最好不要對習題進行提示,要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鼓勵學生創新或一題多解,待學生完成后,再認真批改、評講。
四、加強數學應用教學,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長期以來,許多人感到中學教學用處不大,因此應加強數學應用的教學,注意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有關一次方程或二次方程可聯系存款利率的問題,二次函數可聯系投球問題等。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調動學數學,用數學的積極性,另一個方面還可以使學生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數學實踐能力,僅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舉辦數學講座、辦黑板報,開展數學競賽活動等。
有人說:“當一個學生畢業離開學校時,如果把學到的知識都忘完,那么,這時他所剩下的,才是學校教師在他身上進行教學的真正成果。”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才是送給學生終身受益的真正成果。
【數學導學互動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論文11-22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論文12-05
培養學生能力教育論文12-07
培養音教學生教學能力的實踐與探究論文07-05
就業能力培養需要學生與學校互動論文07-04
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與創業能力的培養論文12-05
初中數學教學及學生合作能力培養論文08-27
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論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