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論文

    時間:2021-07-01 12:29:45 論文 我要投稿

    簡析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論文

      1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定義、內涵

    簡析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論文

      1.1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定義、內涵

      大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源于生態學中的可持續發展思想,是基于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發展理論而提出的。所謂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是指大學生作為個體的人在大學階段及其以后的職業生涯中連續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標是大學生個體素質的不斷完善、和諧和臻美。簡言之,大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大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持續學習的能力、不斷調整和發展自身的能力,是大學生有意識地按照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規律,不斷地自主提高綜合素質的能力。

      1.2為何培養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

      提升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既是國家社會對高職生提出的要求,又是高職生實現個人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在《修訂的關于技術與職業教育的建議》一文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職業技術教育是為就業準備的,應當為卓有成效的、愉快滿意的工作打下基礎,應當使受教育者獲取在某一領域內從事幾種工作所需要的廣泛知識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選擇職業時不致受到本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都可以從一個活動領域轉向另一個活動領域。《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處理好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知識的關系,既要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應用性,又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2目前的現狀

      2.1我國高職生職業發展情況分析

      目前我國高職畢業生在畢業初期的就業率較高。但與此同時,仍存在就業滿意度低、離職率高、穩定性低、職業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

      2009屆至2013屆我國高職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各項職業指標。從中不難發現,高職畢業生無論是總體就業率還是“受雇全職工作”的比例都較高,月均收入也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然后,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職畢業生的離職率也較高,均在42%以上,2011屆的離職率突破50%,達到52%。這說明我國高職畢業生在畢業初期就業率較高,離職率也較高。

      2009屆和2010屆高職畢業生的中期職業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2009屆和2010屆畢業生“受雇全職工作”的比例有所增加,但專業對口率有所下降。這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高職畢業的就業相關度下降,職業穩定性較低。

      2.2高職院校在培養中的缺失

      一是教育理論過于陳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經濟高速騰飛,高職院校在為生產一線輸送合格人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階段,高職院校已進入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轉型時期,原有的那種“過分強調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忽視理論知識”的教育理念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二是專業設置過細、過窄。優秀的技術型人才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術,也應具備適應能力、職業變遷能力和個人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目前有些高職院校為了契合某些崗位分工較細的企業,在專業設置上存在分類過細、過窄的問題,這種分類滿足了企業對新入職人員短期的、淺層次的要求,但學生的能力受到了一定制約,缺乏職業變遷能力,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也無法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提供夯實的理論基礎。

      三是“校企合作”重“企”輕“校”。《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02010- 2020)》明確要求職業院校應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既是經濟社會對高職院校的要求,也是高職院校生存發展的內在要求。但在實際合作中,校方出于學生就業、與企業的長期合作等方面的顧慮,存在過分迎合企業和市場的現象。有些學校為了爭奪企業的訂單培養,更加重視訂單班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技術,自覺不自覺地忽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3高職院校加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的幾點建議

      3.1更新教育理念

      高職院校應更新教育理念,把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除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外,還應重視對技能之外的知識遷移能力、持續學習的能力、不斷調整和發展自身的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當今社會處于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速度快,傳播面積廣,要求學生在短短的三年之內就學到工作中所需要的全部知識不現實,也不可能。因此,校方必須轉變觀念,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為他們適應崗位的變換和企業提出的新要求打下基礎。

      3.2調整專業設置、課程改革

      高職院校主要根據職業類別進行專業設置,容易受到市場偏好和可提供的就業崗位的影響,因此要把握好市場與學科內在邏輯的度,針對不同的行業和職業的類別,有區別地設置相應專業。例如:對電子制造業、裝配業、加工業等崗位分工較細的行業,可以適當細化專業設置;而文秘、管理、經濟等對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職業,應當將專業設置得寬泛一些。在基礎理論課程的設置方面,要適當擴大基礎理論課程所占的比例,增加素質教育課程。在理論課程的講授中突出基本概念、原理的講授,讓學生感覺到理論課程對實踐技能的指導作用和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學生在掌握一門專業技能的同時具備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3.3校企合作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但單憑學校自身的力量很難培養出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最好的辦法就是校企合作,讓企業參與到培養過程中來。但教育的非盈利性質使得企業無法在合作中獲得立竿見影的利益,這與企業追逐利益的天性相抵觸。因此,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之初,應讓企業參與制訂合作辦學的規章制度,督促企業在共同培養、頂崗實習的過程中遵守共同制訂的規則,切實負擔起應有的責任,避免學生淪為企業的廉價勞動力。同時,學院還要積極聯合地方政府,制定系列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參考文獻:

      [1」楊淑欣,李相佑,趙志川.大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及其培養[J ].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2003 (18) : 42- 43.

      [2]崔德明.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途徑探究[J ].教育與職業,2009(5):45- 46.

      [3]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教高[2000]2號[Z].2000- O1- 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一级电影第一页 | 久久秋霞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 最新晚上碰碰精品视频 | 亚洲欧洲免费小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