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森
《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有一項全新的內容--綜合性學習!墩n標》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币虼耍诮滩睦,每個單元的課文后面都設計了“綜合性學習”活動。這些活動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程序合理。大多數活動要求學生動手收集資料,篩選信息,研究問題,與合作者進行口頭交流,向全班作出匯報與書面展示。這樣的綜合性學習模式,像一個倒置的漏斗,表面看入口窄,可是一旦進入活動課程就會發現有著廣闊的空間。它已完全打破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接受模式,打破了課堂教學的時空模式,把學生推到各種情境、時空中,在活動中學習,在交流討論中學習,在交往交際中學習,更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潛能,更能不斷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如果教師能夠按著《課標》和教材的要求,將綜合性學習真正落實到位,學生的綜合素質必將得到提高。
一、注重情感體驗。
《課標》中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趣!碑斍盎A教育課程往往脫離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而綜合性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從其校園、社區、家庭生活世界中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和內容,加強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從而引導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健康愉快地、自由而負責地、智慧而富有創意地生活。如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學習主題《成長的煩惱》,讓學生敞開胸懷談談自己的煩惱,了解父母、朋友的煩惱,在這過程中去認識自我,正確對待成長中的煩惱,并通過對他人煩惱的了解,重新審視并評價自我,學會溝通與理解,甚至于可以幫助他人解脫煩惱,從而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第二單元的主題是《黃河,母親河》,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將圍繞“黃河”這一主題,去探尋黃河的歷史,感受黃河的風采,探究黃河的內涵,了解黃河的憂患。在學習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會產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了解黃河文明,體會黃河作為“母親河”是怎樣深入全面地積淀在中國文化中,關注母親河現狀,加強環保意識。
二、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信息素養。
每一個主題的綜合性學習,都離不開學生對資料的搜集和整理。條件好的學校,學生可以上網查詢,條件不好的學校,可以讓學生上圖書室去查找。綜合性學習強調的是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要能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收集信息和整理資料,并能根據占有的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觀點。教師向學生指導如何上圖書館去檢索資料,如何利用搜索引擎上網去選擇與主題相關的資料,而后的整個過程就應該交給學生自己去處理了。任務一布置下去,學生的興趣一點燃,學習小組自然就會分頭去找。而當資料搜集充分以后,就得篩選資料,將最有價值的保留下來,去蕪存精。比如要辦一份《哭泣的母親河》為刊名的手抄報,學生就得將占有的材料中有關黃河的歷史介紹、民間傳說等忍痛舍去。而后再根據活動要求,制成成果,或辦手抄報,或制作幻燈片,甚至是課件。在將原始材料制成成果過程中,學生的處理資料能力,運用資料能力也必然得到了鍛煉。
三、提高了語言交際能力、寫作能力。
綜合性學習活動,需要學生去與人交往,去采訪家人采訪朋友,甚至于采訪陌生人,成果展示時,需要向老師和全體同學解說自己的成果,在這一系列過程中,都能訓練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為了解決問題,他們必然會注意自己的語言是否得體,表述是否清晰。最后的演示交流,學生演示自己制作的作品,解說起來自然是暢所欲言,哪怕是平時最不擅長發言的同學,這時也能流利解說,這樣,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墩n標》中要求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本C合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了達到這些要求的訓練機會。
成果中往往離不開總結,學生通過親自體驗后,將感受訴諸筆端,這絕對要比閉門造車地寫作來得有效。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對老師布置寫的作文,總覺得無內容可寫,想不出優美的文字。教師也覺得學生的作文內容貧乏,語言平淡,缺乏文采。但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生由于通過大容量的網絡信息,親自收集,閱讀和欣賞了大量的圖文資料,這些圖文資料的直觀性,刺激了學生的思維,直接引發了學生的寫作靈感。因此,我們在學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表達學生真情實感的感悟性文字和在以往的作文中所沒有的富于文采的詩句。這既是學生思維得到訓練的結果,又是學生寫作能力充分發揮的體現。
四、學會了辯證地、多元化地看問題的方法。
在第三單元學習主題《我也追“星”》中,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搜集名人的照片、簡歷,編寫“名人風采錄”,“名人貢獻錄”,“追星導航”“追星原因透析”“本班追星現象評議”等,了解到名人們的成功絕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發現平日里的崇拜偶像也并非全是完人。這樣的活動就使學生學會了辯證看問題的方法,學會凡事要看到正反兩面。而《黃河,母親河》,更是可以從不同角度,多元化去思考。由學生的手抄報或作文命題中便可見出學生的思維角度確實是多樣的:《哭泣的黃河》、《救救黃河》、《昨天的黃河》、《現在的黃河》、《明天的黃河》、《黃河的昨天、今天與明天》、《黃河撫育了我,而我對黃河做了什么?》。就在綜合性學習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得到了發展。
五、培養了團結協作的精神。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根據個人選擇的活動內容,尋求志同道合(目標相同或相近)的同學,組成合作小組,分工合作完成一項任務。或是尋求信息交換合作伙伴,約定在搜集信息過程中若發現對方需要的信息則要搜集提供給對方,擴展信息來源渠道。也可以尋求信息整理合作伙伴,約定在對方需要幫助時給與援助,彌補個人或合作小組人才不足的問題。
合作讓學生能夠獲得類似科學研究的體驗和技能,進而培養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集體研究是現代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式,當今的科學研究大多都要組成課題或項目小組,由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課題或項目。綜合性學習就是"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的活動"。合作過程,既是類似科學研究的體驗過程,更是學生之間能力、情感、心理不斷調整互補、互動統整的過程。這種合作,通過相互啟發、激勵,發展認知能力,對一個人的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基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是一種挑戰。教師應該轉變教育觀念,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給孩子一個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給孩子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給孩子一個沖突,讓他自己去討論;給孩子一個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給孩子一個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個題目,讓他自己去創造。就讓我們充分地利用“綜合性學習”這一片土壤,別讓它閑置了。
因為--
它是新教材里一道亮麗的風景。
2003年6月
作者郵箱: mumianchen
[綜合性學習--新教材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6.西藏阿里風景圖片
10.風景心情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