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的組織與設計論文

    時間:2021-07-05 16:08:59 論文 我要投稿

    高職院校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的組織與設計論文

      摘要:本文從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的性質及特點出發,通過對其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的分析和闡述,提出了課程教學的具體表現形式,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高職院校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的組織與設計論文

      關鍵詞:高職;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

      高職院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的是面向建筑施工企業、工程監理公司等企業,培養“懂技術、會施工、能管理”的生產一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鋼筋混凝土結構作為本專業的主干課程,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起著主要的支撐作用,如何做好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的組織與設計成為教師們思考問題,本文從課程特點、課程設計理念、具體表現形式等方面進行分析和闡述。

      一、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的特點

      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強,與現行的規范、規程等有關的專業技能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混凝土結構構件受力特點、計算原理和設計方法等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培養學生運用混凝土基本理論,解決混凝土結構構件設計計算的能力,為后續課程學習及畢業后在混凝土結構學科內學習提供堅實的基礎。

      本課程具有如下的特點:

      (一)綜合性。作為建筑工程專業的專業技能課,鋼筋混凝土結構融合了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建筑材料等課程的內容,可以說是涵蓋了本專業內各專業課的大部分內容,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二)技術性。我們的培養目標是在具有必備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快適應建筑業生產、管理等一線崗位所需要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素質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因此,課程教學更側重與技術和技能教育,在內容上與行業內的先進技術接軌。

      (三)應用性。“精施工須先通設計”,在高職類院校。我們開設《鋼筋混凝土結構》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畢業后能夠從事結構設計的工作,而是為了讓學生明白各種結構形式的原理和功能,以便他們在實際的工作中靈活應用。

      二、鋼筋混凝土課程的設計理念與思路

      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內容應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工程實際為載體,基于工作過程進行課程開發,以行動導向進行教學設計,以實訓為手段,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出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內容,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以職業活動為導向

      高等學校教學活動的目標就是培養出具備一定專業能力、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技能專業人才,而學生的擇業、就業、工作等就是這一目標的具體體現,我們在進行教學的設計與開展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畢業后的職業行為,為學生奠定從事職業活動的堅強基礎。

      (二)以工程實際為載體

      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具有較強的工程背景,所研究的問題都是通過工程實踐總結提煉而來,是進行工程設計、施工等活動的基礎。而且各個問題之間互相聯系、互相影響,共同構成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理論體系。

      (三)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通過為學生提供實驗實訓環境,將課程教學的重點放在基本概念的正確樹立和基本原理的科學運用上,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的具體表現形式

      (一)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與適用性

      課程根據行業企業發展需要和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選取教學內容。

      1、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充分體現知識“夠用”的原則,按照職場中崗位能力標準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有機的融合。

      2、在教學內容的邏輯排序上,按照崗位需要及工程規律安排各教學內容的順序,循序漸進。

      3、在教學內容的學時分配上,充分考慮到學生以后的工作性質,適量增加實訓課程的比重。

      (二)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創新

      本課程主要采用教、學、做結合,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針對不同階段課程內容,在充分利用課堂講授的同時,采用現場教學、實訓教學等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三)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

      1、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多媒體、模型、圖片和板書等相結合。譬如在講解緒論時采用多媒體授課,介紹學生比較熟悉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更直觀地了解鋼筋混凝土的應用,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講解基本原理和公式時,宜采用板書教學,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有充分時間理解從而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總之,我們要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面向生產一線、掌握本專業領域內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學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理論知識,掌握必需的專業技能,應盡可能地讓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理論學習之后能進行實踐練習。例如,學習完梁或板的配筋之后,可以給學生一些實際資料,讓學生進行受力計算,確定構件的縱向受力配筋、腹筋,并確定鋼筋下料長度。在實訓教師的指導下綁扎鋼筋籠,從而讓學生明白受力筋、架力筋、彎起筋和箍筋的位置關系,了解《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一些構造要求。

      3、豐富授課內容

      現代社會技術突飛猛進,每時每刻都有新的技術產生,因此,在授課時要盡量做到課程的內容更新,盡量地結合學生比較熟悉的實例講解授課內容,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同時,也要求專業教師不斷學習本專業領域的新知識和新技術,通過各種方式來不斷充實和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只有教師自身具備扎實地專業功底,才能更好的向學生傳授知識。另外,在授課時盡量和其他課程相聯系,使學生知識系統化。

      4、將技術規范意識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技術規范作為國家的強制標準,是在大量工程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作出了理論總結,對實際工作具有報強的指導和約束作用。因此,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引導學生樹立技術規范意識。主要包括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強制性條文和技術術語、技術符號等專業知識與規范。

      5、做好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繼“鋼筋混凝土梁板結構”理論教學之后重要實踐教學環節。通過課程設計,使學生了解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一般程序和內容,促使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相結合,并能按標準要求繪制結構施工圖,從而使學生在工程實踐、基礎理論和計算能力等3個方面建立系統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滿足高職教育的特色要求。

      6、改革成績判定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克服學生曠課、抄襲作業等現象,我們在進行成績評定的時候可采取一些靈活的方法,具體如下:(1)理論課程的成績由作業成績、考勤成績、卷面成績三部分組成。其中作業成績占10%,出勤占10%,卷面成績80%:

      (2)實驗實訓、課程設計的成績,采取設計成果評定和答辯相結合的方法。在課程設計成果合格的基礎上,通過答辯來確定其最終的課程設計成績。

      四、結束語

      通過科學合理的組織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完成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的組織與設計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包裝設計課程教學論文參考06-05

    高職院校藥物課程教學現狀與改革論文09-10

    關于高職院校《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論文09-10

    高職院校社交禮儀課程教學研究論文06-15

    高職院校學生教學的論文06-06

    高職院校鋼琴教學論文04-05

    高職院校文科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的要求論文09-10

    高職院校排球體育教學課程改革解析論文10-16

    課程特色下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論文08-06

    淺析高職院校非藝術專業設計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論文11-1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 | 色窝窝在线手机视频免费 |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 久久亚洲日韩理论AⅤ片 | 亚洲欧洲日本中文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