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開發區一中 王小鴿
摘要:本文試從中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依譜創詞”現象著眼,分析它與創造性思維的內在聯系。并進一步探索因勢利導,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可能性。
關鍵詞: 依譜創詞 直覺思維 發散性思維 語言 音樂語言 語文教學
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面, 雖然不少的語文教師也注意到了“要有意識地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在尋找“有意識地培養和激發”的切入點上往往顯得力不從心,一籌莫展, 甚至對學生中已經萌發出來的表現了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語言現象也熟視無睹,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或者只是從內容上說長道短而未能重視它創造性思維的一面。鑒于這種狀況, 本文試從中學生最常見的“依譜創詞”現象著眼,從思維品質、思維與語言、 思維與音樂語言諸方面分析它與創造性思維的內在聯系,并進一步探索因勢利導,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
1998年第三期《教師博覽》雜志轉載的姚燕平《關注“校園民謠”》一文, 引錄了流行于校園中的三首學生創作的民謠,現擇錄其二:
“書包最重的人是我,考試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還是我”
“在我心中只有老師最兇,天天把我留到七、八點鐘;回到家里就是爸爸最兇, 天天把我打得鼻青臉腫;爸爸走了就是媽媽最兇,天天把我罵得一竅不通;媽媽走了就是老子最兇, 老子才是真的真心英雄。”
很明顯,這三首(包括本文未摘錄的那一首《我要炸學校》)學生創作的“民謠”, 與其他階層人士創作的一些“民謠”相比,主要是仿照當仿今的流行歌曲寫成的,可謂“依譜創詞”。 “依譜創詞”也正是“校園民謠”創作的主要態勢。 但它的創作同樣明顯地體現了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品質(獨特新穎性,廣闊深刻性,靈活敏捷性,批判性),體現了創造力發揮作用的幾個方面, 而這幾個方面正是我們應當重視開展的理由所在。
毋庸置疑,這是一項對激勵學生的創造力發揮很有意義的活動。 創造能力是一種獨特的能力-因人而異,而且形成創造能力的過程本身也是創造性的。也就是說,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學會游泳, 在創造性活動中才能形成創造能力。只有在創造性活動中,學生創造潛力,才能得以充分的發掘, 才能獲得各方面生動而富有情趣的感性知識。 而“依譜創詞”的活動正是這創造性活動中作用較為明顯的一種。
這較為明顯的作用,依我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有助于學生的“想”-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和發散性思維。
直覺思維“是人腦對事物、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作出迅速的識別,敏銳的觀察, 直接的理解和整體判斷的思維過程。”它是人類思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同發明創造與現代科學方法有著密切的聯系,是一種高層次、高水平的獨立的思維開拓形態,是構成智力的重要因素。 愛因斯坦就根據自己的發明創造實踐得出結論說:“真正可貴的因素是直覺。”“我相信直覺和靈感。”語文學科教育中的聽、說、讀、寫訓練,無時無刻不涉及到直覺思維, 它對形成語文創造思維能力有著特殊的意義。語文學科要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開發他們的智力, 培養創造思維能力,就絕對不能忽視對直覺思維的研究與能力培養。
如在寫作觀察認識活動活動中,要從觀察的客體中迅速獲得本質性的認識, 就需要有較強的直覺思維能力。一些學生天天都接觸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但感受不深, 難于找到有價值的寫作素材,這除與觀察目的性不強,觀察不細有關,還與直覺思維能力低下有著直接的關系。因為直覺能力差,在觀察思考時,就無法越過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的中間環節,迅速捕捉到事物的本質特點。
直覺思維不僅是孕育創造思維的重要基礎,其本身就具有創造性, 前面提到的學生“校園民謠”的創作就是實例。
發散思維則是創造思維的中心,是測定創造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就應從培養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入手,要訓練思維的流暢性, 多采用急驟性的聯想或暴風雨式的聯想,讓學生象夏天的暴風雨一樣,迅速地拋出一些概念來。拋出得愈快,表示愈流暢;講得愈多,表示流暢性愈高。這種自由聯想與迅速反映的訓練,可以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而“依譜創詞”由于旋律的展開和樂段的反復,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聯想與迅速反映的動力。 培養思維的變通性,則應引導學生善于觸類旁通,靈活地學習遷移,不受定勢束縛,不局限于某一方面。 而學生的“依譜創詞”活動,實際上是在原歌詞基礎上的變通和遷移,這在培養思維的變通性方面, 應該說是比較適宜的。
二、有助于學生的“寫”-培養運用語言的能力。
語言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基石。對于科學創造來說,運用語言的能力則顯得特別重要。 語文教育中的直覺思維能力培養,只有依賴于言語與非言語的實踐訓練, 并通過對邏輯思維規律的嫻熟掌握,才會使學生在聽、說、讀、寫活動中,觀其表而知其里,聞其一而知其十,以迅速直接的方式領悟到事物間隱蔽的共同點與內在聯系。 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結合教材,培養學生善于串接、羅織事物內在關聯的能力。從前面的那兩個例子可以看出, “依譜創詞”活動有助于培養這種能力。實際上,這種能力提高以后寫好文章也就不難了, 好的結構充實好了,就是一篇好文章。
三、有助于學生的“變”-設置了一個激勵創造力發揮的情境。
“依譜創詞”,詞與譜結合,詞依譜而存現。譜是一種音樂語言。音樂語言具有不定性的特征,這給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了很有利的條件。
打個比方說,對學生的寫作訓練,我們可以設計出各種有助于啟發思維活動的方式, 為學生創造發揮想象力的機會,其中寫系列作文就是一種較好的形式。寫系列作文可使學生思維更活躍, 更開闊,更深刻。其方法就是圍繞一個作文題目,寫出一組小文章。 這種形式的優點就在于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思維的發散、擴展、集中、深化的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就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同一曲譜制約下的“創詞”從某些方面說,不也就相當于一次“系列作文”嗎?
在這樣一個情境下,學生可以學到思維向四面八方擴散的方法;正向思維、逆向思維、縱向思維、橫向思維、平面思維、立體思維等等,他們可以大膽地進行奇特的、新穎的設想, 然后通過對比、辨識、分析、判斷,最后選擇“最佳”創作方案。學生的創造能力也就能在這對比、辨識, 學習別人長處的過程中得到提高,而產生質的飛躍。
當然,在開展“依譜創詞”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自身的興趣的同時, 要防止不良的個性品質在學生身上滋長。但是,只要我們善于因勢利導,就能把消極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 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它訓練創造性思維方面的積極作用。 我以前在講授賈祖璋的科普小品《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等課文的過程中,就設計運用了“依譜創詞”方法。 以《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一課為例:我先用電影插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導入,在明確了文題與曲名的“借用"關系之后,隨即布置練習作業,要求學生地課上注意聽講,在我對課文的教學結束之后,學生”依譜創詞”, 將課文的主旨(有時是將內容概括后)暗含在歌詞中。結果,那一堂課學生都聽得特別認真。創詞時, 大多數同學都能直接或間接地、巧妙地將“是大自然的杰作, 更是人類培育的結果”這一文章的主旨融合在歌詞中。“創詞”活動與教學相得益彰,既鞏固了學生們所學的知識,又起到了激發學生興趣,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作用。
一九九九年四月于黃島
作者郵箱: wxg_567@163.com
[依譜創詞與創造思維(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創造的同義詞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