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生活源頭,培養創新能力(教師中心稿)

    發布時間:2016-4-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江蘇陸寶初

    應試教育的危害是忽視教育過程的情感因素和創造活動,扼殺個性和創造力。在過去幾十年的作文教學中,作文有限的源頭常常深埋在理性的技法之下,方法單一,思維陳舊,寫出千篇一律的作文也就不足為奇了。黑格爾說:“個人的價值就在于他代表民族精神參與創造。”只有讓寫作回歸生活,活化作文源頭,形成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才能使作文教學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使語文教育真正面向21世紀。經過幾年來的教改實踐,所教班級學生語文能力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明顯。我的做法是:

    一、開掘生活源頭,激活主體的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個性教育、情感教育的過程,更是一種藝術審美過程和社會化過程,作文教學更是如此。近年來的高考作文,不是強調要將時代的活水引入作文嗎?利用作文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創新精神,這是我們寫作教學的大方向。

    寫作是心靈的感悟,是一種不受時空限制的交流活動。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文明,最精細地表現在情感的文明里。”留下自由寫作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地表現對生活的看法,這是發揮主體作用的第一步。訓練中指導學生按五個方面組材:①心靈觀照,②生命感悟,③哲理穿透,④思想碰撞,⑤心海采珠。由于每次命題切近學生的生活,寫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慢慢地作文不再枯燥乏味了,有了生活味,開始體驗到了作文的樂趣。

    作文指導是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鑰匙,點燃思想火炬的火花。指導時需要激情和鼓勵,在迷惑處指點迷津,興奮處參悟理趣,激活學生思維,將作文與生活、作文與做人自覺地聯系起來,鼓勵大膽創新,在文章中透露出自己的個性、道德觀和審美情趣。在實際中組織自辦刊物,向各類報刊投稿,有些還在全國性作文競賽中獲獎,這些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成功感,激發了創新意識。

    在實踐中針對學生空話、套話較多的寫作實際,注意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心語,于樸素、自然中見真摯和生動,于平淡、細膩中顯新穎和獨創。如《我說愚公》、《說說近憂》、《自費生傾訴》等作文,要求寫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做到“惟陳言之務去”。

    二、現完滿人格,培養主體的創新精神

    現實生活豐富多彩,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也各不相同,這些都決定了我們的作文教學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給予每位學生熱情的關懷和成功的期待,教育學生在作文中求真,求善,求美,培養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創造過程是產生新異聯系產物的具有個人獨特性的活動表現。”他認為,“在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創造潛力。”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強烈的自我意識,凸現人格特征,這是寫作教學面向未來、適應素質教育的新要求。

    首先,喚醒自我意識,強調人格張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的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只有喚醒自我意識,學會客觀、冷靜地評價自我,促進個性的全面發展,才能在文章中流露出坦率、真誠的言語,折射出完滿人格的光芒。在實踐中我尤其注重寫一些振我民族浩然之氣的文章,要求學生面對名與利,美與丑,善與惡的較量,正義凜然,讓浩然之氣充斥天地之間。古語云:文如其人。人正則文盛,這樣的文章才會有說服力和感召力。

    其次,培養創造精神,強調人格魅力。寫作貴新,不能人云亦云。新世紀的教育更是要求學生有首創精神,充分展示個性,展現人格的魅力。有一次布置了一篇作文《學會微笑》,批閱后對我這個不茍言笑的“嚴師”觸動很大。他們說,微笑看似平淡,真正做到卻需要勇氣、自信和坦率。在生活中應該以真實而輕松的微笑去面對繽紛的世界,在微笑中顯現人生的自信與灑脫。讀到這里,聯想起自己為人師表卻又動輒訓斥學生,為是否也有表里不一的虛偽而汗顏。后來以此為題材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點擊心靈的鼠標》,發表在《江蘇教育報》上,并獲得江蘇教育報刊社“新世紀園丁行動”征文二等獎。

    三、審視社會文化,發展主體的創造能力

    隨著學生寫作能力的逐步提高,到了高二、高三,寫作教育情感化、藝術化的要求越來越高了,應該引導他們調動多種手法觀照內心世界,審視社會文化,提高分析鑒賞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人與自然、社會協調發展的需要。

    首先,調動學生的生活積淀,形成表達欲。對生活思考多了情感豐富了,一有靈感,便能調動生活的積淀,表達的欲望也就油然而生,主體的創造意識不斷增強,創造能力也就不斷提高。陶行知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羅曼羅蘭也說,“唯有創造才有歡樂。”寫作給學生帶來了信心和希望,開創了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創新意識不斷加強,學生素質自然不斷提高。

    其次,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形成內驅力。著名教育家于漪說,“語言文字不是單純的符號系統,而是一個民族認識世界、闡釋世界的意義體系和價值體系,它與深厚的民族文化聯系在一起。”尋求對自然、社會的共鳴,表達對生活的熱愛,這是寫作教學的真諦。正是這種需求形成了內驅力,在不斷豐富著學生的精神生活。不斷完善這種審美追求,形成創造力,這是活化作文源頭,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最終目標。

    再次,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形成辨析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誰要想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應發展他的思維能力。”作文教學正是訓練學生發散、逆向、求異等多種思維形式的理想天地。在實踐中我對課型進行改革,嘗試立意創新、不拘一格的交流型評說課、評比型匯報課、論辨型口語課等,把聽說讀寫綜合起來。形式上的改革和創新,活躍了氣氛,使思辨能力不斷增強,為作文內容和形式的深層把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作了有益的嘗試。

    (載《閱讀與寫作》2000年第7期)

    [活化生活源頭,培養創新能力(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語文教學生活化論文

    2.數學課堂教學如何生活化的論文

    3.教師生活隨筆

    4.教師假期生活隨筆

    5.教師生活隨筆感悟

    6.教師暑假生活隨筆

    7.初中心理健康說課稿

    8.初中心理優秀說課稿

    9.初中心理說課稿模板

    10.培養團隊精神演講稿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宅男在线永久 | 日本性视频高清天天摸天 | 中日韩国内精品视频 | 亚洲中文AⅤ一二三区 | 亚洲视频在线香蕉 | 日本欧美亚洲日韩在线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