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的強勢智慧得到充分發展--訪上海建平教育集團總校長馮恩洪

    發布時間:2016-2-2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中國教師報     2003-01-09     記者 楊偉廣 

     

         2002年12月29日。 

         北京北苑賓館的大會議室里,《中國教師報》首屆全國知名校長論壇正在緊張有序地舉行,臺上、臺下精彩的互動演講不時給會場帶來熱烈的掌聲。這其中,著名的教育創新專家、上海建平教育集團總校長馮恩洪《讓每個學生的強勢智慧都得到充分發展》的演講尤其給與會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人啟迪,引發思考。正如《中國教師報》總編輯劉堂江所總結的那樣:“馮恩洪校長演講的價值遠不止于討論學生的強勢智慧發展這個問題本身,他使我們開始想到:作為一位知名校長、一位教育改革家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我覺得應該具有國際的視野、活躍的思維、勇敢的探索精神、非凡的識別能力。” 

         論壇舉行間隙,記者有幸就馮恩洪校長的演講主題對馮校長作了一次專訪。 

         記 者:馮校長,您好!請問您是怎么想到要演講這個主題的呢? 

         馮校長:最近我看了一本題目為《重建多元智慧》的書,這本書的作者告訴人們,如果上一個世紀60年代談到人類自身,我們只認識到人有智商的話,那么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于自身的研究已經大大地往前推進了一步。作者認為,現代的人類有八種半智慧:有的人語言智慧是強勢智慧;有的人邏輯數學智慧是強勢智慧;有的人音樂智慧是強勢智慧;有的人肢體動作智慧是強勢智慧;有的人視覺空間智慧是強勢智慧;有的人人際交往是強勢智慧;有的人內省智慧是強勢智慧;有的人自然觀察是強勢智慧。當然他說還有半種智慧,這就是有的人的存在智慧是強勢智慧。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十分注意這個社會科學前沿的研究成果,它使我想到:很多名人之所以有所成就、有所作為,甚至成為大師級的人物,是他們很幸運地在有意無意之間,將自己的強勢智慧與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結合在一起了。 

         在認識到人類擁有多元智慧的今天,我們面對著激烈的國際競爭是給強勢、弱勢智慧都各不相同的人一模一樣的標準化教育來實現個體的社會化,還是充分發展每一個人的強勢智慧,使其與社會的發展相結合并服務于社會發展和經濟進步?由此已經引發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價值取向。所以今天我才提出這樣一個以前沒有,現在也可能會引起爭議的話題。我想,爭議可以活躍教育思想,這樣,有利于推動教育創新。 

         記 者:您可否舉一下現實生活中能印證您這種教育思想的事例? 

         馮校長:比如陳鏡開和陳景潤。在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的英名錄上,陳鏡開是一位國寶級的人物。我曾到廣東東莞訪問,石龍鎮中學的校長執意邀請我到他的學校看一看。在石龍鎮街頭,我看到了一個不銹鋼的舉重運動員雕像,下面是國家體育總局領導人的題詞--“中國舉重之鄉”,原來這是陳鏡開的故鄉。陳鏡開肢體動作智慧是強勢智慧,他以他的強勢智慧為國爭光,九破世界記錄,到目前為止空前絕后。我也曾200多次來北京開會,跟數學家陳景潤交談過,他的數學邏輯智慧是強勢智慧。他教書不行,但他做歌德巴赫猜想離成功只差半步,只可惜身體不好英年早逝。 

         我有時就胡思亂想:這兩人都姓陳,那么把他們顛倒一下怎么樣呢?比如跟陳鏡開談一次話:老舉重不行,要德智體全面發展,你應該去算歌德巴赫猜想!再去動員陳景潤:你如此之瘦,今天不抓緊時間健身,將來要抓緊時間養病的,你應該去練習舉重!當然這種推理近乎荒唐,也就是說,陳鏡開做不了陳景潤的事,陳景潤也做不了陳鏡開的事。但是我們的國家既需要陳鏡開,也需要陳景潤。 

         由此反思今天的教育,我們的教育者(包括家長)往往是胸中有書,目中無人。每個學生的強勢智慧在哪里,我們教師有沒有研究過、發現過?家庭中,我們是不是做到了知子莫如父?很可能,到一個孩子畢業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他的強勢智慧在哪里,他最需要的發展和幫助又是什么。 

         記 者:那么在您的教學中,您研究、發現過這樣的學生嗎? 

         馮校長:2002年元旦之前,我收到了一個高三文科生要求在下學期轉學的信,她要轉到一所無論從硬件、師資水準,甚至升學率都遠不如建平高級中學的學校去。我當時大吃一驚:這是我當校長十七年中,第一次遇到高三的優秀學生在最后一學期申請轉學。 

         2002年元旦早晨9點鐘,我冒雨來到這位女學生家里,跟她談了兩個半小時。這名女學生給我上了難忘的一課,使我的思想受到了一次強烈的震撼。我問她,對學校管理有意見嗎?她說沒有,作為建平的學生,她不但做到了合格,而且學會了選擇,為此,她感謝學校給她創造了一個她的同齡人還不能掌握的發展選擇能力的難得的氛圍。我接著又問,對老師的教學有意見嗎?她說也沒有,從初中到高中,她已經在建平讀了六年半了,這里每一個老師都稱得上是良師益友,她終生都不會忘記。 

         我很驚訝:那你為什么要申請轉學呢?她告訴我說:這里適于其他同學的發展,但不適于她的發展。 

         我當時聽了這話,心一下子就收緊了,我讓她繼續說下去,她告訴我說,校長,您太忙了,您可能不知道,您面對的這個看似柔弱的學生,從高一開始就已經在網上發表文學劇本了。而且在劇本發表一周之后,就被上海戲劇學院收購,編成舞臺劇在上海戲劇學院禮堂公演,她也由此收到了有生以來第一筆數目不小的稿費。從此就下定決心,高中畢業除了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的編劇系以外,其他學校不再報考。學校其他同學的愛好都有發展、深造的機會,但是像她這樣的影視文學愛好者,學校沒有給她提供發展的平臺。她知道要去的那所學校各方面都比不上建平高中,但是那里有學生影視文學愛好者的劇團和劇社! 

         這件事給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談話的最后,我誠懇地說,可惜你提的問題我發現得太晚了,但是還有補救的機會,學校里包括我本人有十幾位老師出版過專著。當年高中畢業,我第一志愿報考的也是上海戲劇學院編劇系,如果你不介意,希望你給我們一次調整的機會。這位同學最后沒有轉學,她現在已經成為北京電影學院編劇系一年級的合格新生了。 

         記 者:在您的學校管理中,您又是怎樣具體實踐自己的這種教育思想的呢? 

         馮校長:我們集團學校曾在孩子六歲時,根據學生興趣和科學的骨齡檢測發現了一批學生,并把這批孩子交給最好的老師--國家女籃總教練叢學娣和她的丈夫。我們還合作建立了叢學娣籃球俱樂部。11年下來,喜結碩果。2001、2002年4次全國性比賽,她們4次獲得了全國冠軍,引起了高等院校的重視。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專程找我,華東師范大學的校長也來找我,“這些孩子太優秀了,我們愿意無條件地接受他們,并且整隊入學。”這就啟發我們:人需要發現自己的強勢智慧,而學校教育的責任就應該是讓每個學生的強勢智慧都得到充分發展。 

         上海建平高級中學,聚集著許多成績優秀的學生。當我們追求優質教育資源的最大化,向城區學校、城鄉結合部的學校輻射管理文化,把優質教育文化送到尋常百姓家時,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追求的強勢智慧充分發展的教育理念也在浦東新區實現了成功輻射。 

         但我們把自己的管理文化輻射到社會集資的民辦學校時,卻遇到了一個挑戰:同樣的高一學生,這所民辦學校的錄取線比建平學校的錄取線低120分之多。這120分的差距也許能使正常的標準化教學無法得到組織實施。可學生起點低,家長的期望值絲毫不低。面對這么大的反差,發展的路究竟在哪里?擔任該校質量管理委員會主任的我,思考著讓學生的強勢智慧充分發展的教育理念,對于這些薄弱校的學生有沒有實踐意義呢? 

         學校開始用欣喜的目光注視著每一個學生,開始調查這些總分比建平低120分的學生究竟有沒有自己的強勢智慧。最后吃驚地發現,這個學校每一屆四個班級的高中學生當中,有30%~35%的學生,曾經喜愛過甚至至今仍然喜愛美術,這一發現使他們得以讓學生美術方面的視覺強勢智慧充分發展。連續三年,他們創造了一個奇跡,拿今年來講,他們高三36名同學加試美術,美術專業考試全部合格通過,最后有35名同學被中央戲劇學院等一類院校的美術專業錄取,一名同學被專科院校錄取,學校躍居上海民辦學校綜合評估的第二位。由于讓強勢智慧充分發展,學生起點低,出口不低,在總分比我們低120分的前提下,他們挑戰并發展了建平的管理文化:你有你的優勢,我有我的優勢,你做到的,我做不到,我做到的你未必能夠做到。 

         記 者:在充分發展學生的強勢智慧方面,中國與外國有什么不同嗎? 

         馮校長:與個體強勢智慧充分發展構成強大對立面的,是我們傳統的標準化的教學管理模式。無論是蘭州還是廣州、上海還是青海,全國各地的學生都學一模一樣的課程。我們這些搞教育的人隨便到哪里,一了解某個學生的學歷,就可以推出這個青年的知識結構。這是中國實施標準化管理的過程當中發現的特有的社會現象。 

         我的一個隨父母移民澳大利亞的學生一年后回來告訴我:校長,我沒給你丟臉,我已經以高二年級總分第一名的成績進入高三了。我問他進入高三的條件,他說要12個學分。我就問這12個學分的構成,他說,理科數學一學期100節課4個學分,他因為數學在國內的基礎好,就選擇了理科數學,獲得了4個學分,加上其他科8個學分,正好12個學分。我脫口而出:不學數學,能不能也獲得4個學分進入高三呢?他說可以,臺北來的一個跟他同宿舍的學生數學不行,就選擇了西洋文學史,2個學分;西洋音樂史,1個學分;西洋美術史,1個學分。也獲得了4個學分,再加上其他的8個學分,他也進入了高三。面對這樣的澳大利亞高中畢業生,你能推出他的知識結構嗎? 

         讓人的強勢智慧得到充分發展,可以說將我們的教育發展引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但中國從依附于農耕經濟的私塾、書院、科舉教育,到1902年清王朝頒行新政、1905年廢科舉興學堂,后來又出現了依附于工業經濟的龐大的現代教育體系,開始推行粉筆、黑板、教科書和老師個體面對學生群體的管理模式。人類社會現代教育300年走過的路,在中國大地上100年走完。今天,面對說到底是人的競爭的國際競爭,而知識經濟的競爭又取決于教室里的準備時,這樣的一種在工業經濟初期、中期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的標準化的教育管理,還能否釋放它的生命活力,拉動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的確已成了擺在我們面前,需要認真思考的嚴肅課題。我們應該從打破標準化教育模式方面找出路,充分發展學生的強勢智慧意義就在于此。

     

    [讓學生的強勢智慧得到充分發展--訪上海建平教育集團總校長馮恩洪]相關文章:

    1.感恩教師節校長演講稿

    2.創建平安校園標語

    3.強勢的奶奶周記

    4. 人總需要成長

    5.論文智慧智慧教育智慧文化

    6.智慧人生的哲理演講稿

    7.《人生的智慧》讀后感

    8.人生的智慧讀后感3篇

    9.智慧人生的哲理小故事

    10.關于感恩醫生的詩歌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日韩色另欧美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日韩 | 欲色天天网综合久久 | 日韩欧洲亚洲美三区中文幕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二区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