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當作何解(教師中心稿)

    發布時間:2016-7-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當作何解

    215626        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中學          李  俊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賈誼《過秦論》上篇(人教版修訂本高語第一冊)中的重要結論,對此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的譯文理解為:就因為不施行仁義而使攻守的形勢發生了變化。筆者以為不妥,茲商榷如下。

    攻,是指秦兼并六國奪取全國政權的時候,是打天下;守,是指秦統一六國之后,是治天下。既如此,秦攻守之勢的變化是不是由于其施不施行仁義所決定的呢?顯然不是。

    課文清楚地告訴我們,秦統一六國依靠的是“殽山之固,雍州之地……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即險要的地勢、英明的謀略和強大的武力!哆^秦論》中篇也說,“夫兼并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秦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守之取之者無異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边@里更明確地說明了秦打天下靠的是“詐力”,而治天下時卻“其道不易,其政不改”,仍然崇尚武力,它的滅亡當然就是“立而待”的事了。

    因此,秦攻守之勢的變化是隨著它奪取天下之后自然而然形成的,而不是不施仁義的結果,事實上秦在統一六國時從未有意識地施行過仁義。對此,清代方苞的評說可以說是極為中肯的!按似f取天下之勢,守天下之道。其取之雖不以仁義,而勢則可憑,且謀武實過于六國,此所以幸而得也。乃既得而因用此以守之,則斷無可久之道矣。此所以失之易也。秦始終仁義不施,而成敗異勢者,以攻守之勢異也!保ā豆盼霓o類纂》)

    所以,秦失天下的原因在于不施行仁義然而攻和守的形勢已發生了變化(“而”表轉折),亦即攻和守的形勢已發生了變化,而秦卻依然不施行仁義。賈誼作此文的目的就是希望漢統治者借鑒秦速亡的歷史教訓,實行仁政。只可在馬上打天下,不可在馬上治天下,任何統治要想長治久安,莫不順應此理。

    讀者評論:

    賈誼在最后自問自答:“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原因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尚芏嗳俗肪俊肮ァ、“守”之意,其實理解這句話要縱觀全文。當時六國既有謀士,又有武士,“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弊詈髤s被秦國打;而一個陳涉既無賢人相扶,亦無富豪相助,卻把“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的秦朝毀滅了,為什么?因秦朝仁義不施,則結局不一樣!肮ナ刂畡荨奔础扒樾谓Y局”的意思。!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當作何解(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用只把當作造句

    2.詫異造句

    3.奇花異草造句

    4.用日新月異造句

    5.有關日新月異造句

    6.詫異的反義詞

    7.用“詫異”來造句

    8.用只要也造句

    9.只要哪怕也造句

    10.初中心理健康說課稿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 亚洲成a人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