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單杜偉 

    教學目標:]

    1. 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3. 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探究文章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課前準備:

    1. 閱讀課文,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預習生字、生詞。

    2. 布置學生廣泛搜集鄧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歷著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為人所知。這些鮮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偉大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二.整體感悟

    1. 速讀課文,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 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 教師評議學生發言,歸納討論意見:

    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 從文中找出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圈出其中的關鍵語句。

    a. 瀏覽課文,找語句,圈出詞語。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找出的語句。

    b. 教師集中討論結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節,第二部分最后兩小節,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節,第四部分最后一小節,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時代的歌,第六部分。

    2. 以第三部分為范例,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a. 以上語句或語段,大多運用議論、抒情表達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達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現在,我們通過第三部分的探究來認識這一點。]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兩小節中的關鍵詞語,說明這些詞語各自概括了這一部分的那些內容,說一說這樣表達思想感情有什么好處。

    b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2-3分鐘,然后組織全班討論交流。

    c.  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評議、肯定:

    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贊美鄧稼先“忠厚平實、真誠坦白、樸實”。

    “奉獻精神”,“理想黨員”--概括并贊美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沒有私心”。

    品格使人們絕對相信他:說服兩派繼續工作,制成氫彈;說服工宣隊、軍宣隊隊員。

    d. 作者在敘述鄧稼先的氣質品格時,為什么要提到奧本海默?

    全班討論,教師歸納:運用對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鄧稼先“中國人”的氣質品格,強調他跟奧本海默氣質品質不同;又能肯定他們為國家功臣,同屬偉大的科學家。

    e. 小結:

                    作者在敘述的基礎上議論抒情,使議論抒情的語句內涵豐富、情感真摯;對比烘托手法的運用,使敘述內容更加具體充實,讓讀者更鮮明地感受鄧稼先中國人的氣質品格。這就使第九、第十兩小節既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又飽含贊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 學生自主選擇其他部分,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著重研究兩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問并參與解答問題。

    五.鞏固拓展

    1. 全班討論:你認為鄧稼先的那些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2. 敘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你對他的情感。

    六.評議總結

    回顧學習內容,自結學習收獲。

    十二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教學目標

    1. 通讀課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2. 品味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作者對聞一多的贊美敬重之情。

    3. 學習聞一多熱愛祖國、為了祖國的民主富強奮斗終生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品味重點語句關鍵詞語,探究其內涵。

    課前準備

    閱讀課文,預習生字、生詞。

                       第一教時

    一. 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鄧稼先》這篇文章,我們無不為我國優秀知識分子為祖國默默奉獻的感人品質所感染。甘愿為國為民而獻身,是我國歷代優秀知識分子的光榮傳統。今天我們在來學習一篇寫我國優秀知識分子的文章《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讓我們在從聞一多身上感受這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二. 整體感悟

    1. 一名學生朗讀課文,聽讀的學生思考如何歸納文章的中心內容。

    2. 合作學習小組討論一分鐘,然后全班交流。

    3. 教師評議學生發言,歸納討論意見:本文敘述了聞一多先生不同階段在說和做方面表現的不同特點,熱情贊揚他救國救民的需要而說和做的愛國精神。

    三. 品味探究

    1. 聞一多一心救國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現在哪些事情上?

    a. 全班討論交流。估計不止提到老師預期的兩件事。

    b.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每一 階段中最突出的表現:苦讀寫作《唐詩雜論》,在李公樸被害后大無畏地參加群眾大會。

    2. 探究品味聞一多寫作《唐詩雜論》的部分:

    a. 齊讀三、四小節。

    b. 這部分文章敘述聞一多寫作《唐詩雜論》的目的以及他為了這一目的而苦讀鉆研的特點。請從文中找出表現這些內容的關鍵詞句的表達作用。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時間不少于三分鐘。

     全班討論交流,教師隨時評議歸納學生的討論意見:

    要給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深宵燈火“大開光明之路”,用比喻、擬人手法表達聞一多先生為探索救國道路而苦讀古籍的目的。

    “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以整齊的句式,流瀉的激情,熱情贊美聞一多治學“潛心貫注、心會神凝”。

    “無暇”“惜”,表現他治學專心致志的程度。“貪”,表現他治學如饑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現其治學成果來之不易。

    3. 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 齊讀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段。

    b. 讀出自己最喜歡的語段,抓住關鍵語句,說一說他們表達中心內容的作用。

    四. 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出還不明白的問題;鼓勵其他學生回答,也可由老師回答。課后練習二提出的問題,如果課堂討論未涉及,學生又未質疑,可提問學生,予以解決。

    五. 鞏固拓展

    請你列舉一首聞一多的詩,說明他作為詩人也是憂國憂民的愛國者。

    六. 評議總結

    1. 回顧學習內容,自結學習收獲;自評參與學習的主動程度。

    2. 以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結束教學過程。

                      

     音樂巨人貝多芬

    教學目標

    1. 查字典,看注釋,讀準每一個字的音,掌握重點詞語。

    2. 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3. 學習運用勾勒外貌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法。

    4. 學習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培養學生堅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學習運用勾勒外貌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課前準備

    查字典,看注釋,熟讀課文,并查閱貝多芬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整體感知

    1. 導入新課:

    聽一段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讓學生回答曲名、作者。

    問:你從交響曲中聽到了什么?(樂曲奏出了與命運抗掙的最強音)

    貝多芬的耳疾起于28歲的時候(1798年),自此至57歲(1827年)逝世,其間二十余

    年時光全是聾疾為祟的時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卻在這時期產生。站在演奏臺上聽不見聽眾掌聲的時候,他仍是繼續作曲,終于作出了最偉大的《第九交響曲》而擱筆,所以,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只在于他是一個音樂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極度苦悶并將他的音樂融入與命運的不屈抗掙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音樂巨人貝多芬》一文,看看耳聾后的貝多芬,這個被命運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樣的形象?

    2. 教師范讀課文

    3. 學生帶著下列問題自由朗讀,教師正音。

    “客人”是怎樣訪問貝多芬的?其間寫了哪幾件事?

    四人小組討論,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明確:

    “客人”來訪--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參觀貝多芬工作室--貝多芬下樓并開始和“客人”談話--貝多芬和“客人”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后一次指揮機音樂會的情形。

    二.研讀與賞析

    1. 學生細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觸動心弦的句子,用筆畫出來。四人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理解句子含義,然后全班討論明確,教師適時點撥或補充。

    a.“你們竟敢到獸穴里來抓老獅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b.為什么貝多芬說“一棵樹好比一個人好”?

    c.“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巖內燃燒,拼命巴望掙脫出來。”應如何理解?

    d.“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書里流著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的,并且加以引申開的。”應如何理解?

    e.“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恒’為伴”,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f.“聽我心里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里希望寫出的音樂”,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2. 我們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理清了課文的思想內容,我們再一起認真聽一聽《命運交響曲》,結合課文,說說你從音樂中聽到了什么?

    明確:對不幸命運的抗掙。

    3. 你認為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獨立而驕傲,沉郁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三.小結

    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僅在于他是一個音樂家。他有對于人生的大苦悶與精練的美麗的靈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

    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亡,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亡。整個世界死亡了,而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還重創那已經死亡的世界,重創音響的王國,不但為他自己,而且為著人類。這樣一種超生的創造力,只要自然界里那種無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第二課時

    一. 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進入了貝多芬的內心世界,初步了解了貝多芬,卻仍對他“對面不相識”,他

    的相貌如何?文中怎樣刻畫的?

    二. 研讀課文

    1. 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描寫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導學生朗讀。

    2. 學生精讀6、7、8、9段,勾畫出關于貝多芬外貌的句子,并說說這些描寫反映了貝多芬怎樣的內心世界。

    討論明確:

    兩肩極寬--能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及命運的擔子。

    衣服陳舊不整潔,衣服后面脫著失效的助聽器---浪漫不拘小節,典型的藝術家性格。

    有力的大手--彈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動聽的音樂不朽之作。

    外貌描寫(神情、臉、頭發、鼻子、嘴)--是一位剛毅、頑強、善良、執著的人,透出堅韌無比的生的意志。

    三. 體驗與反思

    1. 學生朗讀6、7、8、9段

    2. 教師點撥:描寫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個性的外貌特征重筆刻畫,要做到以形傳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臉譜化。

    3. 學以致用:用學到的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作5分鐘人物速寫,所刻畫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學,不說出姓名。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據所寫的外貌來判斷是誰,最后學生互評,論其寫法的得失。

    4. 小組討論:站在“客人”的角度,談談這次訪問的收獲。

    5. 再次聆聽《命運交響曲》,并聽莫扎特和貝多芬的音樂有什么不同?

    明確;莫扎特的音樂是感覺的藝術,貝多芬的音樂是靈魂的聲音。

    6. 拓展作業

    a. 聽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藝術修養。

    b. 將外貌速寫整理出來,寫在作文本上。

    c. 課外閱讀《約翰.克利斯多夫》.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教學目標

    1. 查字典,看注釋,讀準每個字的音,掌握重點詞語。

    2. 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學習本文抓住特征運用語言、行動、外貌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敘述詳略得當。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學習運用語言、行動、外貌描寫人物性格的寫法。

    課前準備

    查字典,看注釋,熟讀課文;查找福樓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的有關資料,了解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什么?

                   第一課時

    一. 整體感悟

    1.導入

    星期天,忙碌了一天的人們休息的日子,這一天,人們或者讀書睡覺,或者逛街游游玩,或者走親訪友……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今天讓我們一起到法國大作家福樓拜家中,感受以下《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2.師生共同讀課文,老師正字正音。

    3.學生帶著下列問題自由讀課文。

    a.說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b.核心人物是誰?依次出場的是誰?出場的標志性詞語是那些?

    c.簡要概括本文內容。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明確:

    a. 時間--星期天;地點--福樓拜家,六層樓的一個單身宿舍。

    b. 核心人物是福樓拜。依次出場的是--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出場的標志性詞語是--第一個,過了一會兒,接著,漸漸地(學生在書上標記出)

    c.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客人們都會到這里來聚會。課文著重寫了四位著名作家相會時的言語、行動,展現了每個人的性格特點。

    屠格涅夫--睿智、深沉、平和、不乏激情蕩漾。

    都德--機智、善談、舉止活躍、性情活潑。

    左拉--樸實、固執、聰慧、堅強、沉默寡言。

    二. 研讀與賞析

    1`.福樓拜家每到星期天從中午一點到下午七點,一直都有客人來。以至與新來的人只好到餐廳里去。是什么原因吸引著眾多的客人前往呢?找出原句讀一讀,并說說那些詞語用得好。

       全班討論明確:

       好客:表現在--一…就…;總是親自去開門;他分別送到前庭;單獨講一會兒話;緊緊握住對方的手;再熱情地大笑著用手拍打幾下對方的肩頭。

       博學:第九自然段;…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話結束一場辯論…;…就像兩塊同樣的石頭碰到一起一樣,一束啟蒙的火花從他的話語里迸發出來。

       正因為主人熱情好客,所以客人們愿意來,更因為主人公博學睿智,“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客人們怎會失去這汲取精神食糧的絕好機會呢?

       作者是怎樣描寫其他三位作家的呢?這些描寫又分別表現了他們什么樣的性格特征?你知道他們有那些作品嗎?

    3. 學生在書上勾畫出刻畫這些作家的語言、行動、外貌描寫的句子,讀一讀,并總結初步其性格特征。

    全班討論總結明確:

    屠格涅夫:俄國作家,懷有狂熱的理想,醉心文學事業,博學多才。作品有《長夜》、《父與子》等。

    都德:生性活潑,健談。作品有《最后一課》等。

    左拉:沉默寡言,性格溫和,聰明而堅強。作品有《萌芽》、《娜娜》等。

    三. 體驗與反思

    1. 作者莫泊桑的文學導師是福樓拜,莫泊桑以其《羊脂球》聞名于世。假設在這個星期天里,四位文學巨匠都在,這時莫泊桑來了,四人會談些什么?表情如何?莫泊桑又會說什么?他會有什么表情?

    2. 延伸作業:

    將上文整理在作業本上,識記“讀一讀,寫一寫”的內容。

    課外閱讀五位作家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下節課交流。

    孫權勸學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閱讀課文,查字典,看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 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2.導語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說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 你現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后來果然大有長進。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或聽錄音后,學生朗讀) 

    2請學生翻譯。(一人譯一句) 

    3.課文注釋補充。 

    謂……曰:對……說。掌事:掌管國家大事。但:只不過。多 

    務:事情多。孰若:與……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 

    家經典,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條的理由。要重 

    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 

    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5.提問:孫權如何以現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討論并歸納:“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6.提問:呂蒙讀后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并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 寫。 

    7.提問: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討論并歸納: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問:請解釋“吳下阿蒙”并造句。 

    討論并歸納:“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 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 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9.提問:請解釋“刮目相待”并造句。 

    討論并歸納:“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 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后,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10.當場背誦全文。 

    四、小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 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 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五、作業 

    1.課后練習一、二、三。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冶通鑒》 

    勸學:辭~就(懇切、關心) 

    議論:非復吳下阿蒙(驚異、贊嘆) 

    何見事之晚(自得、自豪)

     作者郵箱: sdw0222@yahoo.com.cn

    [鄧稼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鄧稼先》教案

    2.《鄧稼先》課件

    3.鄧稼先優秀教案

    4.關于鄧稼先的勵志故事

    5.鄧稼先的閱讀答案

    6.初中語文鄧稼先教案

    7.關于鄧稼先的閱讀理解及答案

    8.《鄧稼先》讀后感3篇

    9.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鄧稼先教案

    10.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少妇按摩久久高潮 | 亚洲网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影院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亚洲人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 香蕉成年网站未满十八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