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游褒禪山記 授課人:高一 劉衛紅
時間:2003年3月18日周二第二節
目的:1、翻譯課文,理解課文
2、通過質疑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
3、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4、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力的思想教育
重點:翻譯課文,理解內容
難點: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法:質疑提問法 學法:翻譯文言文的能力
課型:新授 教具:課件
板書: 游褒禪山記
游洞經過:前洞--后洞--悔隨之
游洞心得:志--力--物--盡吾志
后記: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二、 復習舊課
檢查重點句子的翻譯
三、 講解新課
(一)導入新課
引列寧的話導入新課
(二)朗讀課文
指名讀,齊讀交互進行
(三)翻譯課文
采用質疑的方法進行譯文,
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有:
1、 蓋其有深,則其至有加少也
2、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3、 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找一名學生總體進行翻譯,之后,教師將重點的詞語圈點出來,作為重點復習的內容。
(四)理解課文
1、 按順序簡述第二段的寫作內容。
2、 概括第二段的內容要點。
用一個字來概述作者游洞
3、 后的心情,原因是什么?
4、 看課后練習一,找出第三段與第二段相互呼應的地方。
5、 古人求思的精神與第三段的議論是什么關系。
6、 分析“志”、“力”、“物”三者之間的關系
如有時間,指導背誦
四、 小結
五、作業
作者郵箱: my001@2911.net
[游褒禪山記(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游褒禪山記課改教案
3.游褒禪山記的教案
5.游褒禪山記教案
10.《游褒禪山記》文白對照