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評論 2003-06-02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 晏揚
據報道,已連續4次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榮譽稱號的江西省南昌市,近日又推出了一項擁軍優屬新措施,該市教育局規定,凡在南昌市就讀的現役軍人(含病故軍人)子女,無論報考本市權限范圍內的任何中等學校,在錄取時均可每人由南昌市中招辦給予加10分的優惠照顧。據悉此舉在全國尚屬首次。(見5月31日《中國青年報》)
作為一名現役軍人和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南昌市教育局此舉有失妥當。
按筆者歸納,中考或高考中的政策性加分無外乎以下三種情況:一是獎勵性加分,比如給獲得過相當級別“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的考生加分;二是照顧性加分,比如給中西部經濟、教育欠發達地區的考生,以及少數民族考生加分;三是補償性或臨時性加分,比如今年有些地方決定給抗擊“非典”的醫護人員子女加分,一些高校允諾優先錄取抗非一線的醫護人員子女等等。
盡管這三種政策性加分屢受人們質疑,但是它們畢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積極性。“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稱號是學生憑借自己平時的良好表現和過硬的綜合素質獲得的,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這種加分照顧。給那些德智體全面發展、各方面素質較好的考生加分,恰恰有利于彌補高考“唯分數論”的缺陷,是在更高層次上體現了公平公正的競爭原則,這種加分的導向作用也有利于學校素質教育的開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給中西部教育欠發達地區的考生和少數民族考生加分,是因為這些考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所分享的公共教育資源較少,給他們一定的加分照顧不僅體現了公平原則,而且有利于中西部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教育的發展。而給抗非一線的醫護人員子女加分,則既可以解除這些醫護人員的后顧之憂,也可視作對其子女的一種合理補償,而且這種加分政策是臨時性的,屬于非常時期的非常舉措。
而在中考時給予現役軍人子女加分照顧,情形就完全不同。一方面,這種加分照顧所依據的,是學生的個人身份(其實是其父母的身份),而不是學生的平時表現和綜合素質。如果學生的身份就能夠成為一種加分理由或加分依據,那么在客觀上必將造成學生人格上的不平等,并從根本上違背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則;另一方面,和平年代的現役軍人,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很多軍人,他們所從事的工作的和普通百姓所從事的工作,從工作性質到工作強度都差別不大,(筆者作為一名軍校教師,所從事的工作和普通高校教師所從事的工作就大體相同)中考給這些軍人子女加分照顧,顯然不具備充分的理由。
從另一個角度講,無私奉獻是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也正因為軍人具有奉獻精神才贏得了人民的擁護。雖然現在我們不能一昧要求軍人只講奉獻、不求回報,但是軍人及其子女絕不應該擁有高于普通百姓的特權,享有高于普通百姓的利益。給予現役軍人子女加分照顧的初衷雖在于擁軍優屬,但是此舉一旦實行起來,無疑會造成軍人和普通百姓權益上的不平等,損害了普通百姓子女受教育的權益,甚至會因此引起老百姓的不滿情緒。如此一來,現役軍人在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反而可能受損,南昌市此舉的結果和初衷之間也就南轅北轍了。
[身份不應成為加分的理由]相關文章:
1.供不應求的同義詞
3.成為團員的思想匯報
4.身份證明格式范文
5.身份證明的格式及范文
6.身份證明范文
7.身份證明書怎么寫
8.黨員身份的證明范文
10.經典的辭職報告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