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班級管理與學生心理
638500 四川省鄰水中學 曹興權
在日常的班級管理活動中,班主任首先考慮的恐怕都是“不要出亂子”。于是,想方設法控制一以求消除“亂子”,就成了當然的第一選擇。
我國傳統文化中,關于“治人”的理論與實踐均極為豐富。有些東西根本可以無師自通,因為它已經成了一種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而融入了我們的血液中。班主任治班的方略中,懲治學生、羞辱學生的方法千奇百怪。有的甚至津津樂道地向年輕班主任傳授。
順理成章,培養聽話、乖巧、不出風頭、不惹事的怒性十足的學生,就成了教師育人的現實目的。長期如此,處處如此。
可是,我們要問一句:長期如此,就對嗎?
有人說,看一個國家,看他的少年如何,就知道二十年后他的面貌如何。今日中國的兒童如何,大家自有公論。但我的印象中總是:拿著教鞭吼叫的小學班干部,背著同學揣著筆記本 向班主任匯報“搗亂分子”的中學紀律委員。
我們沒有資格樂觀!
為了在悲觀中不至于絕望,我還是針對問題提些解決思路的好。
問題1:竟有學生甘當“密探”。
在任高2001級 班主任時,98年秋剛開學,一個周六的下午,我正在家里熟悉學生登記的學籍卡草表,傳來了敲門聲。進來的是一個敦實的男孩,穿得很樸素。他首先自我介紹說:“我叫甘某,是從某某鄉中考進來的,有點建議想跟老師談談。”聽了一陣之后,我明白了:他的建議是,為了幫班主任了解班里學生的真實情況,應該在班里設幾個“密探”。由他們不定期的向班主任匯報。他自己愿意當第一個“密探”。
評點:傳統社會心態與正常個性心理是此問題出現的原因。
根據后來的觀察,這個學生并無心理問題或別的個人原因。他只是學習努力而成績較差,但對班里事物一貫很熱心,不管同學們是否選他當班干部。
可是他為什么會想出這種封建統治者的治人之術呢?首先,據他向我講,他初中時的班主任就用這種辦法治理班級,效果很好。沒有哪個學生不怕班主任,沒有哪個學生敢在班主任不在時搗亂。他們還很驚訝:班主任怎么對班級情況了解的這么清楚,由此,還很佩服他。其次,他可能有想出眾、邀寵的心理。本來,一個人想成為比別人優秀的人,這很正常。可是,這個學生家世、外貌、學習、=體育多很一般,于是才想出了接近老師、為班主任分憂的辦法,來獲取信任。是否如此,我也不敢完全肯定。但如果天真的認為我們的“孩子畢竟是孩子”,是很單純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成人社會的不良風氣不會不影響到已接近成人的高中學生。
反對“特務”統治,糾正“奴才”心態,讓學生成為健康正常的人,是這一案例給我們的啟發。
對策:暢通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多條正當渠道,讓學生公開的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逐漸養成民主習慣和公民心態。
渠道一:班會課。對近期班級存在的帶普遍性的問題,由班長進行總結,點明現象,分析危害,講清實質,提出對策。班主任實質在此前的班委會上已了解基本情況,現在通過旁聽,主要是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反應,以便相機誘導。
渠道二:班級日報或班級意見簿。在教室公開張貼,號召學生署名或匿名指出班級問題,師生、生生可以在其上筆談或辯論。以讓學生分清是非,提高道德認識,增進道德情感體驗,從而形成道德行為。
渠道三:網絡虛擬班級或bbs論壇。班主任可以利用校園網提供的空間,借助學生對網絡的熱情,在校園網上建立虛擬班級或bbs論壇。使之成為班主任了解班級情況與學生交流的嶄新而又有效的陣地。
當然,除了以上所述以外,傳統的家訪、與學生談心等,也是班主任了解情況的有效方法。
問題2:紀律委員要“辭職”。
不知從何時起,班干部里面增加了紀律委員一職,專司班級紀律管理。跟清潔衛生委員一樣,這在班委會中是實權較大,但又麻煩最多、無多少人愿干的一個差使。
在三年時間里,我的三任紀律委員都曾”提出辭職”。
高一時的紀律委員是一個律己甚嚴、沉默寡言、同學們稱為“哲學家”的男生黃某。他忠于職守,如實記錄違紀現象,每周末公布違紀名單。他做到了不偏不椅,從無一人反映不實。但大家都說他太嚴格了,他自己也說很累,而且特別影響學習。以前的好朋友也逐漸與他疏遠了,使他非常苦惱。他于是多次向我提出“辭職”。
高二時換了一個開朗豪爽、快人快語、頗有男兒氣的女生李某。她每天早自習前,公布前一天嚴重違紀的1-3名學生,違紀學生可以辯解,但一要依據事先制定由全班投票通過的班級管理條例,二要得到全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同意,方可免除懲罰。她指定的懲罰措施是:被罰者捐款五角打開水,供全班同學飲用。而且她經常與被罰者一起去打開水。但不知是懲罰太輕,,還是別的什么原因,班里紀律并沒有大的改觀。一些學生也對她的工作方法和能力表示懷疑,他也就三番五次向我提出“辭職”。
高三塒的紀律委員是由高二時的衛生委員男生王某某轉任的。他身上集中了黃某的“嚴格”與李某的“熱情”,是全班公認的“最有魅力、最得人心”的男生,但工作仍然不見根本改觀。他經常對我說:紀律委員的工作是“老鼠鉆風箱”,兩頭受氣。他也提出“辭職”。
評點:紀律委員制可以“休”矣。
紀律委員制是將任職者置于一個道德上的“二難”境地:向班主任如實匯報班級的“搗亂”分子,會被同學視為“打小報告者”、異己分子“;部分隱瞞或不匯報班級紀律問題,又會被班主任認為“作不負責任”、“好人主義”。要讓任職者超越這種境地是極為困難的。
像高一時黃某那樣嚴格如實記錄、公開匯報,雖避免了人格心理上 的困境,卻仍然避不開“被朋友疏遠”的痛苦;像高二李某那樣寬容一點,以法治理,卻還是被認為“假仁假義,難以奏效。
其實,我們應該承認:紀律委員制可以“休“矣。班級紀律問題比較嚴重的根源有三個:一是學校對校風班風的過分看重。而這種看重,又是出于社會對學校評價的不夠科學全面造成的學校的“面子”思想。二是班額過大。七八十人的班當然比三四十人的班紀律問題多。而現在越是名氣大的學校,越是班額大。我親眼見過有嚴格小學的一個班竟有學生113人。三是思想認識滯后。認為規規距距、鴉雀無聲才是好的班風,面對鬧雜的活潑好動、無傷大雅的個性活動,深惡痛絕。
對策:教學班和行政班分離,紀律條款簡而明,設立班級紀律評議會。
紀律問題同樣可以有三條解決渠道。
渠道一:教學班與行政班分離,減低班級紀律管理的難度。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分層教學的思想、選修課的設置,學校將在保留行政班體制的前提下,設立與之并行的教學班。這樣在一個教學班里學習的就不一定是同一行政班的人,熟悉程度低一些,廢話就會少一些,管理難度度分散了。
渠道二:紀律條款簡而明。順應人性,改變紀律管理的過于嚴格的現狀。
在歐美的中小學課堂上,對學生聽課及教師講課的姿勢均無嚴格劃一的規章。學生站著、坐著、躺著、倚著,只要不防礙他人即可。決不像我們中小學紀律:嚴格要求學生坐端正,有的小學甚至要求:“小手背好,小嘴閉上,小眼睛看黑板。”
于是,我們的紀律條款理應大力簡化。只需如劉邦當年一樣,約法三章:上課、自習、其余活動基本要求,就完全可以了。何必“行為規范”嚴密至四章四十八條!簡直夠得上一部“刑法”了。
渠道三:設立班級紀律評議會。
簡明的條例,必須嚴格執行。執行的機構應該是全部同學組成的“班級紀律評議會”。它可以對近期紀律問題作出決議,對該懲罰的人提出懲罰辦法:如罰不準參加班級近期活動,不準唱歌一天,寫說明書一千字等。
問題三:全班要求評“最差學生”。
高二下期,學校里有些班開展了每周評“最差學生”的活動,據說效果很好。先是班長給我建議搞,后來全班大多數人都要求搞。我在班會課上征求意見,發現絕大多數都同意。只有幾個“搗亂分子”低頭不語,有時又悄然抬頭,向我投來哀怨而又無助的匆匆一瞥。我不由的心里一驚:如果真那樣搞的話,對他們的自尊是多大的傷害呀。說不定這幾個孩子會就此毀了。我于是宣布:此活動暫緩舉行。我看見他們幾個松了一口氣。
評點cript">s("content_top");
[寧可蒼白一點,決不漆黑一團(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用臉色蒼白造句
9.觀看決不饒恕心得體會
10.決不饒恕電影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